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压轴题解题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第二轮复习“中考压轴题”专题讲解

一、内容简述

中考压轴题,也就是第25题,很多同学都认为是非常难的,在平时的训练中就有很多学生放弃了.但是实际上这道问题也是有方法可寻的,在本期复习中对于25题进行了归类和给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一起来克服对于压轴题的恐惧心理,并帮助同学们找到解决此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来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

二、真题再现

下面是近几年上海中考卷中的第25题.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

例1 (2010年上海中考第25题)如图1,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联结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1)当∠B=30°时,联结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tan∠BPD=1

3

,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图1 图2(备用)图3(备用)分析:(1)当∠B=30°时,∠A=60°,此时△ADE是等边三角形,则∠PEC=∠AED=60°,由此可证得∠P=∠B=30°;若△AEP与△BDP相似,那么∠EAP=∠EPA=∠B=∠P=30°,此时EP=EA=1,即可在Rt△PEC中求得CE的长;

(2)若BD=BC,可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D、BC的长;过C作CF∥DP交AB于F,易证得△ADE∽△AFC,根据得到的比例线段可求出DF的长;进而可通过证

△BCF∽△BP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BP、BC的比例关系,进而求出BP、CP的长;在Rt△CEP中,根据求得的CP的长及已知的CE的长即可得到∠BPD的正切值;

(3)过点D作DQ⊥AC于Q,可用未知数表示出QE的长,根据∠BPD(即∠EDQ)的正切值即可求出DQ的长;在Rt△ADQ中,可用QE表示出AQ的长,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EQ、DQ、AQ的长;易证得△ADQ∽△ABC,根据得到的比例线段可求出BD、BC的表达式,进而可根据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得到y、x的函数关系式.

解:(1)∵∠B=30°,∠ACB=90°,∴∠BAC=60°.

∵AD=AE,∴∠AED=60°=∠CEP,∴∠EPC=30°.

∴△BDP为等腰三角形.

∵△AEP与△BDP相似

∴∠EAP=∠EPA=∠DBP=∠DPB=30°,

∴AE=EP=1.

∴在Rt △ECP 中,EC=12EP=12

; (2)如图4,过点D 作D Q ⊥AC 于点Q ,且设AQ=a ,BD=x.

∵AE=1,EC=2,∴QC=3-a.

∵∠ACB =90°,∴△ADQ 与△ABC 相似. ∴AD AQ AB AC =,即113a x =+,∴31

a x =+. ∵在Rt △ADQ 中,2

222328111x x DQ AD AQ x x +-⎛⎫=-=-= ⎪++⎝⎭

. ∵

DQ AD BC AB

=,∴228111x x x x x +-+=+, 解得x=4,即BC=4.

过点C 作CF//DP ,∴△ADE 与△AFC 相似, ∴AE AD AC AF

=,即AF=AC ,∴DF=EC=2,∴BF=DF=2. ∵△BFC 与△BDP 相似,∴

2142BF BC BD BP ===,即BC=CP=4. ∴tan ∠BPD=2142

EC CP ==;

图4

(3)∵D Q ⊥AC 于点Q ,则△DQE 与△PCE 相似,设AQ=a ,则QE=1-a. ∴

QE DQ EC CP =且tan ∠BPD=13

,∴DQ=3(1-a ). ∵在Rt △ADQ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AQ 2+DQ 2, 即12=a 2+[3(1-a )]2,解得a=1(舍去)或a=45

. ∵△ADQ 与△ABC 相似,∴4

45155AD DQ AQ AB BC AC x x

====++, ∴5533,44

x x AB BC ++==. ∴三角形ABC 的周长y=AB+BC +AC=

553344

x x ++++1+x=3+3x. 即y=3+3x ,其中

x>0

注:2011年上海中考第25题,在12期“分类讨论”专题讲解中已经讲过,这里我们不在重复.

(2012年中考25题)如图5,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中,∠AOB=90°,点C是弧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OD⊥BC,OE⊥AC,垂足分别为D、E.(1)当BC=1时,求线段OD的长;

(2)在△DOE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如果存在,请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BD=x,△DOE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图5

分析:(1)由OD⊥BC,根据垂径定理,可得出BD=1

2

BC=

1

2

,在Rt△BOD中利用勾股定

理即可求出OD的长;

(2)联结AB,由△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出AB的长,再由D和E是中点,根据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出DE=1

2

AB=;

(3)由BD=x,可知OD=.由于∠1=∠2,∠3=∠4,所以∠2+∠3=45°.过D 作DF⊥OE,则DF=OF=,EF=x,即可求得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解:(1)∵OD⊥BC,∴BD=BC=,

∴OD==;

(2)如图6,存在,DE是不变的.

联结AB,则AB==2.

∵D和E是中点,

∴DE=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