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办学理念、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

它包含自由精神、独立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和启蒙精神等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独特性、创新性、批判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深刻把握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对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意义重大。

标签:大学精神;基本内涵;特征
现代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所孕育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对大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引领作用。

深刻把握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对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意义重大。

一、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办学理念、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它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引领大学前进的精神动力。

一般说来,大学精神包含以下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自由精神。

大学是崇尚自由的地方,这里的自由更多的是指一种学术的自由。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1]大学正是依靠这种对学术自由的推崇和对真理的执着,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之材,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强调大学的自由精神,并不意味着大学可以自由得没有边界,大学的自由必须以法律为底线。

因为,任何大学都必须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必须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是独立精神。

大学是崇尚独立的地方,这里的独立更多的是指大学独立自主的发展和学者人格、思想的独立。

大学可以不受外界干预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宗旨和目标来发展,政府和社会也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来干预大学的发展。

与此同时,大学学者的人格和思想是独立的,必须尊重学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允许学者独立地从事学术研究。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箴言,值得我们铭记。

三是科学精神。

大学是崇尚科学的地方,追求真知、寻找真理一直是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形成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包含求真务实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等内容。

与真理为友,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是大学努力的方向。

而要追求真知,寻求真理,就必须敢于打破一切权威,必须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敢于否定一切、怀疑一切、批判一切,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四是人文精神。

科学与人文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密不可分的。

大学崇尚科学精神,也必然崇尚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自我关怀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的人格、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但是在中国大学发展的某个特殊时期,曾经出现过重科学精神、轻视人文精神的现象。

见物不见人,这样的大学教育必然是失败的。

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比翼齐飞。

五是创新精神。

大学是追求创新的地方,知识创新、理论体系的创新都是从大学开始的。

当今信息化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也将创新居首,可见创新的重要性。

在当今我国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大学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基地,决定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

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事关大学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关键点,注重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和教育创新,努力实施创新、创造和创业教育,为国家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六是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延伸,大学在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十分重要,没有批判精神就无法做到求真务实,没有批判精神搞人云亦云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大学的批判精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批判。

我们所处的社会还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社会上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大学要保持这种批判,以利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二是对学术观点和思想的批判。

学术观点和思想要想不断深化、接近真理,就需要获得内生的动力和外在的推动力,而批判就是外在的推动力。

七是宽容精神。

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大学应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正是这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成就了北大的辉煌。

大学的宽容精神主要体现在:其一,允许各种思想的存在。

大学本来就是思想的集散地,各种思想在大学交汇。

我们应该允许多种思想观念的存在,坚持一元主导和多样化发展,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其二,宽容失败。

任何一项学术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会面临遭遇失败的风险。

当失败真的发生的时候,大学会以它的宽容精神来接纳失败,并继续允许新的探索。

八是启蒙精神。

启蒙精神最早见诸文艺复兴时代。

所谓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就是要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这种启蒙精神主要包括思想的启蒙、文化的启蒙以及民主与法治的启蒙等。

大学是追求真理和传播真理的地方,而追求真理传播真理本身就是一个思想启蒙的过程。

任何一次大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最早都是从大学或者说是从大学的学者开始的。

正是这种启蒙精神,才使得大学能够在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履行着重要的职能。

二、大学精神的基本特征
大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大学精神内涵的外在体现,要想更好地理解大学精神
的基本内涵,必须牢牢把握其特征。

1.独特性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共同作用的结晶,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标识。

由于不同的大学擁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这就注定了大学精神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既可以从一所大学的校训校歌和校徽体现出来,也可以从它的建筑风格、校园布局、校园的花草树木以及校园文化体现出来。

因为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校训校歌和校徽,也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校园布局、校园的花草树木以及校园文化。

因此,不同的大学也就有不同的大学精神。

比如:北京大学追求“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传统;清华大学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责任和担当;武汉大学致力“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坚持,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精神的独特性,也正是这种独特性,将一所所大学区别开来。

2.创新性
创新是高校的生命,这种生命的维系归根到底是由大学精神来保障的。

大学精神的创新性可以从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的实现来展现。

首先,从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来看,大学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人才最重要特质是创造性。

高校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如果失去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功能,高校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2] 其次,从大学的科学研究功能来看,科学研究的本质就在于创新。

“斯坦福精神”之所以被世人称道,关键在于它拥有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硅谷效应。

自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后,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评价大学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

再次,从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来看,当今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要实现好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也必须依靠创新,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来推动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学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最后,从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来看,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遗传,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这种继承与发展也依赖创新。

尤其是信息网络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知识的传播方式也多样化,必须创造性地利用好新媒体这一传播利器,推进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3.批判性
大学是追求真善美的地方,这决定了大学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必须具有一种批判的精神。

大学精神的批判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体现为大学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已有的研究成果,与时俱进,敢于打破思维定式、破除迷信,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大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

要在批判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打破习惯思维和保守主义的偏见和束缚,创造新知识,拓展新的知识和研究领域。

其二,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

进入技术时代后,技术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和敏感,致使人性变成了技术的牺牲品,技术进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工具理性大行其道,价值理性疲软无力。

对于人们过度依赖科技的现象,爱因斯坦曾批评指出,科学技术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不能解决“应当怎
样”。

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会出现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这两个极端状况[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一再呼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针对技术对人的异化做出的反思和应对。

其三,体现为大学知识群体对政府决策的参谋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政府决策公开、透明、科学已经成为常态,而专家咨询是实现决策公开、透明和科学的关键一环。

大学学者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履行好专家咨询的职责。

4.发展性
大学精神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特概念,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其内涵会随着实践、时代和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大学具有不同的精神,就是同一所大学在不同时代也具有不同的精神。

从总体上而言,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由上文所述的八个方面构成,但是这些内容在不同的时代又会有不同的体现。

因此,在培育与弘扬大学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精神的时代性,凝练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大学精神,才能使大学精神内化为大学成员的精神品质,才能使大学精神永葆生机与活力,构筑起大学的精神大厦,形成大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前,要在尊重和保持大学思想独立、精神自由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培育以科学、理性、宽容、创新等体现时代气息的大学精神,以推动大学的现代化发展,以实现国家和人民对大学的新期待。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吸收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开展同世界各国大学的文化学习和交流,在相互的学习和借鉴中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推动大学精神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叔平.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2.
[2]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3.
[3] 周远清,季羡林.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1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