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囊肿性病变
垂体后叶异位
Ectopic Posterior Lobe
鞍上池下疝和空蝶鞍综合征
鞍上池下疝
一部分鞍上池疝入垂体窝 原因

鞍隔先天性发育不良 生理性垂体变小 颅内压↑

空蝶鞍(empty sella turcica)
垂体窝的全部或大部分被脑脊液占据 应注意找垂体柄,若找不到垂体柄应考虑鞍内囊肿 原因
• 继发性:发生在鞍内或鞍旁手术或放射治
疗后者。
• 原发性:非手术或放射治疗引起而无明显
病因可寻者。
垂体腺瘤
起源于垂体前叶 30~50岁 最常见,占颅内肿瘤8%~10%
垂体腺瘤分类
泌乳素瘤PRL30%
营养性激素腺瘤
功能 促激素腺瘤 无功能 促性腺激素腺瘤5% TSH腺瘤5% 混合功能
生长激素腺瘤GH15% ACTH腺瘤5%
垂体微腺瘤MRI
• 间接征象

垂体上缘局部隆起,不对称 垂体柄偏斜 鞍底局限性倾斜、下沉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为垂体微腺瘤,
而MRI检查表现正常者,应随诊复查
Pituitary Microadenoma
4 mins
7mins
25mins
30mins
垂体微腺瘤鉴别诊断
• 3mm大小的垂体微腺瘤占20%,多位于垂体侧方和
大小:
微腺瘤(≤10mm) 大腺瘤(>10mm)
依生物学行为
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 垂பைடு நூலகம்腺癌
临床表现
• 有功能腺瘤:
PRL腺瘤:闭经、泌乳、性功能↓
GH瘤:巨人症(儿童)、肢端肥大症(成人) ACTH腺瘤:Cushing综合征 TSH腺瘤:甲亢
• 无功能腺瘤:早期无症状、大腺瘤可出现压迫表现 • 垂体腺瘤继发垂体脓肿:发热、WBC↑
• 中等程度均一强化 :无坏死、囊变、出血 • 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心低密度

中心低密度区为:

无分泌功能的肿瘤组织 坏死、囊变
纤维组织
陈旧出血
Macroadenoma
垂体大腺瘤-MRI
• 平扫

未发生坏死、出血、囊变时,信号均匀 T1WI :与脑灰质等信号,低于正常垂体 T2WI: 等/稍高信号 坏死和囊变:长T1长T2 出血:高信号 实质部分中等强化 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周边残留正常垂体组织 明显强化
下部
• 垂体中间部囊肿占20%,直径<3mm,位于腺垂体后

• 垂体小梗塞灶,占1%~3% • 垂体小脓肿或转移瘤
上述小病灶与垂体微腺瘤鉴别,需密切结合临床和 实验室检查。
垂体大腺瘤
Pituitary Macroadenoma
• 肿瘤直径>10mm • CT: 有利于观察钙化和骨质破坏 • MRI:清晰显示整个鞍区结构,肿瘤大小、


垂体病变,坏死出血(sheehan syndrome) 缺血性垂体病变和感染 外伤后 医源性
鞍上池下疝和空蝶鞍综合征
※CT:蝶鞍轻度扩大
垂体显示不清,
脑脊液密度
※MRI:脑脊液信号向鞍内突入
垂体受压变扁或消失
垂体柄居中、牵拉变细
Empty Sella
Empty Sella
分类
第三脑室 下丘脑 垂体柄 视神经和视交叉 鞍上池
鞍隔
海绵窦外侧壁: III,IV,眼神经核V2
窦腔内:颈内动脉和 VI
垂体
毗邻
枕骨斜坡 蝶窦 床突
鞍区及其周围结构 冠面解剖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腺垂体
形状、位置、扩展方向、内部结构和 对邻近结构的侵犯
垂体大腺瘤-CT
• 肿瘤多位于鞍内、鞍上池,少数向下和侧方生长 • 平扫


轴位:类圆形、分叶状 低密度 、混杂密度-坏死、出血、囊变 冠位:“雪人征” 、鞍上池变形、脑积水、蝶窦 内软组织肿块 骨窗:蝶鞍扩大 、鞍背变薄
垂体大腺瘤-CT增强
≤10mm;妊娠、哺乳期妇女较大,可达12mm;垂体高度是重 要诊断指标 正常垂体形态: A型:垂体上缘轻度上凸或平直 B型:垂体上缘轻度下凹,高>3mm C型:垂体上缘明显下凹,高<3mm 生理性垂体变小 实验室检查垂体功能正常;垂体上方为脑脊液信号;视交叉向 鞍内成角 垂体柄位置居中或略偏移
※ 前叶由门静脉系统供血,60~90秒后强化 ※ 多数垂体微腺瘤由动脉系统直接供血,但强化的
高峰较前叶迟,可能与肿瘤血管结构有关
常见的垂体病变
垂体发育不良
缩小 (矢、冠、轴位经线均小于 正常,通常高度<4mm) 垂体形态 (垂体柄缺如、垂体后 叶高信号消失或异位) 垂体萎缩-空泡蝶鞍 垂体增生 垂体腺瘤 垂体炎症 增大
信号均匀,高度>10/12mm,可达15mm
垂体增生-影像学表现
CT:
冠状位薄扫
垂体饱满,高度↑,上缘对称性单峰隆起
垂体柄无移位 强化均匀
MRI:矢状位+冠状位
高度>正常值,信号无改变,垂体柄居中 强化均匀
MRI>
CT
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增生 Hypothyroidism Pituitary Hyperplasia
Hypothyroidism Pituitary Hyperplasia
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由Rathke’s囊演
变而来,神经垂体由漏斗演变而来。腺垂体包括结节部 (漏斗部和远侧部(前叶、腺部)。神经垂体包括正中 隆起、 中间部、漏斗茎(神经柄)和漏斗突(后叶、 神经叶、神经部)。漏斗自视交叉与乳头体之间的灰结 节下伸,呈中空结构,逐渐变细,延续为漏斗茎.同结 节部合为垂体柄。正中隆起为漏斗后下部的隆起,是下 丘脑与腺垂体间血管联系的重要部位。
垂体前叶分泌促激素最终调控甲状腺、肾上腺、生殖器
官(卵巢和睾丸)的功能,调控乳汁的分泌和整个机体 的生长。垂体也分泌激素使皮肤变黑及抑制痛觉。垂体 后叶产生的激素调节水平衡,刺激哺乳妇女泌乳及子宫 收缩。
垂体
• 垂体

腺垂体

(3/4):分泌GH . PRL. ACTH . TSH等 神经垂体 (1/4):下丘脑的直接延伸,储 存ADH和催产素
垂体柄 第三对颅神经 第四对颅神经
第五对颅神经
第六对颅神经 蝶窦 颈内动脉
前床突
第三脑室 视交叉 鞍上池
海绵窦的静脉腔
颞叶 下丘脑 第二对颅神经
鞍隔
检 查 方 法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头颅X线平片(CR,DR)
CT MRI
CTA MRA
创伤性检查方法
X线血管造影(DSA)
垂体高度:儿童≤6mm;男性、绝经后女性≤8mm;年轻女性
垂体的血液供应系统
※垂体血液供应来自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上动脉来
自基底动脉环,下动脉来自颈内动脉。上动脉主要供应垂 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进入垂体后,在垂体内形成一个 特殊的门脉,即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在下丘脑正中 隆起和漏斗柄处分支吻合成毛细血管网,形成门脉的第一 级毛细血管丛。第一级毛细血管丛又汇合若干长短不等的 静脉血管,沿垂体柄下行至腺垂体的腺细胞之间形成丰富 的血窦,构成第二级毛细血管丛,下丘脑细胞分泌物可通 过两级毛细血管丛及门静脉运至腺垂体细胞,这里血液与 腺细胞间只隔一层窦壁内皮细胞及窦周间隙,因此激素易 于透过血液而作用于腺垂体,引起腺垂体有关激素分泌。 垂体下动脉进入神经垂体,也分成毛细血管丛,下丘脑的 神经分泌物通过神经纤维轴浆流动而至神经垂体细胞。
垂体微腺瘤
Pituitary Microadenoma
• 直径≤10mm,
局限在鞍内
• MRI
> CT
垂体微腺瘤MRI
• 可检出80%~90%的微腺瘤 • 直接征象

平扫:

T1WI 低或等信号 T2WI 高或等信号 少数可出血、坏死 增强: 相对低信号 延迟增强呈相对高信号 (Gd-DTPA 0.05mmol/kg)
解剖
垂体柄
• 垂体柄的大小:MRI
显示的垂体柄横径在视交叉水平 约(3.25 ±0.56) mm ,在其插入垂体部的水平约为 (1.91 ±0.40) mm。根据Tien 等提出的标准,正常 垂体柄后正中隆起处的宽径在MRI上的上限为3.5mm ,超过此限即为增粗。对于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 乏患者,半数以上有垂体柄异常,包括中断缺如。鞍 上肿瘤可累及垂体柄,导致垂体柄变粗,但儿童生 长期或女性月经期垂体柄亦可增粗,直径却一般不 超过4mm。
Pituitary GH Macroadenoma
垂体增生
Pituitary Hyperplasia
生理性:青春期、月经期、孕产期 病理性:靶器官功能低下→反馈抑制减弱→垂
体前叶细胞增生肥大


垂体正常高度:
儿童 :﹤6mm 青春期、月经期、孕产期:高达10~12mm
诊断需结合靶腺体功能低下;垂体均匀增大,
• 增强

Macroadenoma
垂体大腺瘤的鞍外扩展
• 鞍上:

经鞍隔达视交叉和三脑室下部 “雪人征”、“8字征” 视交叉上抬、三脑室变形
• 鞍旁:侵入海绵窦、颞叶 • 鞍下:破坏鞍底→蝶窦→鼻咽腔 • 鞍前鞍后:侵犯前、后颅窝、鼻咽、筛窦、
枕骨斜坡
Macroadenoma “Snowman Sign”
A型
正常垂体CT和MRI表现
MRI信号
信号均匀
腺垂体与灰质等信号
垂体后叶呈高信号 10%正常人缺乏后叶高信号

CT
密度均匀,与脑灰质呈等密度
SE T1WI
FS T1WI
正常垂体MRI增强表现
增强扫描:腺垂体与垂体柄明显均一强化 动态增强:
对比剂 垂体后叶 漏斗干 垂体前叶 ※ 后叶为动脉直接供血,注射对比剂后20秒后即有 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