初中物理课程改革课件-以课堂观察研究为载体创新物理校本教研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堂观察研究为载体创新物理校本教研模式

我来自具有荆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荆州。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曾在那里吟颂《楚辞》,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留下过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创建于1973年,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国名校600家”“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明星学校”“首届全国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荆州市示范学校”“荆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沙市区明星学校”“沙市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面对纷至沓来的更重荣誉,面对愈来愈高的教育期待,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思考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们意识到“科研兴教,科研强校”战略的实验给沙市实验中学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影响力的逐步推广,学校各项工作要想再上新台阶,就必须选择一个突破口,走内涵或发展之路。为此,我们确定了“依托校本研修、强化师资培训、提升办学品味、推进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以课堂观察研究为载体,创新校本教研模式,突破当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瓶颈,从而开创实验中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新天地。

校本科研的终极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支具有终身学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教学工作效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两大主题活动即“诵读经典,做书香教师”读书节活动和课堂观察研究活动。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我们开展课堂观察研究的思考和操作程序,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文化视野的思考——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验过程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

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对朱司长的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校本教研是为了促进教学,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校本教研应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课堂是主战场,因为脱离了课堂,不研究课堂教学,就脱离了教育实践;第三,教师是研究的主体,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驾马车;第四,校本教研应成为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学校独特的教研文化,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不断地探索学校校本教研的新模式,沙石杯课堂教学比武,与武汉洪山中学、宜昌五中,宜昌六中等外地学校的校际教学交流。我们坚持了多年,后来在教学比武的基础上,又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搞说课比赛,叙事研究,案例研究。今年五月我们在荆州市教科所曹青凤所长,兰想林副所长的指导下,进行了一轮课堂观察研究,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都成立了研究小组,一门学科至少上一节课,开展一次课堂观察研究活动。我是校长当然要带个好头,恰巧我要参加评选湖北省特级教师,就披挂上阵,上了一堂八年级下册的《电磁铁》,物理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课堂观察研究。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为什么选择课堂观察研究为校本教研的载体?理由有三点:

第一,这是校本教研的“文化”取向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建构具有新质和新形态的学校教研文化。

几乎所有学校都认识到校本教研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新课程改革,生成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力。但是当学校确定了科研课题,制订了科研制度,开展了几次科研活动之后,校本教研就进入了高原期。低水平简单的重复只能让教师产生厌倦感,而这“不能简单地归因为校本教研制度不健全或学校对教师培训不重视。”我们要改变校本教

研中的“事务”取向,如只为了完成一件具体的事务,应付“差事”;要改变教研中的“形式化”倾向,做表面文章,形式上搞的热热闹闹而无实质性进展。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地创新,要让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研究方法,这样教研之树才能长青,教研文化才能形成气候,形成氛围。

第二,聚焦课堂,教育原点的回归。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里要上15000节课,这个惊人的数字提醒我们,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实施新课程的真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是师生智慧生长和生命发展的场所,学校的教育功能和教学质量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进行研究是一种回归教育原点的思考。而且课堂与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息息相关,关注课堂是教师人人都愿意参与,人人都愿意做好的事情。

第三,注重结果,更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课堂观察研究活动注重教学反思,注重教学诊断和建议,更注重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正如荆州市教科所所长曹青凤所长评价我校课堂观察研究活动的一段话:“沙市实验中学等学校的教学研讨不仅具有“成事”之功能,更具有“成人”之价值,他们的研讨活动既具有研究任务,更重要的是关注了任务完成之后的教学反思;他们对教学研讨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合作备课、评课方面,更重要的是将教学研讨当成今天教师的一种职业生存方式,并且这种职业生存方式让教师感受到了学习与研究的乐趣。如果我们都能从这一视角来解读教学研讨的价值,教学研讨将变得丰富起来,其意义也将得到拓展。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成为自觉的研究者,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状态下研究,课堂教学的效益就会大大提高,校本教研就能真正取得实效,名师就会层出不穷,名校将应运而生。

二、教育原点的回归——推进课堂观察研究

什么是课堂观察?简单地说,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

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与日常观察相比,它具有一些独特之处,它的基本特点有目的性,系统性,理论性,情境性。

1、目的性:课堂观察以研究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目的,最终是要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法。而日常观察大多是随意的,只是对周围环境的一般性了解,不是经过调查研究得出什么科学结论。

2、系统性,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对观察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规划,包括对观察对象的选定,观察内容和方法,记录观察的方式,观察结果的呈现等事先都有明确的计划。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并以方法论作依据。

4、选择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就意味着有选择。一堂课里,可供观察记录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一般要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再选择几个观察角度。

5、情境性:课堂观察是在现场进行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可以获得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切身感受。课堂观察研究如何操作?下面我以我校物理教研组的一次课堂观察研究活动为例,作详细的介绍:

课堂观察研究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具体操作程序可归纳为六个“一”。

(一)确定一个主题

主题的确定是从梳理问题开始的,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在论及教育变革过程的复杂性时提出:“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任何一项教育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观察研究能否走向深入,能否为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发展,开辟足够的新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现存问题的认识深度。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物理组的老师们经过讨论,归纳出这三个问题。一是低效的教学,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