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业务
景区经营管理-7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PPT课件
![景区经营管理-7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fa12d5bed5b9f3f80f1cb3.png)
.
7
2. 管理行为不当 具体表现在: 1)环境保护管理的意识淡薄,不重视环境保护, 导致开发建设和管理措施上的失误; 2)有短期行为思想,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 利益,只注重开发利用,不进行保护和培育; 3)认为环境保护管理不出效益(经济效益), 而且要有较大的投入,得不偿失,导致环境保护管理 工作无人过问。
.
32
。
景区的清洁员,.只能这样的小寐
33
景区的清洁员,只能这样的小寐。
黄龙景区的所有垃圾,全由这些民工担下山区,景区十分的整洁。
.
34
在安徽黄山风景区,两名环卫工人在放绳准备工作。黄山风景区在
主要景区峰顶建有130多个攀岩固定环,每天有几十名环卫工人在悬
崖绝壁上进行作业,捡拾游客随手丢弃.在山中的垃圾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环境保护;二是质量控制。 具体而言,旅游区环境日常管理的
内容涉及环境绿化、建立保护区、环境 卫生、游客管理及经营秩序管理等。
.
12
6月24日,几名 游客在日本北海道 一个国立湿地保护 区拍照。为了既保 护景区环境,又能 使游客尽兴,该保 护区铺设了几公里 长的木板小道,以 方便游客散步观光。
.
30
每天当一拨拨游客起身离去的时候,身后总是抛下一堆堆有碍观瞻
和影响卫生的垃圾。瞧,这些随处可见的垃圾与这片美丽的海滩,显得
多么的不和谐啊。景区的环境卫生除需要专人管理之外,每个人的环保
和卫生意识的提高才是关键。
.
31
神农山天天都是新的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019157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6.png)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第1章引言 (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 管理目标与原则 (4)第2章旅游景区环境卫生规划 (4)2.1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2.1.1 垃圾分类与收集设施 (5)2.1.2 公共卫生间设施 (5)2.1.3 清洁工具与设备 (5)2.1.4 环保宣传设施 (5)2.2 环境卫生服务设施布局 (5)2.2.1 垃圾收集点布局 (5)2.2.2 公共卫生间布局 (5)2.2.3 清洁工具与设备存放点布局 (5)2.3 环境卫生保障体系建设 (5)2.3.1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6)2.3.2 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培训 (6)2.3.3 环境卫生监督检查 (6)2.3.4 游客环保教育与引导 (6)第3章保洁队伍建设与管理 (6)3.1 保洁人员招聘与培训 (6)3.1.1 招聘标准 (6)3.1.2 招聘流程 (6)3.1.3 培训内容 (6)3.1.4 培训方式 (6)3.2 保洁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 (6)3.2.1 岗位职责 (6)3.2.2 考核标准 (7)3.2.3 考核流程 (7)3.3 保洁人员激励与保障措施 (7)3.3.1 激励措施 (7)3.3.2 保障措施 (7)第4章环境卫生清扫与保洁 (7)4.1 清扫保洁作业规范 (7)4.1.1 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按时到岗,着装整洁,佩带工作证。
74.1.2 清扫保洁工作应按照先外围后内部的顺序进行,保证景区环境卫生的整洁。
(7)4.1.3 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 (7)4.1.4 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保证垃圾正确分类投放。
(8)4.1.5 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腐蚀性的清洁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84.2 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选择 (8)4.2.1 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的选择应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和清扫保洁需求进行。
(8)4.2.2 常用的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有: (8)4.2.3 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应定期检查、维护、消毒,保证其正常使用。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0530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8.png)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引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旅游景区已成为人们休闲和观光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维护景区的自然环境,旅游景区应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包括垃圾处理、水资源管理、能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并提出一些建议。
垃圾处理旅游景区的垃圾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之一。
由于旅游景区通常人流量大,垃圾产生量也很大。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景区管理者应实施垃圾分类和处理政策,提供充足的垃圾箱和垃圾收集点,并定期清理垃圾。
同时,应鼓励游客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水资源管理旅游景区通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如湖泊、河流等。
因此,合理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景区应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详细规划,并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此外,景区还应鼓励游客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并设置节水装置,如自动感应水龙头和节水淋浴设施等。
能源利用旅游景区的能源利用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景区管理者应采取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措施,如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
此外,景区还应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量。
景区还可以推广低碳旅游,鼓励游客选择步行或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生态保护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核心措施。
景区管理者应建立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严禁非法采矿、非法砍伐和非法捕捞等破坏性行为。
此外,景区还应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覆盖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建议以下是一些建议,以改善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2.合理规划旅游路线: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经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国家旅游景点规章制度
![国家旅游景点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25a53c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7.png)
国家旅游景点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管理国家旅游景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保障游客的权益,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国家级旅游景点的管理。
第三条国家旅游景点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并由国家旅游局认定的旅游景点。
第四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按照本规章的要求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国家旅游景点的管理机构应当是专门的管理部门,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第六条管理机构应当设立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团队,负责景点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第七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景点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景点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游客权益保障第九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服务,确保游客的安全。
第十一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建立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游客投诉。
第十二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不得虚假宣传。
第四章环境保护第十三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保护环境,不得破坏自然景观。
第十四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景区环境进行监测。
第十五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实行生态旅游,推动绿色旅游。
第五章票务管理第十六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制定合理的票务管理制度,确保票务透明公正。
第十七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实行实名制,对游客进行登记和身份验证。
第十八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建立系统的票务销售渠道,保证游客的购票权益。
第六章安全管理第十九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游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二十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一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设立安全监控系统,及时监测景区内的安全情况。
第七章文明旅游第二十二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倡导文明旅游,杜绝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第二十三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设立文明导游队伍,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第二十四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文明素养。
旅游景区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旅游景区卫生管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4f0485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8.png)
旅游景区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保障游客的健康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旅游景区内的所有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包括景区内的公共卫生设施、餐饮场所、住宿设施等。
第三条旅游景区应设立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景区内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四条每个景区的卫生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环境卫生管理第五条旅游景区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景区内的卫生环境整洁、卫生。
第六条景区内的公共卫生设施应保持良好的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设施,确保游客的基本卫生需求。
第七条景区内的餐饮场所应遵守食品卫生法规,保证食品安全,不得采用过期食材或加工不卫生的食品。
第八条景区内的住宿设施应保持房间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上用品,确保游客的舒适和安全。
第三章垃圾处理管理第九条景区应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游客需将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以便后期处理。
第十条景区内应定期清理垃圾桶,避免垃圾溢出造成环境污染,确保景区环境卫生。
第十一条景区内不得随意乱扔垃圾,游客需保持环境整洁,文明旅游。
第四章突发事件管理第十二条景区应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景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和药品,确保游客在突发状况下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第十四条景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游客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五章宣传教育管理第十五条景区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游客注重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十六条景区应定期举办宣传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游客的卫生意识。
第十七条景区应设置卫生宣传牌,提示游客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景区的整洁。
第六章监督检查管理第十八条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督导,确保卫生成果。
第十九条卫生管理部门应建立卫生档案,记录卫生检查情况、整改措施和效果,作为日后监督的参考。
旅游景区管理规定及服务标准
![旅游景区管理规定及服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c394b7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6.png)
旅游景区管理规定及服务标准第一章总则 (4)1.1 景区概述 (4)1.2 管理目的 (5)1.3 适用范围 (5)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5)2.1 管理机构 (5)2.1.1 制定旅游景区发展规划,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和目标。
(5)2.1.2 负责景区的日常运营管理,保证景区的正常运行。
(5)2.1.3 制定和完善旅游景区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景区管理规范。
(5)2.1.4 负责景区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5)2.1.5 负责景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5)2.1.6 负责景区环境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维护景区自然生态环境。
(5)2.1.7 负责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保证景区运营效率。
(5)2.2 岗位职责 (5)2.2.1 景区总经理:负责景区全面工作,对景区运营管理负总责。
(5)2.2.2 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分管景区运营、市场营销、安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
(5)2.2.3 营销部经理:负责景区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工作。
(6)2.2.4 运营部经理:负责景区日常运营管理和设备设施维护。
(6)2.2.5 安全部经理:负责景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
(6)2.2.6 环保部经理:负责景区环境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
(6)2.2.7 财务部经理:负责景区财务管理。
(6)2.2.8 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6)2.2.9 前台接待:负责景区接待工作,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6)2.2.10 导游:负责景区讲解服务,提高游客游览体验。
(6)2.2.11 安保人员:负责景区安全保卫工作。
(6)2.2.12 维修人员:负责景区设备设施维护。
(6)2.3 人员培训与考核 (6)2.3.1 人员培训 (6)2.3.1.1 新员工入职培训:使新员工熟悉景区基本情况、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6)2.3.1.2 在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旅游景区服务标准及流程手册
![旅游景区服务标准及流程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e08697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7.png)
旅游景区服务标准及流程手册第一章总则 (4)1.1 概述 (4)1.2 目的与意义 (4)1.2.1 目的 (4)1.2.2 意义 (4)1.3 适用范围 (5)第二章服务理念与目标 (5)2.1 服务理念 (5)2.2 服务目标 (5)2.3 服务原则 (5)第三章旅游景区服务设施 (6)3.1 设施配置 (6)3.1.1 总则 (6)3.1.2 设施类别 (6)3.1.3 设施配置标准 (6)3.2 设施维护与管理 (7)3.2.1 总则 (7)3.2.2 维护与管理内容 (7)3.2.3 维护与管理制度 (7)3.3 设施安全检查 (7)3.3.1 总则 (7)3.3.2 检查内容 (7)3.3.3 检查制度 (7)第四章旅游景区服务人员 (8)4.1 员工招聘与培训 (8)4.1.1 招聘原则 (8)4.1.2 招聘流程 (8)4.1.3 培训内容 (8)4.1.4 培训方式 (8)4.2 员工考核与激励 (8)4.2.1 考核原则 (8)4.2.2 考核流程 (8)4.2.3 激励措施 (9)4.3 员工服务规范 (9)4.3.1 服务态度 (9)4.3.2 服务流程 (9)4.3.3 服务质量 (9)4.3.4 服务监督 (9)4.3.5 服务改进 (9)第五章接待服务流程 (9)5.1 前台接待 (9)5.1.1 接待准备 (9)5.1.2 接待流程 (9)5.1.3 接待结束 (10)5.2 导游服务 (10)5.2.1 导游准备 (10)5.2.2 导游流程 (10)5.2.3 导游结束 (10)5.3 售票服务 (10)5.3.1 售票准备 (10)5.3.2 售票流程 (11)5.3.3 售票结束 (11)第六章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11)6.1 安全管理制度 (11)6.1.1 制定原则 (11)6.1.2 管理体系 (11)6.1.3 实施与监督 (11)6.2 安全风险防控 (12)6.2.1 风险识别 (12)6.2.2 风险评估 (12)6.2.3 防控措施 (12)6.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2)6.3.1 应急预案 (12)6.3.2 应急预案的制定 (12)6.3.3 应急处理 (12)第七章旅游景区卫生管理 (13)7.1 卫生管理制度 (13)7.1.1 总则 (13)7.1.2 卫生管理组织 (13)7.1.3 卫生管理制度内容 (13)7.2 卫生设施配置 (13)7.2.1 公共卫生间 (13)7.2.2 垃圾处理设施 (13)7.2.3 饮水设施 (14)7.3 卫生检查与维护 (14)7.3.1 卫生检查 (14)7.3.2 卫生维护 (14)第八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 (14)8.1 环保理念 (14)8.2 环保措施 (15)8.3 环保教育 (15)第九章旅游景区游客服务 (15)9.1 游客咨询与投诉处理 (15)9.1.1 咨询服务 (15)9.1.1.1 设立专门的咨询服务台,配置专业咨询人员,为游客提供景区概况、游览路线、特色项目、交通信息等咨询服务。
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a57a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a.png)
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渴望走出家门,领略大自然的壮丽美景,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首先要明确其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游客踏入景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自然风光、整洁的环境会给他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第一印象。
相反,如果景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生态破坏严重,不仅会让游客望而却步,还会对当地的旅游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
从实际情况来看,旅游景区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
游客数量的过度增长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景区,超出了景区的承载能力,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压力增大。
比如一些热门的自然保护区,过多的游客践踏草地、攀折花木,破坏了生态平衡。
旅游活动中的垃圾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游客在游玩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包括食品包装、饮料瓶等,这些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就会破坏景区的美观,甚至污染土壤和水源。
此外,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也给旅游景区的环境带来了威胁。
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地进行大规模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和文化遗迹。
比如在一些古镇,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使得原有的古朴风貌荡然无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势在必行。
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景区开发之前,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游客数量和游览线路。
对于生态脆弱的区域,要采取限制进入或定期封闭的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宣传标语、导游讲解等方式,向游客传递环保意识,倡导文明旅游。
让游客明白自己的行为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自觉遵守景区的规定,不随意破坏环境。
同时,景区管理部门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七章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管理
![第七章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81414502d276a201292e73.png)
第一节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概述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管理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管理
第一节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概述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 (一)公共资源(Common/Public Resource) 地球上存在的,不可能划定所有权或尚未划定所
有权从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资源。 经济学定义:所谓“公共资源”是指满足以
非竞争性(noncompetitive)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 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 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 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边际成本是 指: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产品所带来到总成本 的增量。
公共产品的属性受到公共资源稀缺程度的影 响,资源的稀缺程度越高,那么公共产品的属性 受到影响的程度越大。因此,一般来说,没有绝 对的公共产品。
(四)旅游景区的产权属性
1.产权的属性
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分解性、可让渡性的属性特征。
排他性是指产权的所有者拥有排斥他人使用资产的权利,对特定 财产的特定权利只能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既可以是个人,又可 以是多人或者组织),除开这个主体外,其他一切个人和团体都 属于排斥对象;
产权的可分割性是指特定财产的各项产权可以属于不同主体,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可以拥有同一财产的不同权利;
二、旅游资源的公共属性 (一)旅游资源之所以存在,“完全是自然的无意
志造化或人类因其他功利性目的而创造的成果, 是先旅游而客观地存在着的自然或人文因素。” (二)旅游资源性质的转变
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
(三)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旅游景区 1.风景名胜区——国家建设部 2.自然保护区——国家林业局和环保部 3.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局 4.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林业局 5.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 6.历史文化名城(村、镇)——建设部和文物局
(完整版)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
![(完整版)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28444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7.png)
(完整版)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长期以来,大量的游客和不合理的管理方式给景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景区垃圾堆积、水污染、土壤破坏等。
为了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和提升游客的体验,制定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管理目标- 保护景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确保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景区环境质量,提供优良的游客服务体验。
- 鼓励游客和工作人员参与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3. 基本原则- 法律遵守:遵守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依法管理:依照相关法规制定细则和标准,并进行有效实施、监督和检查。
- 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整体管理: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景区管理的各个环节。
- 公众参与:鼓励游客和工作人员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4. 环境监测与评估- 对景区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
-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效果。
5. 垃圾管理- 制定垃圾分类管理机制,提供游客垃圾分类指导,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
- 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和处理。
- 促进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游客自觉捡拾垃圾。
6. 资源节约与利用- 推行能源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采用节能灯具和水流量控制设备等措施。
- 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 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 生态保护- 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不允许破坏和捕杀。
- 确保游客在景区活动时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 加强对景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生态平衡。
8. 环境教育与宣传- 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升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知识。
- 制作环保宣传材料,展示景区环保实践成果。
- 在景区内设置环保宣传牌,并进行常规巡查和维护。
9. 应急响应与管理-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第七章 景区环境管理
![第七章 景区环境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5203986c175f0e7dd1376d.png)
第七章景区环境管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意义和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理解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游客心理,掌握景区环境的概念、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和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而实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景区环境保护措施游客行为游客管理技术和方法案例导入太湖蓝藻拖累无锡旅游损失近半旅游局拟“再唱太湖美”全球变暖在中国淡水湖泊中的影响尤其明显:2007年入夏,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一个多月暴发,形成自然灾害。
由于无锡城区的生活、生产用水主要取自太湖,部分自来水用户因为受到“臭水”的影响,连洗澡后身上都是臭的,鱼虾大批死亡。
无锡市旅游局表示蓝藻事件发生后,无锡市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不少旅游景点近期的客源数量都下降了近50%,尤其是靠近太湖附近的景点,其中“受灾”比较严重的是知名的景点——无锡太湖鼋头渚,而其他景区,比如三国水浒影视基地等近日也只有少量游客,营收惨淡。
有资料显示,当时一些旅游团队根本不把无锡列入华东黄金旅游线,原先预定的一些外地旅行社退团人数达到7000多人,无锡旅游形势十分严峻。
数家旅行社反映,现在赴无锡旅游的客人很少,旅行社也不太敢向无锡送客源,以免惹出纠纷。
无锡的旅游客源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还有部分是境外客源,但蓝藻事件发生后,不少境内外的旅游团队近期都纷纷退团,尤其以注重环保意识的境外团队为主。
甚至还有一些香港的旅游组团企业明确表示,太湖水质不改善,都不会有客源送来无锡。
无锡市旅游局表示,欲出台“再唱太湖美”旅游业振兴计划。
旅行业内人士认为,旅游局积极研究对策的态度是正确的,但旅游业是一个极具脆弱性的产业,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游客内心的阴影很难一时散去,所以即便无锡市旅游局积极推广振兴计划,估计要恢复游客信心还需时日。
(资料来源:无锡综合旅游新闻)景区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存发展,是景区发展的生命线。
景区环保管理规章制度
![景区环保管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4c26aa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2.png)
景区环保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景区环境保护,维护景区生态平衡,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景区环保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景区内所有工作人员和游客,包括但不限于景区领导、员工、游客等。
第三条景区环保管理规章制度的宗旨是保护景区的环境资源、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景区环保管理规章制度的原则是依法依规、科学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第二章环境资源保护第五条景区所有工作人员和游客都应当保护景区的植被、动物、水资源等自然环境资源,不得随意破坏或损害景区的自然生态。
第六条禁止乱倒垃圾,凡是在景区内产生的垃圾均应当被妥善处理,按照景区指定的垃圾分类投放箱投放。
第七条禁止在景区内野放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以免引发火灾,影响景区的安全。
第八条景区内的公共设施、设备应当得到有效维护和保护,损坏者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环境卫生保洁第九条景区所有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景区的工作安排,及时清扫景区内的卫生死角,确保景区的环境卫生整洁。
第十条游客在景区内应当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第十一条景区内的卫生保洁工作由专门的保洁人员负责,确保景区的每个角落都保持整洁。
第十二条景区内的公共厕所应当保持干净、卫生,及时清洁和消毒,保障游客的健康安全。
第四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十三条景区应定期对景区内的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景区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机制,委托专业单位对景区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第十五条景区应当定期公布环境监测与评估结果,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景区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第五章绿色出行第十六条景区内严禁机动车辆深入游览区域,游客应当选择步行、骑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第十七条景区应当建设方便游客使用的自行车租赁点、步行道等设施,鼓励游客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景区环境管理方案
![景区环境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f73b5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9.png)
景区环境管理方案第一篇:景区环境管理方案景区环境管理方案一、环境管理目标全面消除景区内所有垃圾、恢复纯净自然的原貌,构筑协调、美丽、自然的景区风貌,展现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的魅力。
二、具体方案1、设置景区垃圾固定回收点,在游客密集区设置相应数量的垃圾回收桶。
2、加强宣传教育,设置警示牌,对景区员工及游客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划分环境卫生责任区(包括景区入口前50米段),景区应组织全体员工对景区垃圾进行全面集中清理回收(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全体员工参与清理景区环境卫生工作)。
4、对景区开展工程项目形成的工程垃圾应督促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项目时同时开展垃圾清理工作,以防止形成施工单位违规将垃圾堆放在树林、沙滩及大海中,造成二次污染。
5、环境整治可归为零星工程安排资金预算,具体为:垃圾桶成本,垃圾集中点建造成本,垃圾清运费用等,办公室对资金预算进行审核后报上级领导批准。
6、公司办公室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组进行现场环境检查,对未按要求进行环境治理的,现场勒令整改。
第二篇:环境管理方案邯郸中心医院病房楼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管理方案1.概述邯郸市中心医院病房楼工程位于邯郸中心医院院内,为单体建筑,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层,总建筑面积42900㎡。
檐高89.6m,±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8.610米,框架剪力墙结构。
为了更好地贯彻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特制定本环境管理方案,作为本工程施工、生活中环境管理的指导。
2.噪音控制2.1本工程需进行控制的噪音源——搅拌站、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打夯机、砼泵、振捣棒等机具产生的噪音。
——脚手架、模板的安装、拆卸的噪音。
——生活办公中产生的噪音。
详见环境因素清单。
2.2噪音的监测2.2.1详见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JYQEP-10《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及JYQEP-12《噪音控制程序》,由公司负责实施监测,发现不符合时,按JYQEP-20《不符合控制程序》和JYQEP-21《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的规定处理。
景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
![景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f99cf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8.png)
景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景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景区环保管理,推动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国内景区,所有景区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必须遵守。
第三条景区环保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合规、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二章环保管理机构第四条每个景区设立环保管理机构,负责景区环保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环保管理机构由景区管理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组建,人员应具备相关环保专业知识。
第六条景区环保管理机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一)制定景区环保管理制度和相关规章制度;(二)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三)做好环境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四)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五)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六)协助有关部门处理环境纠纷和投诉处理工作。
第三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七条景区环保管理机构应组织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对景区内的空气、水质、声环境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第八条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环保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景区环保管理机构应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效果和效率。
第十条环境监测结果应及时向景区管理机构报告,并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节能减排与环境友好技术应用第十一条景区应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第十二条景区应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优化能源结构。
第十三条景区应采取措施减少噪声污染,保障游客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四条景区应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和产品,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第五章环境预警和应急管理第十五条景区环保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
第十六条景区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
第十七条景区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第十八条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景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事故影响。
旅游景区管理规范
![旅游景区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47fbb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f.png)
旅游景区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 (4)1.1 景区管理原则 (4)1.1.1 依法管理原则 (4)1.1.2 安全第一原则 (4)1.1.3 保护环境原则 (4)1.1.4 服务至上原则 (4)1.1.5 创新与发展原则 (4)1.1.6 管理机构 (4)1.1.7 管理职责 (4)第二章:安全管理 (5)1.1.8 概述 (5)1.1.9 安全生产责任制 (5)1.1.10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1.1.11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6)1.1.12 安全生产培训与考核 (6)1.1.13 设施设备安全检查 (6)1.1.14 设施设备安全改造 (7)1.1.15 设施设备处理 (7)1.1.16 消防设施设备管理 (7)1.1.17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 (7)1.1.18 火灾处理 (8)第三章:环境保护与景观维护 (8)1.1.19 政策制定背景 (8)1.1.20 环境保护政策内容 (8)1.1.21 景观资源保护意义 (8)1.1.22 景观资源保护措施 (9)1.1.23 环境卫生管理重要性 (9)1.1.24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9)第四章:游客服务与管理 (9)1.1.25 接待准备 (9)1.1 了解游客需求:在接待游客前,应充分了解游客的基本信息、旅行目的、特殊需求等,以便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9)1.2 准备接待资料:包括景区介绍、游览路线、交通指南等,保证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信息。
(9)1.3 培训工作人员: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接待礼仪、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9)1.3.1 接待过程 (10)2.1 热情接待:工作人员应以热情、礼貌的态度接待游客,使其感受到景区的友好氛围。
(10)2.2 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游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讲解、导览、预定等。
(10)2.3 保持沟通:在接待过程中,应主动与游客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问题。
景区日常环境管理制度
![景区日常环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73f81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0.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景区环境管理,提高景区环境质量,保障游客的游览体验,维护景区的良好形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本景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景区所有区域,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设备、公共区域等。
第三条景区环境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优先原则:在开发、利用景区资源的同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景区的自然风貌。
(二)以人为本原则:以游客为中心,提供舒适、安全的游览环境。
(三)科学管理原则: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实现景区环境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四)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管理措施,提高景区环境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景区成立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环境管理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环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景区环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三)监督、检查景区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四)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培训;(五)处理环境管理方面的投诉和纠纷。
第六条景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景区环境管理工作。
具体职责如下:(一)景区管理部门:负责景区整体环境的管理,制定环境整治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二)景区保洁部门:负责景区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工作,保持景区环境卫生;(三)景区绿化部门:负责景区绿化的养护、管理,保持景区绿化景观;(四)景区设施管理部门:负责景区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安全、整洁;(五)景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景区安全管理,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第三章环境整治与维护第七条景区环境整治应遵循以下要求:(一)绿化景观:保持景区绿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定期修剪、施肥、浇水,防止病虫害;(二)公共区域:保持公共区域整洁、干净,及时清理垃圾、污物,定期消毒;(三)设施设备:保持设施设备完好、整洁,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安全、可靠;(四)景观水体: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漂浮物、底泥,防止水质恶化;(五)空气质量: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空气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业务教学目的:熟悉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基本理论,了解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认证;理解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熟悉旅游景区卫生管理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基本理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旅游景区卫生管理第一节 旅游景区环境概述一、旅游景区环境的概念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们的旅游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环境下实现的。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旅游景区环境则是指所有能影响旅游景区建筑物的质量及其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各类因素,包括A的要素以及物的要素。
旅游景区环境是景区旅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拥有良好的旅游环境的景区必然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以及对游客有较_大的旅游吸引力。
二、旅游景区环境的构成及其特点1.旅游景区环境的构成旅游景区环境是一个系统,它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1)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景区环境的中心要素,馋是旅游景区环境系统_中的重要因素,是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旅游吸引物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
在旅游景区环境中,旅游吸引物是相对变动的要素,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且当旅游吸引物受到的损害超过临界点后,它会反过来作用于旅游环境系统中的其他要素。
2)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景区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可以说。
景区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旅游者展开的。
旅游者进入景区后要与环境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发生关系,如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等。
当旅游者的数量超过环境容量时,它会引起旅游景区环境的破坏。
3)旅游经营者。
旅游经营者是旅游景区的主要的旅游服务提供者,他们在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其开发的方式和程度及经营历年都会对景区环境产生影响。
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盆,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增加旅游景区资源的利用强度,从而对景区的环境造成~定的损害。
4)当地居民。
当地居民是旅游景区的原始居住者,其中有些居民在旅游景区开发后或参与景区经营活动,或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活动,他们与其他利益群体的关系会对景区环境的好坏产生直接影响。
5)当地政府。
在我国,当地政府是旅游景区的主要管理者,而非主要经营者。
政府制定的旅游法规和政策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的保护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政府应当在鼓励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应该首先做好旅游业的总体规划、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规划,并制定以保护为主的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及保护措施。
6)自然突变。
自然突变主要是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改变景区的景观特征。
如地震、泥石流、洪水、山体滑坡等。
自然突变的发生可能使景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甚至不再适合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景区环境的特点1)系统性。
旅游景区环境的六大主要要素共同组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发生信息、物质及其能量的交换。
2)复杂性。
旅游景区环境系统是复杂的,它由许多相关的因素构成,其中旅游吸引物、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当地政府、自然突变等是这一系统中主要因素。
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自适应性。
旅游景区环境系统与其他环境系统一样具有自适应性,这种自适应性可以使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时,进行自我调整,以使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节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一、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概述所谓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空间条件下,旅游景区环境系统状态的整体表现,即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如空气、水体、地质、地貌、生物、设施等对游客的生理、心理及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受。
一般说,评价一个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可以从景观质量、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学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固体废物环境质量以及社会软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测评,测评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景区环境质量支持着并约束着旅游发展。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制约旅游开发的过程与成果,同时还直接影响着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二是旅游的发展改变着景区环境质量。
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和旅游活动均会对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因此,无论是待开发的旅游景区,还是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环境质量均是表征和判定旅游景区环境系统优劣的重要因素。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是旅游地环境质量的集中体现。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在旅游地的选择上,除了考虑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外,还注重旅游景区的整体环境瓶量。
良好的旅游景区环境有助于树立旅游地的形象,可以增强旅游景区的竞争力。
此外,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还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旅游景区的经济活动行为(生产、旅游等)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时,系统就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盆;当旅游景区的旅游经济活动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时,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恶化的环境又会加速旅游资源的破坏过程。
如文物的腐蚀、水面景观的污染、动植物资源的退化等。
这些变化短期内表现可能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最终会影响资源的永续利用,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一些著名风景区因生态破坏而倒闭的例子足以证明这一点。
二、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是旅游环境质量控制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旅游开发管理和组织旅游活动应关注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课题,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所谓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人们的旅游发展需要与环境系统状态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进行谭定。
即从旅游开发经营和旅游活动的需要出发,运用相应的数理方法,对旅游景区环境系统状态的价值进行科学的评定。
其实质是在对旅游景区与旅游相关的环境要素凋查的基础上。
以旅游开发经营和旅活动要求(适宜性或满足程度)为标准,对其质量优劣程度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整人们在旅游领域的行为,使在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下,旅游环境质量朝着更加有利于人们旅游发展需要的方向变化。
1.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广泛,种类繁多。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出以下划分:(1)从评价时间角度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I)旅游景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它是指对某一个旅游景区过去一定时期的旅游环境质景,根据历史资料进行的回顾性评价。
通过回顾性评价可以揭示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过程。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旅游景区开展回顾评价。
2)旅游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般是根据近两三年来的有关环境资料,对待定区域范围内的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的现状评价。
它着眼于当前的现实情况,通过现状评价,可以阐明环境的污染现状,为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及保护旅游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2)从环境要素角度1)单个环境要素的质量评价。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
2)部分环境要素的联合评价。
的联合评价等等。
如景区内的大气质量评价、水体质量评价、如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评价、土壤和水体3)整体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指对环境各要素进行综合评价。
(3)从参数选择的角度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美学参数评价、生态学参数评价、卫生学参数评价、污染物参数评价等。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不同,目的不同,所选择的参数和标准也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随之而变化。
2.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随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评价类型而有所区别。
目前多数旅游景区的评价为旅游环境质量现状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1)旅游景观质量。
旅游景观质量主要包括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奇特性、规模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等方面o 2)自然环境质量。
它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体环境质量、地质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环境噪声等六个方面。
这六个方面是任何旅游景区的基础环境,也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物质基础。
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质量决定了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容量。
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容量是自然环境和环境要素对污染物质的承受量或负荷量。
这种承受量以人类和生物能忍受、适当和不发生危害为准则。
环境容量的研究可以为环境质量的 分析、评价和环境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国家制定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提供依据。
环境容量的大小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环境自净能力强,环境容量大。
如流量大的河流自净能力强,环境容量就比流量小的河流大。
因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质量的确定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操作较复杂及缺乏实证研究等原因,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而又实用的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当今评价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质量时,多参照通用的境质量标准,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T 14848—1993)、《景观娱乐崩水水质标准》(GB 12941—199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等。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995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法[1995]462号)要求各类旅游景区的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作好旅游区的管理工作。
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要有幽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等。
在《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17775_1999)中对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景观环境和环境气氛四个方面做了规定。
不同A级旅游景区的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A级空气质量GB3095——1996噪声质量GB3906——1993地面水环境质量GH2BAAAA级景区一级0级达到规定AAA级景区一级0级达到规定AA级景区一级0级达到规定A级景区二级1类达到规定学习《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17775_1999),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3)旅游基础设施质量。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质量包括住宿设施质量、娱乐设施质量、安全设施质量、卫生设施质量等内容。
评价景区内基础设施时可参照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如《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l6153~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9667)等。
4)社会经济环境质量。
社会经济环境质量是指旅游者所接触的旅游地社会、经济及文化状况,如旅游地政府的旅游政策、物资供应、社会治安、当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等。
3.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与旅游景区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分为:①环境保护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