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隋唐时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隋唐时期】
隋(581-618);唐(618-907)
※阶段特征
1、政治上: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制使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建经济呈现前所未有
的繁荣景象;均田制逐渐瓦解,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快速发展;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宏大;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对外贸易发达;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文化上: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释道“三教合一”的
趋势加强;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并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4、对外关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唐朝还加强了和周边各国及欧亚各国
的经济贸易往来、技术和文化交流,并加强了各国间的政治往来,扩大了唐朝的影响。

※核心主干知识
政治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1、演变: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2、唐代:三省六部制
(1)内容:
①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设六部。

②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2)特点
①相权三分,相互牵制;②职责明确,提高效率;
③协商政务,集思广益;④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3)影响
①在当时的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结构效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对历史的作用:是我国官制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到道州县】
1、隋朝:郡县制。

2、唐朝:
(1)唐初:道(用来监察州,带有监察性质的行政区)、州(府)、县。

(2)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①概况:安史之乱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原本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军镇制度)被广泛用于全国。

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节度使不仅领兵,还兼任州刺史,同时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之名。

于是节度使集军、政、财、监察诸权于一身,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

中唐以后,节度使辖区也称道,不过这时候的道不是唐初那种单纯的监
察区划,而成为实际的行政区划了。

这种道也成为“方镇”。

②评价:部分节度使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威胁中央集权,成为唐朝后期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监察制度】
1、隋朝:御史台。

2、唐朝:御史台;谏官制度。

(1)御史台:在隋朝基础上,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待命案件,诸御史中地位最高)、殿院(殿中御史,纠察朝会典礼失仪等)、察院(监察御史,监察地方官吏和尚书省六部。

唐初的在地方设立“道”,即为监察区,每道派监察御史一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2)谏官制度。

谏官在先秦时期便设立,魏晋时期粗具规模,唐朝逐渐成熟,谏官的设立是为了减少君主过失以及对决策进行监督。

唐朝在中书省、门下省设立谏官官职。

谏官权利主要包括两项:一是言谏之权,谏官可以随宰相入阁议事,参与决策权,同时也可以独立向皇帝进言;二是封驳之权,如门下省接到中书省诏书后其要进行复议,若有不同意见,可送回要求重新拟定。

【选官制度科举制】(隋朝——1905年清末新政)
1、隋朝:
(1)隋文帝时分科考试
(2)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2、唐朝:
(1)唐太宗时以进士科明经科为主
(2)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
3、科举制评价
(1)进步性
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追求公平公正
(2)局限性
①考试的科目及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③是一种将知识分之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说明: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表现,科举制度通过公平考试的方式,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固化的等级制度,因此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经济
【农业】
1、土地制度:均田制
(1)隋朝至唐朝前期,仍然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其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经营方式仍属个体经营的小农经济。

(2)至唐朝中叶,土地兼并空前盛行,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减少,政府已无地授田,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交纳定额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投靠贵族官僚地主成为佃客。

随后,均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快速发展。

2、赋税徭役制度
(1)租庸调制。

①内容: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徭役制度。

凡均田户,不论授田是多少,按丁交纳定额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租”即田租,每年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服役二十日,也可以“纳绢(布)代役”;“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交纳定额的绢或布。

②意义: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障,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

(2)两税法。

①内容:随着均田制的瓦解,与之相对应的租庸调制也无法推行。

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

两税法不再按丁征税,而是根据资产定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

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故称两税法。

②意义: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按财产征收赋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3、耕作技术
(1)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2)水利灌溉:
①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

②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

③唐设职官管理水利。

4、农作物
(1)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

【手工业】
1、纺织业
(1)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2)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某些风格和织法。

2、制陶业:唐三彩。

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唐代盛极一时的厚葬之风是促成其诞生的直接导向。


3、冶铸业。

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4、制瓷业
(1)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景德镇、大邑白瓷。

(3)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

【商业】
1、水陆交通发达(唐朝:海上交通和路上交通并重)。

商船规模宏大;陆路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兴隆。

2、市的发展:唐代的“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同时也实行“坊市”制度,市有官吏管理,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唐朝后期“夜市”繁荣。

逐渐突破时间限制。

3、商业都会:北方,长安、洛阳最为繁荣;南方有“扬一益二”,扬州和成都成为繁荣的商业都会。

4、为商业贸易服务柜坊和飞钱出现。

柜房:专营钱币和贵重物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机构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此凭证称为“飞钱”。

柜坊和飞钱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同时其产生又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5、对外贸易发达: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
国”;唐朝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互市监、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

6、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陷入混乱,大量人口南迁,不仅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思想文化
【思想--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1)东汉末年,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玄学出现,新思想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方。

(3)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助长了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概况: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

与韩愈同时的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和李翱成为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科技】
1、火药
(1)火药在唐朝开始应用于军事,出现火箭。

(2)外传:12、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意义: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2、印刷术:雕版印刷。

唐朝敦煌《金刚经》868年,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文学】
1、唐诗
(1)繁荣原因:
①经济:国力强盛、封建经济繁荣。

②政治:国家统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③文化:科举考试,以诗取士的推动。

(2)代表
①唐初:“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②盛唐:“田园派”王维、孟浩然;“边塞派”岑参、王昌龄;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浪漫主义,盛唐)和“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唐由盛转衰)。

③中唐: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④晚唐:李商隐、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2、传奇小说: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
【艺术】
1、书法
(1)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代表人物有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2)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代表人物有唐朝:怀素、张旭。

2、绘画
(1)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2)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吸收了印度、波斯的绘画风格,展现了盛唐气象;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被称为文人画的鼻祖。

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

3、戏曲:隋朝的四方散乐,唐朝的杂技歌舞与后来的戏曲有渊源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