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高考试题例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国情怀高考试题例举概念界定: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

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初的
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 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 ;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
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

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 ;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

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

——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13 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学内综合试题,从考查的要旨来看,本题围绕解决人口问题对策方面的传承
与创新立意命题,意在提示既要回顾传统社会的人口政策,更要探寻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治国方略。

48.[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
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
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
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6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象为唐朝名将高仙芝,从内容
来看,呼应了时代热点——丝绸之路,体现了历史
与现实的结合。

该题突出能力考察,注重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调动相关历史知识,较好地阐释现象,其中对于时代背景的分析,更进一步探索学科素养,明确通史意识。

设问明确,符合历史人物评价的历史性和辩证性。

对现实热点的历史考查是核心素养的
内在要求
五大核心素养各有其自身独特的多层含义,但是都对现实表达了关切。

如下面所示:
相应的,2016年的高考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下面是以必修必考为例进行的统计
历史试题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历史性考查,对我们的历史教学以极大警示:对学习历史的价值
要有明确的意识,因为历史中包含着人类文明成果和取之不尽的经验教训,可以从中增长智慧,明辨事非。

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历史意识的养成,也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