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秋 汪芳
中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
注:AG表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例; 注:AE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 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注:IG表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例; 注:IE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 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注:TG表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例; 注:TE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 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2012秋 汪芳
讨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分析
2.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 比重上升后又下降的原因分析:
(1)消费结构变化使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使工业产品的需求收入 弹性处于有利的地位; (2)国民收入中用于投资部分的增长在不断扩充着生产资料的工业品市 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反过来又给工业的增长和工业提供国民收入的增长创造 了条件; (3)工业化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内部存在着排斥和吸纳劳动力的两股 力量势均力敌,即工业技术进步迅速,工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产生出排斥工业部门本身劳动力的力量;与此同时,工业部门内部的行业扩大 与增加又产生出吸纳劳动力的力量,这两者的对比决定了工业劳动力的升或降
产业间的技术结构 (各产业所采用技术 在整个技术体系中 的构成比例) 2012秋 汪芳
产业间的产值结构 (即各产业产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总产出在各个产业间的 分布)
中国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动表
年份 六五时期平均 七五时期平均 八五时期平均 九五时期平均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GDP 6445 14510 37626 78401 58478 67885 74463 78345 81911 89404 第一产业 GDP 2021 3809 7884 14255 11993 13844 14211 14552 14457 14212 构成 31.4 26.2 21.0 18.2 20.5 20.4 19.1 18.6 17.7 15.9 第二产业 GDP 2851 6265 17628 39072 28538 33613 37223 38619 40418 45488 构成 44.2 43.2 46.9 49.8 48.8 49.5 50.0 49.3 49.3 50.9 第三产业 GDP 1573 4436 12113 25.74 17947 20429 23029 25174 27036 29704 构成 24.4 30.6 32.2 32.0 30.7 30.1 30.9 32.1 33.0 33.2
2012秋 汪芳
国民生产总值分布的横断面考察
组型 国家数 人均GDP A I S
1 6 51.8 53.6 18.5 27.9 2 6 82.6 44.6 22.4 33.0 3 6 138 37.9 24.6 37.5 4 15 221 32.2 29.4 38.4 5 6 360 22.5 35.2 42.3 6 6 540 17.4 39.5 43.1 7 6 864 11.8 52.9 35.3 8 6 1382 9.2 50.2 40.6
产业间的社会再生产结构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 业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 产业间的需求结构 (各个产业的消费量和 投资量在需求总量的比重)
产业间的投资结构 (一定时期的社会总 投资在各产业间的分布 ,包括 增量投资结构和 存量投资结构)
二产业结构 的基本形态
产业间的就业结构 (全体就业者在各产业 间的分布状态)
2012秋 汪芳
二.库兹涅茨法则:部门结构变动理论 西蒙·库兹列茨(SIMON KUZNETS ) (19011985)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俄裔美 国经济学家
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民收 入和劳动力两个方面,探讨了国民生产总值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 分布与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方 面的研究。 1971年出版《各国经济增长》,根据57个国家的统计资 料,整理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2012秋 汪芳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产业结构评价指标)
• 1 产业结构变化率:
• 式中kij为产业结构变化率, i表示产业部门,j表示年 份,qij为i产业部门j年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百分比。K 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化幅度越大。反之则产业结 构变动的幅度越小。
2012秋 汪芳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 2 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 • 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可以用来衡量产业内部结构的多样 化程度。例如对第一产业,就是指历年来种植业、林业 、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各自比重变化所反映 的多样化情况,即:
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vement)
Outline:
2.1 2.2 2.3 2.4
产业结构的内涵 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2012秋 汪芳
Warming-up question: 9我们目前三次产业的比重如何? 9什么是工业化?目前我国处于工业 化的什么阶段?
4 4
需求因素
Leabharlann Baidu
需求结构
2012秋 汪芳
5
国际因素
讨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分析
1.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 于减少的原因分析:
(1)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低,是导致第一产业国民收入 相对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农业处于报酬递减状态,也是导致第一产业国民收 入相对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的递减是第一产业劳动力相对 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
2012秋 汪芳
Warming-up question:
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产业结 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 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 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 强。” 改进提升制造业,是十二五规 划中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 争力的重要实现途径。
2012秋 汪芳
2012秋 汪芳
•
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 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 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 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说明:1.A:Agriculture;I:Industry; S:Service 2.选出了57个国家,按1958年的人均GDP,从低到高分为8组 表明随着经济发展,人均GDP的提高,A部门的比重下降,I部门的比重前一 阶段上升,后一阶段趋于稳定或缓慢下降,S部门在前一阶段缓慢上升,后一 阶段迅速上升。
2012秋 汪芳
1960年59个国家的劳动力在各个产业的分布
组型 国家数 人均GDP
1 5 72.3 79.7 9.9 10.4 2 6 107 63.9 15.2 20.9 3 6 147 66.2 16.0 17.8 4 18 218 59.6 20.1 20.3 5 6 382 37.8 30.2 37.0 6 6 588 21.8 40.9 37.3 7 6 999 18.9 47.2 33.9 8 6 1501 11.6 48.1 40.3
劳动力分布在产业间变化的原因在于 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相对 差异所造成的。 2012秋 汪芳
2.3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Petty-Clark theorem)
4 配第—克拉克定理(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意义: 该定理通过揭示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 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的规律,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 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 阶段的重要标志。
2.1 产业结构的内涵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
社会再 生产过程 中产生
二、产业结构 (Industrial Structure)
指产业间的 生产技术 经济联系
以整个 国民经济 作为整体 各产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产业间的 数量比例关系
2012秋 汪芳
2.1 产业结构的内涵
2012秋 汪芳
2012秋 汪芳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十一五”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2006-2010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 12.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 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 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5年的12.1%下降到2010 年的10.2%,下降了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4% 下降为46.8%,下降了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 40.5%上升为43.0%,上升2.5个百分点。
各 部 门 份 额
A I S
表明人均GDP不同的国家,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分布也 不同。收入水平越高,A部门劳动力的比重越小,I、S 部门的劳动力的比重越大。
2012秋 汪芳
二 .库兹涅茨法则:部门结构变动理论 结 论
¾库兹涅茨得出如下的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第一产业部门劳动力 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部门的劳动力的比重在前一段上升,后 一段出现下降或稳定;第三产业部门前一阶段缓慢上升,后一 阶段上升较快。 总趋势是: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 次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但到一定阶段后,第二次产业比重呈下 降趋势,第三次产业则上升。各国情况不尽相同。
•
式中:GDPi/GDP为第i产业GDP产值所占比重,Yi/Y为第i产业就业 人员数所占比重。
2012秋 汪芳
2.3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rk theorem) 1 配第-克拉克定理: 又称为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指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 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不同产业的收 入差距会推动劳动力向更高部门转移) 2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前提: 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对应。 仅考察劳动力指标 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地位变动的原因: 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人均收入 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2012秋 汪芳
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
1
制度及社会因素
科技进步推动 产业结构高度化 科技进步影响 需求结构 科技进步影响 供给因素 科技进步改善 产业结构 自然条件和 资源禀赋
2
科学技术因素
3
供给因素
劳动力资源 资本供应状况 需求总量
• 式中:Xi为各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2012秋 汪芳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 3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φ1及偏差系数φ2:
• 伴随产业结构的转变,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劳动力由生产率 较低的部门向较高的部门转移。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产值比 重大于就业比重,其绝对值越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 为零时两者均衡;偏差系数越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差距越大, 即:
2012秋 汪芳
讨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分析
3.第三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原因分析:
(1)第三产业的资本、技术的“进入壁垒低”,为劳动力大量进入该产业
提供了可能; (2)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服务”产 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成为必然; (3)服务性产品“差别小”,因而该产业内竞争激烈,不易形成垄断,服务 产品附加价值少,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品市场 的不断扩大而导致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的有利因素,大部分被该产业产品 附加价值较小的不利因素相抵偿,从而使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 不多,处于微升状态。
2012秋 汪芳
2.3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rk theorem)
3 配第—克拉克定理(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表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 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劳 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情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 第三次产业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