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识》
城市的标识 教案
![城市的标识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eaaa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8.png)
城市的标识教案教案标题:城市的标识教案目标:1. 了解城市的标识的含义和作用。
2. 探索不同城市的标识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的标识概念介绍:什么是城市的标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不同城市的标识特点:通过图片和实例,了解不同城市的标识特点,如城市徽章、城市标志、城市颜色等。
3. 设计一个城市的标识: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市的理解和认知,设计一个新的城市标识,并解释设计理念和意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城市的标识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标识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城市标识的作用,如区分城市、宣传城市形象等。
探索不同城市的标识特点: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城市的标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择的城市标识,并解释其特点和意义。
3. 全班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各个城市标识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设计一个城市的标识:1. 学生个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市的认知和理解,设计一个新的城市标识。
2. 学生解释: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城市标识,并解释设计理念和意义。
3. 全班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各自设计的城市标识,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想法。
总结活动:1.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设计和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城市标识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 学生回顾: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 城市标识的图片和实例。
2. 设计城市标识的素材,如纸张、彩色笔等。
3. 展示学生设计城市标识的方式,如PPT、海报等。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和解释城市标识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个人设计城市标识的创意和解释。
3. 学生对其他同学设计的城市标识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城市的标识,比较不同城市标识的特点和风格。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城市标识的展览或展示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理解。
《城市的标识》课文
![《城市的标识》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00026d71fe910ef02df85d.png)
《城市的标识》课文《城市的标识》课文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
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
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
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窗东的“猎奇门”、窗西的“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北阳台下的“麦当劳”……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
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
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识的车牌团团包围。
就连街上的人和街上的垃圾,竟也和你原来生活的城市一模一样啊。
他们也穿“佐丹奴”和“杉杉”,他们戴“西铁城”手表,持“摩托罗拉”手机;骑着山地车的人,衣服款式和面料,都和你每日相处的同事们大同小异。
街角上仍着一只“可口可乐”的饮料空罐,还有一只“万宝路”是你从未见过的圆冠榆——是新疆喀什市特有的标识。
最后你睁开眼,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荫,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小径。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609d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a.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城市的标识》。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城市的标识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城市标识的特点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城市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城市标识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城市标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标识的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城市的标识》。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讲解。
(2)学生举例说明城市标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拓展讨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城市的标识》。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所在城市的标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朗读、生字词掌握情况。
2. 学生练习题完成情况,对城市标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城市标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城市标识的实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城市标识的作用。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城市标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设计理念和作用。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城市的标识》及相关注释。
2. 城市标识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 字典、词典等参考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北师大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城市的标识》PPT课件3
![北师大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城市的标识》PPT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deae4b8d0c22590102029df8.png)
自,
然号 表
和召 达
谐 。
人 们 保
作 者 对
多用排比、对比、 比喻等手法。
护城 我市 们里
生树
对“标识”的正面描写
存木 环的
境珍
分段:
一( 1-5 )自然段: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 现象。
二(6-15)自然段: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 识。
三( 16-17 )自然段:唤起人们对树的 爱护以及作者对 自然界的崇尚。
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吗?
似曾相识 拥挤熙攘 蔚为壮观 忠心耿耿 芸芸众生
蜂拥而来 茫然无措 掳掠 圆冠榆 婀娜
遒劲 喀什 偌大 曲折 馈赠
国槐属于蝶形花科乔 木植物,国槐是良好 的绿化树种,常作庭 荫树和行道树,且具 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 药用价值。国槐侧柏 都已成为北京市市树, 同时国槐也是陕西省 西安市、辽宁省大连 市、山东省泰安市的 市树。国槐是吉祥、 幸福、美好的象征, 是天水市城乡人民自 古以来就喜欢栽植的 树种。民间流传“门 前一棵槐,财源滚滚 来”的民谣,有祈望 生财致富之意。
圆冠榆树冠球形, 主干端直,绿荫浓 密,树形优美,可 在夏季最高气温 45℃和冬季最低气 温一39。C,日温 差达30。C,年降 水仅40-lOOmm的 恶劣环境中旺盛生 长,可谓西部绿化 树种之精品,戈壁 明珠。圆冠榆不仅 适合在新疆种植, 同时适合在甘肃、 宁夏、内蒙古中西 部、山西、河北等 地种植。
速读要求
1、用速读法阅读课文,要 求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试填课后表格。
城市 作为城市标志的树 树的特点
杭州
香樟树
南京或上海 法国梧桐
福州或广州 榕树
王者风度 高大、浪漫 像一片完整森林
六年级语文上册 城市的标志课文原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 城市的标志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b10e3d804d2b160b4ec0f9.png)
《城市的标志》课文原文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
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
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
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窗东的“猎奇门”、窗西的“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北阳台下的“麦当劳”……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
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
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识的车牌团团包围。
就连街上的人和街上的垃圾,竟也和你原来生活的城市一模一样啊。
他们也穿“佐丹奴”和“杉杉”,他们戴“西铁城”手表,持“摩托罗拉”手机;骑着山地车的人,衣服款式和面料,都和你每日相处的同事们大同小异。
街角上仍着一只“可口可乐”的饮料空罐,还有一只“万宝路”的烟盒……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
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地袭来……│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
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市的标识。
后来你看见了一排树,整整一条街的两侧,宽大茂密的树叶,如一条长廊遮挡了阳光,马路被灰黑的图案覆盖了,那是树叶的光影。
高大粗壮的树干具有一种浪漫的气质,浅绿色的树皮上嵌着淡黄色的花纹,像一匹匹光滑的绸缎。
你明白你是在南京,但也许是上海。
小学语文《城市的标识》课件
![小学语文《城市的标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997ed3c8d376eeaeaa31df.png)
北师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 12 册第 7 单元第 3 课2课时课题城市的标识课型阅读课设计者所在学校学习目标1、独立识字学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摘录笔记中的词语。
2、体会课文先写雷同后写独特性,即反衬的写法;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树为什么是城市的标识,珍惜城市文化的传统,珍惜人文精神的建设。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3学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课件学生1.读熟课文。
2.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或粘贴或做简要摘录。
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引入(5分钟)一、激趣导入1.听师导语,展示课前查阅的资料。
2.理解课题“标识”。
3.了解作者。
1.欣赏图片。
齐读课题。
2.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5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小组内交流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注意交谈要有调理性。
三、理清文章脉络(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每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班级内汇报。
(二)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第二部分(7——15):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第三部分(6——17):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的崇尚。
(三)同桌互读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
1.自读课文,同桌说主要内容,评价。
2.读自己喜欢在句子。
3.自由提问。
尝试解答。
三、联系课文,自四、精读课文,感悟重点(一)默读课文,画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默读、勾画学填表,交流讨论。
(20分钟)物。
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现代化服饰和商品等。
(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道就没有标识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勾出相关句子)“第二天天亮十分,……发现了一棵树。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国槐是北京的标识。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2023最新-张抗抗——《城市的标识》【优秀8篇】
![2023最新-张抗抗——《城市的标识》【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43b16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0.png)
张抗抗——《城市的标识》【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您带来了8篇《张抗抗——《城市的标识》》,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张抗抗——《城市的标识》篇一鹿泉市曲寨小学高丽萍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
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
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为下文写城市的标识做好了准备;接着正面写城市中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遗赠,使城市仅存的个性。
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学生状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些学生思维活跃,用于展现自我,已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识字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习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张抗抗的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重要字词。
2 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 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学习的重点,难点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识,那么,你知道那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谁来把你课前查阅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上课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4d10c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2.png)
《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及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城市标识的定义、作用和种类,培养学生对城市标识的观察能力和设计能力。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城市标识的定义和作用、标识的种类和设计要求。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导入、知识讲授和实践操作。
导入阶段我设置了一个引导问题,即“你们所认为的城市标识是指什么?”通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思考城市标识的概念以及其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知识讲授阶段,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城市标识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PPT和例子,我给学生展示了不同城市标识的图片,并解释了它们的作用。
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城市标识的种类,包括徽标、旗帜、字体等。
我还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城市标识的设计要求,如简洁、易辨识和独特性等。
在实践操作阶段,我引导学生进行城市标识设计的活动。
首先,我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标识设计的过程,包括收集资料、草图设计和定稿。
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城市标识,并分组展示出来。
在展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以促进他们对城市标识设计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反思:首先,导入环节需要更加巧妙。
虽然引导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一些学生对城市标识的概念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下一次教学时,我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视频、图片等)来引导学生思考,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知识讲授阶段的例子选择可以更加具体。
本节课我只是展示了几个示例,下一次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的城市标识图片和相关的故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标识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然后,实践操作阶段的设计要求可以更加明确。
本节课我只是简单地给学生示范了一个设计的过程,下一次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设计素材和工具,让学生更加有目标性地进行设计,同时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反馈,以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
最后,互动交流环节可以更加充分。
在本次的展示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交流和评价,下一次可以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给予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学习。
张抗抗——《城市的标识》【精选8篇】
![张抗抗——《城市的标识》【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1a942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3.png)
张抗抗——《城市的标识》【精选8篇】张抗抗——《城市的标识》篇一一。
初步解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城市的标识》标识是什么意思?师:标识的识也就是识别的识,这两个字组成的标识就是辨认事物的标志,所以标识就是这两个字。
师: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地域,应该各具特色,但作者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师: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师:城市像多胞胎是什么意思?(设:想想人的多胞胎怎么样?那么城市像多胞胎呢?)师重复:我们的城市和城市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之间竟然是如此相象,就像多胞胎。
到底城市和城市之间是怎样的相象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描写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间的雷同现象?生:读书,思考。
师:好,谁来说?生:谁来说?师总结:作者从大厦、大楼、街道、交通工具、人们的穿着、甚至垃圾等几方面列举了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
到底怎么雷同?我们来看看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这是什么相同?用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这是什么相同?形状相同)白色是黑色的圆柱(这是什么相同?颜色)可能还有构造,用料等等的相同。
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红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
怎么茫然无措?谁来读读?(生读)生读?(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师复读:窗东的猎奇门,窗西的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北阳台下的麦当劳,有什么相同?师:哦,什么都相同,于是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师:谁来读一读?1生读:好象..连体人师:你是怎样理解的?师:是的,同学们都去过肯德基把你去过新区的不同地方的肯德基店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东西?师象这样的同一品牌的商店尽管所处的地方不同,但是经营的模式完全相同。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057ff3453610661fd9f400.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公开课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公开课教案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现在的城市已经逐渐变得雷同,失去自己的个性,唯有那充满活力而又各具特色的树是城市唯一不可被置换的标志。
表达了作者对环境、对我们生存城市的文化的珍惜。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珍爱城市文化特色,重视城市人文建设的情感。
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仔细体会文章用比喻、拟人、反衬等写作手法抒发思想感情,并在城市的“同”与树的“异”的比较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珍爱城市文化的教育。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自读自悟、标写批注、查阅资料、小组交流,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达到轻松地学习氛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完成对文本的领悟体验和升华内化。
2、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描写精彩的片段。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究、质疑批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树是“城市的标识”,读中感悟、交流发现、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城市文化,自觉保护城市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
3、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城市的“同”与树的“异”,分析感悟树是“城市的标识”的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城市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自主预习清单。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预设汇报:钟楼,重阳宫,农民画,户太八号葡萄等等)你们的众说纷纭,到底哪个更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现代女作家张抗抗的《城市的标志》,学完课文你就能明确用什么作为户县的标志更合适。
设计意图:课前设疑,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促进理解“城市标志”的内涵。
《城市的标识》设计
![《城市的标识》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54a8c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3.png)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一文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作品,作者详尽的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的现象,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
文章开篇先从反面入手,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又带有讽刺意味。
先让学生找一找我们城市中于文中介绍的存在哪些相似之处,学生列举出了一系列的事物。
反观我们的城市,不也在渐渐趋向于这多胞胎中的一员吗?怎样来凸显出这个城市的特点?引向城市的标识——树,因为它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学生认为单纯把树作为城市的标志,有些绝对。
因为有些树这个城市有,另一个城市也有。
有同学觉得把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作为城市的标识更有代表性,比如说提到“趵突泉”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济南……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各抒己见,都有理有据。
观点没有绝对性的对与错,我并没有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回归本单元的主题‘珍惜”。
让学生想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生想到现在城市当中高楼林立,而绿地、树木越来越少,学生认识到作者之所以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珍爱树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城市的标识》教案2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城市的标识》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56b2c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2.png)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城市的标识》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城市标识的含义,如红绿灯、标线、电子屏等;2.掌握城市标识的使用规则,如遵守红绿灯、遵守交通标线等;3.培养学生遵守城市标识的意识和行为;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城市标识的含义和使用规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城市标识的意识和行为。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红绿灯模型、交通标线模型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出行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很多城市里的标识呢?请举例说明。
2. 感知(1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城市标识的相关短视频,让学生对城市标识有个初步的了解。
3. 探究(15分钟)教师将红绿灯模型和交通标线模型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红绿灯是用来做什么的?红灯代表什么,绿灯代表什么? - 交通标线是用来做什么的?有哪些不同的标线?它们有什么意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4. 拓展(20分钟)教师分发《城市标识图》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不同城市标识,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使用规则。
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理解。
5. 引导(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城市标识的作用和使用规则,并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6. 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交通标志的图片,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的标志选择正确的含义。
7.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城市标识的认识和使用规则。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城市标识的含义和使用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某些标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下节课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标识的重要性和遵守城市标识的意义。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8527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c.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收集我国主要城市的标识。
(2)学会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3)学会欣赏城市标识的设计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3. 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城市标识设计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城市标识的设计原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城市的标识》及相关资料。
2. 准备网络、书籍等查阅资料的设备。
3. 准备城市标识的图片、实物等展示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城市标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城市标识的了解。
c. 教师简要介绍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自主学习a.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城市标识的设计原理。
c.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城市标识的看法。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c.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的作用。
4.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我国主要城市的标识。
b. 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c. 各组汇报调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a. 学生分享他们在调查和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为树木或者家乡成都,做做公益广告。
城市的标识
执教:殷秀娟
张抗抗,我国著名现代作家。 195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69年插队去了黑龙江国营 农场。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曾获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 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等。 曾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南斯拉夫、 马来西亚等国家,从事文学交流活动。
2006年11月4日,8位年轻人身着黑衣, 手捧菊花,在北京市朝阳路旁一排树桩前举 行了一场哀悼仪式,被他们哀悼的是半年前 道路拓宽时被砍伐的一排大白杨树。他们希 望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唤起大家尊重自然的 意识。
1、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就像“克隆”的 弟兄,到处是……,到处是……,到处 是……。树带给我们……,带给我们……, 带给我们……,是我们的城市不可替代的 标识。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 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 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 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 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 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 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 香气淡淡的袭来……
那棵树…树皮上嵌着淡黄 色的花纹,像一匹匹光 滑的绸缎。
全城遍布蔚为壮观 的法国梧桐,就像一排 排绿色的盘扣,将城市 偌大的袍子扣紧了。
城市
杭州 南京、上海 福州、 广州 海口 长春
新疆喀什
北京
标识树 香樟树 法国梧桐 榕树 椰树 油松
圆冠榆
国槐
树的特点
王者风度 高大粗壮 像一片完整森林 婀娜苗条 挺拔苍劲
绿色的圆球 秀气而坚韧
有国外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做过测算: 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创值约196000美 元。在城市中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 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树木还可 以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城市树林可以 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以蒸 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 上升;城市林带可降低城市噪声,宽30米 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树林还可以消 灭病菌,有树林的城市比没有树林的城市 街道大气中病菌含量少80%……
一位住在北京四合院的老人,因拆迁要 搬家。尽管老人经济上很拮据,但是她依然 下决心要花大价钱将院中的一棵大树一同搬 迁移栽。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伴随 这棵大树几十年了,和她很有感情,就像自 己的好亲戚一样不能缺少。一棵大树,承载 的不仅是城市的历史,更寄托了市民的精神 向往,那棵老树是城市的老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