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学第九章 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性别学第九章 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一、女权运动的历史分期 ▪ (一)人权理念和第一次浪潮的女权运动(18世纪末至
20世纪初) ▪ 18世纪,女性呼唤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和自由。19世纪,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提出,两性是自由的,拥有平等的权利 和机会。 ▪ (二)文化运动和第二次浪潮的女权运动(19世纪60年 代末至80年代初) 主要是抵制不利于女性的法律,以波伏娃为代表的激进女 权主义理论出现,认为大男子主义和女性的屈从地位实际 上是社会压迫的根源和原型,要求女性性自由,选择自由 的生活方式。 ▪ (三)后现代运动和第三次浪潮的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理论统一性的解体,注意到女性内部差异和多样 性。
▪ 具体表现:抨击性暴力,强调两性差异。主张应 该进行一次社会结构的重组,使社会崇尚母性, 彼此关怀,关心孩子,而不是以男性统治的竞争 和战争为标志。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四)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理解女性受压迫的原因, 认为女性受压迫的原因与她们从事的那些维持人 类再生产的无报酬的劳动有关,无酬劳动导致了 父权制和阶级结构对妇女的压迫,只有重新界定 妇女劳动的报酬和价值的衡量方式才能改变社会 结构。资本主义对妇女的压迫并非是阶级关系的 副产品,仅仅废除父权制是不够的,还应当废除 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关注 经济制度。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二、女权主义理论派别 (一)自由女权主义
强调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两性不平等,因此两性 要在政治、法律、军事、经济、职业和受教育方 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它倡导法律制度的变 革,希望通过改变对女性不公平的法律制度、教 育制度、就业制度和政治制度,实现两性平等的 权利。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二、中国的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 ▪ 太平天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解放妇女的主张和政
策 ▪ 1897年、1898年中国最早的女子社团——中国
女子学会,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出现。 ▪ 1902年,斯宾塞的《女权篇》被介绍到中国,这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关于妇女问题的译作。
这一理论的问题是没有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事 情区分开。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二)激进女权主义
▪ 激进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受到的压迫来源于父权 制,也就是一种相对于女性的男性权威系统。父 权制在性、个人关系和家庭方面尤为明显,同时 也渗透到工作、政府、宗教和法律领域。父权制 获得了性别分工的支持和强化,并无所不在。
▪ 激进女权主义强调实践和行动,希望通过积极的 行动改善妇女的生活,削弱妇女受到的压迫。因 此创造妇女的文化,强调女人以真实的女性特质 为基础,重建被父权制所扭曲的女性特质。代表 人物G·卢宾。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三)文化女权主义
▪ 文化女权主义以激进女权主义为基础,要求把妇 女从“男性价值”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并根据 “女性价值”创造一种替代“男性价值”的文化。 因此文化女权主义运动也成为反主流的文化运动。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五)生态女权主义
▪ 这一理论的关注点是生态问题,认为存在着一种 “男性世界观”,即人们相信男性对女性的支配 就如同人对自然的支配一样,由此呈现出一系列 对立的范畴,如男性/女性,文明的/原始的,每 对范畴中,一边总是比另一边更有价值,后者处 于“他者”地位。生态女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 规划是,建构人类同自然以及动物之间新关系的 思维方式,以取代西方科学特有的客体化模式。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六)后现代女权主义
主要由有色人种妇女、工人阶级妇女和第三世界国 家的学者对西方女权主义展开的反思和批判组成 的。它强调在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女性经验的 独特性,强调语言、妇女生活经验和主客体关系 的性别研究是重要的发展理论的源泉。
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质疑了“妇女”概念,即否定 存在一个整体的、利益一致的“妇女全体,强调 妇女间的差异;讨论有关全球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地方文化的张力;强调反抗的力量。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七)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
▪ 也称为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它反对霸权关系,从 不同的维度剖析“西方”对“东方”的知识霸权, 认为西方女权主义按照自身的知识生产谱系来建 构第三世界妇女形象,通过文化优势造成对第三 世界妇女的规制和知识内化,抹杀第三世界妇女 认识自身、表达自身的能力,西方女权主义在建 构她们对第三世界妇女的知识和话语时,也在复 制着帝国主义新的文化霸权。
▪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兴起了思想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女权主义思潮。
▪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入中国。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三、女权主义理论评述 ▪ 第一、女权主义具有多元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在一些基本理论上缺乏共识,甚至存在明显分 歧。 ▪ 第二、女权主义理论以大量笔墨对传统男权主流 学术思想进行批判,但缺少与主流学术领域心平 气和的对话,这使批评过于简单。 ▪ 第三,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权运动之间的关系错综 复杂。 ▪ 第四、女权主义理论的传承发生变化。 ▪ 第五、女权主义理论面临现代性的挑战。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一、女权运动的历史分期 ▪ (一)人权理念和第一次浪潮的女权运动(18世纪末至
20世纪初) ▪ 18世纪,女性呼唤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和自由。19世纪,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提出,两性是自由的,拥有平等的权利 和机会。 ▪ (二)文化运动和第二次浪潮的女权运动(19世纪60年 代末至80年代初) 主要是抵制不利于女性的法律,以波伏娃为代表的激进女 权主义理论出现,认为大男子主义和女性的屈从地位实际 上是社会压迫的根源和原型,要求女性性自由,选择自由 的生活方式。 ▪ (三)后现代运动和第三次浪潮的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理论统一性的解体,注意到女性内部差异和多样 性。
▪ 具体表现:抨击性暴力,强调两性差异。主张应 该进行一次社会结构的重组,使社会崇尚母性, 彼此关怀,关心孩子,而不是以男性统治的竞争 和战争为标志。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四)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理解女性受压迫的原因, 认为女性受压迫的原因与她们从事的那些维持人 类再生产的无报酬的劳动有关,无酬劳动导致了 父权制和阶级结构对妇女的压迫,只有重新界定 妇女劳动的报酬和价值的衡量方式才能改变社会 结构。资本主义对妇女的压迫并非是阶级关系的 副产品,仅仅废除父权制是不够的,还应当废除 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关注 经济制度。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二、女权主义理论派别 (一)自由女权主义
强调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两性不平等,因此两性 要在政治、法律、军事、经济、职业和受教育方 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它倡导法律制度的变 革,希望通过改变对女性不公平的法律制度、教 育制度、就业制度和政治制度,实现两性平等的 权利。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二、中国的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 ▪ 太平天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解放妇女的主张和政
策 ▪ 1897年、1898年中国最早的女子社团——中国
女子学会,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出现。 ▪ 1902年,斯宾塞的《女权篇》被介绍到中国,这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关于妇女问题的译作。
这一理论的问题是没有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事 情区分开。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二)激进女权主义
▪ 激进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受到的压迫来源于父权 制,也就是一种相对于女性的男性权威系统。父 权制在性、个人关系和家庭方面尤为明显,同时 也渗透到工作、政府、宗教和法律领域。父权制 获得了性别分工的支持和强化,并无所不在。
▪ 激进女权主义强调实践和行动,希望通过积极的 行动改善妇女的生活,削弱妇女受到的压迫。因 此创造妇女的文化,强调女人以真实的女性特质 为基础,重建被父权制所扭曲的女性特质。代表 人物G·卢宾。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三)文化女权主义
▪ 文化女权主义以激进女权主义为基础,要求把妇 女从“男性价值”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并根据 “女性价值”创造一种替代“男性价值”的文化。 因此文化女权主义运动也成为反主流的文化运动。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五)生态女权主义
▪ 这一理论的关注点是生态问题,认为存在着一种 “男性世界观”,即人们相信男性对女性的支配 就如同人对自然的支配一样,由此呈现出一系列 对立的范畴,如男性/女性,文明的/原始的,每 对范畴中,一边总是比另一边更有价值,后者处 于“他者”地位。生态女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 规划是,建构人类同自然以及动物之间新关系的 思维方式,以取代西方科学特有的客体化模式。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六)后现代女权主义
主要由有色人种妇女、工人阶级妇女和第三世界国 家的学者对西方女权主义展开的反思和批判组成 的。它强调在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女性经验的 独特性,强调语言、妇女生活经验和主客体关系 的性别研究是重要的发展理论的源泉。
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质疑了“妇女”概念,即否定 存在一个整体的、利益一致的“妇女全体,强调 妇女间的差异;讨论有关全球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地方文化的张力;强调反抗的力量。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七)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
▪ 也称为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它反对霸权关系,从 不同的维度剖析“西方”对“东方”的知识霸权, 认为西方女权主义按照自身的知识生产谱系来建 构第三世界妇女形象,通过文化优势造成对第三 世界妇女的规制和知识内化,抹杀第三世界妇女 认识自身、表达自身的能力,西方女权主义在建 构她们对第三世界妇女的知识和话语时,也在复 制着帝国主义新的文化霸权。
▪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兴起了思想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女权主义思潮。
▪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入中国。
第一节 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互 动发展
▪ 三、女权主义理论评述 ▪ 第一、女权主义具有多元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在一些基本理论上缺乏共识,甚至存在明显分 歧。 ▪ 第二、女权主义理论以大量笔墨对传统男权主流 学术思想进行批判,但缺少与主流学术领域心平 气和的对话,这使批评过于简单。 ▪ 第三,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权运动之间的关系错综 复杂。 ▪ 第四、女权主义理论的传承发生变化。 ▪ 第五、女权主义理论面临现代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