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00312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2政治学概论-目录第一章绪论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4.政治的定义5.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6.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7.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8.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9.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10.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六个领域)11.划分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标准和意义12.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13.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14.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15.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16.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17.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18.法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19.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20.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总体特点21.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22.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23.古希腊、罗马的伦理政治观24.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25.近代的法学政治观26.实证主义政治学27.行为主义政治学28.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分析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29.《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及其主要内容3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历史上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政治学3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政治学3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政治学33.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4.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四种)3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方法36.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37.学习政治学与培养现代公民素质的内在联系第二章国家与阶级38.原始社会的婚姻形式39.氏族的含义40.氏族制度的特点41.氏族制度解体与国家产生的原因42.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内容和后果43.家长制家庭的特点44.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45.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46.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47.国家的作用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48.国家与氏族的根本区别49.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说明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局限性和虚伪性50.神权论51.契约论52.暴力论53.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局限性54.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55.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理论,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区别56.国家权力的含义57.国家“三要素说”58.国家的含义59.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60.国家权力的特性61.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权力的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62.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963.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64.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的关系65.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特点及其关系66.对比分析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国家职能的异同67.国家消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根本区别之一68.国家消亡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应有命题69.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不会自行消亡70.国家消亡的条件71.国家消亡的自发性和渐进性7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因和意义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73.亚里士多德对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74.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75.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四种国家历史类型76.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77.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78.国家历史类型更替具体方式的多样性79.分析说明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道理80.革命81.改良82.革命与改良的区别83.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84.奴隶制国家的阶级结构85.奴隶制国家的实质86.封建制国家的经济基础87.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88.西欧封建社会领主占有制的特点89.我国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制的特点90.我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特点91.举例说明宗教及宗教化的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92.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93.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94.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95.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96.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97.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98.资本主义国家政治革命的类型和特征99.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10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生产关系的一致与冲突101.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历史,分析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102.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取向103.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104.资产阶级专政的含义105.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106.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107.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108.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09.结合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分析其经济基础的性质110.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多地承担和执行公共事务的情况下,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111.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际,分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112.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含义113.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114.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主义统治方式的原因11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及其具体体现1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含义11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矛盾1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1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特征1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及其具体体现121.如何理解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的扩大和集中122.法西斯国家的含义123.法西斯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124.福利国家的含义125.福利国家政策的具体内容126.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是资本维持雇佣劳动关系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秩序的一种方式127.结合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分析福利国家的本质128.综合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129.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属性130.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3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三大矛盾的尖锐化132.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政治结果133.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为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学习,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134.政权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135.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两条道路136.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137.无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138.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139.无产阶级专政的含义140.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理解141.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中14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143.结合实际说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44.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145.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基础146.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47.如何理解“一国两制”国家统一构想下的人民民主专政148.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含义149.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150.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意义151.结合实际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152.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53.工人阶级是社硷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154.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基础155.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156.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57.比较并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对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职能认识的异同158.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59.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160.结合实际分析说明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61.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立的基础162.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163.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分析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164.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恿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65.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166.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167.结合当前中国实际分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意义第六章国家形式168.国家形式的含义169.涉及国家形式的术语和概念170.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17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17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划分标准173.剥削阶级政权组织形式174.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政体的标准33175.毛泽东关于政体的定义176.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77.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78.运用政体选择的自主性原理,分析民族独立国家的政治发展179.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形式的划分标准180.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形式的划分标准181专制君主制182.二元君主制183.委员会制184.立宪君主制185.议会君主制186.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的联系与区别187.分析当代美国与印度政治制度的区别188.公社制189.苏维埃制19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含义191.运用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的原理,分析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意义192.结合实际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和优点193.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194.单一制195.复合制196.联邦制与邦联制的联系与区别197.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38198.对当代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结构进行分析199.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200.特别行政区的含义201.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原因20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203.特别行政区制度的主要内容204.分析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的区别第七章国家机构205.国家机构的含义206.国家机构与国家本质的关系207.国家机构与“政府”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08.国家机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209.国家机构的构成210.国家元首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211.国家机构的四个特点212.影响国家机构组建的主客观因素213.国家机构设置原则和形式差异性214.“三权分立”原则的产生215.“三权分立”的含义216.“三权分立”原则在不同国家施行的差异性。
自考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高频考题必须掌握

自考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高频考题必须掌握1.主权: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国家的权力的效用最高;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2.新型民主: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它是最高类型民主。
从公民与政治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力。
3.立宪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又称“有限君主制”,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
它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是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4.民族自决权:民政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力。
反映在国家结构上,它可以同其他民族一起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可以建立联邦制国家,或者完全分离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5.组织领导:组织领导是指为了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进行的队伍建设,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领导的核心是干部问题。
6.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只要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
7.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8氏族: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民的集团。
9.家长制家庭:家长制家庭是指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特点①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②父权。
10.契约论: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民相互之间或者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公共协议的产物。
11.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12.国家的政治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00312政治学概论常考问题汇总【手机阅读版】

00312政治学概论常考问题汇总【手机阅读版】政治学概论核心问题名词解释1.【问】道德政治观。
【答】: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把政治作为一种道德活动,甚至一种最高的道德生活来理解,我们称其为“伦理”或“道德”政治观。
2.【问】公共权力。
【答】: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问】契约论。
【答】:认为国家以源于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4.【问】宗法制。
【答】: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
5.【问】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答】: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代替自由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实现的基本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6.【问】福利国家。
【答】: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7.【问】如何理解民主概念的基本含义。
【答】:①民主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与政权的关系。
②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做管理国家的方法,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
③民主指国家活动的原则。
8.【问】共和制。
【答】: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9.【问】议会共和制。
【答】:凡是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议会制共和国。
10.【问】民族区域自治。
【答】: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一种制度。
这实际上是一种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
00312政治学概论_重点笔记_串讲内容_自考

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1、(单选)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2、(单选)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3、(单选)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4、(单选)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5、(单选)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6、(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7、(多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8、(多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9、(单选)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
10、(多选)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 第9章

二、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 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目的:
实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
➢ 资产阶级政党具体的地位和作用:
• 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资产阶级民主 的标志。
•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其民主制度协调运作的工具。 • 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特点: 第一,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 选上。总统竞选的获胜者为执政 党,失败者为在野党。 第二,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松散, 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15
16
两党制的特点
1、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 2、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 3、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当代两党制的新变化
31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
➢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特征:
特征
①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 ③存在利益差别和不一致,但整体利益一致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与作用
(1)组织功能
把分散的个体群众组织起来
(2)参政功能 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作用
(3)民主监督功能
监督法律和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党和 国家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
统治阶级政党的总功能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 的政治统治。被统治阶级政党的总功能是反抗和 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 政党的功能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1)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一个政党拥有群众的 多少,是这个政党势力大小和强弱的重要标志。
10
(2)集中阶级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 级政党的竞选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统一阶级意 志的活动。在无产阶级国家,党制定路线、方 针、政策的过程,就是集中人民意志的过程。 (3)行使国家权力。政党掌握政权的方式有两 种:一是操纵议会,通过选举取得议会多数席 位;二是以本党的党员充任官吏,组织政府。
00312 《政治学概论》高频考点20150530

1 / 53致 学 员亲爱的尚德学员们:在提笔之际,首先非常感谢您给予我们机会与你一起奋斗,为生活、为理想。
同时,我们也坚信尚德自考这个大家庭,会是你梦想起航的温暖之地。
在这里,你不仅会收获知识,也将收获友谊、收获爱。
为了能帮助您顺利通过考试,我们尚德机构睿博自考学院教研中心的老师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精心筛选总结出了具有针对性及高效性的各科高频考点,深入分析历年真题考核内容及方式,并结合大纲要求进行编写而成。
本书体系与学习要求◆ 高频考点:该模块在紧扣最新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历年真题,经过精心筛选,总结出每章的重要考点及其出题方式。
◆ 考点拾掇:该模块在研究重难点考点的基础上,对易考但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争取能覆盖全面的知识点。
本书使用说明◆ 下划线:本书中,所有标有下划线的知识点,均需要记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划线部分即多为选择的选项。
如:民主化◆ 加粗的字体:本书中,加粗且倾斜的字体均是答主观题的关键词,也是我们记忆的重点,背书不需要整句记忆,只需背下关键词再适当扩充即可拿高分。
如:公务员制度适应了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需要;◆ 数字+选、简、论等符号:历年真题中, 0804选代表该考点在2008年4月考期中出过选择等低分值题,1004简、1110论分别代表2010年04月考期出过简答、2011年10月考期出过论述题等高分值题。
版权声明书名:《高频考点》组编: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学术指导:刁红文主编:张帆责任编辑:林淑霞编委:陈思敏陈月玉林淑霞张帆责任印制:温馨封面设计:黄海波版次:2015年4月第2版印次:2015年4月第2次印刷开本:1/16字数:35122字定价:39.8元版权专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2 / 53教研体系介绍一、《高频考点》:知识点与真题的重合率高达85%以上。
1.本教辅体系介绍:◆本章导图:以章节的形式呈现,提高了整章知识的系统性和直观性。
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考核知识点:1政治的含义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学的研究范围4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5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历史演变6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7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8政治学的研究方法9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 P6古希腊:最初含义指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
(西方)亚里士多德(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政治主要指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指“治国平天下”,以治为主。
1、历史上剥削阶级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 P2(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孔子、孟子、柏图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马基雅维里-【答案】 C( 1)狭义: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第一次将政治与理论分开、《君主论》, 2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解释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韩非子 -法家、拉期韦尔、马克思·韦( 1)马克思、恩格斯在《中产党宣言》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伯)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 2)广义: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争。
”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 2)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麦肯齐、奥克肖特)的斗争。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5 )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 3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单】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的论述,可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 A 国家政权 B 政治结构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
(戴维·伊纳为以下几点: P5 C 政治法律 D 国家类型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答案】 A观点内容代表人物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解析】人们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道德政治等同孔子、柏拉图、经济关系决定的。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 第6章

(一)君主制 1.专制君主制
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 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 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 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2.立宪君主制
君主拥有某些最高国家权力, 但这些权力由宪法加以规定 和限制,并在不同程度上受 到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
2.立宪君主制
(1)二元君主制
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 而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内 阁向君主负责,君主与掌握 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 中心。
(1)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 (3)党的领导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 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 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央地关系)
★古代两种形式 (1)帝国形式 (2)分封割据形式 ★现代两种形式 (1)单一制 (2)复合制
✓ 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的、民族的、历史的和文化的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家结构形式根据本国的国情决定。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P168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采用单一制的原因:P168
➢ 历史上统一的传统和单一制的渊源。(历史) ➢ 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历史) ➢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现状) ➢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历史) ➢ 各民族需要互相学习、帮助、支持。(未来) ➢ 各民族需要紧密团结与合作,防止和抵御外来干涉和侵略。(未来)
2.立宪君主制
(2)议会君主制
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 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 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 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 力中心。
2022年自考笔记00312政治学概论

1.1.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直接反映旳是特定阶级旳【C】A.活动方式B.经济基本C.利益和意志D.阶级力量A.《政治学》B.《抱负国》C.《政府论》D.《社会契约论》1.3.“政者,正也。
子帅以政,孰敢不正?”是把政治【A】A.归结为伦理道德B.看作一种法律现象C.看作争夺权力旳活动D.看作管理公共事务旳活动1.4.国内古代旳政治思想中道德政治旳典型代表是【A】A.儒家B.道家C.法家D.农家1.5.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旳是【B】A.戴维·伊斯顿B.马基雅维里C.柏拉图D.俾斯麦 1.6.觉得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旳是【A】A.孙中山B.马克思C.马基雅维里D.列宁1.7.“权威性价值分派说”旳提出者是【B】A.哈罗德·拉斯韦尔B.戴维·伊斯顿C.麦肯齐D.罗尔斯1.8.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把政治看作【C】A.伦理道德B.一种法律现象C.争夺权力、玩弄权术旳活动D.管理众人之事1.9.政治旳本源是【C】A.国家B.阶级斗争C.经济D.阶级利益1.10.马克思主义觉得,政治旳实质是【C】A.经济关系B.社会关系C.阶级关系D.阶级斗争1.11.马克思主义觉得,政治旳核心是【C】A.阶级B.国家C.政权D.经济1.12.政治学旳重要研究对象是【A】A.国家政权B.阶级行为C.政治制度D.政治文化1.13.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提出旳分权、法治等原则,它哲学旳逻辑出发点是【C】A.人性是完善旳B.-人性是可以趋向完善旳C.人旳不完善性D.人是自私旳1.14.神学政治论旳重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C】A.戴维·伊斯顿B.柏拉图C.托马斯·阿奎那D.洛克 1.15.____被公觉得西方政治学旳真正开山之作。
【A】A.《政治学》B.《抱负国》C.《君主论》D.《太阳城》1.16.布丹在她旳代表作《共和六论》一书中,从人类社会旳历史经验出发,考察并解释了旳关系是【B】A.国家与政治B.国家与主权C.国家与经济D.国家与生产力 1.17.康帕内拉旳代表作是【D】A.《社会契约论》B.《正义论》C.《君主论》D.《太阳城》1.18.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旳代表是孔德和【A】A.斯宾塞B.莫尔C.布丹D.凯尔逊1.19.无产阶级旳第一种政治大纲是【A】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哥达大纲批判》D.《怎么办》1.20.国内将政治学作为独立学科来研究始于【B】A.19世纪80年代B.20世纪初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50年代2.1.使本来旳血缘家庭集团转化为氏族旳是【C】A.一夫一妻制家庭B.对偶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群婚制家庭2.2.氏族旳最高权力机关是【B】A.军事首领B.氏族议事会C.人民大会D.勒克斯《古代社会》一书旳美国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是【C】A.罗尔斯B.诺齐克C.摩尔根D.布丹2.4.“这是一种多么美妙旳制度啊!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旳”。
00312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00312政治学概论选择题汇总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是《政治学》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是《君主论》洛克的代表作是《政府论》布丹的代表作是《共和六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萌牙于西欧封建社会末期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开始于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莫尔资产阶级多党制最初产生于法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是巴黎公社德国的政党制度属于两极多元格式的多党制在存在民族压迫的条件下,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民族自决由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是法国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事后审查”方式的典型国家是美国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财政同意权、监督权政体同国体相比,其特征是复杂化、多样化国家机构的强制性主要表现为暴力强制、法制强制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外表现为大国沙文主义、领土扩张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层次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影响因素是学校提出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是党的十四大制约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制约因素是力量对比关系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是《传统社会的消失》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第二阶段的代表作品是《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国际组织起源于国际会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军事性国际组织《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作者是亨廷顿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是万隆会议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是: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阶级由于受到残酷的剥削的压迫而不能照旧生活下去,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普遍提高。
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是:革命阶级发动强大的革命行动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来自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国际基本准则对所有国际政治行为都具有相当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体现为道德约束和实际约束国际政治关系是由利益关系、力量对比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的。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重好礼:名词解释1.政治文明。
答:政治文明通常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政治领域所创造的政治成果的总和。
2.神权论。
答:神权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政府的权威都是神所授予的,君主是替天行道,依照神意来治国,君主代表神意。
3.国际关系格局。
答: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特别是对世界事务具有影响力的大国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经济政治关系结构或样式、规模。
4.氏族。
答:氏族是指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5.国家结构形式。
答: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6.民族。
答: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
7.政治发展。
答:政治发展实质上就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
8.国家形式。
答:国家形式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9.政体。
答: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
10.一党制。
答: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
11.国家主权。
答: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亦即国家主权是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权力。
12.政治文化。
答: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00312政治学概论-整理笔记YAN

第一章 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 政治的含义1.[识记] “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
中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1)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2)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3)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2.[领会]古往今来政治两种观点:①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②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①中国的“孔子”;②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③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①《韩非子。
定法》;②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③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④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⑤)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代表人物:①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②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每年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重点知识考试必备

政治学概论(课程代码:00312 )目录第一章绪论 (5)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10)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14)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17)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21)第六章国家形式 (24)第七章国家机构 (29)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34)第九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38)第十章政治文化 (42)第十一章政治发展 (44)第十二章国际政治 (49)第一章绪论本章高频考点学习要求: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必须熟记于心,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选择、论述0910、1001、1110、1210、1310 选、1101 论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选择、名解1201、1310、1404 选、1110 名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关于政治的解释P2:1. 剥削阶级P2 /P4 4 :观点代表人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孔子、亚里士多德等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凯尔逊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拉斯韦尔、马基雅维里(1110单)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孙中山、麦肯齐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戴维·伊斯顿(1310单)2. 政治的实质和含义P5 :(1101、1410论)(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政治考虑的是泛泛的利益关系问题,而是以阶级为最终归属的群体性的利益关系。
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特点。
(0910单)(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1001单)(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想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 第1章

➢ 18世纪末—19世纪末(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 • 段自)由主义=个人自由,功利主义
孔斯坦
边沁
• 实证主义=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
记忆口诀: ✓ 自由是单边(单=孔斯坦、边=边沁) ✓ 实证很得瑟(得=孔德、瑟=斯宾塞) ✓ 胜负为零是空想(胜=圣西门、负=傅立叶、零=0=O=欧文)
孔德 • 空想社会主义
公共权力 广义
10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的 研究范围
政治学基础理论 (含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 比较政治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国际政治
基础与核心
主要内容 横向的现实比较与纵向 的历史比较 决策科学、政策分析、 政策专题研究等 行政学原理、国家公务 员制度与人事行政学、 行政法学等 国际法、国际关系史、 外交学、国际战略学等
13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儒家
➢主要典籍:《论语》和《孟子》 ➢政治思想:“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
➢主要典籍:《韩非子》 ➢政治思想:“法治”和“霸道”
道家
➢主要典籍:《老子》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儒家 法家道家来自14(二)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 古希腊
文艺复兴时期
历史性转折阶段
西方政治学 发展脉络
15—16世纪(属于文艺 复兴时期) 17—18世纪
18世纪末—19世纪末
19世纪末—一战
形成时期 1.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2.布丹——《共和六论》
繁荣阶段 1.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2.理论和思想: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自由平等
政治学概论
00312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2政治学概论⾃考知识点汇总00312政治学概论-⽬录第⼀章绪论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是政治权⼒,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4.政治的定义5.政治是⼀个历史范畴6.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政治现象的标准7.运⽤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8.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中⼼问题9.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改⾰研究的重点10.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六个领域)11.划分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标准和意义12.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产⽣的边缘学科13.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14.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15.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16.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17.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18.法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19.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20.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总体特点21.亚⾥⼠多德在西⽅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22.马基雅维⾥在西⽅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23.古希腊、罗马的伦理政治观24.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25.近代的法学政治观26.实证主义政治学27.⾏为主义政治学28.运⽤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分析西⽅⾏为主义政治学29.《共产党宣⾔》的历史地位及其主要内容3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历史上最系统、最全⾯、最深刻的政治学3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科学性、⾰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的政治学3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政治学33.运⽤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说明我国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及政治体制改⾰的必要性种)3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法36.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37.学习政治学与培养现代公民素质的内在联系第⼆章国家与阶级38.原始社会的婚姻形式39.⽒族的含义40.⽒族制度的特点41.⽒族制度解体与国家产⽣的原因42.三次社会⼤分⼯的内容和后果43.家长制家庭的特点44.国家产⽣的三种形式45.国家是⼀个历史现象46.国家是阶级⽭盾不可调和的产物47.国家的作⽤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48.国家与⽒族的根本区别49.运⽤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说明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局限性和虚伪性50.神权论51.契约论52.暴⼒论53.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局限性54.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55.运⽤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理论,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区别56.国家权⼒的含义57.国家“三要素说”58.国家的含义59.国家权⼒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60.国家权⼒的特性61.运⽤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权⼒的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62.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963.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64.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的关系65.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特点及其关系本主义国家国家职能的异同67.国家消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切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根本区别之⼀68.国家消亡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应有命题69.运⽤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不会⾃⾏消亡70.国家消亡的条件71.国家消亡的⾃发性和渐进性7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加强⽆产阶级专政的原因和意义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73.亚⾥⼠多德对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74.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75.⼈类社会历史上的四种国家历史类型76.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77.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般规律78.国家历史类型更替具体⽅式的多样性79.分析说明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道理80.⾰命81.改良82.⾰命与改良的区别83.奴⾪制国家的经济基础84.奴⾪制国家的阶级结构85.奴⾪制国家的实质86.封建制国家的经济基础87.封建社会的⼟地所有制形式88.西欧封建社会领主占有制的特点89.我国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制的特点90.我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特点91.举例说明宗教及宗教化的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92.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93.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盾94.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95.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96.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97.资本主义国家产⽣的历史背景98.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命的类型和特征99.资本主义⽣产关系的特点100.资本主义⽣产关系与封建⽣产关系的⼀致与冲突史,分析说明资产阶级⾰命的历史意义102.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取向103.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104.资产阶级专政的含义105.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106.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具107.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108.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盾109.结合当代西⽅资本主义国家⽣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分析其经济基础的性质110.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多地承担和执⾏公共事务的情况下,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111.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际,分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112.⾃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含义113.⾃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114.⾃由资本主义国家实⾏⾃由主义统治⽅式的原因115.⾃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及其具体体现1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含义11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盾1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1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特征1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及其具体体现121.如何理解当代西⽅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扩⼤和集中122.法西斯国家的含义123.法西斯国家产⽣的历史背景和原因124.福利国家的含义125.福利国家政策的具体内容126.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种现代形态,是资本维持雇佣劳动关系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秩序的⼀种⽅式127.结合当代西⽅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分析福利国家的本质的历史脉络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129.资本主义社会化⼤⽣产的属性130.⽣产社会化与⽣产资料的私⼈占有之间的⽭盾13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三⼤⽭盾的尖锐化132.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是资本主义社会⽣产⼒与⽣产关系⽭盾运动和发展的政治结果133.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产为与⽣产关系⽭盾的学习,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的历史必然性134.政权问题是⽆产阶级⾰命的根本问题135.⽆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两条道路136.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137.⽆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138.⽆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139.⽆产阶级专政的含义140.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理解141.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中142.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143.结合实际说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44.⼈民民主专政的含义145.⼈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基础146.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47.如何理解“⼀国两制”国家统⼀构想下的⼈民民主专政148.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含义149.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150.⾮公有制经济成分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意义151.结合实际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152.知识分⼦是⼯⼈阶级的⼀部分153.⼯⼈阶级是社硷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154.⼯农联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基础155.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156.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产⼒158.共产党是⼯⼈阶级的先锋队159.⽆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160.结合实际分析说明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活中的地位和作⽤161.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的基础162.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163.结合中国改⾰开放的实践,分析说明邓⼩平理论的伟⼤意义164.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恿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65.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166.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167.结合当前中国实际分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意义第六章国家形式168.国家形式的含义169.涉及国家形式的术语和概念170.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17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17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划分标准173.剥削阶级政权组织形式174.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政体的标准33175.⽑泽东关于政体的定义176.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77.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78.运⽤政体选择的⾃主性原理,分析民族独⽴国家的政治发展179.亚⾥⼠多德关于国家形式的划分标准180.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形式的划分标准181专制君主制182.⼆元君主制183.委员会制184.⽴宪君主制185.议会君主制186.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的联系与区别187.分析当代美国与印度政治制度的区别188.公社制189.苏维埃制190.我国⼈民代表⼤会制的含义191.运⽤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的原理,分析我国进⾏政治体制改⾰的必然性及其意义192.结合实际说明我国⼈民代表⼤会制的特点和优点193.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194.单⼀制195.复合制196.联邦制与邦联制的联系与区197.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38198.对当代俄罗斯、⽩俄罗斯等国家组成的“独⽴国家联合体”的结构进⾏分析199.民族区域⾃治的含义200.特别⾏政区的含义201.我国采取单⼀制的原因202.民族区域⾃治制度的特点203.特别⾏政区制度的主要内容204.分析说明我国民族区域⾃治制度与联邦制的区别第七章国家机构205.国家机构的含义206.国家机构与国家本质的关系207.国家机构与“政府”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08.国家机构是⼀个统⼀的有机整体209.国家机构的构成210.国家元⾸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和作⽤211.国家机构的四个特点212.影响国家机构组建的主客观因素213.国家机构设置原则和形式差异性214.“三权分⽴”原则的产⽣215.“三权分⽴”的含义216.“三权分⽴”原则在不同国家施⾏的差异性。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主观题复习资料(必背!尤其要注意红色关键字!)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主观题复习资料(必背!尤其要注意红色关键字!)政治学概论课程代码:00312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在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是最后一个历史类型的国家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主张或提倡公共或是整个社会作为整体,来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修正主义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有:捷克斯洛伐克(至1989年)匈牙利(至1989年)罗马尼亚(至1989年)保加利亚(至1989年)波兰(至1989年)民主德国(至1990年)阿尔巴尼亚(至1991年)苏联(至199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至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至1991年)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现在真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巴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P110(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包括:生产资料社会化生产过程社会化生产产品社会化全球化生产中的消费分解图750美元付给德国的设计师250美元支付英国提供的广告行销服务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先进零部件的厂商一个美国人买下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在付给公司的每1万美元中4000美元付给底特律的汽车策略家、纽约的律师和银行家、华盛顿的说客,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东。
400美元买中国台湾、新加坡和日本的各式零件3000美元付给韩国的装配工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方面经济上: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政治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内外部构成的三大矛盾无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二、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一)否定的具体体现1.经济基础方面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对私有制的否定2.阶级统治方面夺取国家政权,完成无产阶级革命3.国家机器方面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有暴力革命和和平发展两条不同的革命道路暴力革命论的提出依据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经验依据早期工人运动经验教训通过总结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不断完善发展(二)实现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1.资产阶级没有建立庞大的军阀制度和官僚制度2.在民主国家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3.资产阶级的武装力量被冲垮4.我强敌弱,资产阶级自动让步★马克思主义者从不把暴力革命绝对化,只要条件允许,马克思主义者也主张用和平手段夺取政权。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速记宝典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00312适用全国)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答:《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第二,《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替代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考点2: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考点3: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
答: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的:一条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4:简述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答: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政治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找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考点5:简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答:第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分两个层次: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政治学的研究的范围:(1)政治学基础原理〔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建立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也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学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儒家的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首先是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2)儒家学说提出"为政以德"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孔子所提出的这种统治方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并以此来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主要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最早由老子提出的.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代表作《理想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则是西方社会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他认为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群体的善,因而他试图在理想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关系中来寻求善的结论.著作《政治学》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时期,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又从权力逐渐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过程.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段组织的观点.第二,《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的是政权问题.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第四,《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包括:(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段社会中的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段本质.(5)经济分析.在上述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问题是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家的起源的研究,主要阐明了两个观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氏族就是有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换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最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贵族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国家民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即民众手中的国家有的学者按照本国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按地理环境作为划分的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现代的西方政治学者通常把国家分为法治国、民主国、专制国、福利国.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国家的本质是由这种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决定的.围绕着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类型,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积极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为: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是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概地反对改良,但不满足改良,不停留在改良上,改良必须服从革命的原则和目的.改良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而取得统治阶级的让步,革命者应当利用这些让步积蓄革命力量,进而夺取政权,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而改良主义者则是停留在改良上,满足于统治阶级的让步,甚至阻止群众革命.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奴隶制国家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了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2、古罗马和斯巴达的奴隶国家采取的是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长老会议掌握重要权力.3、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封建制国家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有: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中国封建制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导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和西方封建国家的不同特征:第一,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第二,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第三,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侧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按照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充足的货币集中少数人手中、广阔的劳动力市场.2、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充满剑与火,血与泪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就是暴力.3、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的途径:对农民土地的剥削;通过奴隶贸易、贩卖人口;通过殖民活动,征服和夺殖民地,获取资本,扩展世界市场.4、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资料为资本主义私人所有;〔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封建人身依附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5、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
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
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
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
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分两个层次: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的范围:(1)政治学基础原理(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建立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也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学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
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
儒家的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首先是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
(2)儒家学说提出“为政以德”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
◆孔子所提出的这种统治方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并以此来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
◆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
主要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
◆“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最早由老子提出的。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代表作《理想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则是西方社会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他认为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群体的善,因而他试图在理想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关系中来寻求善的结论。
著作《政治学》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他们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在这个时期,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又从权力逐渐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段组织的观点。
第二,《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的是政权问题。
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
第四,《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研究方法包括:(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段社会中的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段本质。
(5)经济分析。
在上述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问题是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
国家的起源的研究,主要阐明了两个观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
(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
氏族就是有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
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换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最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贵族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国家民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即民众手中的国家有的学者按照本国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按地理环境作为划分的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现代的西方政治学者通常把国家分为法治国、民主国、专制国、福利国。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
因此,国家的本质是由这种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决定的。
围绕着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类型,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积极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为: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是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概地反对改良,但不满足改良,不停留在改良上,改良必须服从革命的原则和目的。
改良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而取得统治阶级的让步,革命者应当利用这些让步积蓄革命力量,进而夺取政权,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
而改良主义者则是停留在改良上,满足于统治阶级的让步,甚至阻止群众革命。
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奴隶制国家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了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
2、古罗马和斯巴达的奴隶国家采取的是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长老会议掌握重要权力。
3、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
封建制国家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有: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
中国封建制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导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