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徽县洛坝铅锌矿外围找矿及前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徽县洛坝铅锌矿外围找矿及前景分析
摘要:洛坝铅锌矿床发现于60年代,位于西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成铅锌矿带的东端。

由于矿山长期开采, 公司目前保有矿产资源/储量不足,近几年矿山已处于资源危机状态。

为保障洛坝铅锌矿持续稳定发展,势必要研究、寻找矿区外围铅锌矿体。

本文在分析和借鉴前人资料的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区内铅锌矿控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区域和周边矿区找矿成果等,对矿区外围铅锌矿体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为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洛坝矿床;铅锌矿体;外围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0引言
洛坝铅锌矿床位于甘肃省徽县柳林镇洛坝村境内,属西成铅锌矿带五大矿床之一。

该矿床历经近20年开采,已处于资源严重危机状态,为此当前矿区外围找矿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工作。

笔者在该矿床从事生产探矿工作多年,经过对矿区控矿与郭家沟矿床的类比,为矿区外围铅锌矿体的找矿方向提供了依据。

1区域地质概况
洛坝铅锌矿区位于西成矿田南矿带东端,郭家沟铅锌矿床西部。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褶皱系西秦岭海西褶皱带东段。

其北为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南接南秦岭加里东—印支褶皱带,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少量三迭系,中、下侏罗系,第三系分布于矿田南部及西北部,与泥盆系断层或不整合接触。

其中郭家沟铅锌矿点就产于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的地层中。

矿田内主要构造线呈东西向,两翼次级褶皱发育,在背斜向东倾伏的东端发育有洛坝Ⅲ级背斜,与矿床密切相关。

2外围区地质情况
地层:
外围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安家岔组(D2a),为滨海—浅海相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

另有少量侏罗系中、下统分布在勘查区西南边缘及少量新近系与泥盆系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

由老至新各地层特征如下:
中泥盆统安家岔组(D2a):地层呈北西西向展布,按岩性及含矿层特征分为焦沟层(D2a2)和厂坝层(D2a1)。

铅锌矿体、矿层赋存于焦沟层中。

根据岩性特征,将外围勘查区焦沟层划分为二个岩性段。

焦沟下段(D2a2-1):分布于外围勘查区的北部,东西走向,主要由灰色、灰黑色厚层状及中厚层状细晶—微晶石灰岩组成,局部相变为板岩与碳酸盐岩组
合。

焦沟上段(D2a2-2):为洛坝铅锌矿区的含矿层位。

在本次工作区内该地层呈东西走向,贯穿并延至区外,出露范围广,厚度大。

总体上以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硅质岩为主,夹或局部与千枚岩类互层。

(1).中—下部(D2a2-2a):以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及硅质岩为主,是主要含矿层。

千枚岩种类较多,主要有粉砂质、钙质绢云千枚岩、粉砂质白云石团粒千枚岩、含生物屑钙质绢云千枚岩。

上部(D2a2-2b):由千枚岩和薄层状灰岩组成,厚度20~130m不等,延伸稳定。

岩性特征如下:a.灰岩:灰色,中—薄层状,细晶结构,含泥质或粉砂质多时则称为泥质条带灰岩,尚未发现化石,风化后呈薄片状。

b.千枚岩:灰—浅灰色,风化后呈黄褐色。

含钙质或砂质,有时形成夹层。

岩性种类繁多,总体上是钙质绢云千枚岩、粉砂质灰岩。

(2).侏罗系中、下统(J1-2):分布于矿床西部南缘。

呈向北倾斜的单斜层状。

是一套灰绿色、灰褐色的含砾粗砂岩和砂岩。

(3).新近系(N):在勘查区中部少量第三系与泥盆系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

岩性为紫红色的砂砾岩、砾岩,胶结物灰质,成分杂乱,有花岗岩、灰岩等砾石和碎屑。

(4).第四系(Q):为第四系残坡积物。

在勘查区大量分布。

构造:
勘查区构造以近东西向为主,有洛坝背斜和南、北两翼的人土山—江洛断裂及黄渚关断裂。

其与近南北走向的横断层交织在一起,使构造复杂化。

褶皱:
(1)洛坝复背斜
属区域Ⅲ级构造,勘查区唯一的控矿褶曲。

轴线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并朝两端以小角度(5°~10°)倾伏。

轴面上部向北中等倾斜(40°~60°),下部变陡。

核部及北翼近核部以微晶灰岩、生物灰岩、硅质岩为主(多为D2a2-2a层),两翼的中、上层则以千枚岩类为主(多为D2a2-2b层)。

(2)层内小褶曲
层内小褶曲很发育,在千枚岩中成组成群出现,形态协调,紧闭—舒缓状皆有,在地表、坑道及钻孔岩心上都常见到。

经统计认为是地层褶曲时,由层间差异滑动造成的,与洛坝背斜同属一个应力场。

断层:
勘查区内断层非常发育,仅区域性大断裂就有两条,分布于勘查区南、北两侧。

再迭加后期不同规模的大、小断层,共同构成矿床及矿体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按产状不同,主要分为走向、横向两组:
走向断层:
(1).F1:是黄渚关区域大断裂东延至矿床北缘的一段,断裂呈东西走向,向北倾,倾角50°~70°,为逆断层,多期活动,印支期糜署岭花岗闪长岩基很可能就是沿其侵入,并被后期再活动所破碎。

破碎带宽5~X km不等,破碎物为两侧地层及岩体的碎岩。

被挤压成大小不等的扁豆状花岗闪长岩块和灰岩块,与千枚岩、糜棱岩混杂一起呈定向分布。

受热接触变质作用影响,破碎带内夹杂有角岩化及片岩类岩石;F2:是人土山—江洛区域大断裂在勘查区南边通过的一段,切割了泥盆系与三叠系地层。

断层破碎带发育,宽10m左右,破碎物是两侧地层的碎岩,被挤压成大小不等的扁豆或不规则糜棱质角砾,具定向排列,具多期活动特征。

向西散开而向东收敛,深部成矿热液很可能就是沿此向上喷流到沉积凹地的,控制和诱导形成了一系列沿断裂分布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

(2).横向断层:为一组近南北向的左行正断层,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3岩浆岩
测区北、北西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γδ5)。

呈岩基状侵入到勘查区北部,边界呈凹凸状超覆在含矿地层之上,接触带为侵入迭加断层的复合型。

围岩蚀变明显,有角岩化及简单矽卡岩化等。

岩石呈灰白—肉红色,中粗粒块状构造,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肉红色正长石及灰白色斜长石,粒度5~25mm。

矿物成份:斜长石37%,粒度2mm,多为基质;钾长石20%,粒度可达25mm,多为斑晶;石英20%,它形粒状;黑云母15%,叶片状;角闪石5%,碎裂柱状残晶;付矿物3%,有锆石、磷灰石、榍石、磁铁矿、独居石、褐帘石等。

目前认为岩脉与成矿无关,属同源不同期产物。

4矿产分布
洛坝铅锌矿赋存于焦沟上段的下部(D2a2-2a),成矿层位有两处:一是灰岩与千枚岩的交界部位,几乎所有主矿体均在此位置,通称为接触部的矿体;另一为千枚岩缺少的灰岩内部,一般在上一含矿层位的下部,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

而无论何种情况,都与硅质岩有关,呈似层状或扁豆状与灰岩混为一体。

勘查区南北两侧的F1、F2断裂为直接成矿控矿构造,而洛坝背斜—尤其是北翼转折端部位,是重要的容矿构造。

5矿体赋存规律
矿体分布在洛坝背斜北翼及其近转折端部位。

平面上,矿体呈向西、向南斜列排布;剖面上呈由浅到深,从北向南斜列。

随着背斜轴由中部分别向东、西两
端缓慢倾伏、矿体埋藏亦随之加深。

大多数矿体位于1000米标高以上,且矿体延长都大于延深。

6外围成矿前景区域的预测成矿条件分析依据
洛坝式铅锌矿床主要找矿标志有:三级背斜构造;地层层位—D2a2-2a;相—生物礁滩相,岩石富含生物化石或炭质,是热水喷流沉积的伴生产物;岩—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硅质岩、硅质灰岩、硅质千枚岩等。

由此决定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思路是:先找三级背斜,在背斜中找D2a2-2a层位,在D2a2-2a层位中找生物礁滩相,在生物礁淮相中及其附近找硅质岩;在硅质岩中找铅锌矿。

简单概括为“背—层—相—岩—矿”。

(1)地表的氧化铁帽、古采坑(硐)是本区及外围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2)洛坝外围探矿权位于洛坝背斜南翼,均为成矿有利构造部位。

(3)“层”:出露含矿层焦沟上段下部层位(D2a2-2a)。

(4)“相”、“岩”:岩性和勘查区相同,为生物礁滩相的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及硅质岩。

(5)“矿”:已有矿化点1处。

(6)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上层岩性总体上是钙质绢云母千枚岩、粉砂质灰岩及粉砂岩互生。

出露于洛坝背斜两翼,北翼多于南翼,层厚稳定,在无生物灰岩出露地段,可作为西部外围找矿标志层。

7外围成矿区域及前景分析
该矿床地质条件复杂,但在开采过程中已知矿体的深部或边部不断发现新的矿体,还有外围郭家山铅锌矿已探明等,通过综合分析该矿区的地质数据,矿山开采情况及控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等,可把洛坝铅锌矿床外围划分为3个主要找矿前景区域:
第一找矿前景区域
位于外围区东部洛坝外围与郭家山铅锌矿中间地带。

面积较大,呈北西向分布,在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焦沟层(D2a2)地层中,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

于郭家山铅锌矿在同以接触带的探明矿区的边缘地带,所以建议可以通过地化、物探剖面测量、电测深测量对已知矿体延长部位做地、物、化工作,发现异常后最对比,异常吻合较好地段,进行深部钻探验证。

第二找矿前景区域
洛坝外围北端11号物探异常向北未封闭,系洛坝矿区45线Ⅰ-24、Ⅲ-3号在997、918中段向南向上延伸(见图1-2),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控制。

图145线地质剖面截图图241线地质剖面截图
第三找矿前景区域
洛坝外围物探剖面北端4、5号物探异常,可能洛坝矿区22线背斜南翼的次级背向斜探矿所引起(见图3),化探异常从洛坝矿区15-22线(物探剖面13+-17线)成带状分布与Ⅵ组合异常相吻合,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控制。

图3 22线地质剖面截图
结论
本人通过对洛坝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矿山探矿工程及周围探矿情况,对矿床边部探矿工程及坑内钻探整理的资料,综合矿区钻控制情况预测,矿区外围极有可能成为矿床的第二富集带,其找矿的资源潜力极为可观,建议加强外围地质勘查工作,增加矿山地质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参考数据:
[1]洛坝铅锌矿床地质普查报告.甘肃有色地勘局106队.1989
[2]甘肃省徽县洛坝铅锌矿资源潜力调查报告.甘肃天水建材总队2005.2
[3]甘肃省徽县郭家沟铅锌矿床21-154详查报告.20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