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年产xx吨涤纶复合材料项目计划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年产xx吨涤纶复合材料项目
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材料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璃钢首先被用于军工产品,并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前
苏联及日本等国家发展起来。到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玻璃钢的优异
特性,其逐步被应用于民用领域,截止到80年代初期,玻璃钢品种已经达
到35,000种以上。此外,从70年代后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硅氧
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后得到开发和应用。
该涤纶复合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6381.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397.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8.91%;流动资金1984.06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31.09%。
达产年营业收入1490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587.74万元,税金及
附加122.19万元,利润总额3312.26万元,利税总额3891.31万元,税后
净利润2484.2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407.1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91%,投资利税率60.98%,投资回报率38.93%,全部投资回收期4.07年,提供就业职位260个。
我国的复合材料事业起步并不晚,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们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规模与水平、设计
方法与观念、材料基础与配套、制造工艺与设备等方面均相对落后于世界
先进水平。当前复合材料行业依然面临着关键技术落后、创新不足、产品
质量不高、设备不够先进的问题,急需找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塑性技术工艺产品迟迟得不到落实,虽然LFT工艺与装备初步成熟,但现有产量和应用速度并未形成规模化的发展水平;众多的复材企业生产规模小、设备不够先进、制备技术不高;国内低中端层次产品较多,缺乏高端产品,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且附加值不高。总体来讲,复合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还需从产品的工艺、技术、装备、企业规模化等多方面出发。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济南年产xx吨涤纶复合材料项目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材料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璃钢首先被用于军工产品,并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前
苏联及日本等国家发展起来。到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玻璃钢的优异
特性,其逐步被应用于民用领域,截止到80年代初期,玻璃钢品种已经达
到35,000种以上。此外,从70年代后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硅氧
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后得到开发和应用。
复合材料是人类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
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是人造材料,在拥有各组分材料性能优点的
同时,还能通过各组分性能的互补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主要应
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化工纺织业、机械制造、医学以及建筑等领域,应用范围较为广阔。
(二)项目选址
某某产业园区
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市、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总面积102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6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90.87万人,城镇人口634.38万人,城镇化率为71.21%。济南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西部、华北平原东部边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西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济南已成功举办亚洲杯、全运会、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中国艺术节等多项国际和国家级盛会,2015年举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2016年4月举办中国绿公司年会,12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19位,举办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济南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2019年1月进入亚洲城市50强,跻身全球二线城市。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9443.4亿元。
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6841.75平方米(折合约25.2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7.80%,建筑容积率1.3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5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4.15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6841.7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3102.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736.3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4569.2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494.53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9台(套),设备购置费2218.70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751903.21千瓦时,折合92.41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0250.26立方米,折合0.88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