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工程结构抗震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3)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
试件屈服前用力控制,屈服后用位移控制。用开裂和屈服
作为力的控制量,用屈服时试件的最大位移的倍数,作为
位移的控制量。上图的加载制度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加载制
度。
18
3、双向伪静力加载试验方法
(a) X方向不加载,Y方向反复加载。或者相反,前述的单 向加载。 (b) x方向加载后,恒载,Y方向反复加载。 (c) X、Y方向先后反复加载 (d) X、Y两个方向交替反复加载 (e) 8字形加载 (f) 方形加载
低周—加载的周期远远大于结构自身的基本周期。 实际上是用静力加载方式模拟地震(动力)对结构的作用。 优点: 由于加载周期长,而且有试验者自己控制加载过程,所
以试验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观测试件的开裂和破坏状态, 可以清晰地了解试件的整个反应历程。并可根据需要改变 加载方式和历程。加载设备相对简单。 缺点: 试验的加载历程(力或位移)是试验者预先主观确定的, 与实际地震作用历程无关。加载时间长,反映不出实际地 震作用中,速度对结构的影响。
K j
i1 n
i 变形延性系数为j时,第i次循环的变形峰值 j
i1
29
6)能量耗散 (1)等效粘滞阻尼系数hc
hc
1
2
ABC图形面积 •
OBD 三角形面积
(2)功比指数
第i次循环时,卸载
P s
i i 点的荷载和位移值
I w
P y y 屈服点的荷载和位移值
30
伪(拟)静力试验的特点
对结构施加低周反复作用的力或位移,来模拟地震对结构 的作用。
12
1)位移控制加载 a、控制位移的变幅加载
对试件的性能不了解,作为探索性研究。或在确定恢复力 模型的时候,来研究试件的强度、变性和耗能的性能。
13
B、控制位移的等幅加载
用于研究试件的强度降低率和刚度退化规律
14
C、控制位移的变幅等幅混合加载
可综合研究试件的性能:等幅部分的强度和刚度变化情 况。变幅部分特别是大变形增长情况下强度和耗能能力的 变化。
31
§ 3 拟动力试验方法 又称计算机加载器联机试验。将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加速度
的时程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按动力方程求出结构的位移时程, 控制加载器按这个位移施加荷载。这是一种对结构边分析边 试验的抗震试验方法。 优点:
1、加载的控制值(力或位移)是通过被测结构的方程计算得到, 而方程的输动力 入值是实际地面运动的加速度。
机求得第i步的指令位移X . (3)按计算机求得第i步的指令位移Xi 对结构施加荷载。 (4)量测结构的恢复力Fi ,并代入运动方程,按地震反应过
程的加速度进行n+1时刻位移Xi+1的计算 ,并测Fn+1。 (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地震波输完。
33
34
二、拟动力试验的优点: 1、整个数值分析过程中,不需要对结构的恢复力特性进
Fra Baidu bibliotek19
4、观测项目和测点布置
抗震试验的试件的观测项目和测点布置与静载试验的试件 基本相同。观测项目一般有:
荷载(开裂,破坏,支反力)位移、转角、曲率、应变 (砼,钢筋、砌体等)裂缝、滑移等。
测点一般在内力最大截面或感兴趣的部位。 例 试件的剪切变形
试 件 的 转 动
顶量 点测 位试 移件 和的 平侧 移向
39
§6天然地震试验
一、 在地震频发区,结合房屋加固,有目的的采取一些加固措
施,不设置仪器,只在震后分析了解加固的效果。 二、 在一些重要的高层房屋、桥梁、大坝安装强震仪,获取
再发生地震时,结构的反映。 三、 在天然地震试验场,建造专门的试验房屋,安装上各种仪
器仪表,长期等待观测。(最麻烦,仪器最好有触发装置, 还要真是地震频发区)
40
41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42
3
4
5
6
7
8
固端平移式试验装置
墙体顶部只有水平位移而没有转动只有剪力没有弯矩的高宽比 小于4的剪切型破坏的构件, 9
框架梁柱节点试件梁端加载试验装置
10
框架梁柱节点试件柱端加载试验装置
11
2、单向伪静力加载试验
单向—一个方向加载
加载控制参数:力或位移 加载特点: 低周—周期长,反复加载一次的时间长。 在一个平面内,对试件在正反两个方向重复加载卸载 广义位移:位移、转角、应变、曲率等
行假设。 2、试验过程接近静力加载,试验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观测
结构性能的变化和结构损害过程,可获得较为详细的试验 资料。 3、可以对一些足尺试件或大比例模型进行试验。 4、可以缓慢再现地震的反应。 三、缺点: 不能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35
§4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一、振动台结构 1.台体 2.液压驱动和动力系统 3.控制系统 4.测试和分析系统 二、加载过程 一次 性加载
22
5、伪静力试验的结构抗震性能的评定
1)强度: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破损荷载 (过最大荷载后的85%的极限荷载)
极限荷载 屈服荷载
开裂荷载
破损荷载
23
2)骨架曲线 伪静力试验中的反复加载过程所得到的荷载—位移(P-∆曲
线)滞回曲线(滞回环)中,取所有每一级循环的峰点(卸载 顶点)连接的包络线
(a)梭形:受弯、偏压、压弯及不发生剪切破坏的试件 (b)弓形:有一定的滑移影响,有“捏缩”效应,多发生
在剪跨比大或剪力较大又配有一定箍筋的弯剪和偏压剪的 试件。 (c)反S形:有更多的滑移影响。常发生在一般和有剪刀 撑的框架、梁柱节点和剪力墙。
26
(d)Z形:大量的滑移影响。发生在小剪跨而斜裂缝充分 发展的试件。及锚固钢筋有较大滑动的试件。
2、试验过程中的数值分析中的结构恢复力不再作任何假设,直 接从被测结构上测量。
3、加载器的作用力大,可进行大比例尺寸试件的模拟地震试验, 从而弥补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时,小比例模型的尺寸效应和 相似比要求的困难。
32
试验方法和步骤 (1)向计算机输入地震波(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加速度) (2)当计算机输入第i步的地面运动加速度后,由计算
许多试件往往开始是梭形,然后发展到弓形、反S形, 或最后到Z形。
滞回环的面积代表试件的耗能能力。面积越大,说明试 件的耗能能力越强,试件的抗震性能越好。
27
4)延性系数 反映试件的变形能力,使评价试件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 定义:结构破坏时的极限变形(位移、转角等)和屈服
变形之比。
u
y
输入一个适当的地震波记录试件的各种数据和观察试件 的各种反应。 一次性试验,对量测和观察要求高,破坏时较危险。用的 较少。(高速摄影和电视摄像)可模拟试件在一次强烈地 震的反应
36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不直接对试件加载,而是施
。 加在一个钢平台。平台上安放试件
优点:
28
5)退化率: 强度或刚度降低的速率。反映试件在一定的变形条件
下,强度或刚度随反复荷载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特性。
(1)强度退化率
i
P j ,max
j
i 1
P j ,max
变形延性系数为j时,第i次循环的峰点荷载值 变形延性系数为j时,第i-1次循环的峰点荷载值
(2)环线刚度
n
Pi j
变形延性系数为j时,第i次循环的荷载峰值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
1
1 概述
§1.2 结构抗震试验分类 试验室试验: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模拟振动台试验 室外试验:人工模拟地震试验,天然地震试验
2
§2 伪静力试验方法
1、加载设备和装置 加载设备—双作用千斤顶(加载器)或电液伺服加载系统。 反力装置—反力墙或反力架、试验台座。
▪ 竖向均布加载的悬臂式试验装置
1、平台可再现天然地震波,这样安装在平台上的试件就 能 受到类似天然地震的作用。
2、可再现各种形式的地震波,模拟若干次地震的初震、主震、 余震的全过程。
37
多次性加载: 1、自由振动:测定结构的自振特性。 2、给台面输入微小的运动,使结构的薄弱部位产生微裂 3、加大台面的输入运动,使结构产生中等开裂。 4、再加大台面的输入运动,使结构的主要部位产生破坏 5、在增大台面的输入运动,使结构变为机动体系,稍加
荷载就会倒塌。
这种试验方法,可以得到各个加载阶段的结构的周期、 阻尼、振型、刚度退化、能量吸收和滞回反应等特性。
38
§ 5 人工地震
除了以上三种室内的抗震试验外,还有两种室外的抗震 试验方法。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
人工地震—采用人工爆破引起的地面运动。 1、直接爆破引起的地面运动 a)、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峰值随药量的增高而增高。 b)、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峰值离爆心距离越近越高。 c)、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持续时间离爆心距离越远越长。 所以药量大,试件距离爆心远,越接近天然地震 2、密闭爆破 用药量小但分散布置起爆,效果较好。
位 移 曲 线
20
梁柱节点试件的测点布置
量测试件塑性铰区的 曲率或转角的位移计 梁:距柱面(1/2)hb (梁高)或hb 柱:距梁面(1/2)hc(柱宽)
量测节点核心区剪切角 的位移计(测对角线伸长量)
21
量测核心区梁内纵筋的滑移
方法:在梁的纵筋焊出两个竖杆A,B.安装两个位移计,分 别测出B杆相对于柱面C点和竖杆A的位移,两个位移差值 就是纵筋的滑移量。
15
D、控制位移的变幅等幅混合加载之二
专门设计的混合加载,在两个大幅值之间有几次小幅值 的循环,主要是模拟试件承受二次地震作用。小幅值加载 用来模拟余震的作用。
16
2)力控制加载
加载过程中,用力幅值作为控制量。由于结构试件屈服 后荷载不再增加,所以无法再用力进行控制。因此这种加 载制度很少单独使用。
特点:与单次加载曲线,在形状上大体相似,极限荷载略低
24
3)滞回曲线(滞回环) 反复加载过程中的荷载—位移的全部循环曲线 一次循环的曲线加载

∆ 如果在弹性范围沿加载 曲线返回到原点,超过 弹性阶段,返回不到原 点,有残余变形
25
除了从滞回环的峰值连线得到骨架曲线外,还可从滞回 环的外包线得到滞回环的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反映了试 件的不同破坏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