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广义的文化?什么是狭义的文化?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与自然相对,指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创造。又称“大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总和,包括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等内容。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又称“小文化
四层说:(1)物态文化:物质文化,属实体文化。(2)制度文化。(3)行为文化。(4)心态文化。
文化的特征(特点属性)1.民族性群体性。2.地域性。3.时代性—历史承传性和现实变异性。4.同一性。
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成长的基本地理、经济及政治环境。
(1).中国地理特点: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显著,各地干湿冷暖差别悬殊。
(2).经济条件:农业经济是社会的主体经济,农业文化成为文化的主要形态。农业文明长期延续,保证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3)、政治条件:宗法制度长盛不衰,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艺术、习俗、制度、科技等。“国学”4.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基本特征。
类型三观点:按地理环境——河谷型文化按生产方式——农业文化按哲学思想——伦理政治类型
特质:以忠、孝为是非标准以惩恶扬善为宗旨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
(1)、崇尚统一,追求稳定(2)、伦理至上,群体至上——以人为本(3)、尊老尚古,贵中尚和——天人和谐(4)、兼容并包,丰富多彩(5)、重人文教化
1.中国哲学起源于哪些学说?
2.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探讨哪些问题?
基本问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
具体:(一)、宇宙观(二)、世界本原问题(三)、天人关系——天道观(四)、人生境界问题(五)、名实关系——名实观(六)、形神关系(七)、知行关系(八)、动静关系(九)、古今关系
3.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天人之辩、知行关系、形神关系等这三大问题有过哪些观点?
天人之辩:A、天人关系:①天人感应②天道自然③天人合一B、人对天的态度:尊天顺天胜天参天
知行之辨:先后关系——“知先行后”或“行先知后”;难易关系——“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易”;对待态度——“知重于行”或“行重于知”。
形神之辨:形神一元论、形神二元论
4.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与政治伦理紧密联系,重视现实的人生,着眼人际关系的处理——人生哲学。
2.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3.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但具有包容性,允许多种宗教存在,但宗教神学始终都没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以伦理为本位的人道主义。
5.知行统一的认识论。
6.关注现实政治,重经学。
5.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先秦儒学:①孔子“则天说”:天是主宰与人格神,人事顺从天命。但继承西周“德配天命”,“仁”是天人合一的基础。②子思和孟子“助天说”:开义理之天先河。“诚者,天之道也”,“尽心、知性、知天”。天:人类道德的终极根源。③荀子的“制天说”:天——自然之天。
宋明理学: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二程理学思想:建立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世界的本体。
6.五行说之五行的涵义,五行的生克关系如何?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涵义:元素能量德行(五行heng)
相克: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7.什么是阴阳学说?其基本内容有哪几方面?
阴阳观念起源于《周易》。“阴阳”说从时间上追溯宇宙万物之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早期阴阳代表自然现象。最初的含义是指阳光的向背而言。
阴阳学说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8.儒家哲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怎样看待儒家的人性论?怎样理解儒家的社会本位主义道德思想?
1.天道观方面,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儒家自然哲学的核心。天——义理之天与自然之天2.人性论: 贬恶扬善是儒家人性论基本理论特征。基调是人性善,主张三点:(1)、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2)、人人都应该成为圣人;(3)、每一个人在努力成为圣人时,都自然会“帮助别人”也走向正途。
3.社会本位的道德理想——内圣外王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伦理教化。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家国同构)是儒家哲学社会本位主义的集中体现。
4.知行合一的认识论:重道德实践。
9.《大学》“三纲领”、“八条目”指哪些?
三纲:明德、亲民、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道家哲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道”是万物之本源,“道”是宇宙和自然社会发生、发展的本原和规律。
(2)“贵柔”为特色辨证法(3)无为主义政治哲学(4)逍遥自适的人生观
11.法家哲学的理论基础。
(1)历史进化观(2)自然观:“道理相应”(3)“各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性恶论(4)认识论:反对“前识”,提出“因参验而审言辞”
1.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
1.上古时期伦理思想的萌芽:周代开启了中国文化“德治”传统的历史先河:注重“以德配天”、“敬德自励”
2.春秋战国时期伦理思想的发展
儒家: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德性伦理学”法家:以“礼”(法)为最高道德准则。极端化伦理墨家:以“义”为最高道德准则。普世性伦理道家:以“道”为最高道德准则。道德虚无名家:以“辨”为最高道德准则。
3、秦汉以后:西汉董仲舒:“三纲五常”伦理思想。魏晋玄学(又称新道家):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明清时中国伦理思想的全面反思:“保国”和“保天下”
2.传统伦理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地位。
伦理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对社会生活秩序与个体生命秩序的设计。不是一种内在的规范,以追求人的道德自觉(自律)为最高目的,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
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特征。
(1)、非神学的理性色彩
(2)、有博大精深的理论表述
历代儒家经典:孔子——“六经”,汉代——“七经”,唐代——“九经”、“十二经”,宋代——“十三经”。
(3)、以宗法制为渊源,以亲情为根基
家庭伦理及其延伸,家国一体。亲情的延伸和社会伦理。如:孝顺父母——尊老敬长。
4.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人性善恶之争。
1、性善论:孟子。突出人之先天因素,即本体。
2、性恶论:荀子。化性起伪——强调后天工夫
3、性无善恶论:告子、庄子道家认为“人性自然”
4、性有善有恶论:王充
5. 儒家、墨家、道家的成人之道。
1.儒家:“仁义”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
2.墨家:“兼爱”的理想人格
3.道家;“无为”的理想人格——隐士人格
6.“仁”德的基本内涵。
仁:全德。
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仁”内容:爱人(对他人)、克己复礼(对己)孝悌—为仁之本忠恕—为仁之方
思考题:
1.中国传统宗教的总体特征
1.不发达性。①宗教观念淡漠。②未出现过大规模宗教战争与宗教极端主义。③宗教与社会政治关系上,宗教没有发展成为国教,宗教地位低于政治,教权从属于政权、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