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勘探在山西晋城赵庄煤矿的研究与应用
163煤矿开采2015年第5期-23-三维地震勘探在赵庄煤矿陷落柱探查中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在赵庄煤矿陷落柱探查中的应用李劲松,左杰海,封云杰,李东亮(山西晋煤集团赵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048000)[摘要]根据三维地震解释陷落柱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陷落柱的地震响应特征。
结合赵庄煤矿地层的赋存特征,设计了三维地震作业及采集方法,并通过高分辨数据处理,在偏移数据体上进行综合属性分析,根据陷落柱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的响应特征,基本确定陷落柱的范围。
相比较常规的陷落柱探查方法,利用地震属性综合分析能对陷落柱等构造异常体作更准确的判断,从而更好地指导煤矿的开采工作。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陷落柱;属性特征[中图分类号]TD166;P6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225(2015)05-0015-04Application of 3-d Seismic Exploration in Detecting Collapse Column in Zhaozhuang Colliery[收稿日期]2014-12-26[DOI ]10.13532/11-3677/td.2015.05.004[作者简介]李劲松(1968-),男,山西泽州人,地质工程师,从事矿井工程地质方面的工作。
[引用格式]李劲松,左杰海,封云杰,等.三维地震勘探在赵庄煤矿陷落柱探查中的应用[J ].煤矿开采,2015,20(5):15-18.煤层底板有泥岩、砂岩、灰岩三大类,其中灰岩由于地下水活动作用,发生化学溶解,并形成大量的空洞,空洞围岩抵抗破坏的能力降低。
在地应力和构造应力综合作用下,空洞围岩发生松动、破碎和塌陷,形成陷落柱[1]。
当陷落柱逐步扩大并到达煤层,煤层也因此而遭受破坏,井下掘进至陷落柱位置时,顶板支护困难,底板裂隙发育,深部灰岩水容易大量涌入,造成突水。
陷落柱在形成的过程中对煤系地层中的煤层及其周围的岩石也会造成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矿的开采,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赵庄煤矿地质概况赵庄煤矿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地层构造形态为一个单斜构造,走向为近北东向,地层平均倾角为24ʎ。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价值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价值我国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煤炭的消耗比重大,煤炭利用率比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煤矿提出了高产的要求。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解决了传统二维地震勘探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标签: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煤田勘探;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在煤炭行业中普及。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分析论证了勘探过程中的地质资料,处理了勘探过程中的采集问题。
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在煤田勘探中,有利于提高勘探的精度和准度。
本文讲述了三维勘探技术的概念、應用的环节以及作业方法,旨在推动我国煤田勘探的发展。
1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概念三维勘探技术涉及到学科种类众多,如物理学、计算机学等,三维勘探技术是在二维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利用三维技术分析研究地震波信息,从而确定地质条件。
三维勘探技术比二维勘探技术的优点更多,它所获得的空间数据比较大,信息点的密度比较高。
二维勘探技术所采集的数据密度不够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准确对数据地点进行定位和甄别,影响了数据采集的质量。
2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的环节2.1 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所谓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就是指利用先进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设备,对煤田以及周边进行地震数据收集。
数据采集人员在进行地震勘探数据收集时要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为只有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才能为以后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从而确保数据分析和准确的准确性,这是环环相扣的。
在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要对勘探区域的钻孔地点进行弹药的预处理。
处理过程如下,首先把弹药放在特定的位置,随后准确记录爆炸的位置和进行收集接收的位置。
其次,还要记录在爆炸中产生的地震波折射数据。
最后,要分析研究地震波折射数据,并据此得出煤田地质结构的相关信息,完成煤田勘探工作。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西晋城某矿的应用
本次资料处理针对 本区原始资料 的主要特 征和本次承担 的地 质 要标准反射波之一
任务 .通过 埘一_束地震数据 的试验 处理 .束选用相对应的处理模块 ,并
2)断 层 解 释
对处理 中所选J¨_j的各个模块均进行 了充分的 参数测 试 最终选取 『.适
断点解释是一 个关键 而复杂的问题 .南正演得知 ,当地层正常时 ,
It,r.采取炮 点变观 .加大接受排 列两方面措施保 证村庄下 面资料的获
得
2 资 料 处 理
地震数据处理是地震勘探 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的处理流程
和参数能够将 已有野外数据所 包含的有用信息 完整地展现给 资料解
图 2 断 层 在 时 间 剖 面 上 的 反 应
释人员 .提高解释精度
者发生扭曲变形等则是识别断层 的依据
维地震勘探野外 采集参数合理 .处理 流程正确 .扶得 了高质量
3)陷 落 柱 解 释
(下转 第 271页 )
268 科 技 界 Seienl t & T t‘hnolog ̄Vision
3clence l ecllrlologY VlSlOn
科 技 视 界
量 0.5kg
过 区内 钻 孑L资 料 做 人 _『 地 震 合 成 记 录 与实 际 过 扎 的地 震 时 间 削 面 进
2)障 碍 物 较 多
行对 比分析 .可准确确定主要反射波的地质属性
施 一I 过程巾 .有几个 比较大的村庄采 恢 复性 放炮 来实现地质资
主要 目的层反射波组 合成 记录 Lj实际剖面对比荚系 良盘,.吻合程
采 取 的主 要 措 施 :
(1)弩门成立 战树队 抽 々职人员 .跟随测量队伍.对沿测线及炮
试析三维地震技术在探测煤矿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试析三维地震技术在探测煤矿地质构造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10-26T03:41:44.90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19期作者:张晨林[导读] 比如在某次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中,共需要完成三维地震线束7束,探勘的面积是4.2平方千米。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072750摘要:在探测煤矿地质构造中运用三维地震技术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探测数据,所获得的地质资料有利于地质构造的研究,在预测煤炭厚度变化趋势的工作中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从而有效解决煤炭生产后备接替基地的相关问题。
在不同的区域内,地质概况有较大差异,会深刻影响到煤矿地质的构造情况。
关键词:三维地震技术;煤矿;地质构造1 探测煤矿地质构造任务的基本情况比如在某次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中,共需要完成三维地震线束7束,探勘的面积是4.2平方千米。
测得偏移前的覆盖面积是4.65平方千米,该工程的施工面积是5.35平方千米,共有3871个生产物理点,这一数字超过了设计的生产物理点324个。
勘探区域内有一条小河,该小河常年有水。
该区域中的最高点位于中西部,测得标高为834米,该区域的最低处位于中东部,测得标高为792米,最大高差为42米。
从测得的数据和实际情况来看,该区域的地势比较平坦,在该区域内常年种植庄稼农作物。
2 探测方法及技术措施探测活动应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探测的过程应该按照相应的设计要求进行。
国家对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活动有相应的规范标准,对煤炭资源勘探工程也有相应的要求。
在确定各种参数时,应运用试验的方法。
在选择技术措施的工作中,应当将不同的地质条件考虑在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试验活动都不可或缺。
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为查看检测仪器的功能是否正常,对此需展开周期性的检测项目,目的在于保证仪器在施工过程中能正常使用。
具体进行的测量活动应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要保证每一个炮点的位置编号都是准确的,都有唯一的位置和编号,便于野外施工的有效进行,同时也为做好资料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地质构造中的应用摘要:我国煤田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在开采中存在着断层、陷落柱、隐伏构造和地质异常等地质构造,若能事先查明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状态,就能为采区的合理布局提供地质基础,进而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三维地震探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矿井,可对小断裂、陷落柱、隐伏构造、异常体等地质结构进行有效探测,并可为采煤方式选择、采区设计、巷道布置及掘进、水害防治等工作提供准确、精细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煤矿地质构造;应用1探测方法及技术措施我国在煤层地震勘探中,已经有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对煤层地震勘探工作也将会有更多的要求。
在现场测试中,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合适的构造参数,才能指导现场生产,因此,该公司依据其所从事的地质工作,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测试方案,并结合本区表浅地层及中地层及深地层的地震地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测试工作,并通过测试,优选出适用于本区的最优构造-采集参数;这样才能得到好的3 d地震资料。
1.1煤矿概述某煤矿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化矿山,年设计产能为130万吨/年。
1.2矿井基本情况1.2.1矿井概况该为华北一座小型煤田,自上至下依次为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纪山西组及多个岩系。
不过,石炭纪的大部分煤层都是不完整的,而且可采性也比较低,因此基本上不能作为勘探的目标。
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南缘,其周围已被多个主控断层圈闭而成。
其主要构造为向西单斜,岩层倾角20-30°,断裂发育十分完善,主要由零星的中小断裂和大型断裂组成,其整体结构十分复杂。
1.2.2地震地质条件①地表地震条件煤层埋深在400-430米之间,东部的地势比较高,西部的地势比较低,但大部分都看起来很平坦。
南区河面宽约200-320米,大部分河岸上都是村落,地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高压电网。
相对来说,北二采区、北四采区的开采情况较南边好。
②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该矿浅表水层相对比较稳固,水层厚度在3~4米左右,水层以下为粘土层与粉沙层相互交错的层状结构。
三维地震勘探在晋煤集团成庄矿的应用分析
第 2 卷 6期 0 20 0 8年 6 月
文 章编 号 :64 10 (0 8 0— 0 8 0 17 — 83 20 )6 07 - 3
中 国 煤 炭 地 质
C0AL GE0L0GY t NA 0F CI I
V0.0 No6 1 . 2
解释。
③ 石炭 系 上统 太原 组 。 为主 要含煤 地 层之一 。 本
组 为一 套海 陆交互 相 沉 积 ,旋 回结 构 明显 。 由 5 9 - 层 灰 岩 、 同粒 度 的砂 岩 、 不 灰黑 色 泥 岩及 煤 层 组 成 。 含 煤 8层 , 中下部 的 1 其 5 煤层 为主 要可 采煤 层 。9 煤 层 较 稳定 , 部 可采 , 部 以 K 砂 岩 与下伏 本 溪 大 底 组 整 合 接 触 。 本 组 厚 7 .2 1 20 m, 平 均 厚 75 ~ 1 . 7
分基岩裸露 , 少部分黄土覆盖 , 地表地层出露为二叠
中 图 分 类 号 :P6 14 3 . 文 献 标 识 码 :A
山西省 晋城 蓝 焰煤业 股 份有 限责 任公 司成 庄 矿 井 为设 计 生 产 能 力 4 0万 ta的 大 型 生 产 矿 井 , 0 / 根 据 经济 发展 的需 求 ,核 定生 产 能力达 8 0万 ta 现 0 /, 实 际产 量 为 8 0万 ta 为保证 采 区的合理 划分 和 巷 0 /。 道掘进 的安全 生产 ,晋 城蓝 焰 煤业 股份有 限公司 先 后对 成 庄矿 井 大 部分 区域 进 行 了三 维 地 震 勘探 , 以 查 明矿井 内陷落柱 、 层等 构造 。 断
分 述如 下 。
①奥陶系中统 。 奥陶系中统为煤系地层之基底 ,
由上 、 马 家 沟组 及 峰 峰组 组 成 , 岩 性 主要 为灰 、 下 其 深 灰 色石 灰岩 、 角砾 灰 岩及 白云 质灰 岩 、 泥灰岩 。含 水 层 主要 为 马家沟 组 , 区域主 要含 水岩 组 。 有 关 为 据 资料可 知本 区奥灰水 位 标 高为 4 78 ~ 3 . m。 8 . 5 65 0 4
三维地震在煤田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究
三维地震在煤田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究地質勘探指的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存在的差异,对观测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带来的响应,以此推断出地下岩层形态与性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查手段。
笔者针对三维地震在我国煤田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探究,为加大三维地震勘查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查领域的应用力度提供参考资料。
标签:三维地震煤田地质勘查应用情况分析0引言我国属于煤炭资源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多数地区煤层厚度较大、倾角偏小,具备了良好的开采条件,为煤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地质资源条件。
我国机械haunted采煤量高达70%,其中综合机械化采煤量则在37%以上。
然而长时间下来,煤矿建设却无法满足综采设计地质勘查为布置采区与矿井的根据,对采区的具体地质情况分析不够精确。
笔者从分析煤田地质勘查和物理勘探的现状,探讨了三维地震在煤田地质勘查中的具体应用。
1田地质勘查和物理勘探的现状1.1国外地震地质勘查现状美国长时期在矿井开采地质条件下进行了综合性分析与研究,发现影响煤田矿井顶板岩层稳定性能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了滑面、凸顶、夹薄顶煤层、冲刷以及擦痕的沙面岩互层,利用岩巷钻探、无线电造像的测量方式和地质数据的计算机模拟方式来确保矿井长壁工作面的开采效益。
而俄罗斯地质研究人员注重的是所有地质参数对地质变化情况的预报。
例如:研究煤田的化学特征以及物理特征来分析预测出断层,并统计出地质数据资料,从而进行构造变形规律的研究。
德国利用的是构造裂隙解析技术、沿着煤层水平方向钻探技术,以及横波地震的构成综合勘探技术等,德国地质研究人员则认为横波探测小型构造比较有发展前景。
此外,澳大利亚利用的是横波地震、航磁、地面地震以及地面地磁等技术进行煤田地质预测工作,以此减少煤田开采灾害。
1.2我国地震地质勘查现状1989年,山东省济宁市的煤田勘探过程中,我国和日本合作进行地质勘探,第一次利用了三维地震地质勘查技术,其面积为5km2。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在山西晋城矿区的应用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在山西晋城矿区的应用印海南【摘要】以山西晋城矿区为例,针对山区存在的复杂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通过高密度数据采集,引进一些新的处理和解释方法,以提高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预测准确率.【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1(037)002【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复杂山区;高精度;应用效果【作者】印海南【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煤炭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忻州市,0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晋城矿区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太行山南端西侧。
地貌属典型的侵蚀山地,区内沟谷发育,地形复杂,最大相对高差400 m。
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其中:山西组可采煤层1层(3#);太原组稳定可采煤层1层(15#)。
3#煤层厚度 5.68~7.20 m,平均6.50 m;15#煤层厚度2.40~4.05 m,平均2.75 m。
3#煤层距15#煤层70~90 m,沉积稳定。
构造走向北东,地层较平缓,倾角2~15°,一般在10°以内。
本区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
根据三维地震勘探的特点,结合本区煤层埋深300~550 m的特点和构造特征,采用中点放炮、24次覆盖的8线16炮束状观测系统,采用每条检波线单边30道、双边共60道接收,偏移距60 m,以满足最大炮检距的要求。
为了同以往在本区进行的三维地震勘探进行效果对比,本次勘探设计了24次的高叠加次数,5 m×5 m面元的高密度采集。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可以获得多个数据体。
如:12次叠加、16次叠加、5 m×10 m面元、10 m×10 m面元、2.5 m×2.5 m面元等不同数据体,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解释对比工作。
三维地震勘探采用408UL型数字地震仪;采样间隔0.5 ms,记录长度1.5 s,前放增益12 db;检波器采用120串,自然频率60 Hz,3个一组串联组合接收。
地震勘探在煤矿陷落柱探查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煤矿陷落柱探查中的应用煤层底板有泥岩、砂岩、灰岩三大类,其中灰岩由于地下水活动作用,发生化学溶解,并形成大量的空洞,空洞围岩抵抗破坏的能力降低。
在地应力和构造应力综合作用下,空洞围岩发生松动、破碎和塌陷,形成陷落柱[1]。
当陷落柱逐步扩大并到达煤层,煤层也因此而遭受破坏,井下掘进至陷落柱位置时,顶板支护困难,底板裂隙发育,深部灰岩水容易大量涌入,造成突水。
陷落柱在形成的过程中对煤系地层中的煤层及其周围的岩石也会造成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矿的开采,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赵庄煤矿地质概况赵庄煤矿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地层构造形态为一个单斜构造,走向为近北东向,地层平均倾角为24°。
单斜构造上发育了大量次级小褶皱,研究区内小构造发育,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千米巷道内的断层数为12条,矿区内根据揭露或者三维地震解释的陷落柱共计67个。
勘探区内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北高南低。
区内第四系黄土覆盖,厚度为3~10m。
地层从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勘探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平均厚度147.44m,共含煤层15层,平均厚度12.58m,平均含煤系数8.5%。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3号煤层,总平均厚度为5.58m,全勘探区稳定可采。
2利用三维地震技术解释陷落柱的基础2.1陷落柱解释的物理基础陷落柱是一个平面上为圆锥状,剖面上为一个上小下大的塌陷体。
其在三维地震上的响应取决于野外地震数据的纵向和横向分辨能力。
目前地震资料主要采用剖面解释的方法,因此,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能力是衡量陷落柱探测的物理基础之一。
根据三维地震勘探理论,假设地下地层水平,可以通过地震波的干涉理论分析得出。
通过上述公式来确定陷落柱的半径,当陷落柱半径大于r 时,在三维地震数据的水平叠加剖面能够确定陷落柱的边界;当陷落柱半径小于r时,只表现为连续反射波振幅上的微小变化。
三维地震属性分析解释技术在山西赵庄矿的应用
关键 词 : 精 度 三维 地 震 ; 高 属性 分 析 解 释 技 术 ; 常规 资料 处 理 解 释
中 图 分类 号 : 6 1 P 3. 4 ・ ‘ 文献标识码 : A
Ap l a i n o D es i t i u e An l ss I t r r t to c n l g p i to f3 s im c Atr b t a y i n e p e a i n Te h o o h t al ec b d i e e h iu s ne rtd mio a l n u sd d c lmn ho g lpe ic e g C a o p mp ai l d sr e t k y tc nq e ,itr ee n rfut a d sb ie ou s tru h mut l c y i s p s i
V 1 2 N . 0 . o8 2 Au . 2 1 g 00
三维地震属性分析解释技术在 山西赵庄矿 的应 用
郭 良红 , 胡宗正 , 李劲松 , 冯云杰 , 张清虎 。
(. 国煤 炭 地 质 总 局 物 测 队 , 北 邢 台 0 4 0 ;. 晋 煤 集 团赵 庄 矿 , 1中 河 5 00 2山西
山 西 长 治 0 6 0 ;. 4 0 0 3山西 晋 煤 集 团 。 山西 晋 城 0 80 ) 4 0 0
摘 要 : 托 山西 晋煤 集 团赵 庄 矿 三 维 地震 勘 探 项 目进 行 三 维 地 震 属 性 分 析 解 释 技 术 的应 用 研 究 , 其 关 键 技 术 进 依 对
行 了重 点 描 述 , 应 用 多 种属 性 联 合解 释 方 式 与 三 维 可 视 化 技 术 、 维 地 质 建 模 技 术 相 结 合 , 小 的 断 层 和 陷 落 柱 并 三 对
三维地震勘探在山西晋城赵庄煤矿的研究与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在山西晋城赵庄煤矿的研究与应用【摘要】为了查清赵庄煤矿南一盘区南部的详细构造情况和主采煤层的赋存状况,为下一步矿井开拓和采区布置提供地质依据。
本文阐述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野外施工方法、勘探成果等方面的应用过程。
最终圆满完成了此次勘探。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折射静校正;反褶积0 引言赵庄煤矿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北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高平市、长子县管辖。
区内有太焦(太原至焦作)铁路从东部通过,高平至长治的新老公路从区内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面积为2.90km2。
1 勘探区地质概况勘探区内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北高南低。
最高点在西北角,标高为1128.8m,最低点在南界中部,标高为936.0m,最大高差192.8m。
多数地段标高在950~1050m左右,区内大部区域被黄土覆盖。
地震勘探区内无大、中型断层发育。
基本构造形态为走向NNE、倾向NWW的单斜构造。
在此基础上发育了宽缓褶曲,煤层底板波状起伏,倾角一般小于10°。
区内地层发育正常,从老到新有: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第四系松散沉积。
2 三维地震野外工作2.1 地震试验工作针对本区地表条件复杂、地质任务要求高、断层和陷落柱比较发育等几个技术难点,我们反复进行了野外施工方案和采集参数的试验,采用提高覆盖次数、组合井、以及在村庄附近采用灵活设计特殊观测系统等施工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野外资料的质量。
在勘探区进行了试验,完成点试验3个,物理点54个;完成低速带调查4段,物理点8个;合计物理点62个(图1)。
(c)双井组合,井深2m,药量1kg×2 (d)井深3m,药1.5kg图1 基岩内激发效果对比图通过对上述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最后确定参数:黄土覆盖区采用人工轻便钻成孔,打到基岩面,井深大于3m时,单井激发,药量1.5kg;井深2.5~3m时,双井组合,药量1kg×2;井深2~2.5m时,双井组合,药量0.5kg×2;村庄、铁路等附近适当减少药量。
浅谈赵庄矿区三维地震勘探
本 区浅层 岩 性变 化较 大 , 有基 岩 出露 区 、 坡积 物 区 、 土覆 盖 区 、 黄 还有 部分 河 床 冲刷带 。 黄 土覆 盖 区 : 岩性 以含砂 粘 土及 砂质 粘土 为 主 , 含钙 质结 核 , 厚度 变 化在 0 0 该 区 激 发 条 件 恶  ̄2 m,
依据 本 区钻 孔 资料 可知 , 区 地层较 为平 缓 , 本 煤
初 期共 4个 井筒 , 即主 、 副斜 井 、 副立 井 和 回风立 井 , 采 用 斜一 立 混 合 开 拓 布 置方 式 。矿 井 于 2 0 0 7年 5
月 1 8日投产 。
2 矿 区地震 地质 条 件
系地层沉积旋 清晰 , 主要标 志层 间距变化小且稳
定 , 区 能 连 续 追 踪 , 本 次 构 造 解 释 的 主 要 依 全 是
据。
T5 :5 1 】 煤层 与围岩形成 的反射波 , 上部 波 受 煤 层 的屏蔽 作用 , 反射 波 同相轴 能 量较 弱 , 可连续 追
踪, 与 波 间隔 稳 定 , 本 呈 平 行 状 态 , 是 构 造 基 也 解 释的 主要依 据 。
采 3号 煤 层 地 质 储 量 9 0 . 3亿 吨 , 业 储 量 8 5亿 工 .9 吨 , 采储 量 4 4亿 吨 , 层 平 均 厚 度 为 4 6m, 可 . 煤 . 9 煤
层倾 角一 般在 5 0左 右 , 井 建 设 规模 为 年 产 原 ~1 。 矿 煤 6 0万 吨 , 终 年产 原煤 1 0 0 最 0 0万 吨 。
3 3 2 解 释 方法 ..
赵庄 矿 区 目前共 进 行 了七块 三 维 地震 勘 探 , 即 大巷 区、 采 区南 、 块 , 翼 大 巷 区一 、 标 段 , 首 北 西 二 面 积 2. 3平方 公里 , 面 以西 翼 大 巷 区一 标 段 为 例 39 下
三维(3D)地震勘探在煤矿生产应用
探项目;贵州山脚树矿、云南、大宁矿、郑庄矿、东
大矿、陕西府谷三道沟矿、甘肃核桃峪、武甲煤矿、
小西煤矿等三维地震勘探项目,累计近100km2。
三维地震勘探在山西的发展
近年来不仅取得了可靠的地质成果,而且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煤田陷落柱、小断层和采空 区的解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 了验证率较高的地质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维地震勘探在山西的发展
近几年来完成有阳泉新景矿、固庄煤矿、开元煤
矿、西上庄煤矿、和顺天池煤矿三维地震勘探项目,
累计近60km2;黄柏矿、河曲上榆泉矿、娄烦县龙
泉矿井首采区、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矿三维地震勘探项
目,累计近60km2;晋城煤业集团寺河矿、成庄矿、
赵庄矿三维地震勘探;兰花科创公司唐安矿、大阳矿、
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中首次在采区地质勘探中查明
了落差大于5m以上的断层,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
破。
三维地震勘探的发展史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显示了很高的信
噪比和分辨率,其解决地质问题的效果和能力,是
以往常规二维地震勘探所无法比拟的,由此掀起了
采区地震勘探技术的新高潮。
短短几年里,由于国家开发行和中国煤田地质
自从1997年,首次将平原中的三维地震勘 探技术引进到山西山区(寺河煤矿)以来,成 功地解决了困扰煤矿高效生产的地质构造问题。 经过多年在晋城、潞安、阳泉、西山、朔州等 矿区的使用、推广和宣传,该方法目前在我省 各地机械化开采矿井中得到普遍使用,成为山 西省各矿确保安全、提高效益的不可缺少的、 有效的勘探手段。为各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为山西省煤炭工业近几年的快 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本单位创造了巨大的 经济效益。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应用2012NO.17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高新技术的扩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测温技术的发展趋势逐渐向轻便型和小型化发展和延伸,这样就给使用带来较大的方便,能够提高红外测温技术的利用率。
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国家电网的发展战略。
为了提高红外测温技术在配电网运行中的工作效率,就要坚持红外测温技术不停电,不解体的特点,来实现远距离的、大面积的扫描和成像,使人们能够及时的找到一些问题,并且能够不断的排除设备因为过热造成内部绝缘故障,这样就可以保证电网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因此,我们要利用红外测温技术,保障我国的配电网能够正常的工作,通过不断发展电网设备故障红外测温技术,来实现对设备的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1]滕志贤,马俊玲.红外测温在电力系统的推广及应用[J].甘肃科技,2006.[2]张亚丽,红外测温诊断电气设备缺陷情况及分析[J].农村电工,2006.[3]黄继,叶伯颖.提高电力设备现场红外检测准确性的方法.电气应用,2007.[4]高庆中.温度计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5]糖蕴哲.红外测温诊断技术的应用[J].上海电力,2008.[6]崔雨,李鸿飞.红外测温仪的原理与实际应用指南[J].自动化与仪器表,2009.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应用杨永波(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08)摘要:通过对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采掘过程中实际揭露的构造与三维地震解释的构造进行对比,证明运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保障安全、高效地采掘生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补充钻探与巷探费用。
尤其是对东荣三矿这样面临着高产高效转变时的地质勘探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查;高产高效;经济分析中图分类号:O353.5文献标识码:A1概况1.1矿井概况东荣三矿是双鸭山矿业集团的主力矿井之一,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
山西晋城某矿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参数选择
图 1 基 岩 区 激 发 井 深对 比 图( 药量 1 k g)
3结论
f 9 ] M I S H R A S , J Y O T J ,K U HA D
C ,e t a 1 . I n s i t u b i o r e me d i a t i o n
目前 , 微 生物技术 已经成为土壤修复 的有效手段 。但 是随着 对 p o t e n t i a l o f a n o i l y s l u d g e — d e g r a d i n g b a c t e i r a l c o n s o r t i u m [ J ] . C u r r e n t 微 生物修 复探索 的不 断深入 ,特别 是针对复杂的污染 土壤生态 系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2 0 0 1 , 4 3 ( 5 ) : 3 2 8 - 3 3 5 . l 0 1姜淑 兰.土 地 耕 作 法 处理 油 田 含 油 污 泥 f J 1 .油 气 田地 面 工程 , 统, 由于涉及众多 因素 , 单一 的微生物修 复技 术必然受到制约 , 影响 『 修 复效 果。因此 , 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仍需要进一步 的发展与完 2 0 0 9 , 2 8 ( 1 ) : l 2一 l 3 . 1 1 1 关 月明, 张 忠 智, 张卫木. 生物 地 耕 法降 解 含 油污 泥 的 研 究【 J 1 . 石 油 善。 基于此 , 要使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运用 , 今后应在以下四方 面加 『 强研 究 : 一是研究 典型污染物 降解 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 培 养筛选专 化工 高等学校 学报,2 0 1 0 , 2 3 ( 4 ) : 4 4— 4 7 . l 2 ] MAR I N J A。 HERN AND EZ T , GAR CI A C .B i o r e me d i a t i o n o f o i l 或广谱性 的微生物种群 , 并利用 基因手段改 良现有 菌株 , 建立高 『 r e i f n e r y s l u d g e b y l a n d f a r mi n g i n s e mi a i r d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l f u e n c e o n 效 降解 菌的种子库 ;二是研究微生物修 复过 程中的次生污染问题 , 构建对 于微 生物修 复技术统一评价标准 , 评估微生物修复技术修复 s o i l mi c r o b i a l a c t i v i t y [ J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R e s r e a c h 2 0 0 5 , 9 8 f 2 ) : 1 8 5 一l 9 5 . 污染 土壤风 险 ; 三是研究不同修 复方式之问的组合 , 结合 土壤特性 、 『 l 3 l E u l l i s B ,H a mi d P ,K r o n b e r g H .B i o r e m e d i a t i o n o f a c r e o s o t e 区域污染程度制定 合理 的针对策略 ,将 不同的修 复技 术综 合运 用 , c o n t a mi n a t e d s i t e [ J 1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l l 2 :4 4 7 — 4 5 9 . l 4 】 张建, 史德青, 桂召龙, 等. 预制床 法生物修 复胜利油田含 油污泥的 构建 高效 的土壤修 复体系 ; 是 加强微生物制剂的产业化及 田间应 【 研究l J 1 . 环 境 污 染与 防 治 , 2 0 0 7 , 2 9 ( 1 2 ) : 9 1 2 — 9 1 5 . 用 条件 的研 究 , 构 建 土 壤 污 染 的 田间修 复 工 程 技 术 。 『 1 5 I 刘 五 星, 骆 永 明, 余冬 梅 , 等. 石 油 污 染 土壤 的 生 态 风 险评 价 和 生 物 参 考 文 献 [ 1 】 钱春 香, 王 明明, 许 燕波. 土壤 重金属 污染现状 及微生物修 复技 术 修 复 U 1 . 土壤 学报 , 2 0 1 0 , 4 7 ( 4 ) : 6 2 1 — 6 2 7 . f 1 6 ] 余冬梅, 骆 永明, 刘五 星, 等. 堆肥 法处理 含油 污泥的研 究l J ] . 土壤 研 究进展 『 J 1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2 0 1 3 , 4 3 ( 3 ) : 6 6 9 — 6 7 4 .
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技术在山西赵庄矿区的应用
第30卷7期 中国煤炭地质V〇1.30N〇.7 2018 年 7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AL GEOLOGY OF CHI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2018 doi:10. 3969/j. issn. 1674-1803. 2018. 07.19文章编号:1674-1803(2018)07-0090-04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技术在山西赵庄矿区的应用杨晓东\李娟\王建青、王书亭2,李东亮3(1.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山西晋中030600; 2.北京奥申兰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33;3.晋煤集团赵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长子046604)摘要:在赵庄矿区不同时期采集的两块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针对资料存在着采集方向不同(面元方向不 同)、地震子波存在差异、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偏移成像效果差等问题,采用了统一划分面元,块间地震子波匹配滤 波,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
此次连片处理效果较原有地震时间剖面在信噪比、分辨率、地震 保真度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反映的地质现象更清晰:其中解释新增19条断层,均为落差较小的断层;新增5个陷 落柱,否定4个陷落柱。
关键词: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面元;子波匹配;叠前偏移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3D S e i s m i c D a t a Splicing 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n Z h a o z h u a n g C o a l m i n e A r e aYang Xiaodong1,Li Juan1,Wang Jianqing1,Wang Shuting2and Li Gongliang3(1. Shanxi Provincial Coal Geologic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Jinzhong, Shanxi 030600;2. Beijing Olympic R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 Beijing 100033 ;3. Zhaozhuang Coal Industry Co. Ltd. , Shanxi Jincheng Anthracite Coal Mining Group, Zhangzi, Shanxi 046604)Abstract:In the multi - block joint 3 D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for data of 2 blocks in the Zhaozhuang coalmine area from different periods;in allusion to the issues of different acquisition (surface element) orientations, different seismic wavelets, relatively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poor migration imaging effect etc. have adopted technologies of unified surface element partitioning, wavelets be-tween blocks matched filtering, ground surface consistent amplitude compensation and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etc. Compared with original seismic time sections, the effect of multi — block joint 3D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has been improved considerably. It has reflected geological phenomena clearer and interpreted 19 newly found faults with minor throw, 5 newly found subsided columns and 4 original interpreted subsided columns rejected.Keywords:seismic prospecting;data processing;surface element; wavelet match;prestack migration0序言采区三维地震方法作为准确预测煤矿地质构造 发育情况的主要手段,在山西许多矿区都已有十几年的应用,受当时处理解释技术限制,存在数据质量 参差不齐、构造解释精度不高,成果难以满足应用精 度要求等突出问题。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化解释技术在赵庄煤矿的应用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化解释技术在赵庄煤矿的应用封云杰;李东亮;宋翠萍【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12)5【摘要】Full 3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refers to stereo interpretation of 3D seismic data in 3 di-mension space;it is stereo visualization interpretation with the wavelet transform , coherent body technology, seismic attribute extraction and other f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combination of points, lines and planes in 3 dimensions.The paper achieves good results for full 3 D interpretation of the Zhaozhuang coal seismic data after fine processing.%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并且使用小波变换、相干体技术、地震属性提取等精细化处理技术,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可视化解释。
本文在赵庄煤矿三维地震资料中使用精细化处理技术,对资料进行全三维解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页数】4页(P19-22)【作者】封云杰;李东亮;宋翠萍【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煤业,山西晋城 046605;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煤业,山西晋城 046605;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煤业,山西晋城0466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三维地震资料在赵庄煤矿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J], 何灵芳;闫涛滔;刘大锰;姚艳斌2.三维地震属性分析解释技术在山西赵庄矿的应用 [J], 郭良红;胡宗正;李劲松;冯云杰;张清虎3.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 [J], 赵士华;张兴平4.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 [J], 赵士华;张兴平5.煤矿三维地震资料识别复杂地质构造的潜力——以淮北某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为例 [J], 干晓锐;张兴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综述
Vol. 48 No.6Dec. 2020第48卷第6期2020年12月煤田地质与勘探COAL GEOLOGY & EXPLORAHON文章编号:1001-1986(2020)06-0015-10山西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综述侯泽明,杨德义(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在对国内外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对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3个关键参数及概念进行了讨论,认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先进地震勘探技术的 集成,具有组合性和相对性,应灵活应用,因地制宜地开展。
在分析了山西煤矿采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山西煤矿采区开展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应遵循“4価元、高覆盖、宽方位(3,必要条件)和相应的关键采集及处理技术(X,必选项)”的“3+X ”技术路线;在数据采集中, 应以提高信噪比为核心;在数据处理中,应以高精度静校正和叠前去噪为核心。
将该技术运用到山西某矿工程实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证明该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研究 成果可为同行提供技术参考,并促进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西煤矿采区推广。
关 键词: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信噪比;山西煤矿采区移动阅读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 1001 -1986.2020.06.003Summary of high density 3D seismic exploration in the mining districts of coalmines in Shanxi ProvinceHOU Zeming, YANG Deyi(School ofMining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Thiyuan 030024,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description of high density 3D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es andapplication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three key parameters and concepts of high density 3D seismic exploration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the high density 3D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ique is a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seismicexploration technology, with combination and relativity, should be applied flexibly and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nxi coal mining area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3十X ” technical route should be followed , that is "small surface element,high coverage, wide azimuth (3 necessary conditions), corresponding key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 l ogy (X, necessary option)^^ in the high density 3D seismic exploration in Shanxi coal mining area; improving sig- nal-to ・noise ratio is the kernel in the process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high precision static correction andpre-stack noise should be the core in data processing. The validity of this technique is proved by the practical ap plication examples. This idea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olleagues who are engaged in high density 3D seismicexploration, and it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resolution and accuracy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 re sults.Keywords: high density 3D seismic exploration; acquisition parameters; signal-to-noise ratio; Shanxi coal miningdistricts随着地质勘探目标的复杂化和勘探要求的精准 化、细致化,传统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逐渐难以满 足高精度地质任务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地震勘探在山西晋城赵庄煤矿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为了查清赵庄煤矿南一盘区南部的详细构造情况和主采煤层的赋存状况,为下一步矿井开拓和采区布置提供地质依据。
本文阐述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野外施工方法、勘探成果等方面的应用过程。
最终圆满完成了此次勘探。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折射静校正;反褶积
0 引言
赵庄煤矿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北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高平市、长子县管辖。
区内有太焦(太原至焦作)铁路从东部通过,高平至长治的新老公路从区内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面积为2.90km2。
1 勘探区地质概况
勘探区内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北高南低。
最高点在西北角,标高为1128.8m,最低点在南界中部,标高为936.0m,最大高差192.8m。
多数地段标高在950~1050m左右,区内大部区域被黄土覆盖。
地震勘探区内无大、中型断层发育。
基本构造形态为走向NNE、倾向NWW的单斜构造。
在此基础上发育了宽缓褶曲,煤层底板波状起伏,倾角一般小于10°。
区内地层发育正常,从老到新有: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第四系松散沉积。
2 三维地震野外工作
2.1 地震试验工作
针对本区地表条件复杂、地质任务要求高、断层和陷落柱比较发育等几个技术难点,我们反复进行了野外施工方案和采集参数的试验,采用提高覆盖次数、组合井、以及在村庄附近采用灵活设计特殊观测系统等施工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野外资料的质量。
在勘探区进行了试验,完成点试验3个,物理点54个;完成低速带调查4段,物理点8个;合计物理点62个(图1)。
(c)双井组合,井深2m,药量1kg×2 (d)井深3m,药1.5kg
图1 基岩内激发效果对比图
通过对上述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最后确定参数:黄土覆盖区采用人工轻便钻成孔,打到基岩面,井深大于3m时,单井激发,药量1.5kg;井深2.5~3m时,双井组合,药量1kg×2;井深2~2.5m时,双井组合,药量0.5kg×2;村庄、铁路等附近适当减少药量。
采用空气压缩机钻机成孔,井深不小于2m,成
孔深度要求达到基岩内0.5m以上,单井激发,药量1kg。
使用空气压缩机钻机钻孔,单井激发,井深2m,药量1kg。
采用3串线性组合,组内距1m。
采用加拿大产ARIES遥测数字地震仪,低截频率选择0Hz,高频选择500Hz的宽频带接收方式,采样率1ms,记录长度1.0s;采用60Hz检波器接收。
确定采用8线10炮制,道距10m,576道接收,中点激发。
CDP网格5m×10m,叠加次数24次(横向4次,纵向6次)。
本次试验工作内容较为齐全,参数选用合理,工作方法正确,可以保证资料采集的完整性和质量,为确保本次三维地震勘探的地质任务奠定了基础。
2.2 野外资料采集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要求控制地下有效面积约 2.9km2。
考虑到本区目的层深度适中、倾角较小等因素,地表控制约 5.5km2,以确保全勘探区都得到有效控制。
本次共施工线束9束,施工物理点3092个,其中甲级品1566个(50.65%),乙级品1517个(49.06%),废品9个(0.29%);另外有试验物理点54个,低速带调查8个,总物理点3154个,多出原勘探施工设计物理点104个。
3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本次地震原始数据的处理使用了法国CGG公司的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软件。
针对本区地质任务要求高和地形条件复杂、断层和陷落柱发育等地质特点,确定了以下处理目标和要求:
3.1 地震资料处理中,做好静校正是非常关键的
这关系到后续资料处理的质量。
因此,本次资料处理加强了静校正处理研究。
选定全区统一的基准面。
拾取各单炮经初至折射静校正后,通过多次迭代计算近地表模型,利用计算出的厚度、速度求出高速界面至基准面的静正量;处理中,选取了全区的统一基准面为1050m,低速层的速度为600 m/s,替换速度为3000 m/s。
由于地表高程及地表低(降)速带厚度、速度存在横向差异,由此产生的地震波旅行时差会对信号的叠加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致使反射波同相轴信噪比下降、频率降低。
应用法国CGG处理软件包中的绿山软件,可以较好地消除短波长引起的时差变化,确保反射层信息的一致性,提高了叠加剖面的质量(图2)。
图2 静校正前后单炮对比分析图
(上图为静校正前单炮,下图为静校正后单炮)
3.2 针对不同的原始资料特点选用适当的反褶积方法和参数,可以起到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作用
在本次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我们经过多种模块和参数试验,选择了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反褶积后单炮记录的频谱范围变宽有利于提高资料的分辨率。
图3 反褶积前后的时间剖面对比
(上图为反褶积前时间剖面,下图为反褶积后时间剖面)
对处理提交的网度为5m×5m×1.5s的三维数据体依据规范有关评级要求对地震时间剖面进行质量评级。
依据上述标准,对本次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所获得的3#、15#煤层地震时间剖面按40×80 m的网格进行评级,结果如下:纵横剖面总长为:115370m。
1、3#煤层:Ⅰ类剖面长度:101750m,占总剖面长度的88.19%;Ⅱ类剖面长度:10880m,占总剖面长度的9.43%;Ⅲ类剖面长度:2740 m,占总剖面长度的 2.38%;2、15#煤层:Ⅰ类剖面长度:59990m,占总剖面长度的52.00%;Ⅱ类剖面长度:40390m,占总剖面长度的35.01%;Ⅲ类剖面长度:14990 m,占总剖面长度的12.99%;满足规范要求。
4 三维地震解释及地质成果
本次三维地震资料使用Geo-Frame4.5全三维解释系统进行解释,采用工作站解释和人工解释相结合,时间剖面、水平切片、面块切片解释相结合的思路和流程进行解释(图4)。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查明了有效控制面积内落差≥5m的断层的性质、产状及延展长度。
对落差3~5m的断点及勘探中遇到的疑点、不确定点作出解释。
查明直径≥25m的陷落柱,查明3#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控制15#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
比较丰富的三维地震地质成果为矿井开拓、采区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按照MT/T897-2000《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的评级标准,按断层可靠程度分类:3煤层:可靠断层4条,较可靠断层5条,控制程度较差断层3条。
15煤层:可靠断层7条,较可靠断层7条,控制程度较差断层4条。
按照陷落柱的可靠程度分类:3煤层:可靠陷落柱11个,较可靠陷落柱3个,控制较差4个。
15煤层:可靠陷落柱12个,较可靠陷落柱4个,控制较差8个。
本次共解释断层25条,陷落柱24个(其中3煤层解释断层12条,陷落柱18个,15煤层断层18条,陷落柱24个,同时切割3、15煤层的断层有5条)。
图4 区内标准反射波
5 结论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及其参数选择和施工方法选择合理;资料处理认真仔细、处理流程设计合理,尤其为了消除地形的影响而在静校正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第一手资料;在资料解释过程中,采用人工解释与工
作站人机联作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了三维地震勘探的优势,得到了较为详细的地质信息,提高了本区的地质勘探精度,为矿井的采区划分、安全生产和巷道布局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陆基孟,王永刚.地震勘探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工程剖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