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反思
鲁从文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又是立校的根本,而教学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反思和剖析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长远发展。
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制度建设方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比较齐全、完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打了折扣,缺乏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自我掌控的方法。
2、在教学检查方面,工作布置、安排的多,督促检查的少;在办公室坐的时间多,深入课堂听的时间少;常规教学强调得多,教研教改工作见实效的少,教研活动没有新意,只求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工作中相互推诿、只求平稳的思想时有存在,缺乏开拓精神。
4、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组织开展的活动少,教师生活单一,由于部分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不配套,造成有些教师工作量较重,在职钻研业务的时间少,知识更新慢,体现不出教研气氛,缺乏培养研究型的教学骨干人员和较多的有分量的学科带头人。
5、在课外活动方面,由于部室建设少,场地小,经费没有保障,学科发展缺少特色,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益智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学生的一些潜能难以发掘,师生的文化生活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体音美相关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设想
1、以人为本,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优化学校组织环境,以此增强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前途的信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从而为教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创造条件。
2、建设一支年轻有为、德才兼备,团结向上、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队伍,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绩效挂钩,奖罚分明。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检查,要把重心由常规检查的量迁移到课堂教学效果质的上来,尽快完善教师教学效
果与绩效工资的合理有效挂钩。
3、强化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电子备课活动,建设本校骨干教师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传帮带活动,注重教师在职业务进修和岗位培训,使新教师在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下,尽快投入工作。建立完整的教师个人档案,设立年轻教师成长记录,通过学生评议、年级组考核、学校把关的方式,对教师的德、勤、能、绩进行公平的评价。制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4、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并创新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和教学效果的认可机制,重视常规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师校际之间的交流活动,鼓励教师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针对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有效的与同行自觉的进行学科对话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积极创造条件解决教师如职称评定、子女就业等问题,使教师安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创设优雅的育人环境和生活环境。
总之,教学管理要关注细节,注重实效,管理者要深入第一线,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才能有效的服务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山水之行,心灵之旅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一得
彭本强
山水之美,既在于山水自身之奇绝,亦在于登临者之审美品位。二者风云际会,便相得益彰,便碰撞出璀璨夺目的火花。形诸文字,遂成绝唱。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过小孤山大孤山》便是这样一篇令人回味无穷的绝佳的山水小品。
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西行,饱览两岸奇山异水,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为《入蜀记》中农历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作者以洗练生动的文笔描绘了小孤山大孤山的江山美景,记述了与之相关名胜古迹、地名沿革等情况,并将有关地形防戍、传闻轶事、
前人诗句穿插其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淡相宜、境界雄阔的长江山水画卷,而且以其丰富的内容,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给人深刻的启迪和教益,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品读作品,既是一次山水之行,也是一次心灵之旅。
试举一二。
首先,作者在抓住小孤山大孤山及其大江两岸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之外,更以其手法的灵活,色彩的浓淡,视线的远近,景象的变幻来展现江山的壮丽雄阔和万千气象。如写烽火矶,着重于在色彩的敷设和对比中突显其奇丽,山岩“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巨石“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写小孤山,则着重于从时空的纵深上突显其“峭拔秀丽”:远望,“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而近观,则是“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而写大孤山则突出其疏朗雄阔的特点:“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至此,一幅立体的、浓墨重彩的、意境深远的长江山水画便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心驰神往,仿佛我们也跟随作者饱览了长江壮丽的山水一般。
其次,作者在景物的描绘过程中间以相关的前人诗句以及地名沿革、地形戍守、古迹兴废等情况,读来或妙趣横生,或引人深思,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胸怀。如,过烽火矶,穿插“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一句,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细细琢磨,方体察作者用意所在:一、以历史知识推测眼前烽火矶地名之由来;二、在冷兵器时代,地理形势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不言而喻,更何况当时南北对峙,北方的金人随时可能大举南侵,作为一个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人,岂可对江防要塞不予关注?此种情况,文中尚有几处,不再赘述。再如,过澎浪矶、小孤山,穿插苏轼“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的诗句,读之让人感到意趣横生,同时也提醒并告诉读者小孤山实乃因江中独山而得名,澎浪矶则因江流至此“虽无风亦浪涌”而得名也。由此也足见作者治学态度之严谨、做人态度之认真。再如,作者白天游览小孤山之后,似意犹未尽,当夜又在微雨中再游小孤山,其中一段文字,极富韵味:
……南望武昌、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鶻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鶻甚多。
读至此,你不会随作者的视线一览我们祖国壮丽的河山吗?你不会象作者一样“徙倚久之”、心潮逐浪吗?更奇异的是“俊鶻抟水禽”这一劲健肃厉的特写镜头,你也应该能从中窥见作者“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报国宏愿,并产生出一种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