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钛网植骨融合+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路钛网植骨融合+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对经过前路应用钛网植骨融合+钉板系统内固定术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例颈椎骨折脱位进行了前路钛网植骨融合+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术后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0例患者术前根据ASIA的神经病损分级有A级1例,B级3例,C 级9例,D级7例,JOA评分5~12分,平均(9.24±3.6)分;术后神经功能评分B级2例,C级3例,D级10例,E级5例,JOA评分9~16分,平均(14.5±2.8)分,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改善率为67.9%,术后患者骨融合情况均良好,未出现钛网塌陷,出现喉返神经损伤1例。结论:在经前路钛网植骨融合+钉板系统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前路手术;钛网植骨;内固定;颈椎;骨折脱位
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常会伴有压迫损伤及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保守的牵引复位外固定治疗并不能有效治疗该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颈椎前路手术是由Smith Robinson及Cloward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不断成熟,但是传统的颈椎前路手术所植骨取自自体髂骨,取材有限而且术后可能会有较多的并发症,因此临床上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材料[1]。本文就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钛网植骨融合+钉板系统内固定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8~60岁,平均(32.5±3.6)岁。其中C4~5椎体损伤4例,C5~6椎体损伤11例,C6~7椎体损伤3例,C4~6椎体损伤1例,C5~7椎体损伤1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的神经病损分级法(NIS)进行分级,入院时
A级1例,B级3例,C级9例,D级7例;根据JOA颈椎评分表进行评分,分数5~12分,平均(9.24±3.6)分。患者其他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治疗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损伤的颈椎节段及脊髓受损情况,都进行颅骨的牵引复位和颈部固定,防止继发性损伤,并且进行密切的监护和对症治疗。
1.2.2 手术方法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麻醉,C4~6的椎体损伤取右颈前皮肤横切口,C7~T1的椎体损伤取右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形切口,术中根据颈动脉结节、环椎前结节、T1椎体斜坡、受损椎体特征及X线片对受损椎体进行准确的定位;根据情况采取经椎间隙椎间盘刮除减压或者椎体次全切槽式开窗减压;将切除的椎体骨裁剪成自体骨粒,填入钛网中,在撑开的骨窗中将钛网植入,然后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用十字钉进行固定。
1.2.3 术后处理术后伤口内置引流管引流,2 d后可以拔出,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和激素治疗,应用颈托外固定3个月。术后随访,定期进行颈椎X 线片观察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并且对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状况进行检测评估。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损伤分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具体如下:A 级为完全性损伤,B~D为不完全性损伤,E为功能正常。S4~S5运动与感觉功能均丧失为A级;神经平面以下包括S4~S5有感觉而没有运动功能为B级;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但超半数的关键肌肉肌力小于3级为C级;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并且超半数的关键肌肉肌力≥3级为D级;运动感觉功能都存在为E级。
1.3.2 JOA颈椎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颈椎评分最高分17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情况越差,治疗后改善率=(治疗后JOA分-治疗前JOA分)/(17-治疗前JOA分)×100%。
1.3.3 骨融合情况对患者行正侧位X片观察钛网内在上下骨板之间有没有骨性连接,观察钛网有没有塌陷。
1.3.4 并发症情况观察治疗后有无呼吸憋气、声音嘶哑、饮水呛咳、颈部血肿、上肢感觉障碍、食管瘘等并发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情况分级
术后第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根据ASIA的神经病损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10例,E级5例。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资料见图1。
2.2 JOA颈椎评分
术前的JOA评分为5~12分,平均(9.2±3.6)分,术后JOA评分为9~16分,平均(14.5±2.8)分,改善率为67.9%,手术前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骨融合情况
20例患者骨融合情况均良好,未出现钛网塌陷。
2.4 并发症情况
20例患者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1例,经过相应康复训练治疗,症状2周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是由于暴力、外力作用所致引起颈椎椎体骨折、脫位的骨科系统疾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由于椎体损伤时常常累及压迫到脊髓,因此多数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瘫痪,而且并发有呼吸肌麻痹导致的呼吸困难、坠积性肺炎,长期瘫痪者易发压疮等并发症,容易继发感染死亡,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2]。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就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保守的颈椎牵引复位治疗,能够一定程度防止继发的脊髓损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所以目前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手术治疗。常用的术式是经前路行颈椎植骨钢板内固定,该手术方式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一方面该术式由于局部解剖关系比较复杂,有着喉上、喉返等神经存在,血流量丰富及靠近食道等,一旦操作不当,便有可能导致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切口血肿,食管瘘等并发症,因此对于术者的要求比较严格;另一方面传统术式植入骨一般取自自体髂骨,以便于能够承受足够压力,但是髂骨取材范围有限,而且取后也会有多种并发症,以及植入骨与钢板螺钉也会有移位与松动的可能[3-4]。因此,临床上不断对术式进行改良来降低手术难度和寻找更可靠的材料以增强植入骨与钢板的稳定性。钛金属作为近些年来十分热门的新兴材料,由于其诸多优良特性,也被逐步应用到医疗中。经过研究表明,钛网对轴向应力负荷能力更强,有着良好的支撑效果;经椎体减压后取出的小骨块即可满足填充要求,从而避免了自体取骨引起的并发症;钛网的长度大小可以任意截取,能够满足各种手术情况的需求;钛网由于多孔,能够保证植入的骨块与患者骨床有足够的接触面,使骨骼生长促进因子能够进入植骨区,具有比较好的成骨效果[5-6]。在本文中,20例患者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仅发生1例喉返神经损伤,而且经治疗康复,患者手术后的随访影像检查显示骨的融合情况良好,说明了钛网植骨融合+字钉板内固定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另外,应用钛网植骨仍具有一定的缺陷,除了会发生喉上喉返神经损伤、血肿、食管瘘等并发症外,钛网下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主要与钛网和骨床的接触面积、椎体骨床的处理、钛网的处理等相关,而且若钛网放置不合适,其剪切面可能会对周围软组织造成比较严重的损伤,因此对于术者有着更高的操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