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班级:事业09-1 姓名:王书锋学号:200905002098 政府职能指的是政府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其中,职责是静态的,功能是动态的。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政府的职责和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所谓政府的职能变革,就是指政府的职责和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

政府的职能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体体现为:其一,政府职能是发展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二,政府职能的变革,主要是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

因此,政府职能的变革,关键是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政社(社会组织)分开;其三,政府职能的变革,意味着政府管理权限的改变,即将属于企业的经营权还给企业,将属于社会组织的权力分给社会;其四,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即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虽经历了多次调整,但由于中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在现实中依然顽固地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和影响,它主要表现为:在政府管理理念方面,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仍然盛行,反映在管理体制上,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强制性和全能性的体制性特点。

尽管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行政管理在机构设置、职能调整和人员配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政府的管理范围、方式和制度安排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思维的固化和体制的惯性,目前的政府管理方式和制度仍然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仍未改观,政府仍然用行政权力来配置社会和经济资源,过于强调政府本身的价值和政府的中心地位。

综观历次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 可以发现:1 . 政府职能转变是个系统工程, 希望借助某一环节、某一方面的变革就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是不适当的。

2 . 虽然政府职能转变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历次改革都是因经济发展要求而作出的被动调整,不仅滞后于经济发展而且缺乏整体规划。

3 . 政府职能转变不是要削弱政府职能, 而是要改变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强政府在公共产品提供、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保护环境等的职能。

4 . 由于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和人们长期形成的对政府的依赖思想,加上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仍需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仲裁作用,政府在今后很长时期内仍将在经济生活中作为一个强势主体存在,因此, 加强自律、防止越位的形势依然严峻。

5 . 改变政府大而无效的根本措施不是机构改革,而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从属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而
不是相反。

政府职能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于:1、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有效推进市场化的关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丰富,市场经济实践的出现和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稳固,构成了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经济基础。

因此,政府职能变革的核心即管理制度的创新已成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改革势在必行。

2、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众所周知,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直接动因是科技进步,尤其是技术的创新与扩散。

而引起技术的创新与扩散,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因却是制度和制度创新。

在转型期的中国,制度创新特别有赖于政府的主导和规范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政府的管理理念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根本动因。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89874.16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2/3。

还有1/3的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约合30272.34亿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国防、外交以及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国债利息、金融监管等支出,这些方面的支出是公共财政必须予以保障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要的。

表按职能分类的支出比重(%)
广大农民和群众对近年来政府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和惠民政策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有一些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感受没有那么强烈。

民生支出增加,人们的受惠感受有差异,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支出项目不可能实行普惠式的“全覆盖”,也就是说,对于某一项民生支出来说,有些人能够享受到,有些人享受不到,感受自然不同。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朱青教授认为,人们的感受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支出项目不可能实行普惠式的“全覆盖”。

比如,这几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增加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这些举措是针对农民的,农民的生产、生活确实有了很大变化,城里人的感受可能没有那么强烈。

根据上表绘制
北京大学财政学系刘怡教授认为,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不可能平均用力,而是要积极发挥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者。

同时,要改善民生,除了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外,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必须跟上。

只有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财政资金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人民群众才能够进一步获得应有的保障。

政府职能发展的规律:(一)政府职能总体上的扩张趋势。

从政府职能发展的历史来看,政府职能在不断地扩张。

当然,不同社会或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具体某一种职能,可能会有反复,或萎缩或扩张。

但政府职能的总量是在呈膨胀趋势。

(二)政府职能需求主导的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主体是全国及地方各级政府,它们承担着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职责和功能。

政府是人们通过契约或授权或派出代表而组成,通过行使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和公众谋福利,它们的行为应以人们和社会的意志为转移,反映公众和社会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满足这些需要,也就是反映、表达和满足社会的职能需求。

(三)政府职能内容的动态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的界定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使动态发展性成为现代政府职能的主要特点,也是政府职能发展的趋势。

它要求政府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职能,转变职能的内容和方式。

(四)政府职能供给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是现代政府职能发展基本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职能涉及范围或领域越来越广泛,政府职能从量上得到急剧的膨胀。

如何减轻政府负担和克服政府职能行使的低效率,政府职能供给的纵横分化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总之,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

政府职能转变包括政府职能重心、政府管理方式、政府职能关系多方面的转变,其目的是保证政府的职能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未来财政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支持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和基本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地位和战略地位。

国家财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既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迅速带动经济发展,又能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调整改善投资与经济结构,而且投资风险小,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能为闲散资金找到出路,为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消费,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长期稳定发展。

2.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制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质产业,世界各国大多都把农业作为政府的保护对象,而财政是政府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过好农业关,要实现未来农业发展战略目标,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必须强化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切实有效地解决包括财政在内的农业投入问题。

3.是关于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财政投资政策取向。

国有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始终占居主导地位,而且它是财政的重要支柱性财源,因此支持国有经济发展将是国家财政面临的一项长期性任务。

特别是入世后国有经济面临新的压力和冲击,由此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的支持力度,而且要有紧迫感。

我国当前应该安排资金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支出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税收制度。

总之,从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面临的任务出发,中长期财政支出的调整和优化,其方向和重点是,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性支出,另一方面要强化对重要领域和经济建设投资,加强经济体制改革。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调控作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