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读表格与识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比较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回答。
教师: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鸦片战争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平天国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二)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自学质疑。
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三)合作探究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讲述法
(1)出示任务:小组探究。
阅读课本“洪秀全与金田起义”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主要人物?
问题2:金田起义的时间、结果?
问题3:永安建制的内容?
(2)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及教材“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正文第一段,简要归纳答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造成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史学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
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的反抗斗争在各地不断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我们先来看一下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
教师讲解:
一个名叫洪仁坤的读书人从14岁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
洪仁坤第四次科举考试失败后,创立拜上帝教,改名“洪秀全”,暗含“我乃人王”,自认为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奉上帝之名下凡诛妖。
从此,未曾读过《圣经》的洪秀全开始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义。
也许,这比参加科举考试更能实现他的人生梦想。
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要建立人间天国。
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
其中宣扬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地关注着世间的人和事,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这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无疑是最可信赖的神秘力量。
提问:教会的领导人、骨干分子是谁?
生:领导人:洪秀全。
骨干分子: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
教师:等到他们人数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发动了起义。
(3)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正文部分,回答金田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国号?
生1:时间:1851年1月11日。
生2:地点:广西金田村。
生3:领导人:洪秀全。
生4:国号:太平天国。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也由此开始。
接下来我们看下金田起义时太平军与清军的表现。
阅读教材材料研读,并回答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清军涣散,太平军勇猛无敌。
教师:对,正是因为这样,太平军才一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就自称“天王”。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洪秀全在此酬功封王,初步建立起了政权。
众将士均加官晋级,上下欢心。
阅读第一段,回答永安建制的内容。
生: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教师: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
他们是怎么攻下南京的,之后又是怎么巩固政权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2.定都天京——讲述法
(1)出示任务:小组探究。
阅读课本“定都天京”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定都天京的时间、标志?
问题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不能实现的原因?
问题3:北伐和西征的时间、目的、进程、影响?
(2)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教材“定都天京”正文第一段及观察教材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简述定都天京的进程,说出其时间、标志。
学生讲述。
教师提问:定都天京的时间
生:1853年3月
教师:对,1853年3月攻克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
这是其标志。
定都天京后,统治集团为了巩固政权,又做了什么?
(3)多媒体出示问题及材料:阅读课文和材料,简要归纳《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
——《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讲述不能实现的原因。
)
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规定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这种不顾生产劳动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拉平,必然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实际,所以难以实现。
(设计意图:
(1)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系统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全景,结合形势图让学生简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2)结合教材材料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史料内容分析,加深学生对其不能实行原因的理解。
)
(4)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教材正文第一段,及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回答北伐和西征的时间、目的、大致说一下进程、影响。
学生1:时间:1853年。
学生2: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学生3:简述北伐、西征进程。
过渡:当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以后,统治者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之后领导人开始互相猜忌,互相残杀,接下来我们看看太平天国会发生什么变化。
3.天京陷落——讲授法
(1)出示任务:小组探究。
阅读课本“天京陷落”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天京事变的背景、时间、过程、影响?
问题2:洪秀全巩固政权的措施?
问题3:天京陷落时间、影响?
问题4: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影响、失败原因?
(2)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教材正文第一段,回答北伐和西征的背景、时间,大致说一下进程、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背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教师出示天王府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统治者的奢侈腐化。
)
时间:1856年。
过程: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
之后,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
可想而知,洪秀全决不允许有人威胁他的地
位。
结果杨秀清被杀。
不久,韦昌辉也被处死。
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部出走。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结果: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教师:洪秀全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收到的效果如何?阅读教材正文第三段,回答洪秀全巩固政权的措施、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措施:
a.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仿效西方的制度,准备改革。
教师简要补充资政新篇内容。
教师:由于本次改革保护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
没能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又缺少必要的条件,没能真正实行,不能挽救危局。
结果:《资政新篇》未能实施。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中没有《资政新篇》的内容,补充此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资政新篇》未能实行原因的理解。
)
b.提拔新将领
教师: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教师:出示曾国藩、李鸿章、华尔图片,简要讲解陈玉成、李秀成与其作战,让学生明白在太平军除了与清军作战,还要与洋人作战,知道战斗的艰难性。
(4)教师:曾国藩誓要消灭太平军,1863年,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南京。
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
天京陷落。
请同学回答天京陷落的时间,影响。
时间:1864年
影响: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就这样失败了,他对清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呢?又为什么会失败呢?
(5)多媒体出示问题: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完成: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影响,简要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影响: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太平军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分析。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6)教师:太平天国运动作为近代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有什么不同呢,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近代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学生说出观点后,教师总结,补充。
a.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反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中,反封建的同时,反外来侵略,客观上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b.向西方学习,首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三、知识结构
出示任务:动动手。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的时间、过程、影响。
认识到了他们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也认识到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当堂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