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

1.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及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据某市交通部门统计,2008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为75万辆,而截止到2010年底,该市的汽车拥有量已达108万辆.

(1)求2008年底至2010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2)为了保护城市环境,缓解汽车拥堵状况,该市交通部门拟控制汽车总量,要求到2012

年底全市汽车拥有量不超过125.48万辆;另据统计,从2011年初起,该市此后每年报废的

汽车数量是上年底汽车拥有量的10%假设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请你估算出该市从2011 年初起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多少万辆.

【答案】解:(1)2008年底至2010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0% (2)从2011年初起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20万辆

【解析】

【分析】

(1)设年平均增长率x ,根据等量关系“2008年底汽车拥有量×(1+年平均增长率)×(1+年平均增长率)”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得.

(2)设从2011年初起每年新增汽车的数量y ,根据已知得出2011年报废的车辆是2010年底拥有量×10%,推出2011年底汽车拥有量是2010年底拥有量-2011年报废的车辆=2010年拥有量×(1-10%),得出等量关系是: 2010年拥有量×(1-10%)+新增汽车数量]×(1-10%)+新增汽车数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求得.

【详解】

解:(1)设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

根据题意,得75(1+x )2=108,则1+x=±1.2

解得x 1=0.2=20%,x 2=﹣2.2(不合题意,舍去).

答: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

(2)设全市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为y 万辆,则2010年底全市的汽车拥有量为

(108×90%+y )万辆,2011年底全市的汽车拥有量为[(108×90%+y )×90%+y]万辆. 根据题意得(108×90%+y )×90%+y≤125.48,

解得y≤20.

答:该市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能超过20万辆.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

1210m x m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满足1212215x x x x +=-,求m 的值.

【答案】(1)14m <且0m ≠;(2)15

m =-

【分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

2140m m ∴?=-->且20m ≠,然后求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

(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12221m x x m -+=, 1221x x m

=,加上14m <且0m ≠,则可判断10x <,20x <,所以1212215x x x x --=-,2221215m m m

--=-,然后解方程求出m 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m 的值.

【详解】

(1)因为方程()22

1210m x m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21240m m ∴?=-->,解得14

m <; 又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20m ≠,0m ∴≠.

m ∴的取值范围是14m <

且0m ≠. (2)1x ,2x 为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12221m x x m -∴+=,122

1x x m = 14m <且0m ≠,122210m x x m -∴+=<,12210x x m

=>,10x ∴<,20x <. 1212215x x x x +=-,1212215x x x x --=-,

2221215m m m -∴-=-,215210m m ∴--=,解得113m =,215

m =-, 14m <

且0m ≠,113m ∴=不合题意,舍去,15

m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判别式的意义,正确理解概念和熟练运用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

3.已知二次函数y =9x 2﹣6ax +a 2﹣b ,当b =﹣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 ①求a 的值;

②求当a ≤x ≤b 时,一次函数y =ax +b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答案】①a 的值是﹣2或﹣4;②最大值=13,最小值=9

【解析】

【分析】

①根据题意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a 的值;

②根据a ≤x ≤b ,b =﹣3求得a=-4,由此得到一次函数为y =﹣4x ﹣3,根据函数的性质当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x =﹣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分别计算即可.

解:①∵y =9x 2﹣6ax +a 2﹣b ,当b =﹣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 ∴4=9×(﹣1)2﹣6a ×(﹣1)+a 2+3,

解得,a 1=﹣2,a 2=﹣4,

∴a 的值是﹣2或﹣4;

②∵a ≤x ≤b ,b =﹣3

∴a =﹣2舍去,

∴a =﹣4,

∴﹣4≤x ≤﹣3,

∴一次函数y =﹣4x ﹣3,

∵一次函数y =﹣4x ﹣3为单调递减函数,

∴当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y =﹣4×(﹣4)﹣3=13

x =﹣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 =﹣4×(﹣3)﹣3=9.

【点睛】

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性质,(2)是难点,正确理解a 、b 的关系得到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4.问题提出:

(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BC ∥,90D ∠=?,4BC =,ABC 的面积为8,求BC 边上的高.

问题探究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点E 是CD 边上一点,且2CE =,EAB CBA =∠∠,连接BE ,求ABE △的面积

问题解决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点E 是CD 边上任意一点,连接AE 、BE ,若EAB CBA =∠∠,ABE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4;(2)

203

;(3)存在,最小值为16216 【解析】

【分析】 (1)作BC 边上的高AM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延长DA ,过B 点作BF ⊥DA 于点F ,作BH ⊥AE 于点H ,易得四边形BCDF 为矩形,在(1)的条件下BC=CD=4,则BCDF 为正方形,由EAB CBA =∠∠,结合∠FAB=∠CBA

可得∠FAB=∠EAB ,从而推出BF=BH=4,易证Rt △BCE ≌Rt △BHE ,所以EH=CE=2,设AD =a ,则AF=AH=4-a ,在Rt △A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可求出a ,最后根据

S △ABE =1AE BH 2

即可求解; (3)辅助线同(2),设AD=a ,CE=m ,则DE=4-m ,同(2)可得出m 与a 的关系式,设△ABE 的面积为y ,由y=

1AE BH 2

得到m 与y 的关系式,再求y 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

(1)如图所示,作BC 边上的高AM ,

∵S △ABC =

1BC AM=82 ∴82AM==44

? 即BC 边上的高为4;

(2)如图所示,延长DA ,过B 点作BF ⊥DA 于点F ,作BH ⊥AE 于点H ,

∵AD BC ∥,90D ∠=?

∴∠BCD=∠D=90°=∠F

∴四边形BCDF 为矩形,

又∵BC=CD=4

∴四边形BCDF 为正方形,

∴DF=BF=BC=4,

又∵AD ∥BC

∴∠FAB=∠CBA

又∵∠EAB=∠CBA

∴∠FAB=∠EAB

∵BF ⊥AF ,BH ⊥AE

∴BH=BF=4,

在Rt △BCE 和

Rt △BHE 中,

∵BE=BE ,BH=BC=4

∴Rt △BCE ≌Rt △BHE (HL )

∴EH=CE=2

同理可证Rt △BAF ≌Rt △BAH (HL )

∴AF=AH

设AD=a ,则AF=AH=4-a

在Rt △ADE 中,AD=a ,DE=2,AE=AH+EH=4-a+2=6-a

由勾股定理得AD 2+DE 2=AE 2,即()2

2226+=-a a 解得8=3

a ∴AE=6-a=

103 S △ABE =111020AE BH=4=2233

?? (3)存在,

如图所示,延长DA ,过B 点作BF ⊥DA 于点F ,作BH ⊥AE 于点H ,

同(2)可得CE=EH ,AF=AH ,

设AD=a ,CE=EH=m ,则DE=4-m ,AF=AH=4-a

在Rt △ADE 中,AD 2+DE 2=AE 2,即()()22244+-=-+a m a m

整理得8=4

+m a m ∴AE=AH+HE=2816444

+-+=++m m m m m 设△ABE 的面积为y ,

则y=()222161116AE BH=42244

++=++m m m m ∴()()

24216+=+y m m 整理得:2

23240++-=m ym y

∵方程必有实数根

∴()2

=423240?-??-≥y y 整理得2322560+-≥y y

∴()()16160????---≥????

y y (注:利用求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又∵面积y ≥0

∴16≥y

即△ABE 的面积最小值为16.

【点睛】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问题,正确作出辅助线,得出AB 平分∠FAC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BF=BH ,结合勾股定理求出AE 是解决(2)题的关键,(3)题中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最值是解题的关键.

5.机械加工需用油进行润滑以减小摩擦,某企业加工一台设备润滑用油量为90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为60%,按此计算,加工一台设备的实际耗油量为36kg ,为了倡导低碳,减少油耗,该企业的甲、乙两个车间都组织了人员为减少实际油耗量进行攻关.

(1)甲车间通过技术革新后,加工一台设备润滑油用油量下降到70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仍然为60%,问甲车间技术革新后,加工一台设备的实际油耗量是多少千克?

(2)乙车间通过技术革新后,不仅降低了润滑油用油量,同时也提高了用油的重复利用率,并且发现在技术革新前的基础上,润滑用油量每减少1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将增加

1.6%,例如润滑用油量为89kg 时,用油的重复利用率为61.6%.

①润滑用油量为80kg ,用油量的重复利用率为多少?

②已知乙车间技术革新后实际耗油量下降到12kg ,问加工一台设备的润滑用油量是多少千克?用油的重复利用率是多少?

【答案】(1)28(2)①76%②75,84%

【解析】

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加工一台设备润滑油用油量下降到70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仍然为60%,进而得出答案;

(2)①利用润滑用油量每减少1kg ,用油的重复利用率将增加1.6%,进而求出答案; ②首先表示出用油的重复利用率,进而利用乙车间技术革新后实际耗油量下降到12kg ,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70×(1﹣60%)=28(kg );

(2)①60%+1.6%(90﹣80)=76%;

②设润滑用油量是x 千克,则

x{1﹣[60%+1.6%(90﹣x )]}=12,

整理得:x 2﹣65x ﹣750=0,

(x ﹣75)(x+10)=0,

解得:x 1=75,x 2=﹣10(舍去),

60%+1.6%(90﹣x )=84%,

答:设备的润滑用油量是75千克,用油的重复利用率是84%.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3)(x ﹣4)﹣m 2=0. (1)求证:对任意实数m ,方程总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m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

【答案】(1)证明见解析;(2)m 的值为±2,方程的另一个根是5.

【解析】

【分析】

(1)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式,利用根的判别式△=b 2-4ac 证明判断即可;

(2)根据方程的根,利用代入法即可求解m 的值,然后还原方程求出另一个解即可.

【详解】

(1)证明:

∵(x ﹣3)(x ﹣4)﹣m 2=0,

∴x 2﹣7x+12﹣m 2=0,

∴△=(﹣7)2﹣4(12﹣m 2)=1+4m 2,

∵m 2≥0,

∴△>0,

∴对任意实数m ,方程总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方程的一个根是2,

∴4﹣14+12﹣m 2=0,解得m=±

, ∴原方程为x 2﹣7x+10=0,解得x=2或x=5, 即m 的值为±

,方程的另一个根是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与根的关系是关键.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

2130x k x k --+-=有两个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设方程两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满足221223x x +=,求k 的值.

【答案】(1)134

k ≤

;(2)2k =-. 【解析】

【分析】

()1根据方程有实数根得出()()

22[2k 1]41k 38k 50=---??-=-+≥,解之可得. ()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用k 表示出12x x +和12x x 的值,根据条件可得到关于k 的方程,可求得k 的值,注意利用根的判别式进行取舍.

【详解】

解:()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

2130x k x k --+-=有两个实数根, 0∴≥,即()()22[21]4134130k k k ---??-=-+≥,

解得134

k ≤.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1221x x k +=-,2123x x k =-,

()

222222121212()2(21)23247x x x x x x k k k k ∴+=+-=---=-+,

221223x x +=, 224723k k ∴-+=,解得4k =,或2k =-,

134

k ≤, 4k ∴=舍去,

2k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2

ax bx c 0(a 0,++=≠a ,b ,c 为常数)根的判别式.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8.如图,A 、B 、C 、D 为矩形的4个顶点,AB =16cm ,BC =6cm ,动点P 、Q 分别以3cm /s 、2cm /s 的速度从点A 、C 同时出发,点Q 从点C 向点D 移动.

(1)若点P 从点A 移动到点B 停止,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问经过2s 时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cm ?

(2)若点P 从点A 移动到点B 停止,点Q 随点P 的停止而停止移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问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

(3)若点P 沿着AB →BC →CD 移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点Q 从点C 移动到点D 停止时,点P 随点Q 的停止而停止移动,试探求经过多长时间△PBQ 的面积为12cm 2?

【答案】(1)PQ=62cm;(2)8

5

s或

24

5

s;(3)经过4秒或6秒△PBQ的面积为

12cm2.

【解析】

试题分析:(1)作PE⊥CD于E,表示出PQ的长度,利用PE2+EQ2=PQ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16-5x)2=64,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

(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AB上时;②当点P在BC边上;③当点P在CD边上时.试题解析:(1)过点P作PE⊥CD于E.

则根据题意,得

EQ=16-2×3-2×2=6(cm),PE=AD=6cm;

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PE2+EQ2=PQ2,即36+36=PQ2,

∴2cm;

∴经过2s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

(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

(16-2x-3x)2+62=102,即(16-5x)2=64,

∴16-5x=±8,

∴x1=8

5

,x2=

24

5

∴经过8

5

s或

24

5

s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3)连接BQ.设经过ys后△PBQ的面积为12cm2.

①当0≤y≤16

3

时,则PB=16-3y,

∴1

2PB?B C=12,即

1

2

×(16-3y)×6=12,

解得y=4;

②当16

3

<x≤

22

3

时,

BP=3y-AB=3y-16,QC=2y,则

1 2BP?CQ=

1

2

(3y-16)×2y=12,

解得y1=6,y2=-2

3

(舍去);

③22

3

<x≤8时,

QP=CQ-PQ=22-y,则

1 2QP?CB=

1

2

(22-y)×6=12,

解得y=18(舍去).

综上所述,经过4秒或6秒△PBQ的面积为 12cm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y轴正半轴上,顶点B在x轴正半轴上,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OA>OB).

(1)求点D的坐标.

(2)求直线BC的解析式.

(3)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D(4,7)(2)y=39

44

x (3)详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OA、OB的长度,过点D作DE⊥y于点E,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D=AB,∠DAB=90°,然后求出∠ABO=∠DAE,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DAE 和△AB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OA,AE=OB,再求出OE,然后写出点D的坐标即可;

(2)过点C作CM⊥x轴于点M,同理求出点C的坐标,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k≠0,k、b为常数),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答;

(3)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点P与点B重合时,△PCD为等腰三角形;点P为点B关于点C 的对称点时,△PCD为等腰三角形,然后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x2﹣7x+12=0,

解得x1=3,x2=4,

∵OA>OB,

∴OA=4,OB=3,

过D作DE⊥y于点E,

∵正方形ABCD,

∴AD=AB,∠DAB=90°,

∠DAE+∠OAB=90°,

∠ABO+∠OAB=90°,

∴∠ABO=∠DAE,

∵DE⊥AE,

∴∠AED=90°=∠AOB,

∵DE⊥AE

∴∠AED=90°=∠AOB,

∴△DAE≌△ABO(AAS),

∴DE=OA=4,AE=OB=3,

∴OE=7,

∴D(4,7);

(2)过点C作CM⊥x轴于点M,

同上可证得△BCM≌△ABO,

∴CM=OB=3,BM=OA=4,

∴OM=7,

∴C(7,3),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k≠0,k、b为常数),代入B(3,0),C(7,3)得,,

解得,

∴y=x﹣;

(3)存在.

点P与点B重合时,P1(3,0),

点P与点B关于点C对称时,P2(11,6).

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2、正方形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一次函数

10.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的顶点C的坐标是(6,4),动点P 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BO运动,当Q到达O点时,P,Q同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是t秒(t>0).

(1)如图1,当时间t=秒时,四边形APQO是矩形;

(2)如图2,在P,Q运动过程中,当PQ=5时,时间t等于秒;

(3)如图3,当P,Q运动到图中位置时,将矩形沿PQ折叠,点A,O的对应点分别是D,E,连接OP,OE,此时∠POE=45°,连接PE,求直线OE的函数表达式.

【答案】(1)t=2;(2)1或3;(3)y=1

2 x.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用t表示AP、BQ、PC、OQ的长.

(1)由四边形APQO是矩形可得AP=OQ,列得方程即可求出t.

(2)过点P作x轴的垂线PH,构造直角△PQH,求得HQ的值.由点H、Q位置不同分两种情况讨论用t表示HQ,即列得方程求出t.根据t的取值范围考虑t的合理性.

(3)由轴对称性质,对称轴PQ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OC,得OP=PE,QE=OQ.由∠POE =45°可得△O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PE=90°,即点E在矩形AOBC内部,无须分类讨论.要求点E坐标故过点E作x轴垂线MN,易证△MPE≌△AOP,由对应边相等可用t表示EN,QN.在直角△ENQ中利用勾股定理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即求出t.

【详解】

∵矩形AOBC中,C(6,4)

∴OB=AC=6,BC=OA=4

依题意得:AP=t,BQ=2t(0<t≤3)

∴PC=AC﹣AP=6﹣t,OQ=OB﹣BQ=6﹣2t (1)∵四边形APQO是矩形

∴AP=OQ

∴t=6﹣2t

解得:t=2

故答案为2.

(2)过点P作PH⊥x轴于点H

∴四边形APHO是矩形

∴PH=OA=4,OH=AP=t,∠PHQ=90°

∵PQ=5

∴HQ

3 =

①如图1,若点H在点Q左侧,则HQ=OQ﹣OH=6﹣3t ∴6﹣3t=3

解得:t=1

②如图2,若点H在点Q右侧,则HQ=OH﹣OQ=3t﹣6∴3t﹣6=3

解得:t=3

故答案为1或3.

(3)过点E作MN⊥x轴于点N,交AC于点M

∴四边形AMNO是矩形

∴MN=OA=4,ON=AM

∵矩形沿PQ折叠,点A,O的对应点分别是D,E

∴PQ垂直平分OE

∴EQ=OQ=6﹣2t,PO=PE

∵∠POE=45°

∴∠PEO=∠POE=45°

∴∠OPE=90°,点E在矩形AOBC内部

∴∠APO+∠MPE=∠APO+∠AOP=90°

∴∠MPE=∠AOP

在△MPE与△AOP中

PME OAP90 MPE AOP

PE0P ?

?∠=∠=

?

∠=∠

?

?=

?

∴△MPE≌△AOP(AAS)

∴PM=OA=4,ME=AP=t

∴ON=AM=AP+PM=t+4,EN=MN﹣ME=4﹣t

∴QN=ON﹣OQ=t+4﹣(6﹣2t)=3t﹣2∵在Rt△ENQ中,EN2+QN2=EQ2

∴(4﹣t)2+(3t﹣2)2=(6﹣2t)2

解得:t1=﹣2(舍去),t2=4 3

∴AM=4

3

+4=

16

3

,EN=4﹣

4

3

8

3

∴点E坐标为(16

3

8

3

∴直线OE的函数表达式为y=1

2 x.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在动点题中要求运动时间t的值,常规做法是用t表示相关线段,再利用线段相等或勾股定理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值.要注意根据t的取值范围考虑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