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化策略技能训练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
王之蔽甚矣
不能一味给予
类项
妻、妾、客对邹忌说了 不实之言
尼采只是给予, 发了疯
本项
很多人对齐威王说了 假话
中国若只是给予, 穷了国
序列六:议论语言的锤炼
第一节·概括严密 1.概括简练 2.严密准确 第二节·值得品味 1.味在形象 2.味在修辞 3.味在深刻
序列七:不同类型议论文的写作
第一节·命题作文 1.按结构分 词语式命题、短语式命题、句子式命题 2.按内涵分 观点型命题、论题型命题、寓意型命题、关系型命题 第二节·材料作文 1.阐释型 2.评论型(事件现象类) 3.漫画型 4.寓言哲理型 5.名言警句型 6.情境限制型(任务驱动型)
序列化训练
1、有章可循,灵活运用 2、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序列”结构的第一层次
前 言:概念与观点 序列一:论点的提炼与切分 序列二: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序列三:论述方法的运用 序列四:议论段落的构成 序列五:议论篇章的构成 序列六:议论语言的锤炼 序列七:议论文常见类型
每一序列大致分为知识导读、经典例文及解析等内容。 每一序列后面的训练内容,一般都根据相关能力点作出 相来自百度文库安排,体现训练的重点。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 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 A具有a、b、c、d的属性, B具有a、b、c的属性, 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1、 《邹忌讽齐王纳谏》用来比较的两类事物:
_邹__忌_______和__齐__威___王____,《拿来主义》用来比
较的两类事物:_中__国_______和_尼__采________。
A臣之妻私臣,B臣之妾畏臣,C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D皆以美于徐公。E(与现实情况不符), F(所以我受蒙蔽)。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A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B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1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D1(都说齐国很强大、 很完美),E1(与现实情况不符),由此观之, F1王之蔽甚矣。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化策略 技能训练篇
“序列”结构的第一层次
前 言:概念与观点 序列一:论点的提炼与切分 序列二: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序列三:论述方法的运用 序列四:议论段落的构成 序列五:议论篇章的构成 序列六:议论语言的锤炼 序列七:议论文常见类型
缘起
1、教学无书,训练无序 2、讲练随意,梯度不明
尼采:自诩太阳,光热无穷 尼采不是太阳
只是给予,不想获得 发了疯
中国:自诩丰富,资源丰富 中国资源有限
只是送出,不想拿来 要为子孙留资源
在这里,鲁迅将中国当时现状和尼采的相关情况进行类比,进而得出中 国资源有限的观点。这也是全文反对一味“送去”,而主张“拿来”的 前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拿来主义》
谢谢
序列二: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第一节·论据材料的种类 1.事实材料(具体事例、概括事例、统计数据) 繁例 点例 面例 面例:排比式面例、对比式面例、设问式面例、假设式面例、 引用式面例、拟人式面例、比喻式面例
序列三:论证方法的选用
第一节·论证方法的种类1 1.原因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性质分析法 2.条件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3.引用分析法、比喻分析法、类比分析法 第二节·论证方法的种类2 1.归纳分析法、演绎分析法 2.归谬法、辩证分析
次数 周别 第1次 1-2 第2次 3-4 第3次 5-6 第4次 7-8 第5次 9-10 第6次 11-12 第7次 13-14 第8次 15-16 第9次 17-18 第10次 19-20
内容 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论点的切分与表述
繁例与点例 面例
理论材料 选例的原则 论证方法(条件、假设、引用) 论证方法(对比、比喻、类比)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论证方法(归谬法、辩证分析)
次数 周别 第1次 1-2 第2次 3-4 第3次 5-6 第4次 7-8 第5次 9-10 第6次 11-12 第7次 13-14 第8次 15-16 第9次 17-18 第10次 19-20
内容 核心段落的建模及写法
主体段落的深刻技术 并列对照的结构模式
层进的结构模式 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
语言概括严密 语言值得品味
味在形象 味在修辞 味在深刻
高三 强化训练系统
1、拟写标题训练(融合审题立意训练); 2、起始段写作训练(融合审题立意训练); 3、主体段写作训练(融合思维与用材训练); 4、结论段写作训练(融合整体布局构思训练); 5、过渡段写作训练(融合整体布局构思训练); 6、中心句(包括论点句)写作训练(融合审题立意训练); 7、整体层次构思训练(融合思维与论证方法训练); 8、选材训练(融合积累素材分析材料训练); 9、论证方法运用训练(融合论证方法和语言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