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的实施意见-沧政发〔2016〕15号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的实施意见-沧政发〔2016〕15号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的实施意见正文:----------------------------------------------------------------------------------------------------------------------------------------------------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的实施意见沧政发〔2016〕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沧州市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沧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及环境整治六项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责(一)各级政府的监管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管委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全面责任;其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职责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负责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相关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全面责任,明确责任,落实专人负责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职责。

各级政府(管委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本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加强对本级政府其他负有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下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三)其他负有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能部门工作职责。

沧州环境影响报告

沧州环境影响报告

沧州环境影响报告1. 简介沧州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北方的渤海湾沿岸。

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沧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报告旨在分析沧州市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水污染沧州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

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渤海湾,对当地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此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容量相对较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为解决这一问题,沧州市应加大工业废水治理的力度,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3. 大气污染沧州地区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煤和工业排放。

由于工业用煤量大、质量参差不齐,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烟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大量释放到大气中。

此外,工业废气排放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为减少大气污染,沧州市应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煤炭消耗。

同时,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废气排放标准。

4. 土壤污染沧州地区存在着土壤污染的隐患。

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等。

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排放将对周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同样会积累在土壤中,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为应对土壤污染问题,沧州市应加强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5. 生态破坏沧州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大量的耕地被转为工业用地,森林和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为保护生态环境,沧州市应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工业用地和生态保护地。

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6. 解决方案为解决沧州市的环境影响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 -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 加强工业废气的监管,确保废气排放达标; - 加强工业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 - 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工业用地和生态保护地; - 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沧州市自然资源

沧州市自然资源

沧州市自然资源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沧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和资源优势。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景观和资源优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地理位置:沧州市位于渤海湾畔,北依燕山,南临黄骅河,地势平坦开阔。

这种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沧州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对当地经济和自然
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气候条件:沧州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使
得沧州市适宜农业发展,土地肥沃,农作物丰收,也为植被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自然景观:沧州市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如渤海湾海岸线、燕山山脉、黄骅河等。

这些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是当地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资源优势:沧州市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农业、渔业、矿产资源等方面。


富的农业资源和渔业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为
当地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综上所述,沧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自然景观
秀美,资源优势明显。

这些优势为沧州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优质生活和工作条件。

谈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谈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谈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沧州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中林果业是沧州市极具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之一。

沧州市拥有丰富的林果资源,特别是河北湿地的生态环境为林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沧州市林果业发展已经表现出了迅速发展的趋势。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一、生态林果业现状1.林果业发展速度迅猛近几年来,沧州市林果业发展速度迅猛,林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沧州市共有林果种植面积15.5万亩,占到全国林果种植面积的近1%。

同时,沧州市也是全国十佳苹果产区之一,苹果的产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2.产业链不断完善沧州市的林果企业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从种植到物流、加工链条,企业之间的协同互补效应明显。

同时,沧州市政府对林果业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扶持企业发展。

3.绿色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沧州市是河北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政府、企业和居民都共同努力,推进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为生态林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发展建议1.拓展市场渠道沧州市的林果企业要进一步拓展市场渠道,提高销售渠道。

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扩展产品销售渠道。

同时,深化与商业零售企业的合作,优化产品营销策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技术支持沧州市的林果企业在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加强技术支持。

制定和实施生态林果发展技术进步计划,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

引进国内外领先的业内专家和先进的科技装备,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3.提高品质和安全水平沧州市的林果企业要注重提高品质和安全水平。

在种植、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掌握质量、安全信息,切实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加强对果农的教育宣传,增强果农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

4.推进绿色化发展沧州市的林果企业还应继续推动绿色化发展。

谈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谈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谈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一、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沧州市作为农业大市,传统的谷物种植占据了很大比重。

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的逐渐深入,生态林果业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

目前,沧州市的生态林果业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1.资源优势明显沧州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适宜于各种果树的种植。

尤其是位于渤海湾沿岸的黄骅、南大港等地,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非常适合水果的生长。

沧州市还有丰富的木材资源,适宜于木材林的培育。

2.科技水平有待提升虽然沧州市具备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但当前的科技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果品加工技术,导致生态林果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3.市场需求增长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有机、绿色的农产品需求也逐渐增加。

生态林果业正是这样一种受到市场欢迎的农业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1.制定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生态林果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生态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给予生态林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生态林果业。

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提高生态林果业的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水果的品质和产量。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保障果品的质量。

3.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林果品牌,提高产地和产品的知名度。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生态林果品牌,推广有机、绿色的种植理念,提高消费者对生态林果产品的认可度。

4.完善营销渠道建立健全的生态林果产销一体化的营销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5.加强产业联盟建设推动生态林果产业联盟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展品种改良、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活动,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6.加强生态保护在生态林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最新沧州市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最新沧州市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3.
沧州正经历着环境恶化后的各种生态危机,并且已由局部发展到全地域,由地表深入到浅层地下,由土壤传递到农作物。
3.1.沧州水环境变化分析
3.1.1.河道断流、径流量和入海水量持续减少
3.1.2.河道断流天数增加河道开始出现断流,九十年代以后,汛期绝大部分河道也出现河干的情况。
3.1.3.许多河床、滩地成了群众的耕地。河道的干涸使水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大量的水生物种灭绝。同时,破坏了水的自然循环系统,河道径流量和入海水量减少。
4.7.环保科技与环保产业
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认真筛选推荐了5家企业作为2004年河北省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单位,完成了试点单位清洁生产审核。
我们还十分注重抓好新兴环保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单位有200余家。涉及水、气、声、渣污染防治设备制造、工程设计以及清洁生产等方面,泊头市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大气污染治理除尘设备生产基地,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环保产业试点城市”。
3.3.地方性石油污染
沧州作为华北油田的重要产油地区,王官屯部分地区油气污染大气环境,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二是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当地的水资源水质堪忧。
4.
4.1.加强水污染治理
沧州市运东污水处理厂是国家《渤海碧海行动计划》项目之一。该厂采用世界水平的微孔曝气氧化沟处理工艺。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
4.8.环境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有利地促进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如组织开展了执法检查和“燕赵环保世纪行”活动。活动期间,共刊发各类新闻稿件49篇。环境监察

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沧州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沧州市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活动的增加,地下水超采现象日益严重。

地下水超采不仅使地下水位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和河流水质,还加剧了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危机。

为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沧州市亟需对地下水超采进行综合治理。

1.2 问题概述沧州市地下水超采问题已经成为当地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严重挑战。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农业用水需求的增加,地下水资源遭到过度开采,导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沧州市的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已经造成了地表沉降、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而且,由于超采问题的存在,沧州市陷入了水资源紧缺的困境,急需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

针对沧州市地下水超采问题,亟需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对策,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目标,促进沧州市水资源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当前沧州市地下水超采情况沧州市是一个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然而长期以来,地下水超采问题一直存在且日益严重。

据统计数据显示,沧州市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每年约为1米左右,远高于地下水补给速度,严重超过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

主要原因包括农业、工业、城市用水等多个方面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违法违规抽取地下水现象较为普遍。

加之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地下水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

超采严重影响了沧州市地下水资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了地下水埋深增大,地下水质量下降等问题逐渐凸显,加大了地下水开采难度和成本,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当前沧州市地下水超采问题亟待得到解决,需要采取有力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来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内容共计211字】2.2 超采导致的问题地下水超采是指地下水开采速度超过了地下水补给速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量减少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绿色沧州攻坚行动的意见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绿色沧州攻坚行动的意见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绿色沧州攻坚行动的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沧政办发[2014]21号
【发布部门】沧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7.11
【实施日期】2014.07.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绿色沧州攻坚行动的意见
(沧政办发〔2014〕2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的意见》(冀政〔2014〕15号)和打造“靓丽、繁华、宜居、和谐”新沧州的总体要求,为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沧州,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绿化目标任务
(一)重大意义。

建设绿色沧州,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改革开放的需要。

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4.5%,处于全省落后位次,与绿色河北攻坚工程的目标要求比,与创建国家级
园林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建设沿海强市的要求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建设绿色沧州的任务繁重而紧迫。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努力扩大绿化总量;坚持城市发展,绿化先行,提高城市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绿化亮点和品牌工程;坚持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绿化水平;坚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率先实现重点工程上的先期突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

(三)任务目标。

充分利用沧州丰富的宜林地资源,构绿廊、织林网、灭三荒、绿城乡,快速提升全市绿化的整体水平,基本实现“骨。

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对策

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对策

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对策作者:韩东梅,刘新伟,张学辉来源:《河北渔业》 2015年第4期韩东梅,刘新伟,张学辉(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沧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河北沧州 061000)摘要: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往今来,人们对海洋充满了向往。

然而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日趋严重,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针对沧州海洋环境的现状,分析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保护对策及建议,不断改善沧州海洋生态环境。

关键词: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1沧州市海洋环境现状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海岸带处于渤海湾的湾顶,背靠河北省中部平原,北起歧口河与天津市接壤,南至大口河与山东省相毗邻,位于东经117°20′-118°20′,北纬38°08′-38°40′之间,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河北省确定的“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一线地区和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大规模、高强度地开发利用海洋,给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加之海洋自然灾害的影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日益严峻。

1.1海域水质现状沧州市管辖海域面积955.60 km2,海岸线长92.5 km2。

2013年,全市未达到清洁海域面积约956 km2,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与2012年度比较,污染物含量有所下降。

沧州市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在8月份污染程度最为严重,10月份次之,5月份最轻。

歧口附近海域、黄骅港附近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0.547 mg/L和0.516 mg/L,超出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0.5 mg/L);南排河附近海域无机氮含量平均值为0.408 mg,超出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0.4 mg/L),属中度污染海域[1]。

沧州盐碱地治理措施方案

沧州盐碱地治理措施方案

沧州盐碱地治理措施方案简介沧州位于中国北方黄淮海平原,是一个盐碱地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盐碱地的存在给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状况,提高农田产出和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沧州盐碱地治理措施方案势在必行。

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恢复和改良盐碱地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达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主要措施1. 土地利用规划调整调整并合理规划盐碱地的农业利用,分区划片开展盐碱地土地整理和改良工作。

根据土壤盐碱程度和地势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2. 土壤改良技术运用化学改良剂、有机物质、微生物菌剂等手段改善盐碱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如添加石膏,调节土壤pH值;施用腐熟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引入有益微生物,增强土壤团粒结构;采用土壤覆盖,减少蒸发和土壤水分蒸发。

同时,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合理使用水资源,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3. 水分管理盐碱地常常存在水分短缺或者积水过多的问题,因此,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十分重要。

建设排水系统,排走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排水能力。

合理制定灌溉方案,确保土壤湿度适宜,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

4. 植被恢复与保护植被具有稳定土壤结构和保护土壤功能,对于盐碱地的治理也具有重要作用。

采用适合盐碱地的植物进行种植,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并选择具有耐盐碱能力的植物用于植被恢复工作。

5. 社会动员与科普宣传加强社会动员和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民对盐碱地治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宣传盐碱地治理的意义和效果,普及盐碱地治理技术和经验,动员农民参与盐碱地的治理工作。

同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治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沧州盐碱地治理措施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状况,提高农田产出和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治理盐碱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沧州盐碱地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沧州湿地现状及修复对策

沧州湿地现状及修复对策

根 据 河 北 省 《 水 北 调 工 程 总 体 规 南
划》 目标 , 水 北 调 工 程 在 建 成 初 期 或 南
运 行 期 .遇 到 汉 江 丰 水 年 有 多 余 水 量
时 . 利 用 总 干 渠 退 水 补 充 部 分 农 业 和 可 生 态 用 水 。 将 来 . 开 辟 引 黄 线 路 的 同 在 时 .加 强 湿 地 与 南 水 北 调 配 套 工 程 建
1 .6亿 m3 88
于 多 次 干 淀 或 持 续 低 水 位 运 行 . 淀 内 使
生物量锐减 . 20 至 0 0年 . 内 鱼 类 最 低 淀 降到 l 7科 l 8种 3修 复对 策 . 31 极 引调 外 水 . .积 实施 生 态 补 水 水 是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得 以 维 持 的 最 重 要 的 因素 . 地 恢 复 的前 提 是 水 资 源 湿 恢 复 。生 态 补 水 可 以 扩 大 水 域 面 积 . 提 高 地 下 水 位 养 护 沼 泽 : 以恢 复 湿 地 原 可
0・ 5
由 于 华 北 地 区连 年 干 旱 . 白洋 淀 水 面 面 积 迅 速 减 少 .为 维 持 白 洋 淀 的 生 态 平 衡 . 19 自 9 7年 以 来 . 先 后 l 已 7次 引 水
在 目前 缺 乏 专 门 的 湿 地 保 护 法 律 法 规 的 情 况 下 . 土 、 利 等 相 关 部 门 国 水 应 加 强 宣 传 . 取 有 效 措 施 . 决 制 止 采 坚 各 种 随 意侵 占和 破 坏 湿 地 的 行 为 . 违 对 法 占用 、 垦 、 埋 以及 污 染 自然 湿 地 开 填 的情 况 进 行 全 面 检 查 . 法 制 止 和 打 击 依
或 丧 失 , 济 效 益 、 会 效 益 、 态 效 益 经 社 生 不 断 下 降 。 目前 . 州 主 要 储 水 的湿 地 沧

沧州河湖采砂取土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沧州河湖采砂取土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沧州河湖采砂取土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河湖采砂取土是极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重影响水土流失,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同时也给河流和湖泊水质带来难以遏制的污染痕迹,加大河湖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为保护河湖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沧州市政府启动了“沧州河湖采砂取土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下文将阐述其中的具体内容。

一、行动目的:该行动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沧州市疯狂的采砂取土现象,打击非法采砂、违法取土的犯罪行为,合理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障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沧州市水土资源环境的整体稳定和永续发展。

二、行动措施:1、实现“一河一策”。

根据当地地形地貌、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河湖绿化、建筑、交通、水利等规划,科学有序的开展沧州市河湖绿化,最大限度的调节河湖水系结构和谐,更好的防洪治旱和资源整合利用。

2、严格管理“禁采区”。

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对河湖采砂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在禁止采砂的区域采取四种方法:立起警示标志、建立监管站点、加强巡逻管制、进行海底删除。

从而达到有效制止非法采砂、非法取土的目的。

3、开展日常监管。

加大水利管理部门的日常巡查力度和频率,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切实消除水劣土恶的环境,保障当地生产民生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督促依法治矿。

加强对采矿所涉及到的采矿、环境、安全、社会等方面的管理,加强部门合作,互相协作,形成合力,联合打击违法采砂行为,做到“依法治矿”。

三、实施效果:1、实施“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能有效地制止非法采砂、违法取土等犯罪行为,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维护河湖生态平衡。

2、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和周密策划,保障当地生态环境的整体稳定和永续发展,助力沧州市的全面发展。

3、另外,行动的实施也促进了当地居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凸显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管控力。

总之,沧州市的“河湖采砂取土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是依法治理,倡导科学、绿色、可持续和发展,这将为当地环保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帮助当地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沧州市水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

沧州市水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

沧州市水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摘要沧州市是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南运河断流以来,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

分析沧州市水文地质现状,指出资源性缺水、地下水环境恶化、地面沉降严重是沧州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引用、地下水微咸水与咸水利用等改善沧州水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水环境;现状;对策;河北沧州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中东部,是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南运河断流以来,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益严峻。

为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开始大量凿井开采地下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沧州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但是,深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护和恢复地下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沧州市水文地质现状1.1资源型缺水沧州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7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6.4亿立方米,全市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9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83m3,为全国平均值的8%,河北省平均值的61%。

据资料统计,全市水资源总量呈逐年衰减趋势,近十几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8.86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贫水与非贫水地区定量指标,沧州属绝对贫水区。

1.2地下水环境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沧州市主要依赖于超采地下水,近40年对地下水的过量超采(开采层274~334m),使地下水由1965年的自流到2006年水位埋深104.7m(水位标高98.23m),年开采量为1.142万立方米,负50m漏斗封闭面积为6 491.2km2,形成了大型流干性漏斗。

1.3地面沉降概况自1971年开始发现地面沉降,当时中心地面沉降量仅为9mm,随着深层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天然气、石化油资源的开发,地面沉降发展迅速,至2007年已达到2 316.5mm,已经形成河北省及全国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市区地面沉降最为严重,面积大、范围广,中心累计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沉降速率达92.08mm/年,由于地面不均匀的沉降,破坏了地质环境,发生了次生地质灾害。

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超采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沧州市作为华北平原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面临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严峻挑战。

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需要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由于沧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但近年来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据统计,沧州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米左右,一些地区更是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更快。

2.地下水质量下降。

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导致地下水流动速度加快,更多地带走了土壤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导致地下水质量下降。

而且在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下,地下水受地表污染物的渗透也更为严重。

3.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减少,湖泊干涸,河流枯竭,湿地消失等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4.社会经济问题。

地下水超采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加大了对地表水的开采,给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等带来了严重问题,同时地下水位下降对建筑物稳定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1.建立科学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科学、健全的地下水资源利用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开采区域,明确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权限,建立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与调控制度。

2.推动地下水资源节约利用。

应该推动地下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大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力度,发展水资源节约型企业和农业水资源节约制度,鼓励企业和农户使用节水设备,开发地下水资源替代水源。

3.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

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地下水环境整治力度,强化地下水保护区划,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大地下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

4.完善地下水资源监测体系。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大对地下水位、水质、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监测,提高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预警能力。

沧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

沧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

沧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李小龙;尚丽晨;封晓然;闫旭山;张晓茹;赵纯洁【摘要】根据遥感影像判读和野外调查,沧州市现有湿地面积177901.15hm2,包括自然湿地97792.41hm2和人工湿地80108.74hm2,深入分析了沧州市湿地资源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湿地用途监管、注重湿地生态补水、加大湿地保护投入力度、加强科学研究等湿地保护对策.【期刊名称】《河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沧州市;湿地资源;存在问题;保护对策【作者】李小龙;尚丽晨;封晓然;闫旭山;张晓茹;赵纯洁【作者单位】河北绿景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绿景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绿景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绿景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绿景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绿景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7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东临渤海,南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的滨州、德州相望,西与保定市相接,北与廊坊市、天津市相连,处于环渤海中心地带,距首都北京240km,距省会石家庄221km,是河北省确定的“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一线地区,也是京津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

东西长187km,南北宽165km,总土地面积13892km2,海岸线长129.7km,海域面积955.60km2。

沧州市东部为渤海潮汐堆积形成的滨海海积湖积平原,西部是由漳河、滹沱河、黄河等河流冲积形成的低平原。

在河流及海洋不同时期的交错冲积作用下,又在境内形成了高平地、微斜平地、低平地和洼平地等小地貌单元,呈现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

1 湿地资源现状受原沧州市林业局委托,河北绿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基于河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结果,于2018年8~10月对沧州市湿地资源进行了补充调查。

谈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谈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谈沧州市生态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部,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发展生态林果业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目前沧州市的生态林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沧州市的生态林果业还存在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目前,该市主要种植苹果、梨、葡萄等传统果树,缺乏多样化的种植品种。

这不仅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同时也缺乏对市场需求的精确把握。

建议沧州市加大科研力度,引进新品种,提高种植结构的多样性和市场适应性。

沧州市的生态林果业发展还缺乏科技支持和技术指导。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科技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在沧州市的生态林果业中,缺乏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导致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建议加强科技支持,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沧州市的生态林果业还存在营销渠道不畅通的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推广,农产品的销售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沧州市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体系,加强对产品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

沧州市的生态林果业发展还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投入品和农药使用,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沧州市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和管理,推行绿色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沧州市的生态林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的潜力和机遇。

通过加大科技支持和技术指导,改善种植结构,畅通营销渠道,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沧州市的生态林果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沧州市调研报告

沧州市调研报告

沧州市调研报告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部,是河北省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近年来,沧州市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为了更好地了解沧州市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发现,沧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项目不断增加。

在经济结构中,制造业是沧州市的主导产业,占据了经济总量的很大比重。

此外,沧州市还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盐湖资源、煤矿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沧州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其次是交通拥堵问题。

沧州市的道路交通日益繁忙,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交通拥堵严重,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环境治理,尤其是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治理。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优化交通布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道路规模,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还可以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此外,我们还建议加强对沧州市农业的支持和扶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村移民到城市就业,减少农村人口压力。

总之,沧州市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交通布局,改善交通状况;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提高农民收入。

只有这样,沧州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河北沧州滨海新区环保措施

河北沧州滨海新区环保措施

河北沧州滨海新区环保措施背景介绍沧州滨海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沧州市的一个新建区,位于沧州市的南部和黄骅市的北部。

新区东起渤海,南邻黄骅市,西临任丘市,北与海兴县相接,总面积352.8平方公里,是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区域性开发开放试验区。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环保措施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环保措施处理废水由于新区紧邻渤海,废水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滨海新区对废水采取了“三级处理,直排渤海”的方式进行处理。

首先,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块污染物并调节水质参数。

然后将处理后的水送入二级生物处理系统进行生化处理,并在滴滤池中去除混凝料。

最后,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的处理被称为三级处理。

精细化粪污治理滨海新区采用了生活污水与垃圾相结合,通过中草药和活性污泥处理的方式,用高强度的大气密闭式发酵技术处理粪便。

这种方法不仅处理粪便,还能同时处理垃圾降低垃圾污染,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宣传教育滨海新区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保的宣传,拓宽群众的环保意识。

开展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宣传,通过媒体,现场讲解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与技巧,提高群众的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培养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

森林绿化滨海新区大力推行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发展思想,积极拓展绿化面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区今年绿化面积达到了1,2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

在园林绿化方面,滨海新区栽植各种树木,种植花卉,并将它们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构建了一个低碳、生态型城市。

结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沧州市的新兴经济带,滨海新区在建设之初就着眼于环保问题。

通过推进废水处理,精细化粪污治理,宣传教育,森林绿化等措施,滨海新区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也为其他新区的环保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于促进全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沧州市地下环境现状及修复措施探讨

沧州市地下环境现状及修复措施探讨
生 产 和生 态 , 由此 引发 了地下 水 位 下 降 、 下 水 漏 斗 扩 展 、 并 地
深层 含水 层 开 采 早 期 , 采 资 源 主要 由 含 水 层 弹 性 释 开
水 、 流补 给 和侧 向补 给 三 部分 组成 , 越 粘性 土 压 密 释水 所 占
比例 很小 ; 随着 开采 的继 续 , 位 降落 漏 斗 的扩 展 , 面 沉 降 水 地
1 2 咸 淡 水 界 面 下 移 .
3 地 下 水 环境 修 复 措施 探 讨
3 1 充 分 利 用 外 调 水 .
外调 水 是解 决沧 州 水资 源 不 足 的 主要 途 径 。 自 1 9 9 4年
由于 深层 地下 水 的严 重 超 采 引 起 成 淡 水 界 面 明显 下 移 。 据 沧 县典 型 区研 究资 料 显 示 , 淡 水 界 面平 均 下 移 1 最 咸 8 m, 小 下移 1 最 大下 移 5 0m, 0m。
均 水 资 源 总 量 为 1 . 4亿 m 。全 市 人 均 水 资 源 占 有 量 19 1 3m , 全 国平均 值 的 8 , 北 省 平 均值 的 6 % , 足 国 8 为 % 河 1 不
际公 认 的绝对 贫 水 标 准 ( 均 水 资 源 量 少 于 5 0 m。的为 绝 人 0
0 1年水
Gr u d wae o n tr
J 1 2 1 u..0 1
V 13 N0. o. 3 4
沧 州 市 地 下 环 境 现 状 及 修 复 措 施 探 讨
孙 宁 黄 树 义 。 ‘
( .河 北省 沧州 市 引大入 港输 水 有 限公 司 , 北 沧州 0 10 2 1 河 6 0 0;.河北 省 沧州 市供 排水 集 团 , 河北 沧州 0 1 0 ) 6 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州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摘要】文章介绍了沧州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同时简述了面对现状所采取的有效保护对策。

【关键词】沧州;自然资源;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现状
沧州市地处渤海西岸、华北平原东部的黑龙港流域,地势平坦多洼淀。

目前的生态系统主要是人工生态系统和半自然生态系统。

按照地域大致可分成四类:一是沧州市区、各县市城区为代表的城市、城镇生态系统;二是运河以东的盐渍化农业生态系统(包括沧县、孟村、盐山、南皮、海兴等县市的部分地区);三是运河以西及沧州南部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区(包括任丘、河间、献县、肃宁、东光、吴桥、泊头、南皮、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四是近海区域包括黄骅、海兴等县的部分地区及渤海新区的近海生态系统(即滨海荒漠化、盐渍化生态系统)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生态开发保护区等。

截至2010年底,全市创建完成了2个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8个省级环境优美城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5个省级生态村。

2、自然资源现状
2.1水资源
沧州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2.3亿方,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96亿方,地下水资源6.92方,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80方,亩均102方,仅为全国人均的8%,不足全省人均的60%,是全省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为维持国民经济发展,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年均超采量达3亿方。

地下水过度开采,不断加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咸水入侵、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沧州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综合考虑全市各项发展规划,测算2015年P=50%时,全市需水量为19.41亿方,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缺水量将达5.33亿方,
2.2、土地资源
沧州市辖区内18个县(市、区),土地调查总面积为2146万亩。

其中耕地1183万亩,园地137.8万亩,林地43.6万亩,草地27.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328.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77.2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217.4万亩,其他土地130.1万亩。

沧州海岸为典型的淤泥质海岸,地势平坦,潮间带和浅海面积宽阔。

潮间带以上10公里范围内多为盐碱荒地,为我市提供了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2.3、土壤植被
沧州土壤主要由近代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各河流冲积物人为利用改造及不断发育熟化而成,因其不同源流、不同时期沉积、不同层次交错、颗粒大小及河水分选而呈现复杂的自然土壤类型,共有半淋溶土纲、半水成土纲、水成土纲、盐碱土土纲和初育土土纲等5个土纲,褐土、潮土、盐土、滨海盐土、碱土和凤沙土等7个土类,以及普通潮土和盐化潮土等16个亚类、壤质潮土等38个土属,共计222个土种。

沧州原属华北植物区系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随着人类活动已日益变迁,人工植被类型较多,有各种温带农作物和多种果树。

3.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
近年来沧州市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推进,自然保护区体系不断完善,受保护地面积持续增加,2010年末达到410.83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86%。

对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起到较大作用。

但我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仍然较弱,农村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4.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沧州市特殊的土地条件,日益干化的气象条件,使沧州市受保护地面积、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等生态建设较为滞后;境内主要河流均为过境河流,受上游污水来水的影响大,境内河流水质大多数为劣五类;长期超采地下水,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和地面沉降,生态环境用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沧州市大面积沙滩裸地,直接影响着城镇环境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沧州全市湿地面积较大,补给水源保证程度低,维护湿地水的供需平衡、防止湿地萎缩任务越来越艰巨。

5、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对策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状况,沧州始终把跨流域调水作为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举措,不断完善调水线路,初步形成了近期抓引黄,远期抓引江的工作思路。

特别是2008年以来,沧州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了杨埕水库。

这是继大浪淀水库(蓄水量1亿多方的全国最大平原水库)之后,沧州又一座大型蓄水设施。

任丘、肃宁、东光等八座小型水库也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大浪淀水库入黄骅、南皮、孟村、盐山以及杨埕水库入渤海新区、海兴等供水工程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

这都为解决沧州缺水问题奠定了工程基础。

沧州海水和层咸水资源丰富浅层咸水资源,再加上越来越多可回用的污水,加以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效缓解了用水压力。

一是关于海水利用,渤海新区国华沧东发电厂发挥水电联产优势,利用发电余热淡化海水,目前在已投运海水淡化能力3.2万吨/日的基础上,规划的2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也即将投入运行,年产淡水量可达7600万方;二是关于浅层咸水利用,在农业上大力推广咸淡混浇技术,经测算,年可替代淡水8800万方。

在工业上,对于中小企业,如纺织、铸造、水泥制品等水质要求不高的循环冷却水等,可直接利用浅层微咸水;三是关于再生水利用,目前我市投运污水处理厂16家;全市污水处理能力
49万吨/日,处理后的水源可用于城市中水回用或农业灌溉,前景可观。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建设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深入推进河北省农村小康建设“十千百”工程,以全面建设文明生态村为切入点,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为突破口,以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为重点,扩大“百乡千村”整治范围,推进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示范工程建设。

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全方位评估土壤污染情况,建立优先修复污染土壤清单,提出土壤分区控制、利用和保护对策,开展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沧州市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
[2] 张文杰,伊明,吴海岚.沧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长江水文网.2010.8.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