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失路意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仕途艰难之路 在晋宋易代的动乱之际,陶渊明心怀大志积极入 仕。然而,在 仕 途 这 条 路 上,他 郁 郁 不 得 志。 他 的 诗 作体现了无尽的归思之情和羁旅行役之苦。在陶渊 明奉荆州刺史桓玄命令出使京都路经家乡探亲之时, 我们能感受到他急切的想回家的心情:“行行循归路, 计日望旧居。”与此同时,他又抒发出行役之苦以及厌
倦官场、思 念 亲 人 的 情 绪。 “自 古 叹 行 役,我 今 始 知 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这时的陶 渊明身为桓玄的幕僚,奔波于桓玄与朝廷之间,目睹 朝廷内斗以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姓之苦。这与自己的远大抱负格格 不入,因此这时的陶渊明痛感失望与无奈。
在陶渊明赴任刘裕参军期间,诗中将其到远处服 役的矛盾心情也直接地表现出来:“遥遥从羁役,一心 处两端。”(《杂诗 · 其 一 》)黄 文 焕 在 《陶 诗 析 义 · 卷 四》中曾提及:“‘遥遥’二句身在仕途而魂在家,旅况 耿耿。”[2]除此之外,诗人服役中的艰苦与归思之情也 在 这 里 充 分 表 现 出 来:“慷 慨 思 南 归,路 遐 无 由 缘。” (《杂诗·其九》)“路遐”一词体现出服役之路漫漫无 期,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在仕途上的失望与痛苦。在诗 人赴任刘裕参军期间,感受到了时光流逝、大志无成 的感慨,所有的心思只能归结到对亲友、对家乡的思 念:“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停云》)这首诗虽然是 诗人辞刘裕参军职务后所写,但也表达出诗人对亲友 的思念以及政治上的失意。
陶渊明生活于晋宋易代的大动乱时期。他虽出 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出生时家道衰落了。在他的诗 文中,我们能感受到他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忆我 少状时,无 乐 自 欣 豫。猛 志 逸 四 海,骞 翮 思 远 翥。” (《杂诗·其 五 》)同 时,他 也 在 积 极 地 入 仕 以 求 获 得 功名:“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明骥,千 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其四》)但是,社会的混 乱以及政治上的黑暗,又让他感到失意和困惑:“日月 掷人去,有 志 不 获 骋。念 此 怀 悲 凄,终 晓 不 能 静。” (《杂诗·其二》)陶渊明将他人生之路上的困惑和失 意寄托在作品中,并运用意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在他作品中,意象的使用非常丰富,例如“酒”“菊花” “鱼”“鸟”等意象。但是,“失路”这一意象在他的诗 文中也是比较丰富,通过对失路意象的使用,更能表 现出他在心理上的变化。
许多文人在诗文中都使用了这一意象。屈原通 过对“失路”这一意象的使用,表达自己积极追求进步 的心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阮籍 通过对“失路”意象的使用,表达自己在祸乱之世的苦 苦挣扎,他在《咏怀》诗中通过用世路、天路以及失路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魏晋南北朝的庾信和王褒, 也常常使用 “失 路 ”这 一 意 象,他 们 通 过 “失 路 ”意 象 来表达自己故国之思和人生失意。陶渊明同样如此, 在他的诗文中,有像世路、道狭、荒路以及迥路之类的 路,也有像天路、临路、故路以及殊路等失路意象。下 面我们就陶渊明的失路意象进行分析。
由于社会的动乱和政治的黑暗,陶渊明在仕途中
[作者简介]贾晓庆(1993-),男,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前文学研究。
第 6期
贾晓庆: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失路意象
17
积极入仕却处处碰壁,当他看到仕途无望时最终选择 闲居家中。
二、陷入徘徊之痛———失路 陶渊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几经入仕,但最终还 是非常不如意,社会的黑暗和动乱让他壮志难酬。虽 然仕途坎坷,但他依然心怀大志,希望有朝一日实现 自己济世的理想和抱负。这种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下, 也导致了陶渊明仕途上的失意和人生的悲哀。 陶渊明入仕出仕四五次寻求出路,在入仕与归隐 这条路上徘徊着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路:“翼翼归鸟,相 林徘徊;和风不洽,翻翮求心;岂思天路,欣反旧栖。” (《归鸟》)此处的“天路”指作者的仕途之路,表达了 作者在入仕之路上的徘徊。诗人的大志和统治者所 追求的政治目的不相符,诗人只是被迫无奈去归隐。 当诗人怀念自己年轻时的大志以及对现在壮志难酬 的感慨、担心自己的未来和归宿并陷入无路可走的境 地时便感慨:“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 未知止泊处。”(《杂诗八首·其五》)在世路不可走的 情况下,陶渊明放弃现实中的入仕之路,放弃自己济 世的大志,去走向求仙之路。当诗人通过求仙来使自 己求取功名、实现自己的理想、解脱现实世界带给他 的精神上的痛苦时,心中便产生了无路可走的绝望心 态:“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 绝。”(《影答形 》)除 此 之 外,陶 渊 明 对 天 道 或 者 是 神 仙世界、鬼神世界的怀疑,他认为他们都是不存在的, 这只是自己虚想的,自己还需要面对现实世道的险恶 和不顺,诗人在这里也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同 时也表达出自己无路可走的感慨:“天道幽且远,鬼神 茫昧然。结发 念 善 事,豮 ? 六 九 年。 弱 冠 逢 世 阻,始 室丧其偏。”(《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当诗人回 忆自己曾经的艰难之路,表达出世路远无边际,并将 自己比作杨朱感叹世路多歧:“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 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饮酒·十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看到陶渊明或入仕或归隐 都在徘徊,入仙路只是他自己的幻想并不能实现。在 失路的处境下,他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无奈。他不能逃 避这些现实,只能在这些选择之间徘徊,以寻求一个 可以让自己精神解脱的大道。 三、迷惘过后的清醒———归隐之路 晋宋动乱的社会以及黑暗的政治统治下,留给陶 渊明实现自己济世大志的道路就变得更为狭窄了,再 加上他个人有安贫守节的骨气,不愿阿谀奉承,不愿 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因此,他和统治阶级之间往往是 不合的,这 种 不 合 是 他 徘 徊 在 仕 与 隐 之 间 的 主 要 原 因。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陶渊明最终选择归隐。
第 35卷 第 6期 Vol.35 No.6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
2019年 6月 Jun.2019
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失路意象
贾晓庆
(延安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作品中体现的意象能使人感受到作家独特的心理变化。“失路”这一意象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他 们通过这一意象表达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内心的感受,以及人生路上的坎坷。陶渊明在其诗歌中通过对失路意象的营 造,充分表达出他在人生之路上困惑、迷惘及曲折的追求。 [关键词]陶渊明;失路意象;仕途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9)06001602 [收稿日期]2019-03-08
除此之外,陶渊明在其《归园田居》中写到:“怅恨 独策还,崎岖历榛曲。”“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诗 人通过“道狭”“榛曲”来表现田园生活中狭窄的小路 以及崎岖的山路,表现出农耕的艰难和困苦。虽然他 的心中充满懊恼怨恨的心情,但又不希望违背自己的 选择,而是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衣沾不足 惜,但使愿无 为。”(《归 田 园 居 · 其 三 》)陶 渊 明 回 忆 赴任刘裕参军时不是追求功名的良策,所以离职。诗 中表现出诗人仕途无望的艰辛和困苦:“道路迥且长, 风波阻中途。”(《饮 酒 · 其 十 》)诗 人 在 这 里 用 “道 路 迥且长”来形容仕途之路遥远漫长而无望,因此选择 回家闲住。除此之外,陶渊明还在诗中表达了世道艰 难之感:“远 哉 长 公,萧 然 何 事?世 路 多 端,皆 我 为 异。”(《读史述九章·张长公》)
倦官场、思 念 亲 人 的 情 绪。 “自 古 叹 行 役,我 今 始 知 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这时的陶 渊明身为桓玄的幕僚,奔波于桓玄与朝廷之间,目睹 朝廷内斗以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姓之苦。这与自己的远大抱负格格 不入,因此这时的陶渊明痛感失望与无奈。
在陶渊明赴任刘裕参军期间,诗中将其到远处服 役的矛盾心情也直接地表现出来:“遥遥从羁役,一心 处两端。”(《杂诗 · 其 一 》)黄 文 焕 在 《陶 诗 析 义 · 卷 四》中曾提及:“‘遥遥’二句身在仕途而魂在家,旅况 耿耿。”[2]除此之外,诗人服役中的艰苦与归思之情也 在 这 里 充 分 表 现 出 来:“慷 慨 思 南 归,路 遐 无 由 缘。” (《杂诗·其九》)“路遐”一词体现出服役之路漫漫无 期,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在仕途上的失望与痛苦。在诗 人赴任刘裕参军期间,感受到了时光流逝、大志无成 的感慨,所有的心思只能归结到对亲友、对家乡的思 念:“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停云》)这首诗虽然是 诗人辞刘裕参军职务后所写,但也表达出诗人对亲友 的思念以及政治上的失意。
陶渊明生活于晋宋易代的大动乱时期。他虽出 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出生时家道衰落了。在他的诗 文中,我们能感受到他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忆我 少状时,无 乐 自 欣 豫。猛 志 逸 四 海,骞 翮 思 远 翥。” (《杂诗·其 五 》)同 时,他 也 在 积 极 地 入 仕 以 求 获 得 功名:“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明骥,千 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其四》)但是,社会的混 乱以及政治上的黑暗,又让他感到失意和困惑:“日月 掷人去,有 志 不 获 骋。念 此 怀 悲 凄,终 晓 不 能 静。” (《杂诗·其二》)陶渊明将他人生之路上的困惑和失 意寄托在作品中,并运用意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在他作品中,意象的使用非常丰富,例如“酒”“菊花” “鱼”“鸟”等意象。但是,“失路”这一意象在他的诗 文中也是比较丰富,通过对失路意象的使用,更能表 现出他在心理上的变化。
许多文人在诗文中都使用了这一意象。屈原通 过对“失路”这一意象的使用,表达自己积极追求进步 的心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阮籍 通过对“失路”意象的使用,表达自己在祸乱之世的苦 苦挣扎,他在《咏怀》诗中通过用世路、天路以及失路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魏晋南北朝的庾信和王褒, 也常常使用 “失 路 ”这 一 意 象,他 们 通 过 “失 路 ”意 象 来表达自己故国之思和人生失意。陶渊明同样如此, 在他的诗文中,有像世路、道狭、荒路以及迥路之类的 路,也有像天路、临路、故路以及殊路等失路意象。下 面我们就陶渊明的失路意象进行分析。
由于社会的动乱和政治的黑暗,陶渊明在仕途中
[作者简介]贾晓庆(1993-),男,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前文学研究。
第 6期
贾晓庆: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失路意象
17
积极入仕却处处碰壁,当他看到仕途无望时最终选择 闲居家中。
二、陷入徘徊之痛———失路 陶渊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几经入仕,但最终还 是非常不如意,社会的黑暗和动乱让他壮志难酬。虽 然仕途坎坷,但他依然心怀大志,希望有朝一日实现 自己济世的理想和抱负。这种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下, 也导致了陶渊明仕途上的失意和人生的悲哀。 陶渊明入仕出仕四五次寻求出路,在入仕与归隐 这条路上徘徊着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路:“翼翼归鸟,相 林徘徊;和风不洽,翻翮求心;岂思天路,欣反旧栖。” (《归鸟》)此处的“天路”指作者的仕途之路,表达了 作者在入仕之路上的徘徊。诗人的大志和统治者所 追求的政治目的不相符,诗人只是被迫无奈去归隐。 当诗人怀念自己年轻时的大志以及对现在壮志难酬 的感慨、担心自己的未来和归宿并陷入无路可走的境 地时便感慨:“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 未知止泊处。”(《杂诗八首·其五》)在世路不可走的 情况下,陶渊明放弃现实中的入仕之路,放弃自己济 世的大志,去走向求仙之路。当诗人通过求仙来使自 己求取功名、实现自己的理想、解脱现实世界带给他 的精神上的痛苦时,心中便产生了无路可走的绝望心 态:“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 绝。”(《影答形 》)除 此 之 外,陶 渊 明 对 天 道 或 者 是 神 仙世界、鬼神世界的怀疑,他认为他们都是不存在的, 这只是自己虚想的,自己还需要面对现实世道的险恶 和不顺,诗人在这里也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同 时也表达出自己无路可走的感慨:“天道幽且远,鬼神 茫昧然。结发 念 善 事,豮 ? 六 九 年。 弱 冠 逢 世 阻,始 室丧其偏。”(《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当诗人回 忆自己曾经的艰难之路,表达出世路远无边际,并将 自己比作杨朱感叹世路多歧:“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 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饮酒·十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看到陶渊明或入仕或归隐 都在徘徊,入仙路只是他自己的幻想并不能实现。在 失路的处境下,他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无奈。他不能逃 避这些现实,只能在这些选择之间徘徊,以寻求一个 可以让自己精神解脱的大道。 三、迷惘过后的清醒———归隐之路 晋宋动乱的社会以及黑暗的政治统治下,留给陶 渊明实现自己济世大志的道路就变得更为狭窄了,再 加上他个人有安贫守节的骨气,不愿阿谀奉承,不愿 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因此,他和统治阶级之间往往是 不合的,这 种 不 合 是 他 徘 徊 在 仕 与 隐 之 间 的 主 要 原 因。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陶渊明最终选择归隐。
第 35卷 第 6期 Vol.35 No.6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
2019年 6月 Jun.2019
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失路意象
贾晓庆
(延安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作品中体现的意象能使人感受到作家独特的心理变化。“失路”这一意象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他 们通过这一意象表达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内心的感受,以及人生路上的坎坷。陶渊明在其诗歌中通过对失路意象的营 造,充分表达出他在人生之路上困惑、迷惘及曲折的追求。 [关键词]陶渊明;失路意象;仕途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9)06001602 [收稿日期]2019-03-08
除此之外,陶渊明在其《归园田居》中写到:“怅恨 独策还,崎岖历榛曲。”“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诗 人通过“道狭”“榛曲”来表现田园生活中狭窄的小路 以及崎岖的山路,表现出农耕的艰难和困苦。虽然他 的心中充满懊恼怨恨的心情,但又不希望违背自己的 选择,而是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衣沾不足 惜,但使愿无 为。”(《归 田 园 居 · 其 三 》)陶 渊 明 回 忆 赴任刘裕参军时不是追求功名的良策,所以离职。诗 中表现出诗人仕途无望的艰辛和困苦:“道路迥且长, 风波阻中途。”(《饮 酒 · 其 十 》)诗 人 在 这 里 用 “道 路 迥且长”来形容仕途之路遥远漫长而无望,因此选择 回家闲住。除此之外,陶渊明还在诗中表达了世道艰 难之感:“远 哉 长 公,萧 然 何 事?世 路 多 端,皆 我 为 异。”(《读史述九章·张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