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求失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供求失衡

12级国际统计班

姓名:张朵学号:32012120082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趋势和形成分析,以及劳动力需求的趋势分析和形成的因关联分析,指出了劳动力总供求从总量和结构上失衡的表现,针对了劳动力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劳动力供求失衡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供求失衡;对策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从长期看,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70%以上的较高水平。

一、劳动力供给分析

(一)劳动力总供给的趋势分析

根据中国1990-2008年总人口和劳动力总供给量(经济活动人口)数据(查统计年鉴得知),以劳动力总供给量作为因变量,以时间(t=1,2,…,19)作为自变量,得到的劳动力总供给量的趋势模型为:

L t= 64929.9827 + 439.067t+ 55.35592t- 2.02773t

(329.884)(5.166)(5.814)(-6.469)

2

R=0.9988 F=4242.102 SE=173.662 DW=1.948此趋势模型的各项统计检验均具有显著性,说明模型有效地描述了1990—2008年劳动力总供给量长期趋势,即劳动力总供给量长期趋势是三次曲线形的(如图1所示)。此趋势模型的时间序列t的三次方的参数为负值,说明劳动力总供给量的长期趋势将不是无限增长的,用此模型预测2011年劳动力总供给将达到最大值79790.76万人,随后劳动力总供

图1 中国1990-2008年劳动力供给总量长期趋势

(二)劳动力总供给的形成分析

总人口是决定劳动力总供给的基本变量,一般来说,在人口年龄结构相对稳定和合理的条件下,劳动力总供给随总人口的变动而变动,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与此同时,总人口决定劳动力总供给人口的机制是通过生育政策而实现的,一个国家如果实行长期的扩张性的生育政策(平均每对夫妻一生生育的子女>2个),则劳动力总供给将随总人口的扩张而扩张;如果实行长期的紧缩性的生育政策(平均每对夫妻一生生育的子女<2个),则劳动力总供给将随总人口的下降而下降;如果实行长期的稳定性的生育政策(平均每对夫妻一生生育的子女维持在2个左右),则劳动力总供给将随总人口的稳定而稳定。因此,人口生育政策既是调节总人口增长的手段,又是调节劳动力总供给率的手段,然而这种调节具有较长的时效性。

二、劳动力需求分析

根据表1中国1990-2008年劳动力就业总人数数据,得到的的劳动力总需求的趋势模型:

Z=694317.095 +492.869t+ 33.412 2t- 1.2053t

t

(828.479)(15.047)(8.898)(-9.747)

2

R=1 F=21903.835 SE=68.49605 DW=1.706此趋势模型的各项统计检验均具有显著性,说明模型较好地描述了1990-2008年劳动力总需求的长期趋势,即劳动力就业总人数的长期趋势是属于三次曲线型的。

三、劳动力供求均衡分析

(一)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均衡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总供给量等于劳动力总需求量。亦即当劳动力总供给函数等于就业总需求函数时,劳动力总供给与劳动力总需求达到均衡。

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首先是供大于求,其次是普遍知识技能较差,三是地域供需不平衡,四是结构不合理,五是流动性过快。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由于我国有着世界最多的需就业人口,因此这一问题又显得更为突出。国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的首要问题是就业问题。国际上的一些学者也持这一观点。2004年4月的博鳌论坛之后,兰德公司高级经济顾问、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Charles Wolf JR)曾经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莫过于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这两个目标的矛盾。

(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失衡

中国目前在结构上处于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素质分布失衡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城乡分布、地区分布失衡。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次产业产出占GDP 总量的比重从1978 年的28.2∶47.9∶23.9,变化为2007 年的3.3∶54.2:48.7,而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从1978 年的70.5:17.3:12.2,变为2007 年的40.8∶26.8∶32.4。对于占GDP 比重54.2% 的第二产业而言,其吸纳就业的人员仅占了就业人员总量的26.8%,可见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

力大量流入了第三产业。同时,仍有40%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工作,也说明第一产业仍有很大数量的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这些将要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将如何被第二、三产业所吸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更多的是转移到了第三产业的传统行业。但是,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数据表明,劳动力需求在产业间的变化趋势却是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

劳动力需求的区域结构取决于中国的区域经济结构,中国的区域经济经历了一个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三个阶段。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产业结构也造成了这三大区域相应劳动力的需求结构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与城市劳动力短缺矛盾同时存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劳动力供给过剩与经济发达的地区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同时并存,这主要是由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和布局不合理过引起的。

四、对策分析

从供求总量均衡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实现充分就业,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经济增长率和扩大经济规模可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供给,从而降低失业率水平。

(二)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加快,是技术和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优势日趋强化。为了解决技术和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优势日趋强化下的就业压力,积极推进城镇化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

(三)延长劳动力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延长弄动力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既可以延长劳动力的就业,又可开发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和劳动效率。

我国于2012年后就趋向于供小于求,因此要实行适度鼓励生育的政策。由于劳动力供给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过程,因此,这一对策也需要较长的时期才能发挥效应,人口剩余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调控应考虑产期的效应,应防止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的严重失衡对劳动力根据偶那个急到来的不利的影响。也可以延长就业者的离退时间,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严重短缺时国家可实施延长就业者退休时间的政策,鼓励有劳动生产能力、身体健康的年长的劳动者延长退休时间,以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