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想课堂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理想课堂的构建
什么是音乐课堂理想教学呢?音乐理想课堂是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用一种和谐平衡、动态生
成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的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
发展的、绿色的知识流通的课堂。它应该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创造性的特点,把音乐课堂
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这几个要素有机地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才会是理想的课堂。
教师作为与学生一起活动的参与者,创设与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相适应的感染力极强的艺
术氛围,让学生在充满音乐美的氛围和自由的空间里自主学习,自由想象,尽情享受音乐之
无穷魅力。建立理想课堂,为学生提供“绿色”服务,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也逐渐成
为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音乐理想课堂要回归生活
音乐理想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音乐,用音乐装扮生活,
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音乐。音乐课堂
就是生活,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
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
“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面对新课程,应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
特点出发,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
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
象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聆听、表演、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生活
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
开想象,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二、音乐理想课堂是综合的课堂
音乐理想课堂由孤立性的单科教学转向探讨艺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不同艺术的共
同美学价值,研究如何使各种艺术相融,以发展学生的通感能力,使其听觉、视觉、动觉等
多种感官发生综合作用。
音乐艺术除了有自身的特质以外,还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同样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的特征;在相互交融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综合性艺术表演”中的
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以及歌剧、戏剧、曲艺片段有聆听与演唱等,就是多种艺
术形式融为一体的。我国早期的“乐教”也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
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让学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音乐,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理解音乐。例:在音乐课上,欣赏乐曲时,可以让
学生用色彩表现自己听到音乐后的心情和对音乐的感受;听旋律音程时,可以让学生画出所
听音符旋律的线条,说出旋律的路线走向,再读谱和跟琴唱一唱。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说、读、写、唱歌谱能力可同时得到协调训练,有利于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
三、音乐理想课堂要延伸到社会
音乐理想课堂由单纯的学校艺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如家庭、艺术社团、美术馆、音乐厅、民俗艺术活动场所,并把这些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音乐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音乐的美与自然形态的美相比,是更高层次的美,它可以直接描
绘人的生活,也可以间接反映人的生活,它表现了人的思想、情感和认识,表现人的精神力量。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流露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音乐感的
儿童是罕见的,每个儿童都可以从某一点上被打动、促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与学
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相互联系。加强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组织
和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
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
还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艺术传播媒体日益丰富发达的今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接受的音乐远远高于学校的教育。教师要拓宽学生音乐的渠道,改狭隘、封闭的课堂式教学为宽阔、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目
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指导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欣赏音乐,鼓励学生出席音乐会、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及进行音乐活动的交流。使孩子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或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
结合起来,课外的世界比课内的要大得多,校外的世界比校内的大得多,我们只要教给他们
以正确的方法,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美妙的惊喜。
打造“理想课堂”是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它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进人的
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的境界,体现了音乐学科的本质特征;它倡导自立、合作、探究地
获取知识,要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
参考文献
滕守尧《艺术与创生》.南京出版社,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