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第六章气液反应工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
xBcB0
HA
p*A
cB0
α p*A 1 α p*A
式中 α Kc HA 为平衡常数Kc与溶解度系数HA的乘积,
表征带化学反应的气-液平衡特征。
如果物理溶解量相对于化学转化量可以忽略时,

cA0
xBcB0
cB0
α p*A 1 α p*A
该式为化学吸收典型的气液平衡关系。
与物理吸收
c
A
HA
上,而化学吸收则不同,取决于 (HAKc 的乘积)的数值,
即除了HA值外,化学平衡常数Kc更具有特殊的选择性。
➢ 物理吸收溶解热较小,仅数千焦耳每摩尔之内,而化学吸
收溶解热高达数万焦耳每摩尔,因此,温度改变对化学吸
收平衡的影响较物理吸收时更为强烈。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
一来自百度文库气-液相间物质传递 传质模型:双膜论
x
B

此时 cB cB0 1 xB ,cM cB0 xB ,由化学平衡关系
Kc cM / (cAcB ) xB / c*A 1 xB
3. 被吸收组分与溶剂中活性组分作用
将气液平衡关系
c
A
H A p*A引入,则
p*A xB
[Kc H A (1 xB )]
液相总的A组分浓度 cA0
液膜中反应量 <<液膜扩散量
LkC Ai =
kLC Ai
(kL
DL )
L
M
Lk
kL
DLk
k
2 L
2 L
k DL
=
1
M准数:代表了液膜中化学反应与传递之间相对速率的大小。
3. M准数的判据
M准数:液膜中化学反应与传递之间相对速率的大小
条件
M 0 M= 1
M: 1
M? 1
M
反应类别
反应进行情况
反应可忽略 液膜液相的反应均可忽略
rA
DBL
x 0, CA CAi
x

L
C
B
C Bi
dCB 0 dx
DAL
dC A dx
|x L
rA (V
L, )
注意,化学吸收速率为:
NA
DAL
dC A dx
|x0
所以,解出扩散反应方程之后,就能得出化学吸收速率 (实际就是气液反应的宏观动力学)
二、一级不可逆反应
rA kCA
反应扩散方程
K L RTHG L H 1
DG
DL kG kL
上列各式中:
p*为与液相cL相平衡的气相分压,MPa; c*为与气相pG相平衡的液相浓度,kmol m3 ; G 、 L分别为气膜和液膜的有效厚度,m;
kG、kL分别等于DG (RTG ) 和 DL L ;DG和DL分别表示组 分在气体和液体中的分子扩散系数,m2/s;
N KG ( pG p*) K L (C * CL )
11
1
KG kG HkL
1 1H
K L kL kG
化学吸收增强因子β>1,降低液相传质阻力所占比例。 β足够大时,总阻力将由气膜阻力所决定。
第三节 气-液反应动力学特征
一、伴有化学反应的液相扩散过程 讨论气体在液膜中边扩散边反应的过程
三、带化学反应的气—液相平衡
由化学平衡常数可写出
c
* A
c c M
N
M
N
K
c
c
B
B
1/ A
由相平衡关系式可得
f* A( g)
c
* A
HA
1 HA
c c M N MN
K
c
c B B
1 A
当气相是理想气体混合物时,上式为
pA*
1 HA
c c M N MN
K
c
c B B
1 A
慢反应 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
中速反应 反应在液膜和液相中进行
快反应 反应在液膜中进行完毕
瞬间反应 反应在膜内某处进行完毕
3. M准数的判据
瞬 间 反 应
快 反 应
慢 反 应
中 速 反 应
4. 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
NA
DAL
dC A dx
|x0
D
E’ D’
L
化学吸收的速率
β=
纯物理吸收速率
有反应时的浓度梯度
β=
无反应时的浓度梯度
E
DD’的斜率

>1
B
DE的斜率
4. 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
D
>1
E’ D’
L
有反应时的浓度梯度
β=
无反应时的浓度梯度
DD’的斜率

>1
DE的斜率
反应速率越快,
E
浓度分布曲线越弯曲,
则β数值越来越大。
4. 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
D
E’ D’
L
有反应时的浓度梯度
β=
无反应时的浓度梯度
三、带化学反应的气—液相平衡
为了较深入地阐明带化学反应的气液平衡关系,下面分 几种类型来分析。 1. 被吸收组分与溶剂相互作用
1. 被吸收组分与溶剂相互作用
设被吸收组分A在溶液中总浓度为
c A0,即
c
0 A
c
* A
cM
可得
Kc
cM cA*cB
c
0 A
cA*
cA*cB

c
A
HA
p*A
, 整理得
。联合理想气体亨利定
(6-1)
式中:
-i的摩尔分率 -i的逸度系数
(6-2)
一、气-液相平衡
对于稀溶液,可用亨利定律表示:
式中:
(6-3) -亨利系数 -i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1. 气-液平衡的一般关系为:
1) 气相为理想气体 ,气-液相平衡关系为:
2. Hi和Ei的关系 低压下:
式中:
-溶剂摩尔浓度 -溶解度系数
式中
DD’的斜率

>1
DE的斜率
反应速率越快,
E
浓度分布曲线越弯曲,
则β数值越来越大。
4. 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
D
E’ D’
L
有反应时的浓度梯度
β=
无反应时的浓度梯度
DD’的斜率

>1
DE的斜率
反应速率越快,
E
浓度分布曲线越弯曲,
则β数值越来越大。
4. 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
N kG ( pG pi ) kL (Ci CL )
V /L L
二、一级不可逆反应
η值的大小是对液相利用程度的一种度量: η=1表示化学反应在整个液相中均匀进行; η<1表示反应在液相中不均匀,液相利用不充分。 因此,称为液相利用率。
分以下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反应速率很大,在液膜中反应完毕 ②虽尚未达快速反应,但从液膜中扩散至液相主体的 A组分在主体中反应完毕 ③反应速率很小,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
表6-6 常见传质模型的主要特征
二、化学反应在相间传递中的作用
按化学反应和传递的相对大小区分为各种情况 1. 化学反应可忽略的过程 液相中的反应量与物理吸收的量相比可忽略
rA kC A
VRkC A = V0C A
k = 1
VA CA
VR
2. 液相主体中进行缓慢化学反应过程(慢反应)
液膜中的反应量远小于通过液膜传递的量,绝大部分在液 相主体内完成,判别条件为:
气液反应与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异同
相似点: 反应物历程:外扩散—内扩散—反应。 气相的扩散反应过程 气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扩散(气固相催化反应) 溶解的气体在液体内的扩散(气-液相反应)
差别点: (1)单相传质过程 VS 相间传质过程 (气固相催化反应) (气液反应) (2)对流传质 VS 孔扩散传质
2 L
k DAL C A
MCA
V / L L (10 L 104 )
ch CA
M (1 x) M (L 1)sh(1 x) ch M M (L 1)sh M
NA
DALC Ai
L
dC A dx
|
x0
kCAi M [ M (L 1) th M ] (L 1) M th M 1
pi GG
G
LL
L
CL 扩散系数与扩散尺度的比值
传质系数 = 阻力的倒数
DG和DL分别表示组分在气体和液体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上两式消去界面条件ci 和pi ,可得吸收速率
N KG (pG p*) K L (c* cL )

1
1
KG RTG L 1 1
DG HDL kG HkL
1
1
pA 的关
系比较如下:
➢ 物理吸收时,气体的溶解
度随分压呈直线关系;而
化学吸收则呈渐近线关系,
在分压很高时,气体的溶
解度趋近于化学计量的极
限;物理吸收宜应用于高
分压的情况下,而化学吸
收宜应用于低分压的情况
下。
与物理吸收
c
A
HA
pA
的关系比较如下:
➢ 对各种气体的溶解度的高低,物理吸收主要体现在H的数值
d 2CA dx 2
kC A DAL
将此方程进行无因次化
CA
CA C Ai
,x
x
L
,
dC A dx
d (C Ai C A ) dx
dx dx
C Ai
L
dCA dx
d 2CA dx 2
d ( dC A ) dx dx
d ( dC A ) d x d x dx dx
C Ai
2 L
d 2CA d x2
d2CA d x2
式中E0、E为气体在水中和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亨利系数; H0、H为气体在水中和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系数;
I1、I2为溶液中各电解质的离子强度,I 1 2 ci Zi2
其中ci为离子浓度,Zi为离子价数; h1、h2为溶液中各电解质所引起的溶解度降低系数,其 数值为 h h h hG ,其中h+、h-、hG分别为该电解质正、 负离子及被溶解的气体引起的数值。
2. 被吸收组分在溶液中离解
A的总浓度 cA0
c
A
cM
cA
KccA,由
c
A
H A p*A

则得 cA0 H A p*A Kc H A p*A
该式表示A组分的溶解度为物理溶解量与离解量之和。
如水吸收二氧化硫即属此类型。
3. 被吸收组分与溶剂中活性组分作用
设溶剂中活性组分起始浓度为
c
0 B
,若组分B的转化率为
二、溶液中气体溶解度的估算
2. 非电解质溶液的
式中 hs 为非电解质溶液盐效应系数,m3 kmol ; Cs 为非电解质的浓度,kmol m3 。
盐效应系数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加,可查表而得。
三、带化学反应的气—液相平衡
气体A与液相组分B发生化学反应,则A组分既遵从相平 衡关系又遵从化学平衡关系。设溶解气体A与液相中B发生 反应,则可表示为
p*A
cA HA
HA
cA0 1 KccB
当A为稀溶液时,溶剂B是大量的,p*A与
c
0 A
表观上
仍遵从亨利定律,但溶解度系数较无溶剂化作用时
增大(1+ Kc cB ) 倍。 如水吸收氨即属此例。
2. 被吸收组分在溶液中离解
由反应平衡,Kc
cM
c
N
c
A
,当







子存

时,cM cN ,则 cM cN KccA
传质方向
Gas Porous Solid
Gas Liquid
A: B: C=5mol/L C=3mol/L
C=5mol/L C=3mol/L
第一节 气-液反应平衡
一、气-液相平衡
气-液反应的相平衡关系如下,包括气-液相平衡和 化学反应平衡,先讨论相平衡。
设气相中组分i溶解于液相中,当气-液相平衡时,组 分i在气相和液相中的逸度相等,即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气-液反应平衡 气-液反应历程 气-液反应动力学特征 气-液反应器概述 鼓泡反应器 填料反应器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气液相反应器的定义:包括气相和液相,且气相中的组 分必须进入到液相中才能进行的反应。
进行气液相反应的装置:气–液相反应器。 基本特征: (1)至少有一反应物在气相; (2)反应物都是气相,但须进入液相催化才能进行反应; (3)气液相反应属于非均相反应,气相反应物必须经过相
x dx
A B Q
通过“扩散-反应” 方程来确定浓度分 布,进而确定化学
吸收增强因子β
x dx
液膜
扩散入=扩散出+反应
微元
DAL
dC A dx
DAL
(
dC A dx
d 2CA dx 2
dx)
rAdx
d 2CA dx 2
rA DAL
对于B,在液膜内的扩散-反应方程为:
边界条件
d 2CB dx2
,ρ-溶液密度,M-溶液平均分子量
对于稀溶液,M近似等于溶剂的分子量M0,可得Hi 和Ei 的近似关系:
3. Ηi、Ei 和温度的关系 4. Ηi、Ei 和压力的关系
-i 在溶液中的偏摩尔容积,可查文献得到。
二、溶液中气体溶解度的估算
亨利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和纯溶剂,但在工业生产 过程中,液相中含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亨利定律并不 适用。 1. 电解质溶液的
N A M [ M (L 1) th M ]
k LC Ai
(L 1) M th M 1
二、一级不可逆反应
液相反应利用率η
CAi
(气液反应中有效因子)
有内扩散影响时的反应速率
CAL
η=

无内扩散影响时的反应速率
CAi
CAL
N A [ M (L 1) th M ]
kCAiV L M [(L 1) M th M 1]
Higbie渗透论 Danckwerts表面更新理论 湍流传质论 双膜论:气液相界面两侧各存在一个静止膜:气膜,液膜 传质速率取决于通过液膜和气膜的分子扩散速率。 假设:扩散组分在气-液界面处达到气液相平衡。
双膜理论
Ci
pG
δg
δL
N
DG
RT G
(pG
pi )
DL
L
ci cL
在界面上 ci Hpi
界面进入液相,于是不仅包括反应过程,还包括传质过 程。
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有机物氧化 有机物氯化 有机物加氢 其他有机反应 酸性气体的吸收 合成产物
气液相反应器的操作
条件不是很苛刻,液相的 蒸发和流动可把热量带出, 易于实现传热和传质,另 外由于高效催化剂的开发, 使气液相反应器应用较广 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