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式
从题元理论看现代汉语兼语句
![从题元理论看现代汉语兼语句](https://img.taocdn.com/s3/m/1527b4f75901020206409cbf.png)
从题元理论看现代汉语兼语句本文在题元理论的框架下,对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根据兼语动词的题元结构,对兼语句的种类进行了重新划分。
按照题元结构的不同,现代汉语兼语句共分为6类。
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特征表现为题元重合,题元指派具有方向性,并且兼语句中存在不定式结构。
标签:题元理论兼语句兼语动词一、引言兼语句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长期以来一直备受语法界的重视和关注。
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为兼语句,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称为兼语动词。
汉语语法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宋玉柱,1998;游汝杰,2002;杨大然,2006;张云香,2009)从不同视角研究现代汉语兼语句,从而使兼语句的研究逐步深入,但鲜有文章专注于兼语句的句法特征。
本文拟在题元理论的框架下,对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特征进行深入剖析。
二、理论框架题元角色是指由谓项指派给其论元的语义角色。
谓项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关系是谓项所表达的事件或获得的参与者之间关系。
它和论元不同,论元是指带有题元角色的名词性的成分。
题元角色常见的包括:施事(agent)、受事(patient)、述题(theme)、经历者(experiencer)、受益者(benefactive)、目标(goal)、来源(source)、方位(location)等。
按照题元理论,句子是以动词(或其他谓词)为中心的结构;词之所以能组合成不同类型的句子,主要与词,尤其是动词的词汇特征有关,即词的特征决定句子的基本结构。
题元准则要求句中谓词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且只能分派给一个论元;同样,句中的每一个名词短语都必须得到一个而且只能是一个题元角色;一个名词短语倘若得不到题元角色就必然会导致错句的产生,而一个论元获得了多个题元角色或一个题元角色分派给了一个以上的论元,也会因为违背了题元准则而被视为不合语法的错句。
三、兼语句的划分(一)7类兼语句正如上文提到的,句子是以动词(或其他谓词)为中心的结构,词的特征决定句子的基本结构。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_相关句式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_相关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1cafef4eaef8941ea66e0565.png)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_相关句式论文导读::兼语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
兼语式的类别。
兼语式与相关句式的比较。
论文关键词:兼语式,概说,类别,相关句式兼语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其特点是一个动宾结构套在一个主谓结构上。
两个谓语不连系同一主语。
(吕叔湘,1979)所谓的“兼语式”用符号可以表示为:(S)V1N V2。
其中,S表示动词可能存在的主语,外加括号表示可有可无,V1表示动词,V2表示谓语,N表示V1和V2之间的那个名词性成分。
各成分的语法关系是N 是V1的宾语;N 是V2 的主语;V2是N的谓语,不是其他成分。
一、兼语式研究概况汉语语言学界明确地对兼语结构进行的研究已经很多相关句式,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这种研究经历了由提出到论争,最后趋向统一的过程。
第一阶段:兼语式命名及其定义兼语式问题由来已久。
最早是由王力(1955)提出的“递系式”,并将其定义为:“凡句中包含两次连系,其初系的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即用为次系的主语者。
”丁声树(1963)首次使用“兼语式”:“兼语式的特点是两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
”吕叔湘(1979)称为“递谓式”。
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精神是想同的,都存在一个名词性成分既是前边动词的宾语或表位,又是后边成分的主语。
后来才逐渐采用“兼语式”这个名称。
即便是语法学家把它看作独立的句式,他们对其范畴的界定也不尽相投。
主要有两类观点:“肯定说”和“否定说”。
㈠“肯定说”:在兼语式这一特殊句式被提出来之后,承认兼语式的存在的代表人物有:胡附、文炼《现代汉语语法探索》(1955),他们将兼语式的第一动词限定在致动意义这一范围内论文提纲怎么写。
陈建民《记兼语式和一些有关句子分析法问题》(1960)从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分析兼语式。
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1982)认为兼语式符合切分三原则,承认兼语式的存在。
邢欣《论兼语式的生层结构》(1984)借用转换生成的语法理论,深入这类结构的深层结构中去,认为兼语式是站得住的。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299d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6.png)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前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语言来进行人际交往和表达意见,而语言也是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方向,其中语式则更注重语言的使用效果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综述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的相关成果和现状。
兼语式的概念和分类兼语式是一种语法结构,指同一个句子中由两个或多个动词共同构成谓语成分。
在现代汉语中,兼语式可以分为动合结构、动补结构、动补宾结构、动宾补结构、动宾补宾结构五类。
动合结构:指一个句子中两个动词构成一个谓语,是兼语式中最常见的一种。
如“走过来看看”、“吃完饭去散步”等。
动补结构:指一个句子中,动词加上其所需的动词补足语构成的谓语,如“我想跳舞”、“他学习写汉字”等。
动补宾结构:指一个句子中,动词加上其所需的动词补足语和宾语共同构成的谓语,如“他看见邻居走了进来”、“我又买了一件衣服”等。
动宾补结构:指一个句子中,动词和宾语通过宾语补足语共同构成谓语,如“他让我去做作业”、“我听到她唱歌”等。
动宾补宾结构:指一个句子中,动词和宾语通过宾语补足语和宾语共同构成谓语,如“他将问题解决了”、“我认为这首歌唱得好听”。
兼语式在汉语中的应用在现代汉语中,兼语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修辞效果。
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都充满了兼语式的运用,如《红楼梦》中的“宝玉满面愁云,翠缕黄衫,投闲处、对晚照,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句子,就有多种不同的兼语式结构。
除了文学作品,兼语式在日常交流、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气氛热烈的宴会上,人们可能会使用“喝个彩,祝福永远”等兼语式的祝福语;在商业广告中,兼语式的使用可以增强商品的吸引力和描述效果,如“一条龙服务,尊贵享受”等。
兼语式的语义特征和认知机制兼语式的语义特征是将两个或多个动作或事件整合在同一个语句中,从而可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时间关系。
浅谈兼语句与连谓句
![浅谈兼语句与连谓句](https://img.taocdn.com/s3/m/cacc490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5.png)
浅谈兼语句与连谓句论文浅谈兼语句与连谓句、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别徐巍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双宾句、变式句及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是单句中较为重要的几种句式,而兼语句、连谓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是其中三种较难识别和区分的句式,对于这三种句式的识别和运用,是学生学习语法中最伤脑筋的问题,也是语法教学中极为棘手的问题,对这三种句式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单句句子成分的分析,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及对单复句的识别等问题。
而对汉语中的“主谓短语作宾语句”掌握得好,也有助于正确理解英语语法中的“宾语从句”。
我就这三种句式的识别及兼语句与后两者的关系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兼语句、连谓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一般形式(1—22为例句)。
1.你请他来。
2.老师叫你交作业本。
3.他取了钢笔走了。
4.她上山挖菜。
5.他低着头想着往事。
6、连长命令我们休息。
7、连长希望我们休息。
8、他提议我们去北京。
依照通行的语法规则,仔细分析以上各例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兼语句是指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所谓兼语短语是指有“宾语兼主语”这种成分的一种短语(动词+宾语—主语+谓语)。
即:两个谓词连用,后一谓词可以同前一谓词的宾语发生主谓关系,而与全句主语一般不发生主谓关系。
如例1“你请他来。
”一句中的“来”只与“他”发生主谓关系,而与全句主语“你”不发生主谓关系。
同样例2句中,动词“交”只与“你”发生主谓关系,并不与全句主语“老师”发生主谓关系。
例6中,动词“休息”只与“我们”发生主谓关系,并不与全句主语“连长”发生主谓关系。
例1、2、6句都是兼语句。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对兼语式是这样解释的:“兼语式的特点是两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
例如:‘风吹着雪花满天飞’。
‘吹着雪花’的是‘风’,‘满天飞’的是‘雪花’。
我们可以说‘风吹着雪花’,也可以说‘雪花满天飞’。
‘雪花’是‘吹着’的宾语,同时又兼做‘满天飞’的主语。
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
![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12249ecfc4ffe473268ab38.png)
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特有的句型之一,然而在维吾尔语中不存在兼语式。
本文着重介绍汉语兼语句在维译时的方法,为这种特殊句式的翻译提供合适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
翻译汉语兼语句时首先要弄清前后两个谓语动词之间的意义联系,同时也要弄清全句主语和兼语之间的意义联系。
一、汉语兼语句概述(一)汉语兼语句的来源“兼语式”的问题由来已久,这种句式在古代已被提出,在我国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已大量存在。
如“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隐公元年》),“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等。
由于对其系统的语法研究开始较晚,这种句式直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学者们对它的理解不甚相同。
黎锦熙最早将兼语句解释为,“某成分既有宾语的资格,又有主语的资格,故名‘兼格'”。
吕叔湘把“兼语句”定义为,“递谓式―两个动词不属于同一主语,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就是第一个动词的宾语。
第一个动词常常是‘使、叫、让'或带有这种意义的词”。
上述各家的一致性,就是有一个“名词性成分”,它既是前边动词的宾语,又是后边谓词性成分的主语,两个谓语不连系同一主语。
差异就是对“兼语句”的范围理解不尽相同。
(二)汉语兼语句的定义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在一起,而且述宾短语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这样的短语叫作兼语短语。
由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称作为兼语句。
它的基本格式是:主语一谓语1—兼语一谓语2。
它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动词谓语句,同时也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句式。
而维语中没有和它相同或相似的形式,于是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兼语句前后两个谓语动词之间总是总是有一定的意义联系,只要弄清兼语句前后两个谓语之间的意义联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汉语兼语句的类型及特点(一)汉语兼语句的类型1. 表示使令意义的兼语句这种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是表示使令意义的,如:“使、让、叫、请、派、强迫”等等。
现代汉语复习辅导(下册)
![现代汉语复习辅导(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b259f75bd64783e09122be6.png)
第五章语法(一)名词解释1、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2、短语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3、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须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
它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末,以适应表达的需要。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二)判断改错1、连词是指在词语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虚词。
×连词是指在词语或分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虚词。
2、副词能且只能充当状语。
×副词“很、极、万分”既能充当状语又能充当补语。
3、所有介词都能用在单个名词前边,组成介宾短语。
√4、“那一位”是量词短语。
ד那一位”是偏正短语。
5、短语“明天晴天”和“明天是晴天”都是主谓短语。
√6、短语“晒太阳”和“晒衣服”中,动词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都是“动作+受事”。
ד晒太阳”是“动作+施事”,“晒衣服”是“动作+受事”。
7、“我一下车就看见他了。
”是连动句。
ד我一下车就看见他了。
”是连贯关系紧缩复句。
8、“你去叫小王来办公室找我。
”是单纯的连动句。
ד你去叫小王来办公室找我。
”是兼语、连动交错式。
9、“我陪你去北京。
”是单纯的兼语句。
ד我陪你去北京。
”是兼语、连动混合式。
10、多重复句是包含两个或几个分句的复句。
×多重复句是包含两个或几个关系层次的复句。
11、“不是------就是------”是表示对照关系的关系词语。
ד不是------就是------”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关系词语。
(三)单项选择1、下列双音节语言单位是两个语素的是(D)。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527021ee009581b6ad9eb50.png)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南召一中翟杰(474650)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
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教学容: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
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
页码如下: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明确: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状谓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
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与、以与、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
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汉语兼语式复合词形成探微
![汉语兼语式复合词形成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1cbf459cb84ae45c3a358c99.png)
汉语兼语式复合词形成探微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学者对兼语式复合词关注不够、研究不深,对于这类复合词的形成众说不一。
有的学者认为兼语式复合词是人们造词之初就客观存在的一类词,有的学者则认为兼语式复合词脱胎于兼语短语。
那么兼语式复合词形成(来源)于哪一种方式?它是否另有它径呢?一、兼语式复合词形成的理据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其基本单位是词,词是言语活动的基础元素,也是语言和言语表达的载体及实现形式。
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产生新的成分,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葛本仪(1985)指出:“任何词的形成都有两个条件为前提,一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二是语言材料。
”在语言产生之初,人们的思维活动,多半是形象思维活动占主要地位,在语言产生之后,任何词都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材料相结合的产物。
思维活动形成词的内容,语言材料是这种思维内容变成了直接现实,从而使人们感知、认识和应用它。
词的形成必备两个前提条件——思维活动和语言材料。
但从词的形成途径即轨迹来说,人们的思维活动占有先导地位,因为没有认识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新的认识内容,当然也不会用语言材料来表示它。
对于复合词来说,这个理论更为贴切适用。
在造字之初,还未具备语言材料,一些象形字“人”“山”“水”“牛”等,都是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
后来有了这些简单明了的象形字做语言材料,再结合人的思维活动就有了会意字、指事字、形声上古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语言材料的持续丰富,双音节复合词则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主流。
董秀芳(2002)认为:“从以单音词为主过渡到以双音词为主,这是汉语内部的一个发展趋势,这使得汉语词汇系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观,确为汉语史上的一件大事。
”对于单音节词是如何实现这一历史转变的问题,“词汇化”是董秀芳博士给出的答案。
“词汇化”这一概念也像语法史研究中的“语法化”一样具有前瞻性。
根据董秀芳博士的理论,“词汇化”就是从句法层面的自由组合到固定的词汇单位的过程。
特殊句式——兼语句
![特殊句式——兼语句](https://img.taocdn.com/s3/m/ce6c8b6ff242336c1eb95e64.png)
932016年第12期总第169期No.12. 2016Sum 169哲学文史研究作者简介:钱 琼(1989-),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沈阳师范大学,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对外汉语)研究。
兼语句这种特殊句式由来已久,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但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却开始于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1997)把兼语句定义为:“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
”现有的研究,有很多事从分析兼语句的定义入手,已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
同时许多学者也对兼语句的结构和与之相类似的相关句式做了不同角度的比较研究,主要与下列相关句式进行过对比:一、兼语句和双宾语句的区别双宾语句中,以动词、动词性短语或主谓短语作远宾语时,就容易与兼语句相混淆。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双宾语的动词是三价动词,两个宾语之间不构成结构关系,但兼语句中 N2 和 V2之间存在结构关系。
兼语句中 V2 回答V1+N2“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提问,而双宾语句回答V1+N2什么的提问。
在双宾语句中,当远宾语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做小句的谓语,它所表示的含义其实是动态的,而兼语句动词所表现的是静态的;其次,由于双宾语的V1是三价的,是可以带三个名词的,而兼语句的 V1 却只能带两个名词。
二、兼语句和连动句的区别连动句是指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它所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都可以分别跟同一个主语发生主谓关系,是陈述同一主语的;兼语句则是V2和N2构成主谓关系,不与N1构成主谓关系。
由于连动句动词之间结构紧凑,几个动词之间是没有停顿的。
三、兼语句和主谓宾语句的区别:主谓宾语句是主谓短语充当宾语的句子,整个主谓短语一起充当V1的宾语,N2与主谓短语的动词不构成关系。
而兼语句的N2与V2是构成关系的。
例如“我请他来”和“我知道他来”两个句子分别是兼语句是主谓宾语句。
仔细比较能够发现两者有明显区别:(1)停顿处和可加状语的地方不同;(2)第一个动词的性质不同;(3)句子的变换式不同。
汉语的“兼语式”并非兼语
![汉语的“兼语式”并非兼语](https://img.taocdn.com/s3/m/0e19f8f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2.png)
汉语的“兼语式”并非兼语张英杰;童慧芬【摘要】本文目的在于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汉语“兼语式”的理论并不具有客观的句法学依据。
鉴于汉语缺乏构形形态的变化,因此本文在探究“兼语式”结构时,则主要依赖于表达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和词序变化等语法手段,由古至今地证明了汉语的“兼语式”并不构成语法范畴的主谓结构,由于“兼语”及其“谓语”并不处于同一的结构层次。
因而“兼语”不是主语,而是宾语;宾语其后的成分则为宾语补足语,虽然两者之间存有被陈述和陈述的逻辑关系。
再者,古代汉语中的宾格代词“之”和现代汉语中省略了数词“一”的量词单独作为定语,并且分别出现在“兼语式”中的语言事实,均已客观而有力地证明了汉语的“兼语”只是个宾语。
本文还证明了“兼语”的语音属性,即为宾语所具有的语音特征。
因此,传统的“兼语”则是一个纯粹的宾语而已。
【期刊名称】《现代语言学》【年(卷),期】2018(006)002【总页数】7页(P190-196)【关键词】兼语;兼语式;宾语;宾语补足语【作者】张英杰;童慧芬【作者单位】[1]上海浦东;[1]上海浦东;【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引言1.1.“兼语式”定义汉语的“兼语式”,即为“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在一起,动宾词组的宾语兼作主谓词组的主语”[1]。
并且,传统学界认为“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兼语式)的来源是很远的。
自先秦到现在,两千多年来,除了人称代词(由‘之’到‘其’)有所变更以外,成为最巩固的一种结构。
”[2]1.2.“兼语式”判定的依据值得商榷由于汉语缺乏显性的形态变化,所以对于“兼语式”的判定,传统方法则着眼于动词的表意类别(如使令动词等概念)以及“兼语”与其“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并无语法范畴的客观依据。
因此,我们不妨先来对照下列的汉英例句,谓语部分同是“使令动词”+“宾语”的形式[3]:这消息使她高兴。
The news made her happy.她父亲不会让她参加舞会。
《现代汉语兼语式》评析
![《现代汉语兼语式》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ad39412b160b4e767fcffa.png)
《现代汉语兼语式》评析作者:刘芳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6期[摘要]《现代汉语兼语式》是一部研究汉语特殊句式兼语式的专著,其价值在于引入西方语法理论并兼顾汉语特点,为汉语句型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现代汉语兼语式书评[中图分类号]H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40-0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兼语式当作一种特殊句式加以研究,认为这种结构形式(NP1+VP1+NP2+VP2)不同于印欧语言的基本句式,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界最具有争论的焦点之一。
在肯定与否定的争论中,对兼语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邢欣的《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以下简称《兼语式》)就是一部以这种特殊句式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
由于汉语句法缺乏严格的主谓一致关系,而句型中又多是以NP1+VP1+NP2+VP2的语序排列的,这就导致兼语式的结构形式与多种句式有交叉现象,如双宾语句、小句作宾语句、动词补语句等。
所以深入研究兼语式,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前人对兼语式的争论问题,而且有助于归类和分析汉语句型,从而形成系统的现代汉语句型体系,也许这也正是《兼语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该书作为一部研究兼语式的专著,在方法上不囿成见,时有新意,为现代汉语兼语式的研究确立新的理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西方生成语法理论解决兼语式中是否存在“兼语”的问题。
一般学者认为兼语式存在一个既做动宾结构的宾语又做主谓结构主语的“兼语”NP2。
而《兼语式》则运用空语类理论、题元理论、控制理论等充分证明:在兼语式中是存在着一个无语音形式而有语义作用的空语类成分“e”,只是由于“e”没有语音形式,而它的控制语作为一个显性名词NP2又恰好处在“e”的空位这样一个位置,所以我们一直以为存在一个身兼二职的“兼语”。
实际上NP2只作VP1的受事宾语,并不兼作VP2 的主语,VP2真正的主语是空语类“e”,NP 2只是“e”的控制语。
现代汉语中兼语句知识梳理
![现代汉语中兼语句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ab3e71f705cc175427090d.png)
由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前一个动
宾结构的宾语兼做后一个主谓结构的主语,这种句式
叫兼语句
BREAD PPT DESIGN
兼语句的类型
(1)表示
(3)第一个动词是“有”的兼语句,用来说明某个 新情况——某事物或人的情况
(4)第一个动词是表示好恶、称羡类动词。
BREAD PPT DESIGN
兼语句的类型
(2)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的兼语句 动词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如“称……为……、
选……为……、推选……为……、拜……为…… 例句:我们选他当班长
人们称护士为白衣天使。
BREAD PPT DESIGN
兼语句的类型
(3)第一个动词是“有”的兼语句,用来说明某个 新情况——某事物或人的情况
肯定句:主语+有+兼语+谓语(动词/形容词) 例句: 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叫小明。 他有一个孩子很可爱。
否定句:主语+没有+兼语+谓语(动词/形容词) 例句:这里没有人懂西班牙语。
BREAD PPT DESIGN
兼语句的类型
(4)第一个动词是表示好恶、称羡类动词。 例如:“爱、狠、喜欢、讨厌、佩服、夸奖、怪、埋怨、 笑话、羡慕”等。 例句: 小赵怪我不帮他。
BREAD PPT DESIGN
兼语句
目录 CONTENTS
1
兼语句的定义
2
兼语句的类型
3
兼语句的特点
BREAD PPT DESIGN
兼语句的定义
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汉语中有由两个“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合成的句子, 第一个动词的宾语同时又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着身 兼两个成分的词语叫兼语,这类句子叫兼语句。
现代汉语兼语句式本体知识
![现代汉语兼语句式本体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a5cfa615ef7ba0d4b733b58.png)
兼语句式
❖ 兼语句:兼语短语处于句子核心位置的句子。兼语 句式是动宾短语套在主谓短语的句式上。动宾短语 的宾语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 例子: 我请他来。
❖
老师鼓励学生学好功课。
❖
我感谢你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
大家选他当代表。
❖
他有个妹妹很能干。
兼语句式的格式
❖ 格式: ❖ 名词1+动1+名词2+动2 ❖ (N1+V1+N+v2) ❖ 其中“名词2”既是动1的宾语,又是动2的主语。 ❖ 这样的句式叫做兼语句式。
❖ 例句:我感谢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
他妈妈骂他是个懒鬼。
兼语句式动词特点
❖ 3选定式
❖ 这类动词有“选聘、称、说等含义。兼语后头的动 词 有“为、做、当、是”等词。
❖ 例子:我们选他当班长。
❖
我们称他是学霸
兼语句式动词特点
❖ 4“有”字式 ❖ 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等。 ❖ 例句:他有个妹妹很能干。 ❖ 村外的黄土路有人再走。 ❖ 没有人找你呀! ❖ 轮到你值班了。
语义关系
❖ 兼语句式的语义关系: ❖ 兼语表示名词1通过动1使名词2参与某动作或者处
于某状态之中。 ❖ 兼语的语义结构可以看做是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 一:名词1通过动1对名2产生影响,称作“致使关
系”。 ❖ 二:名2对动2的控制,称作“结果关系”。 ❖ 关系:致使的强弱和结果的强弱成反比,强调致使程
兼语句式动词特点
❖ 1使令式
❖ 这类动词具有使令意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常见 的动词有:请、使、叫、让、派、催、逼、求、托、 命令、吩咐、动员、促使、发动、组织、鼓励、号 召。
现代汉语连动式兼语式复合词研究
![现代汉语连动式兼语式复合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9f5ed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7.png)
现代汉语连动式兼语式复合词研究动宾式复合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数量颇多,表现活跃,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其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宾式复合词的相关文献,对其语义结构、语法表现、生成及演变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按句法结构关系来分,汉语复合词主要有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并列式和动补式五种类型。
周荐(2004)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双音节复合词进行了统计,其中动宾式复合词有5030个,约占总数的15.6%,是构词数量较为突出的一种结构类型。
此外,沈梦璎(1987)、汤廷池(1989)等学者对新词语的构词手段进行统计后认为,动宾式是能产性较强的构词法之一。
动宾式构词法在汉语的构词活动中比较活跃,所构成的复合词数量也颇为可观,因此吸引了不少学者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动宾式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汉语的词法结构与句法结构关系密切,在结构关系上类似于动宾词组的合成词被称为动宾式或支配式复合词,如胡裕树(1979)、葛本仪(1985)等都认为动宾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司令”“动员”等。
唐超群(1990)认为在动宾式复合词中,后一词根可以是前一词根的受事、结果、施事、时间、方位、原因、依凭。
寿永明(2001)把动宾式复合名词的名语素分为四种情况,即可以表示职务或职业、季节或者时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用品以及其他事物。
万献初(2001)从语义的角度把“动作+处所”式复合动词划分为两类:一类涉及动作发生的场所,如“骂街”“清场”等;另一类涉及动作指向的场所,如“出国”“进场”等。
基于句法结构的语义研究,使我们对复合词的认识更加全面,同时也为动宾复合词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视角。
王燕飞(2004)在分析“动+宾”语义关系的基础上,阐释了动宾式复合词转指为施事名词、工具名词的规律和原因。
刘云、李晋霞(1998)根据“V·O1+O2”的变形形式和“O1”的语义指向,对宾语“O2”进行了语义上的分类。
古今汉语兼语式类举
![古今汉语兼语式类举](https://img.taocdn.com/s3/m/99dcf20a14791711cc7917ef.png)
古今汉语兼语式类举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谭文淼谓语部分是连用的动词(有的后一个是形容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前一个谓语的宾语同时又作为一个谓语的主语,等于一个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连环在一起,当中没有语音停顿,这样的格式叫兼语式,其结构形式是“主语+谓语+兼语+谓语”。
古今汉语兼语式的语法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古汉语中的兼语式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使令类使令兼语结构,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兼语后的谓语及其宾语,常表示主语对兼语的要求等。
例如:1.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皇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国史官走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则在舟中矣。
(《殽之战》)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
使令式兼语也有不用使令性动词的。
如:3.权即遣.肃行.。
(《赤壁之战》)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去。
这种格式的兼语有时可省略。
例如:4.计末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商议还没有决定下来,要找一个能够派遣(他)去答复秦国的人。
5.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五蠹》)人民爱戴他,就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二、命名类这类兼语格式,前一动词一般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
例如: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向宠将军,性格品德善良平正,熟悉精通军事,以前曾经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部督。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筑庐舍定居下来,而且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称呼它叫“褒禅山”。
“命名式”的句中兼语有时也可省略,如:8.林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现代汉语兼语结构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兼语结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41a8a6addccda38376baf41.png)
王力 ( 中国语 法 理 论 》 94 则 把这 种 结 构形 《 14 ) 谓语 句 占绝对 优 势, 单 句 总 数 之 比高 达 4. 与 2 式称 为 “ 系式 ” 递 。他 又在 《 国现代语法 》 中华 书 中 ( 41 , 5 %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较常用 的句 型之一 , 与单 局 15 ) 95 中指 出 : 凡 句 中包 含 着 两 次连 系 , 初 系 “ 其 句总数之比达 366 , .0 % 仅次于“ 字句。可见 , 有” 兼 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即用为次系的主语者 , 我们把 语短语是现代汉语 中较 为常见的短语结构 , 因如 正 它 叫做递 系式 , ‘ 相连 系 ’ 意 。例 如 : 取 递 之 ” 此 , 内语 言学 家对 兼 语 结 构 很 重 视 , 做 过 很 多 国 曾 ( ) 叫他 来 ( 当于兼语 句 ) 1你 相 。 细致 和深入 的研 究 。这 里 我 们 将 就 “ 语 结 构 ” 兼 的 () 2 是他 撕破 了我 的 书 ( 当于“ ” 的兼语 相 是 字 名称 与外延之 争 、 废 之 争 以及 近 年 来 有关 兼 语 结 存 句) 。 构研究 的新进 展做一 述评 。 ( ) 来 的不巧 了( 当于 带补 语 的 句子 , 中 3我 相 句 二 、兼语 结构 ” “ 名称 与外 延之 争 “ 是初 系, 不巧 ” 次 系, “ 又做 “ 巧” 来” “ 是 而 来” 不 的 “ 语结构 ” 兼 的不 同名 称 有 : 宾补 、 系式 、 谓 递 递 主语 , 以也 叫递 系式 ) 所 。 句、 致使式、 兼语式 、 兼语 句、 连环句 等等 。本 文重 ( ) 出去 开 门( 当于连动 句 ) 4他 相 。 点对宾 补 、 系式 、 谓 式 、 语 式 几 种名 称 进 行 比 递 递 兼
现代汉语考点(下)
![现代汉语考点(下)](https://img.taocdn.com/s3/m/afa9dac69ec3d5bbfd0a74a9.png)
《现代汉语》考点(下)1、语法学的分类:语法学分为词法和句法。
2、语法的性质:①抽象性。
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②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
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
③民族性。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性,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3、词类的划分标准(可能出大题):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
词的语法功能是指:(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
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上。
(2)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这有两种表现:①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
②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词的形态可分两种:(1)构形形态。
例如重叠。
(2)构词形态。
例如加词缀。
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语法研究应遵循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划分词类只顾形式不管意义,就偏离了这个原则。
功能、形态和意义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同表现。
在运用分类标准时要注意分清主要和次要。
汉语划分词类,语法功能是主要的,但是使用功能标准时也必须分清主要、次要或者经常、非经常。
4、名词:(1)种类:①表示人和事物,具体有个体名词(朋友、作家、同志)、集合名词(人民,人口,群众)、抽象名词(道德,文化,政治)、物质名词(水,声音,风)。
②表示时间(秋天,早晨)。
③表示处所(河岸,东郊,周围)。
④表示方位(前、后、左、右)。
(2)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②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一个人,*不人)。
③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④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3)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时间名词比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例】他昨天..来了。
兼语式“让X飞”的构式语法分析
![兼语式“让X飞”的构式语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2eafd0c8d376eeaeaa314d.png)
兼语式“让X飞”的构式语法分析作者:刘琴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9期摘要: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析“让X飞”兼语的句法一语义特征。
在句法上,X 既是“让”的宾语,又是“飞”的主语;在语义上,因为“让”与“飞”的相互压制,“飞”具有了不同于普通义的构式义,通过分析语料可发现,兼语构式的四个成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压制共存。
关键词:“让X飞”;构式语法;句法;语义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9-0140-03一、兼语式研究回顾我们对兼语式(又称兼语结构)的研究由来已久。
国内最开始的研究围绕着兼语式的分类与“存废之争”(杨成凯1984)展开,涉及兼语式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游汝杰2002;邢欣1995,2004),兼语式的句法推导(成镇权2003,2007;杨大然2004;胡波、文卫平2007;温宾利、袁芳2009;马志刚2011)分析特殊兼语式的特点。
近几年来,也有许多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兼语式的构成、兼语式的重新分类和其原型范畴。
刘世英(2002)从象似性角度,分析汉语兼语结构四种类型的特点。
苏丹洁(2011,2012)研究用构式语块进行教学,主要研究表示使令的兼语式的教学。
杨哲(2011)认为兼语式的语义构成概括为施事主语使人或事物处于某种状态或表现某种行为,而致使命令式是兼语式的原型,其他类型为低原型性的表达。
牛保义运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分析汉语兼语式中兼语的衔接功能。
刘云飞(2014)根据认知语言学力量理论,以兼语式中各成分的力量关系的心理表征为视角对兼语式进行分类,弥补已有分类模式的不足。
刘云飞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助成类兼语构式背后的认知动因和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变异,网络流行语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新词语,语言学家对流行语的研究从分析其语义、语用特征开始,近年来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其认知机制、生成机制,如王寅(2011)运用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分析对“被X”的语义、句法、语用属性进行剖析,认为“词汇与构式互动”的“词汇压制”创造出的新词汇体现出人们认识社会的方式和再范畴化的机制(2011),但这样的研究少之又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你叫他进来。
22.校长请你去谈谈情况。
23.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
此外,也有许多句子前一个谓语是“叫”、“让”、“使”、“请”等以外的动词组成的。
例如:
24.校长吩咐大家照顾他。
2.雷锋精神鼓舞我们不断前进。
二、称谓类前后谓语都是表示称谓的,前一个谓语常用“称”、“叫”等动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一个谓语一般说来都是“做”、“是”、“为”等一类动词。
四、爱憎类此类结构的特点是前一个谓语多是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的动词。如果不是表示心理活动的,也是含有奖惩意义的动词,后一个谓语表明前一个谓语的原因。
例如:
32.谢谢你们帮助我。
33.他怪我想得不周到。
34.王老师喜欢他诚实。
35.大家责备他不守信用。
五、有无类前一个谓语一般是“有”、“没有”等动词,表示存在或消失,从而进行陈述。
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式
定义: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身兼两职,故称兼语。例如:母亲叫闰土坐。老师不让我们说话。
一、使令类前一个谓语常常是含有“使令”意思的动词,后一个谓语表明前一个谓语的目的或结果。前一个谓语常用“叫”、“让”、“请”、“使”、“派”、“命令”等,
例如:
36.工厂有人要闹事。
37.有几个学生在操场上练单杠。
38.寝室里没有同学讲小话了。
39.我有个朋友住在广州。
六、数量补充类后一个谓语表明数量,补充作说明。
例如:
39.每亩产粮九百八十斤。
40.李总务为学校节约人民币五十八元。这里的数量词和前面的名词间没有语音停顿,同时又能对它进行陈述,故应看作是后一个谓语,而不看作定语后置。
例如:
25.人们都叫他做老愚公。
26.人们称他为“当代雷锋”。
有时这类兼语式中后一个谓语也用名词充当。
例如:
27.大家叫他“铁罗汉”。
28.人们称她“铁姑娘”。
三、举荐类前一个谓语通常是“选”、“选举”、“推荐”、“推选”等。
例如:
29.学校推荐他到师大推举。
30.老师们推举校长去。
31.张老师介绍小王入了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