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个性及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④ 小学生成就需要的发展:小学生在入学
头几年,成就需要的发展表现如下: 第一,小学生的期望变得更加现实。 第二,小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评价来 评价自己的成绩。 第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抱负水平 有所提高。 第四,小学生对学业失败的焦虑增长。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二、 小学生的兴趣
个性的概述
三、个性的心理结构
1. 个性倾向性系统:是个性中的动力
结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决定社会个体发展方向的潜在力量,是 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结 构中的核心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 机、兴趣、志向与世界观(小学生表现 为价值观)等心理成分。
思维的概述
2. 自我意识系统:是人反映现实的最
等日常行为中。 小学生认识需要的内容是变化的,有些需 要变成个性的稳定特性,形成个人行为的 动机,表现出对某些事物持久的特殊的兴
趣。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③ 小学生交往需要的发展:当代儿童心理学高度重视儿童的交往需要,有些学者甚至把它
看做是一种先天的需要。通常认为,交往需要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需要。 儿童入学后,交往需要主要向教师和同学两个方面发展。
6 小学的自我意识 7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8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9 小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10 问题解决与小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1 小学生的品德 12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
5
个性及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第一节 第二节
个性的概述 小学的注意
个性及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就我在学校时候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 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 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英]达尔文
个性及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个性的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在日常生活中,“个性”是一个常用词。
例如,人们常说“这个人很有个性”,指的是这个人与众不同;人们也说“要发展儿童的个性”,指的是使 儿童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形式,是人特有的心理。它表现为人能 清醒地觉察到所反映的对象,并能调节和 控制自己的行为。
3. 自我意识系统:是个性中的特征结
构,是个性个别性的集中表现。它表明一 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个性及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第二节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一、 小学生的需要
1. 需要的概述 ① 什么是需要:当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
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 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 需要是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需要是个性积 极性的内在源泉,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 是人对一定事物的需求与追求。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② 需要的种类
需要可按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一种较有 影响的分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 层次说。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 的。他把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生 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 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2. 小学生的需要发展 ① 小学生交往需要的发展:小学生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活动的需要,这一点应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② 小学生认识需要的发展:认识需要是小
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在他们对学校生活 的向往、热爱和对学习任务的重视和完成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人类的需要层次,马斯洛是按照三条原则进行安排的
第一,人类基本的需要必 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追 求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第二,人类需要与个体生 长发展密切相关。
第三,人类需要的高低与 个体生存有关。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③ 需要与动机:当某种需要被人意识到并变成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后,便形 成了动机。因此,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动机与 人的活动直接相关。它能启动活动,也能终止活动;它能加强活动强度,也能减弱 活动强度;它能引导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也能使活动收效甚微。
个性的概述
二、个性的特征
1. 自然性与社会性:人的个性是在先天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的。 因此,个性首先具有自然性,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上与机能上的一 系列特点,是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
个性又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可塑性:是指个体的个性特征具 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在个体生活中暂时 的偶然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 个性特征。 个性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履行教育职 责时才能有耐心和信心。
个性的概述
3. 独特性与共同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 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构成个性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 身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是不同的。 如在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 反映出的每个人独特的一面,有的人知觉事物细致、 全面,善于分析;有的人知觉事物较粗略,善于概 括;有的人情感较丰富、细腻;而有的人情感较冷 淡、麻木等。这如同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 的叶子一样,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心理学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其特的规律。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过 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正真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 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目录
CONTENTS
绪论 1 小学生感觉、知觉和注意 2 小学生的记忆 3 小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4 小学生的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5 个性及小学生个性倾向
1. 兴趣的概述 ①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
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 的认识倾向。
儿童早期表现出来的特殊兴趣往往是他的 某种特殊才能的反映。能力保证兴趣的发 展,兴趣又促进能力的提高
小学的个性倾向性
② 兴趣的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
来划分兴趣的种类,根据起因的不同, 可以将兴趣划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 趣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