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历史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为别人的心理与素质,我可以通过思量以揣度。这是一种建立在观、 察、问、听等信息搜集后的判断或推测;“揆”也即度量、揣度之意。 《官人解》有“揆德”之说,即在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基础 上对品德的总评价。
(五)论 “论”,即讨论、议论、辩论、审定与研究,是一种摆事实、列
观点、查证据和意见磋商的过程,是集中众人智慧与信息的一种 测评技术。古代把“论”作为素质测评技术已有相当的历史,可 见于春秋战国时期。
二、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内容
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 性、绩(功、黜)、德、才、识、智, 主要体现在人才选举与考评制度中。
三、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指标
纵观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活动,用来揭示“性、德、 才、智、识”等测评目标的指标,有“言、行、气、 色、服饰、事、血缘、五行、九征、五物”等,概括 起来不外乎言、行、事、物。即“日常言行”、“特 定情景下的言行”、“工作绩效”、“生理因素与特 征”、“服饰等外在客观标志”、“五行阴阳等中介 标志”。
(一)日常言行 日常言行是用来揭示人员素质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是最容易观察与收集素质特征信息的一种指标。
(二)特定情景下的言行 日常情景下的言行是一般性言行,可比性差。特定情 景下的言行带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是近现代人员素质测评 中常依据的指标。
(三)工作绩效 功、绩(黜),既是绩效考评的指标又是素质测评 的指标。
表面的“征”,而是要深入追查,连续观察,以获得一定的结 果。“察”还有明察与暗察。
(三)问 这里的“问”,是带有目的的试问与探问。像“问之以是非,以观 其志”中的“问”,刘劭“接论”中的“问”,均是以一种素质测评的 技术出现的。
(四)忖与揆 “忖”即思量、揣度之意。《诗经》上有“他人之心,余忖度之”。
《逸周书·官人解》有言曰:“民有五气:喜、怒、欲、 惧、忧。喜气内蓄,虽欲隐之,阳喜必见;怒气内蓄, 虽欲隐之,阳怒必见;欲气、惧气、忧悲之气皆隐之, 阳气必见。五气诚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可隐也。” 这就是说,虽然人有时会用假象表征,只要仔细考察, 还是可以识别真相的。“民生有阴有阳,人多隐其情, 筛其伪,以攻其名。”
第二章 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历史与发展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特点 中国古代人员选拔中的测评思想与方法 西方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发展历程 我国近代人员素质测评与选拔的发展 当前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趋向
案例:唐太宗的人才任用与选拔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
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 古人有关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十分丰富,可以归纳
孟子认为,“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 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荀子认 为,应该根据人的“德能”素质而任 官,他说:“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 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上 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 贤使之为士大夫,是其所以显没之 也。”
(二)人员素质测评是可能的
人员素质虽隐之于身心,但却会表之于言行。 《吕氏春秋》“观表”一文认为:“凡论人心观 事传,不可不熟,不可不深。天为高矣,而日月 星辰云气雨露未尝休也。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 毛羽裸鳞未尝息也。……人心之隐匿难见,渊深 难测,故圣人于事志焉。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 先知必审征表。”
为可能性与必要性等几个方面。 (一)人员素质测评是必要的 人的素质差异是客观存在。这种差异体现在“性”、
“材”、“智”、“情”、“绩”等几个方面。
对于“性”,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 远”,“智”有“中人”以上之“智”、 “中人”之“智”与“中人”以下之 “智”;荀子认为“勇”有上、中、下之 分;鬼谷子认为“情”有“上”、“中”、 “下”之三级
(六)试 “试”即试探、试用、检验与考试,是以一种以实际或接近实际的事情验证
素质存在与否、评定素质优劣、高低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在我国古代也有悠 久的历史。
(七)访 “访”,即咨询、探寻、探看与查访,与今天的调查同义。由
于言与行是古代素质测评的主要标志或指标,因此“访”也是一种重 要的测评技术。它与问有所区别,是一种特殊的问,更多地是为收集 事实而进行的四处访问。“访”是一种暗问,是间接之问、背后之问。
(三)人员素质测评可以量化
荀子有“量能授官”之说,董仲舒有“量材而授官、录德而 定位”之说,而朱熹则不但认为素质测评可以量化,而且还提 出了量化的方法。
元朝的许衡则更进一步把人员素质测评的量化方法具体化了。 他认为,人的素质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是由这个人与出生 时所禀之气决定的。所禀之气中有清有浊,有美有恶。清、 浊、美、恶的程度差异,便决定了素质的优劣与水平。因此 他通过对清、浊、美、恶的量化来测评个人的素质。
者所卜的“卦”与所抽到的“字”等中介物,来推测人 的性情与智慧。
四、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技术
(一)观 《逸周书·官人解》中的“六征”,总结了如何“观诚”、 “观色”、“观隐”等经验。“观”还有观人与观友之分。观 人即直接观看被测评者,观友即观看与被测评者亲近的人的言 行,其根据是同类相聚。
(二)察 察,即有目的的观察。这种形式与“观”相似,但却不满足于
(四)生理因素及其特征 古代任人唯亲的世袭制与九品中正制,重要依据
是血缘。古代相面与算命所依据的也是生理指标。
(五)服饰等外在客观标志 以服饰等客观标志作为素质测评指标,可以追溯到孔
子。孔子认为“君子”的服装以端正为美,“小人’的 服饰以颓唐为美。
(六)五行阴阳等中介标志 古代的测字、卜卦用于素质测评时,其所依据的是被测
(八)听 “听”,即注意,是一种注意言语的内容、声音及含义等从而收集信息的
手段。“听”之所以能成为素质测评的一种技术,显然也是因为“言”是人 的素质的一种表征。
第二节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
人才选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的选择,二 是人才的提拔。前者应以素质测评为依据,后者应 以德才考评为依据。给观古代人才洗拔的方法,主 要 有察举、征辟、荐举、贡举、试举、保举、选举、 九品中正、考深、科举十种形式。它们主要应用于 学校教育制度与人事制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