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共43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图示(见教材117)
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并列 使用时在属概念前面加“承前总括语”(如: 等所有、等其他、等各种)。
三、真包含关系(属种、上属) 1、特点:(属)概念A的外延大于并且包 含了(种)概念B的全部外延,内涵少于概 念B。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群体进行 划分。
1、集合概念
(1)定义:以事物的群体作为反映对象的 概念。
(2)适用情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群体, 不适用于该群体内的个体。
(表述某类事物总称的名词属于普遍集合 概念,如:词汇、纸张、船只、马匹等)
2、非集合概念
(1)定义: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 的概念。
三、正概念与负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具有还是不具 有某种属性进行划分。
1、正概念(肯定概念) :反映对象具有 某种属性的概念。
2、负概念(否定概念) :反映对象不具 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3、负概念的论域:一对相应的正、负概 念的外延所涉及的对象范围,即它们共同的 “邻近的属概念”。
4、注意问题: (1)负概念的语词形式:
(2)语词形式: 迷信类语词;科幻类语词;内部存在逻
辑矛盾的词组。
4、注意问题: (1)同一个语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时 表达单独概念,有时表达普遍概念。
例:“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同志”回来了。
(2)作为命题中的词项,如果前面用数量 词(量项)限制,成立的是普遍概念,不成 立的是单独概念。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2、普遍概念
(1)定义:对象数量是两个乃至无数个的 某一类对象的概念。
(2)有限外延与无限外延: 有限外延普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是
可数的。 无限外延普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是
难以统计或者不可数的。
(3)语词形式: 普通名词(词组)、形容词、动词等。
3、空概念
(1)定义:对象数量为零的概念。 所反映的对象在现实中不存在具体的分子, 但是可能存在于某些人的意念之中。 [“零”也是数量,因此,空概念也有内 涵和外延。]
例:篮球队——某个篮球队员
4、注意问题:
(1)同一个语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时 表达集合概念,有时表达非集合概念。
(2)辨析的方法: 把概念作为命题的主项,用“每一个” 进 行限制,成立的是“非集合概念”,不成立 的是“集合概念”; 把概念作为命题的谓项,用一个与之搭配 的单独概念作主项组成肯定句,成立的是 “非集合概念”,不成立的是“集合概念”。
2、“概念”的形成:人们在感性认识基 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等过程,逐步认识到对象的本质属性,并且 用某一语词去表达该对象,就形成了概念。
二、概念与语词、词项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 语言形式,二者紧密联系。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1)内容性质不同。 概念的内容由认识对象决定,作为思维形 式有全人类性;语词的内容与认识对象之间 没有内在联系,作为语言形式有民族和地区 差别,如何指称和表达是约定俗成的。
对象属性和对象范围是客观存在的,是 被反映者,当人们认识到并将其反映在概念 之中,就成为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只存 在于概念之中,是人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者。
如果两者都统一,就说明人们的认识正 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
3、什么是类、子类、分子和空类 类(母类):由若干小类组成的一个大类。 子类:组成同一大类对象中的每个小类。 分子:组成同一类中的每一个对象。 空类:分子数量为零的类。
(3)“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指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 事物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非本质属性”指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 义的属性。
同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不同的层次 或角度来反映,形成不同的概念或不同的内 涵。
(4)“思维形式”指“概念”是思维过程 中用来反映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
4、怎样才算明确使用概念
使用概念时,既能说明所反映对象的本 质属性是什么(明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涵),又能说明所指 的对象有哪些(明确外延);语言表达能够 让接受者明白易懂。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与空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进行划分。
1、单独概念 (1)定义:对象数量是一个的概念。
(2)语词形式: 专有名词、 摹状词 (摹状词是由时空序数词限制的词组、 由指示词限制的词组、由副词和形容词限制 的词组。)
(2)形式不完全对应。 任何概念都借助语词来表达,但不是任何 语词都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用不同语词 来表达;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 表达不同概念。
(3)发展状况不同。 两者都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但 是概念的发展速度较快,语词的发展速度较 慢。(因此出现了用旧语词表达新概念)
3、什么是词项
带有否定意义的词组
(2)同一对象既可以反映为正概念,也可 以反映为负概念。两种反映形式的外延有时 相等,有时不相等。
例如: “虚词”与“非实词”
“资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同一、重合) 1、特点:A、B两个概念的外延全同, 内涵不全同。 例如:A、等角三角形(角的大小)
(2)适用情况:既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 也适用于该类中的分子。
例如:词、纸、船、马
3、事物之间存在的两种联系
(1)类与分子的联系:类由分子组成,其 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具有该类对象的属性。
例:社会主义国家——中国
(2)群体与个体的联系:群体是由许多同 类的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其中的个体不 具有该群体的属性。
B、等边三角形(边的长短)
2、图示(见教材115)
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除了 做同位语);在一句话中,可以互为主语和 宾语替换使用。
二、真包含于关系(种属、下属、被包含)
1、特点:(种)概念A的外延小于并且被 包含于(属)概念B的外延之中,内涵多于 概念B。
例如:A、棉花(种概念) B、经济作物(属概念)
词项特指概念在简单命题中充当主项和谓 项的词或词组。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具有的逻辑特征。
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 性或本质属性。(即对象“是什么”)
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 本质属性的对象。(即对象“是多少”或 “是哪些”)
2、内涵与对象属性和外延与对象范围之 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