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对厌氧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机理
O2 + e - → O2-(超氧阴离子) O2-是活性氧的形式之一,因有奇烽电子,故带负电荷, 它既有分子性质,又有离子性质,其反应力极强,性质 极不稳定,在细胞内可破坏各种重要生物高分子和膜, 也可形成其他活性氧化物,故对生物体十分有害。
氧化还原电位势(Eh)
最适生长温度: 指使微生物迅速生长的温度 。
最高生长温度: 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高温度界限。
所有微生物
高温型微生物:45~55℃ 中温型微生物:25~37℃ 低温型微生物:10~15℃
致死温度: 致死微生物的最低温度界限。
致死时间: 在一定温度下杀死微生物所需要的最
短时间。
各种细菌的芽孢在湿热中的 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
特点
1)代时最短,生长速度最快;
2)细胞稳定(平衡)生长:细胞内各种 物质按比例生长,菌体成分均匀;
3)酶活性高,代谢稳定,菌体大小基本 一致。
3.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
特点:
1)生长速度为零,新生=死亡,达到动 态平衡;
2)活菌数的总量达到最大值; 3)胞内的储藏物开始形成(如肝糖粒、 脂肪粒等);
菌种 100oC 105oC 110oC 115oC 121oC

杆菌
枯草芽孢 6~17 _
_
_
_
杆菌
嗜热脂肪 _
_
_
_
12
芽孢杆菌
肉毒梭 330 100 32
10
4
状芽孢
杆菌
破伤风 5~15 5~10 _
_
_
梭菌
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
微生物 类型
高温型
最低温度 oC 30
二、水—几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aw aw:指在相同温度下密闭容器内溶液的蒸汽压与纯水
蒸汽压之比值。
微生物类群
aw
一般细菌
0.91
酵母菌
0.88
霉菌
0.80
嗜盐细菌
0.76
嗜盐真菌
0.65
嗜高渗酵母
0.60
三、辐射(Radiation)
紫外线(Ultraviolet 136~3900nm)
250~280nm最强;
4)某些芽孢菌的芽孢开始形成; 5)某些细菌过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如 抗生素、维生素等。
4.死亡期 (Death phase)
特点:
1)生长速率负增长; 2)细胞形态多样,出现畸形,形成衰退 型;
3)蛋白水解酶活跃,出现细胞自溶现象; 4)芽孢细菌芽孢大量释放。
第二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Microorganisms
灭菌(sterilization)
是指利用某种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 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抑制(inhibition)
是在亚致死剂量因子作用下导致微生 物生长的停止,但在移去这种因子后生 长仍可以恢复的生物学现象。
死亡(death)
是在致死剂量因子或亚致死剂量因子 长时间作用下,导致微生物生长能力不 可逆丧失,即使这种因子移去后生长仍 不能恢复的生物学现象。
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图
1.滞留适应期 (Lag phase)
特点:
1).细菌数量不增加或增加很少,代谢活跃; 2)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的含量很高,细 胞的嗜碱性强;
3)细胞体积增大,拉长; 4)细胞内的代谢活力强,特别是合成一些必需 的酶类;
5)抗性有所降低,对不良环境因素表现很敏感。
2.对数期 (Log phase)
将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一种细 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获得纯培养的技术
稀释平板分离法 平皿划线分离法 单细胞挑取法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
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纯培养
平皿划线分离法获得纯培养
三、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
是将某种单细胞微生物少量接种到恒定 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定时取样分 析。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 为横坐标作图而的达到的曲线。
平板菌落计数法
液体稀释培养测数(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 ,MPN法)
3.测定细胞物质量
干重法 含氮量测定法 DNA测定法 其他生理指标测定法:
物质的消耗 产生量 对氧的吸收 发酵糖产酸量 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
二、纯培养技术
纯培养(Pure culture):微生物学中
一些基本术语
化疗(Chemotherapy) 灭菌(Sterilization) 抑制(Inhibition) 死亡(Death) 防腐(Antisepsis) 消毒(Disinfection)
化疗(chemotherapy)
是指利用具有选择性的化学物质如磺 胺、抗生素等对生物体内部被微生物感 染的组织或病变细胞进行治疗,以杀死 组织内的病原微生物或病变细胞,但对 机体本身无毒害作用的治疗措施。
UV杀菌机理: 1)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2)电离辐射作用。
四、超声波
超声波可通过其高频率震动与细胞振动 的不和谐而造成细胞周围环境的局部真 空,导致细胞周围压力的极大变化,这 种压力变化促使细胞破裂,引起机体死 亡。 微生物细胞破碎常用方法
五、氢离子浓度(pH)
微生物
圆褐固氮菌 大豆根瘤菌 亚硝酸细菌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条件
Microbial Growth and Environments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 Microbial Growth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生长(Growth):是指细胞物质有 规律地、不可逆增加的生物过程。
微生物繁殖(Reproduction):是微生物生 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内各种细胞结构 的复杂和重建导致产生新的生命个体, 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整个生物学 过程。
结晶紫等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条件
结束
氧化硫硫杆菌
嗜酸乳杆菌
放线菌 酵母菌 黑曲霉
最低pH值 4.5 4.2 7.0 1.0 4.0~4.6 5.0 3.0 1.5
最适pH值 7.4~7.6 6.8~7.0 7.8~8.6 2.0~2.8 5.8~6.0 7.0~8.0 5.0~6.0 5.0~6.0
最高pH值 9.0 11.0 9.4 4.0~6.0 6.8 10.0 8.0 9.0
湿热灭菌
煮沸消毒法:100 ℃,15分钟以上。 高压蒸汽灭菌法:1.05kg/cm2(15b/in)的蒸汽 压,121℃处理15~30分钟。 间隙灭菌法:用流通蒸汽反复多次处理的灭菌 法。 巴斯德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如62~63 ℃,30 分钟)处理牛奶、酒类等饮料,以杀死其中的病 原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等,同时又不损害营 养与风味的方法。
好氧微生物:> +0.1 V;最适+0.3~+0.4V; 厌氧微生物:<-0.1V;
七、化学药物
1.重金属盐类:0.1% HgCl2、AgNO3等 2.氧化剂:KMnO4、H2O2、Cl2等 3.还原剂:甲醛等 4.表面活性剂: 乙醇、酚、来苏儿等 5.其它化学药物: 1%KOH、1%H2SO4、
防腐(antisepsis)
是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 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措施, 它能防止食品腐败或防止其它物质霉变。
消毒(disinfection)
是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 质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它可以 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
一、温度
特定微生物
最低生长温度: 指微生物能进行繁殖的最低温度界限。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1.直接计数法(全数法):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3.测定细胞物质量
1.直接计数法(全数法)
计数器计数法: 涂片染色计数法 比浊法
计数器计数法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 液体稀释培养测数(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 ,MPN法)
最适温度 oC 45~55
最高温度 oC
60~75
中温型
5
25~37
45~50
低温型
0
10~15
20~30
利用高温灭菌的方法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法:160℃处理1~2小时。适
用于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耐热物品的灭 菌。优点:可保持物品的干燥。
灼热灭菌法:常用于金属性接种工具、
污染物品及实验材料等废弃物的处理。
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氢离子与细胞膜上的酶相互作用,氢 离子也影响细胞壁中的酶活性; pH值影响培养基中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 从而间接影响微生物; pH值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 pH影响代谢产物的积累; 抑制杂菌生长.
pH对有机酸渗入细胞的影响
六、氧和氧化还原电位
氧 氧化还原电位

好氧微生物 微好氧微生物 氧的忍耐型 兼性厌养微生物 专性厌养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