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尝试

曹利娟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有效的阅读教学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在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摸索总结出如下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一、以“强烈的语文意识”为基础,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的阅读教学有效性不强,已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为什么教师把每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梳理了个透,结果到头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却老是提高不上去。就在教师内心对阅读教学充满迷茫的当下,著名教育家王尚文教授提出了语文教师应该有比较强的语文意识观点。他曾对语文意识这样描述:“所谓语文意识就是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听说读写活动过程中,对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有一种自觉的关注,有一种本能的敏感。”接着李海林老师又进一步非常简明的阐述了语文意识的内涵:“就是关注课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到底什么是语文意识?也许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但是,看了下面的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给了以它们鲜活的诠释、以它们生动的表现、以它们创造性的发挥和实施,为“语文意识”做了最好的注脚。

一位老师上的《花钟》中,有一个最精彩的片段,在引导学生品读描写花钟的这一段文字中,这段文字从语文意识的角度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这个典范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生动结合中。一方面,作者对九种花开放的动态描写,语言极富变化,节奏极富变化;另一方面,对每一种花开放时间的描述又相当准确,用“左右”,用“承上省”和“启下省”这样一种语境的暗示来告诉我们,每一种花开放的大致时段。这位老师课上所体现的“语文意识”,正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牢牢锁定在语言表达的这个特征上。第一,她抓住对花钟开花描写的各种不同的变换语式,每一种花如何开花的意思一样,但写法却不一样,或者拟人、或者白描、或者直截了当、或者生动描绘,极富变化。这就是语文意识。语文老师如果只关注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意思,那是

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没有意思的。从专业的角度看,语文老师只有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这才是课程意义上的语文,这才是语文老师需要特别留神、特别着力的地方。这一点,这位老师做得非常成功。对于时间描写的品味,老师教得一样精彩。抓住“左右”、“大致”这些具有标识意义的字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那种准确,那种精到。更巧妙的是,老师在最后安排了一个匠心独具的拓展,把茉莉花、荷花等花呈现给学生,然后提示学生利用“词语盘点”中所提供的一些生动、新鲜的词汇,来描写这些花又是怎样开放的。这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语文意识,一种自觉而强烈的语文意识。所以这堂课听下来,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浓浓的语文味洋溢在课堂上,洋溢在师生的对话中,洋溢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洋溢在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中。

二、以“简约的教学过程”为途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有些老师喜欢把教学过程弄得挺复杂,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应接不暇的大大小小的提问,形形色色的讨论或表演活动……课堂看似热闹,实则上学生跟着老师云里雾里走一遭,学得十分浮躁肤浅,很难收到实效。

因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倡简,以简御繁。当然,“简”并不是粗疏马虎、浅尝辄止的托词,而是教师基于对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洞察,对教材、对学生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从而谙其门道,扼其要领,切中肯綦之举措,犹如庖丁之解牛也。因此提倡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我区一位教师执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就是紧紧抓住“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分为三个版块,让学生细读品味,感受人物精神。第一版块:感受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第二版块:感受伽利略善于思考的精神;第三版块:感受伽利略对科学执着的精神。每一个版块都抓住一个关键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一版块,抓住“信奉”一词,让学生用扩词的方法、找近义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等来理解这个词,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到了何等地步,然而人们如此信仰的大哲学家遭到了挑战,学生自然而然就领悟到伽利略是一个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第二版块,抓课文中的“泡泡”:伽俐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突破课文的难点部分,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再边读边做动作,加上课件的演示,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当作伽利略来复述他的疑问产生的过程。经过感受、体验、模拟,学生自然而然就体会到了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第三版块,抓住“反复”一词,让学生反复品读句子“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补白想像:伽利略是怎样做试验的?学生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高度等方面感悟到伽利略对科学执着的精神。三大版块,一目了然。

三、以“基本的阅读能力”为核心,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活动和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核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阅读的目标不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不强。为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笔者参考祝新华的《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把阅读能力分为了解、理解、分析概括、体会领悟、欣赏评价、创意、积累七个层面,对每一个层面提出了水平要求,再根据水平要求,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以五年级的阅读能力水平要求与具体标准为例(见下表)。

附:五年级阅读能力水平要求与具体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