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内科技政策界讨论的热点。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从国外引入的概念,产生于市场经济的背景中,得自于日本等后发工业国家的发展经验。但国家创新体系对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我国,长时期以来,企业以生产为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总是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企业规模的增长。而产品却可以几十年一贯制,如解放牌汽车便是。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产品生产的单一,不能以创新的产品来丰富市场,这种在低技术层次上的产量能力的上升,并不是一件喜事。一旦这种生产的扩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产品过剩、积压便难以避免,经济发展便会陷入困境。我国现在的钢铁、纺织等的生产产量都成了世界第一,但同时,我们又进口大量的钢材、面料等原材料。许多产业并非都是生产能力不行,而是没有创新,最终造成了企业濒临破产的局面。因此,是到了用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新战略的时候了。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从技术创新到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起源于市场经济国家。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 1996年的报告中 ,对国家创新体系做了如下定义 :创新是由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 ,把这些看成一个整体就称作国家创新体系。其中,“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一般被认为主要指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广义上讲 ,还包括政府部门 ,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

基础设施等。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宏观的、综合层面的体系 ,它是一个网络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组成。它的基本功能就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其中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知识传播系统不断培养和向社会 ,特别是研究部门及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知识应用系统则使科学和技术知识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这四个系统既各有重点又互相交叉渗透 ,互为支持条件 ,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国继国家经贸委、科技部“技术创新工程”、国家教育部“2 11工程”之后 ,于 1998年 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启动“知识创新工程” ,为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全国人民肩负起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全社会创新意识,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这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弘扬创新文化的重大意义。

弘扬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活力。

弘扬创新文化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客观需要。弘扬创新文化,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推动形成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弘扬创新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迫任务。继承和发扬科技界长期以来形成的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引领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弘扬创新文化的关键途径。

倡导科学精神是弘扬创新文化的根本动力。我们要把继承科学传统、倡导科学精神作为弘扬创新文化的重大任务,通过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传播、普及活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崇尚崇高的科学精神、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坚持诚实守信是弘扬创新文化的基本前提。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科研诚信意识,大力弘扬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提升科学素质是弘扬创新文化的必要基础。我们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推动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浓厚创新氛围。

三、科技社团要争当弘扬创新文化的生力军。

一要繁荣学术交流。精心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着力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群,积极帮助科技工作者追踪科技前沿、交流创新成果、提升专业技能。

二要积极建言献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服务科学决策、引领社会思潮,在服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科技思想库的重要作用。

三要普及科技知识。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确保实现“十二五”期末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5%的目标。

四要倡导优良学风。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面向广大研究生、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

教育,并推动建立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防治学术不端行为长效机制。

五要宣传创新人物。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以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精神风貌引领社会文化潮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