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自由基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自由基的稳定性——解离或断裂重排的倾向 • 活性——反应的难易程度(和谁、什么条件下) • 自由基的结构与稳定性 • 取决于连接在具有未成对电子碳原子上的烷基数目 • 自由基的结构与活性 • 通常自由基夺取一价原子,对有机物,即氢或卤素
• 3、自由基反应 • 在气相、液相中十分相似 • 酸碱的存在或溶剂极性的改变,对反应没什么影响 • 由典型自由基源(如过氧化物或光,称引发剂)引发或加速 • 清除自由基的物质(如氧、一氧化氮)使反应减速或抑制,
光离解方程 O2 + hv
O+O
• 附朗伯—比尔定律:朗伯(Lambert)定律:光被透明介质
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 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
• 比尔(Beer)定律:光被吸收的量正比于光程中产生光吸收 的分子数目。
•
log( Io/I)= εCL
• 式中 Io和I分别为入射光及通过样品后的透射光强度;
•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 分类:气态污染物、颗粒物
•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 1、含硫污染物
• 2、含氮化合物
• 3、含碳化合物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 一.大气温度层结 • 定义:人们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
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
• 大气层的划分: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也叫
• 紫外光-UVO 波长范围: 150-400 nm
• 可见光-VO
波长范围: 400-700 nm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 一、大气的主要成份 • 主Leabharlann Baidu成份 • 稀有气体 • 水,可变,一般1-3% • 痕量组分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 二、大气层的结构 • 1、对流层 • 8-18公里 赤道厚两极薄 夏天厚冬天薄 • 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0.6°/100m) • 有强烈对流(原因),(越热越强) • 集中3/4大气质量,绝大部分污染,天气过程 • 摩擦层或边界层(低层大气)与对流层顶层
H2 + Cl Cl2
初级反应 次级反应
• (3)光化学定律:
• 第一定律:"只有被反应体系吸收的辐射,才能引发反应。 "这是 1 9世纪由格罗塞斯(Grotthus)(1817)和德雷珀 (DraPer)(1843)总结出的第一个光化学定律。
• 光化学第二定律
• 1908年~1912年由 Stark 和 Einstein 分别提出光化学第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 2、平流层 • 十几到约50km。 • 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下部不明显,同温层;上部明显 • 空气运动:平流,非对流 • 空气较稀薄,水、尘、天气现象微 • 臭氧、臭氧层(吸收紫外线放热,平流层变温原因) • 3、中间层,(遂海拔升高降温) • 4、热层、及逃逸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 二.光化学反应基础
• 1.光化学反应
• (1)定义: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 生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 (2)基本步骤:初级反应,次级反应
首先
A+hv
A*
式中:A* -物种A的激发态
hv-光量子
其次
A*
A+hv
辐射跃迁
A* + M A*
A* + C
• 2.量子产率
• 为了衡量一个光量子导致指定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发生的效 率,引入量子产率 Φ 的定义:
i
i过程发生的反应物或产物的分子数目/(单位时间、单位体积) 吸收光子数目/(单位时间、单位体积)
i过程的反应速率= 吸收光子速率
r Ia
• 中:Ia 一般称为被吸收的光强度(光子数·S-1)。
• (h=6.62610-34 J.s/光量子 c=2.99791010 cm/s 光速 N0=6.0221023 119621.5)
• 若λ=400nm E=299.1 kJ/mol;λ=700nm E=170.9 kJ/mol E=167.4 kJ/mol λ=714.5nm
• 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 kJ/mol,所以波长大于 714.5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
• 一般来讲,若密度大的流体在密度小的流体下面,则这种 层结分布是稳定的,反过来就是不稳定的。然而对于空气 而言,尽管其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但它未必是稳定的。 因为它的稳定性还受温度层结所制约。所以一个空气块的
稳定性应该是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共同作用来决定的。
• 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气块干绝热垂 直递减率有关。若:
电离层)、逸散层。
• 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称为大气递减 率。通常用下式表式:
dT dz
• 式中:T-绝对温度,K;
•
Z-高度
• 一般Г=0.6K/100m。
• 即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 二.辐射逆温层
• 产生的原因:当白天地面受日照而升温时,近地面空气的 温度随之升高。夜晚地面由于向外辐射而冷却,这使近地 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由于上面的空气比下面 的空气冷却慢,结果就形成逆温现象。
逆温的分类:
{ • 近地层的逆温
辐射逆温 平流逆温 融雪逆温 地形逆温
{ • 自由大气的逆温
乱流逆温 下沉逆温
锋面逆温 (上层逆温)
• 三.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
• 干绝热递减率定义:干空气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
的比。
d
dT dz
g Cp,m
0.0098
单位是℃/m
• 四.气块稳定度
• 最大混合层高度(对流层混合上限或只考虑温差)
• 浮力加速度方程
F gV gV V d v
dt
P RT RT
dv g
dt
dv T T g
dt
T
•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 ——下沉逆温:由于大气压分布不均,在高压区里存在着
二定律:"每一由光活化的原子或分子,只吸收一个引起
它活化的光量子",即 A + hv
A*
• (4)光化学离解与波长的关系
• 根据Einstein公式: E h hc
• 一个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则1mol分子吸收的总能量为:
E
N0
hc
• (Eλ=119621.5对应的单位是kJ/mol和nm)
• ——海陆风
海陆风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一是循环作用;一是往返作用。
• ——城郊风城市是人口、楼宇高度集中的地区,由于人的 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这一现 象被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区气温比农村高,特别 是低层空气温度比四周郊区空气温度高,于是城市地区热 空气上升,并在高空向四周辐散,而四周郊区较冷的空气 流来补充,形成了城市特有的热力环流——热岛环流。这 种现象在夜间、在晴朗平稳的天气下,表现得最为明显。
A + M 碰撞失活(无辐射击跃迁) B1 + B2 + ... 光离解 D1 + D2 + ... 与其它物质反应形成新物质
光物理过程 光化学过程
• 次级反应:在初级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进一步 发生的反应。如大气中氯化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HCl + hv H + HCl Cl + Cl
H + Cl
• 大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 稳定 • 大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 平衡 • 大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 不稳
• 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小,气块越稳定。如污染物进入平 流层,由于该层垂直递减率为负值,垂直混合很慢,以致 使污染物在平流层内难以扩散,甚至可滞留数年之久。
• 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 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有:机械运动、逆温现象、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 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风可使污染物向 下风向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浓度梯度可 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湍流 具极强的扩散能力,它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风速越 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浓度就 越低。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 一.自由基化学基础 • 什么是自由基(游离基) • 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 常见自由基 • HO• HO2 • RO • RO2 • RC(O)O2 • 等 • 存在时间 • 短,瞬时,不足秒 • 1、自由基的产生方法 • 热裂解法、光解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诱导分解法等 • 大气中主要是光解(有机物的光解)
• 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是动力湍流, 它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 所产生,它们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等:另一种 是热力湍流,它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的温度不 均一,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 降,从而形成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它们有时以动力湍 流为主,有时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共存,且主次难分。这 些都是使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
次级过程 O + O2
O3
• 表观量子产率为: NO
NO + O3
NO2 + O
• 远大于1的总量子产率存在于一种链式反应机理中。如
253.7nm波长光的辐照下,O3消失的总量子产率为6。机 理在书中22页。光化学反应往往都比较复杂,大部分都包
含一系列的热反应。因此总的量子产率变化很大,小的接
下沉气流,由此使气温绝热上升,于是形成上热下冷的逆 温现象,这种逆温称为下沉逆温。 • 它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范围分布广,厚度也较厚。从 而使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长时间积累在逆温层中而不 能扩散。
• 由于不同地形地面之间的物理性质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 引起热状况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这种热力差异在弱 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就有可能产生局部地环流。如海陆风、 城郊风和山谷风等。
• 以NO2光解为例: 初级过程 NO2 + hv
NO + O
次级过程 NO2 + O
NO + O2
• NO初级量子产率为:
NO
d[NO] / dt Ia
d[NO 2 ] / dt Ia
• 表观量子产率为: 2NO
• 如果NO2光解体系中有O2存在,则初级反应产物与O2发生
的反应是:
• 由于热岛环流的存在,城市郊区工厂所排放的污染物可由 低层吹向市区,使市区污染物浓度升高。因此,在城市四 周布置工业区时,要考虑热岛环流存在这一特点。
• ——山谷风。白天,山坡吸受较强的太阳辐射,气温增高, 因空气密度小而上升,形成空气从谷底沿山坡向上流动, 称为谷风;同时在高空产生由山坡指向山谷的水平气压梯 度,从而产生谷底上空的下降气流,形成空气的热力循环。 夜间,山坡的冷却速度快,气温比同高度的谷底上空低, 空气密度大,使得空气沿山坡向谷底流动,形成山风。
称抑制剂。 • 1)自由基反应的分类 • 三种类型: 单分子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分子相互作用、
自由基-自由基相互作用
• 单分子自由基反应、 • 不包括其他作用物,反应前碎裂或重排 • 自由基-分子相互作用、 • 较重要,加成和取代两种方式 • 自由基-自由基相互作用 • 2)自由基链反应 • 卤代反应,最主要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 ldoegn(siItoy/)I;)C称为为样吸品光浓度度(a;b—L为so光rb程an;ce)旧称光密度(optical
• ε为吸收系数。当浓度采用摩尔浓度时,ε为摩尔吸收系数。 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
• 级别的划分:ε>104 强吸收;ε=103~104 中强吸收;ε <103 弱吸收)
• 如果分子在吸收光子之后,光物理过程和光化学过程均有 发生,那么:
i 1
i
• 即所有初级过程量子产率之和必定等于1。
• 表观量子产率:对光化学过程,除初级量子产率外,还要 考虑总量子产率,这个总量子产率称为表观量子产率。因 为在实际光化学反应中,初级反应的产物,还可以继续发 生热反应。
近于0,大的可达106。
• 3.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 (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离解
• 已知氧分子的键能为493.8kJ/mol 则根据E=Nohc/ λ, λ=242.2nm。从吸收光谱可知, 氧刚好在与其化学键裂解能相对应的波长时开始吸收,在200nm以下呈带状,在 176nm处开转变成连续光谱,在147nm左右吸收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