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源设计技术规范
建筑热水和饮用水系统规范要求

建筑热水和饮用水系统规范要求1.1.热水和饮用水系统的组成和选择(1)热水系统的组成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热力系统完善程度和建筑物使用性质、耗热量及用水点的分布情况、结合热源条件确定。
建筑内的热水系统主要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由热源、水加热器和热煤管网组成。
2)热水供水系统(第M循环系统)由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
3)附件包括蒸汽、热水的控制管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
如:温度自动调节器、疏水器、减压阀、安全阀、膨胀罐、管道补偿器、闸阀、水嘴等。
(2)饮用水系统组成建筑内的饮水供应系统可分为开水供应系统和冷饮水供应系统两类。
按饮用水水温分有饮用开水、饮用温水、饮用净水和饮用冷饮水。
按饮用水水源分主要有城市自来水和矿泉水。
采用何种系统应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
开水供应系统分集中开水供应和管道输送开水供应两种方式。
饮用水系统主要由制备设备、供应系统和附件组成。
制备设备指制备工艺采用的设备,供应系统指管道系统,附件主要指控制管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
(3)热水供应系统选择1)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
利用废热锅炉制备热媒,引入其内的废气、烟气温度不宜低于400o Co以太阳能为热源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宜附设一套辅助加热装置。
以地热为热源时,应按地热水的水温、水质和水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当没有条件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时,宜优先采用能保证全年供热的热力管网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的热源。
3)当区域性锅炉房或附近的锅炉房能能充分供给蒸汽或高温水时,宜采用蒸汽或高温水系统的热源或直接供给热水。
5)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采用太阳能及电能、燃气、蒸汽等。
6)升温后的冷却水,其水质如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时,可作为生活用热水。
7)利用废热(废气、烟气、高温无毒废液等)作为热煤时应采取的措施:加热设备应防腐,其构造便于清理水垢和杂物;防止热媒管道渗漏而污染水质;消除废气压力波动和除油。
住宅采暖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采暖设计规范及说明8.3.1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宜设集中采暖系统。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采暖方式应根据当地能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并根据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等因素确定。
8.3.2 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不应设计直接电热作为室内采暖主体热源。
8.3.3 住宅采暖系统应采用不高于95℃的热水作为热媒,并应有可靠的水质保证措施。
热水温度和系统压力应根据管材、室内散热设备等因素确定。
8.3.4 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每一个房间的热负荷计算。
8.3.5 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室内采暖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通过调整环路布置和管径,使并联管路(不包括共同段)的阻力相对差额不大于15%;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8. 3. 6 设置采暖系统的普通住宅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不应低于表8. 3. 6的规定。
表8.3.6 室内采暖计算温度8.3.7 设有洗浴器并有热水供应设施的卫生间宜按沐浴时室温为25℃设计。
8.3.8 套内采暖设施应配置室温自动调控装置。
8.3.9 室内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室内采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双管式;如采用单管式,应在每组散热器的进出水支管之间设置跨越管。
8.3.10 设计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时,宜按主要房间划分采暖环路。
8.3.11 应采用体型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不低于钢管的散热器,并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8.3.12 采用户式燃气采暖热水炉作为采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665中能效等级3级的规定值。
【说明】8.3.1 “采暖设施”包括集中采暖系统和分户或分室设置的采暖系统或采暖设备。
“集中采暖”系指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由集中热源通过管道向各个建筑物或各户供给热量的采暖方式。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

热电联产
2. 70-80年代 热电联产呈下降趋势 在此 热电机组 占总装机 5% ,其中公用占29%, 自备热电站占71%。 3. 1981~1989年,计划安排从3000Kw~300Mw, 各种供热机组项目213个,总装机5800MW 到88年底按产建成2900MW,年发电能力120多亿度 实现供热能7000多百万大卡/小时,年节约标煤400万吨 4.1989年底我国的热电联产状况如下: 年供热量 51757百万千焦 平均供热厂用电率 6026度/百万千焦 供热标准煤耗 39.83公斤/百万千焦
QT
Qm
它是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之一。这是由于供热 机组的安装容量和热电厂的燃料节约都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化系数的意义:
a.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即汽轮机的安装容量 和热电厂所获得的燃料节约量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电厂供热系统
例如 当型号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则会使热电厂安装容量增大 结果是 基础建设投资加大 但此时燃料节约加大 二者是矛盾的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既生产电力又生产热能的联合生产。
具体方式:利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对外供热。例如,热电厂中
装背压机,调节抽气式汽轮机,冷凝采暖两用机等,利 用排式抽气供给热用户,就属于两种能量联合生产。
实现两种能量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热用户,而且要保证热能用户所需参数(压力,温度)和流量
g.对联合供热系统水力计算时,应分析各热源的投入顺序和工 况。计算不同状况的水力计算后选择最不利工况为设计依据。 h.提高供热系统自控水平是保证联合供热系统正常而又经济 运行的最重要措施。
§7-2 区域锅炉房
分类:
按燃料分 燃媒 热水锅炉
热水系统设计规范

热水系统设计规范篇一:热水设计标准5.1 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5.1.1 本条所列“热水用水定额”同“原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88)比较,作了如下方面的修改:1 与本规范给水章节的表3.1.10的内容相对应,增加了桑拿浴(淋浴、按摩池)、快餐厅、酒吧、咖啡厅、茶座、卡拉OK房、办公楼、健身中心等建筑物的相应热水用水定额。
2 本条表5.1.1-1对住宅、旅馆、医院等使用热水量较大的建筑物使用热水定额作了较大的调整,其理由如下:1)根据对一些建筑物实际用热水量的调查结果对比“原规范”4.1.2-1中的相应热水用水定额,后者数值明显偏高。
如北京市某一集中供应热水的高层住宅,经两年的实测统计资料,平均日热水用量为48L/人﹒d;北京市另一集中供应热水的住宅,据统计:年平均日用水量为116L/人﹒d,其中平均日用热水量为24L/人﹒d。
北京XX五星级宾馆,设计按旅客180L/床﹒d,用65℃热水计算,设计最高日用热水量为229.0m3/d,查1995年4~6月三个月的逐年用水量记录表(注:在此三个月内该宾馆出租率≥90%):统计整理日平均热水量为168.2m3/d(供水温度按55℃计),扣除职工、厨房及洗衣房等公用部分的热水外,客人的用热水定额按65℃水计算为131.6L/床﹒d,折合为60℃的热水量为145.6L/床﹒d。
2)按“本规范”表“3.1.9”、表“3.1.10”给水量进行比例分配(见表6):表6 给水量比例分配表注:1 表中洗浴用水定额的百分率值中住宅与旅馆是参加有关资料中的厨房、淋浴、盥洗三项之和的叠加值再考虑洗衣用水等附加因素而定。
医院所列不同类型的用水中包含有不用热水的占一定比例的清洁用水。
因此,其低值考虑。
办公楼的为34%~40%,但其总水量为25~35L/人·d。
而本规范中办公楼用水定额为30~50L/人·d,增大部分,其中应含有部分清洁用水量,故将值调整为30%。
08《供热工程》第八课 集中供热系统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四)闭式双级串联和混联连接的热水系统
作用原理: 热水供应系统的用水首先由串联在网路回水
管上的水加热器(Ⅰ级加热器)1加热。如经过 第Ⅰ级加热后,热水供应水温仍低于所要求的温 度,则通过水温调节器3将阀门打开,进一步利 用网路中的高温水通过第Ⅱ加热器皿,将水加热 到所需温度。经过第Ⅱ级加热器放热后的网路供 水,再进入供暖系统中去。为了稳定供暖系统的 水力工况,在供水管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械,控制 用户系统的流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在热力站处设置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可以适 当地集中管理。
混合设备连接方式的造价比采用水喷射器的 方式高,运行中需要经常维护并消耗电能。
装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是我国目前尝试高温 水供暖系统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直接连接方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4.间接连接
供热工程
第八章 集中供热系统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成剑林
本章重点及难点
重点: • 闭式与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的型式。 •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型式与热媒的选择。 • 热网系统的形式。 难点: • 不同形式的热水供热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 热网型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 成的。
• 下部储水箱与换热器用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 循环环路。当热水供热系统用水量较小时,从换热 器出来的一部分热水,流进储水箱蓄热,而当系统 的用水量较大时,从换热器出来的热水量不足,储 水箱内的热水就会被城市上水自下而上挤出,补充 一部分热水量。为了使储水箱能自动地充水和放水, 应将储水箱上部的连接管尽可能选粗一些。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说明及热水系统原理图CAD格式

集中供热系统方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集中供热系统方案的确定
• 一般来说,对以生产用热量为主,供暖用热量不大,且供暖时间又不 长的工业厂区,宜采用蒸汽热媒向全厂区供热;对其室内供暖系统, 可考虑采用换热设备间接热水供暖或直接利用蒸汽供暖。而对厂区供 暖用热量较大、供暖时间较长的情况,宜在热源处设置换热设备或采 用单独的热水供暖系统。
项目七 集中供热系统方案
• 任务一 集中供热系统方案的确定 • 任务二 集中供热的基本形式 • 任务三 热水供热系统 • 任务四 蒸汽供热系统
返回
任务一 集中供热系统方案的确定
• 一、热媒种类的确定
•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媒主要包括热水和蒸汽,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供 热情况以及当地气象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确定。
• 目前,对于居住小区供暖热用户为主的供热系统,多采用区域热水锅 炉房供热系统,对于既有工业生产用户,又有供暖、通风、生活用热 等用户的供热系统,宜采用区域蒸汽锅炉房供热系统。
• 二、热电厂供热系统
• 以热电厂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称为热电厂供热系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集中供热的基本形式
• 热电厂的主要设备是汽轮机,它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同时利用作功 抽(排)汽供热。
上一页
返回
任务三 热水供热系统
• 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对象多为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的热用户。 • 热水供热系统主要采用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热用户不从热网中取用
热水,热网循环水仅作为热媒,起转移热能的作用,供给用户热量的 系统称为闭式系统。热用户全部或部分地取用热网循环水,直接消耗 在生产和热水供应用户上,只有部分热媒返回热源的系统称为开式系 统。
学校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方案

学校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方案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城市实施的人才引进、入户政策以及中考政策,大量的人口涌入,而高密度的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严重限制了高中学位供给。
因此,学校建筑出现了高密度,高配套、大规模的特点。
其中学校建筑配套的增多及标准的提高,对热水供应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学校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度场所,必须合理选择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方案,以保证师生热水供应的充足和稳定,提升校园生活品质。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特点,介绍几种典型的热水供应系统方案,再以深圳某学校热水设计为例,对如何保证热水效果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学校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建筑;集中热水;热水系统方案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是学校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师生的用水体验。
尤其是在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对学校建筑热水供应的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与稳定性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学校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与建设要求,合理选择热源类型与不同系统管网循环方式,并做好换热器、平衡阀、回水循环泵、恒温混水阀等选型工作,从而有效保证热水使用效果。
1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特征对于学校建筑给排水工程而言,不同用水点对热水的需求各不相同,其中教师宿舍要求全天不间断热水供水,宜采用全日制热水供水系统,需依据最大小时热水用水量对耗热量进行计算;对于浴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场所,则宜采用定时集中热水系统,需依据热水用水卫生器具数量通过设计秒流量对耗热量进行计算。
通常情况下,学校建筑的供热楼栋的位置相对分散,且供热距离比较远,所以存在多栋建筑集中热水系统的热水循环、集中供热与分散供热等系统选择的问题。
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热水锅炉、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多热源,还需达到绿色节能的标准,这就使得系统设计更为复杂[1]。
另外,宿舍热水需求量占比较大,用水时间集中,需要在屋顶设置开式热水箱,这就要求合理对重力供水与加压供水进行分区,从而增加了热水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4.在利用低位热能方面,开式系统比封闭系统要好。
第二节 蒸汽供热系统
蒸汽供热系统主要应用于工业区,也有向热水供应 和通风、供热用户服务的。它根据供汽管不同分为单管 式和多管式(不同蒸汽压力不同管)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 1、根据热媒不同,分为热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种。 2、根据热源不同,主要可分为热电厂供热系统和区 域锅炉系统,还有地热、余热。 3、根据供热管道不同,可分为单管制,双管制和多 管制系统。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热水供热系统主要采用两种形式: 闭式系统:该系统热网的循环水仅作为热媒,供给热用 户热量而不从系统中取出热水使用。 开式系统:该系统热网的循环水部分或全部从热网中取 用,直接供应给用户。
三、热水供应热用户与热网的连接方式
在闭式系统中它是通过表面换热器(水-水)实现热量传 递的,主要有如下形式:
1.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图7-1f)。 这种方式常用于住宅和公用建筑。
2.装设上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图7-1g)。
这种方式常用于浴室和用水量很大的企业。
3.装设容积式换热器的连接方式(图7-1h) 这种方式一般宜用于对热水要求较高的旅馆或住宅中使 用。
②用户系统与热水网路连接的接口形式(图7-1)。
1.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图7-1a)
2.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图7-1b)
采用热水网自身循环水的压差产生喷射器作用,汲取回 水管的低温水与热水网的高温水混合,使混合后的水达 到用户系统的要求。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图7-1c)
当热水网的供、回水压差较小,不能满足水喷射器的 工作要求时,采用混合水泵代替水喷射器的方式。
供热系统设计规范

供热系统设计规范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热系统的建设在各行各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供热系统,既可以确保居民和企业的热水供应,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供热系统的设计规范出发,探讨供热系统的相关要点和技术要求,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指导。
一、系统总体规划供热系统的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条件、人口密度、热源可靠性、用热需求等因素。
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热源选择与布局:热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锅炉、热力站、燃气、太阳能等方式,而热源的布局应考虑输配管网的便捷性和热负荷的合理分配。
2.热网布局:在选择热网布局时,应避免过长的管道,减少能量损失和压力损失,同时考虑管道的敷设方式,包括地下敷设、架空敷设等。
3.管道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要求耐热、耐压、耐腐蚀等,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输配管网设计要点在输配管网设计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管网布设:根据热源和用户需求,合理划分管网支路,以确保热能的高效传递和分配。
2.管径设计:根据热负荷的大小、流速和压力损失等因素,合理确定管径,以确保系统的热效率和流量要求。
3.保温设计:供热系统中的管道应进行保温处理,以减少能量损失和空气对流,提高系统的效率。
4.阀门与附件设计:在系统中合理设置阀门和附件,以便于维护、操作和检修,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热能计量与调节控制1.热能计量:在供热系统中,对于热能的计量是非常重要的。
应根据供热系统的规模和用途合理选择热能计量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2.调节控制:供热系统的调节控制是保证系统运行稳定的关键。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如PID控制、智能控制等,以实现温度、流量和压力的自动调节。
四、安全与环境保护供热系统的设计中,安全和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安全设计:供热系统中应合理设置安全阀、减压阀、排污阀等设施,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将热源和用户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热力输送来满足用户热水和采暖需求的供热方式。
它将热源与用户之间的热交换过程集中起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就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运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本原理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热源的热量通过输送介质(如蒸汽、热水)传递给用户的热水或采暖系统。
热源可以是锅炉、热电站、余热发电厂等,而用户则包括居民用水、采暖、工业用热等。
其主要流程包括热源供热、输热介质输送、换热器热量交换、用户回收与利用等环节,在系统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
二、设备组成集中供热系统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1. 热源:热源是集中供热系统的核心,常用的热源包括集中供热锅炉、热电站等。
热源通过燃烧或发电等方式产生热量,并将其传递给输送介质。
2. 输送介质:输送介质是将热量从热源传递给用户的介质,常用的有蒸汽和热水。
蒸汽是一种高温高压的气体,在输送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和压力控制;热水则是通过管道输送,相对于蒸汽更安全可靠。
3. 配送管道:配送管道是将输送介质从热源输送到用户的管道系统,包括供热主干管、支线管和室内终端管等。
这些管道需要经过绝热处理,以减少能量损耗。
4. 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包括暖气片、供热换热器和热水器等。
它们通过与输送介质的热交换,将供热或热水提供给用户使用。
三、运行优势集中供热系统相比于分散供热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运行优势:1. 能源利用高效:集中供热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热量调节,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
而在分散供热方式中,每个用户单独设备运行,很难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节约用地: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将锅炉房等设备集中在一处,节约用地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友好:由于集中供热系统可以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大大减少了烟尘、废气等对环境的污染。
4. 运行维护方便:集中供热系统的设备统一管理,维护方便,减少了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1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基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新建建筑节能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筑和围护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暖通空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给排水、电气及燃气......................................................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诊断、设计与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围护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一、闭式热水供热系统
适用场合:热水网
路与热用户的压力状况 不适应时才采用 。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 二 ) 通风系统 热用户与热水网 路的连接 如图(e)所示。 由于通风系统 中加热空气的设 备能承受较高压 力,并对热媒参 数无严格限制, 因此通风用热设 备 (空气加热器等) 与热网的连接, 通常都采用最简 单的连接形式, 即直接连接。
一、民用热力站
服务对象是民用用热单位,属于热水供热热力站。 热水网路是采用直接连接。上水进人水—水换热器4加热后,沿供水管输送到各用户热水供应系统 中。当热网供水温度高于供暖用户设计的供水温度时,热力站内设置混合水泵9,抽出供暖系统的网 路回水,与热网的供水混合,再送向各用户。 热力站应设置必要的检测、自控和计量装置。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二、开式热水供热系统
为了便于调节水温,网路供水管的压力应高于上水管的压力。在上水管上要安装止回阀,以防 止网路水流人上水管路。如上水压力高于热网供水管压力时,在上水管上安装减压阀。
适用场合:热水供应用户的用水量很大,建筑物中 (如浴室、洗衣房等)来自供暖 通风用户系统的回水量不足与供水管中的热水混合时,则可采用这种连接方式。
3、热水采暖用户采用蒸汽喷射器与管网的直接连接 连接方式的组成如图。 工作原理:来自管网的蒸汽经喷射器喷嘴喷出,将用户回水吸人并进行充分混合和热量交
换及能量交换后,热水靠自身压力在用户内循环流动。 为防止用户循环水倒灌,喷射器人口侧设有止回阀。
适用场合:有蒸汽热源并且蒸汽压力足够,而用户又要求使用热水采暖的场合。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一、闭式热水供热系统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城市供热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供热工程设计规范篇一: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105-2005篇二:城市供热工程设计第三篇城市供热 1 工程设计1.1 供热介质《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1.0.2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3.3.1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溶解氧小于或等于0.1mg/L;二、总硬度小于或等于0.7mg/L;三、悬浮物小于或等于5mg/L;四、pH(25℃)7--8.5。
3.3.2 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采用炉外化学处理时,其水质应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当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等于或小于95℃时,可采用炉内加药处理,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总硬度小于或等于6mg/L;二、悬浮物小于或等于20mg /L;三、pH(25℃)大于7。
3.3.3开式热水热力网补给水质量除应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的要求。
1.2 压力工况《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6.3.1 热水热力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供热介质的汽化压力,并应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6.3.2 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不应超过直接连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二、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6.3.3 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应保持必要的静态压力,静态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应使热力网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并应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二、与热力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充满水;三、不应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允许压力。
6.3.4开式热力网非采暖期运行,回水压力不应低于直接配水用户热水供应系统静水压力再加上50kPa之和。
1.3 管网布置与敷设《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7.2.6 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施和良好的通风。
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

● 但该加热器中,被加热水流速较缓慢,传 热系数小,热交换效率低,且体积庞大占 用过多的建筑空间,在热媒导管中心线以 下有20%~25%的储水容积是低于规定水 温的常温水或冷水,所以储罐的容积利用 率较低。
● 此外,由于局部区域水温合适、供氧充分、 营养丰富,因此容易滋生军团菌,造成水 质生物污染。
局部加热设备
燃气热水器
知识点 2 . 电 热 水 器
电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
● 电热水器产品分快速式和容积式两种。
快速式电热水器无贮水容积或贮水容积很小, 不需在使用前预先加热,在接通水路和电源后 即可得到被加热的热水。
该类热水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热损失少、 效率高、容易调节水量和水温、使用安装简便 等优点,但电耗大,尤其在一些缺电地区使用 受到限制。
燃煤锅炉
燃油锅炉
燃气锅炉
项目四、热水供应系统 思
练凝
任务2、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
集 中 热 水 供 应系统 的加热 和贮热 设备 热水锅炉
知识点 1 . 热 水 锅 炉
水加热器
加热水箱/热水贮水箱
● 燃煤锅炉多数是为供暖系统制造的,中、小型热水锅炉也 可用于热水系统。
● 燃煤锅炉使用的燃料的价格低,运行成本低,但存在因燃 煤产生的烟尘和SO2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 (4)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采用太阳能、电能、燃气、蒸汽等。
● (5)升温后的冷却水,当其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时, 可作为生活用热水。
● (6)利用废热(废气、烟气、高温无毒废液等)作为热媒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 加热设备应防腐,其构造应便于清理水垢和杂物;
U形管型容积式水加热器(卧式)的构造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1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基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新建建筑节能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筑和围护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暖通空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给排水、电气及燃气......................................................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诊断、设计与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围护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源设计技术规范
6.5.1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可按下列顺序选择。
1 当条件许可时,应首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作热源。
1) 利用烟气、废气作热源时,烟气、废气的温度不宜低于400℃。
2)地热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应充分利用,可用其作热源,也可直接采用地热水作为生活热水。
但地热水按其形成条件不同,其水温、水质、水量和水压有很大差别,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升温、降温、去除有害物质、选用合适的管材设备、设置储存调节容器、加压提升等技术措施,以保证地热水的安全合理利用。
地热水的热、质应充分利用,有条件时应考虑综合利用,如先将地热水用于发电、再用于采暖空调,理疗和生活用热水,最后再作养殖业和农田灌溉等。
3)以太阳能为热源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宜附设一套电热或其他热源的辅助加热装置。
2 选择能保证全年供热的热力管网为热源。
如热力管网仅采暖期运行,应经比较后确定。
当采用热力管网为热源时,宜设热网检修期用的备用热源。
3 选择区域锅炉房或附近能充分供热的锅炉房的蒸汽或
高温热水作热源。
4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溴化锂直燃机组、热泵等产生或回收的热量作热源。
5 上述条件不存在、不可能或不合理时,可采用专用的蒸汽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给生活热水。
6 当地电力供应富裕和能利用夜间低峰用电蓄热时,可采用电能作热源。
6.5.2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因地制宜的采用太阳能、电能、燃气、蒸汽等。
当采用电能为热源时,宜采用贮热式电热水器以降低耗电功率。
6.5.3 利用废热(废气、烟气、高温废液等)作为热源,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加热设备应防腐,其构造便于清理水垢和杂物。
2 防止热媒管道渗漏而污染水质。
6.5.4 升温后的冷却水,如水质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使用水温的要求时,可直接作为生活用热水。
6.5.5 采用蒸汽直接通入水中或采取汽一水混合设备的加热方式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当不回收凝结水经技术经济比较较为合理时。
2 蒸汽中不含油质及有害物质。
3 应采用消声混合器,加热时产生的噪声不应超过允许
值。
4 采用蒸汽直接通入水中加热的方式宜用于开式热水供应系统
当采用蒸汽喷射与冷水混合的加热方式时,要求蒸汽压力与系统的冷却水压力稳定。
5 应采取防止热水倒流至蒸汽管道的措施。
6.5.6 热源、热媒耗量计算。
1 燃油、燃气耗量按下式计算: η⋅=Q Q k G h
6.3 (6.5.6—1)
式中 G ——热源耗量(ks /h ,Nm 3/h);
k ——热媒管道热损失附加系数,A :1.05—1.10; Q h ——设计小时耗热量 (W);
Q ——热源发热量(kJ /kg ,kJ /Nm 3)
,按表6.5.6—1采用;
η——水加热设备的热效率,按表6.5.6—1采用。
表6.5.6-1 热源发热量及加热装置热效率 热源种类消耗量单位
热源发热量Q 加热设备效率η(%) 备注
轻柴油 重油 天然气 kg/h
kg/h Nm 3/h 41800~44000(kj/kg ) 38520~46050=85 65~75(85) h 为热水机组的η
η栏中()内为热
城市煤气液化石油气 Nm 3/h Nm 3/h (kj/kg ) 34400~35600(kj/ Nm 3)
14653(kj/ Nm 3)
46055(kj/ Nm 3)
65~75(85) 65~75(85) 水
机组η栏中()外为局部 加热的η 注:表中热源发热量及加热设备热效率均系参考值,计算中应根据当地热源与选用加热设备的实际参数为准。
2 电热水器耗电量按下式计算:
η1000h
Q W = (6.5.6—2)
式中 W ——耗电量(kW);
Q h ——设计小时耗热量(W);
1000——单位换算系数;
η——水加热设备的热效率95%~97%。
3 以蒸汽为热媒的水加热器设备,蒸汽耗量按下式计算:
i i Q k G h '-''=3.6 (6.5.6—3)
式中 G ——蒸汽耗量(kg /h);
Q h ——设计小时耗热量(W);
k ——热媒管道热损失附加系数,A 二1.05~1.10; i"——饱和蒸汽的热焓(kJ /kg),见表6.5.6—2; i'——凝结水的焓(kJ /kg)。
i'=4.187t mz
式中t mz ——热媒终温,应由经过热力性能测定的产品样本提供,参考值见表6.6.3—l 和表6.6.3—2。
4 以热水为热媒的水加热器设备,热媒耗量按下式计算: )
(163.1mz mc h t t kQ G -⋅=ρ(6.5.6-4) 式中 Q h ——设计小时耗热量(W);
G ——热煤耗量(kg/h);
k ——热媒管道热损失附加系数,k=1.05~1.10; t mc 、t mz ——热媒的初温与终温(℃),由经过热力性能测定的产品样本提供,参考值见表6.6.3—1和表6.6.3—2;
1.163——单位换算系数;
ρ——热水密度(kg /L)。
表6.5.6—2 饱和蒸汽的热焓 蒸汽压力(MPa )
0.1
0.2 0.3 0.4 0.5 0.6 温度 120.2 133.5 143.6 151.9 158.8 165.0 焓(KJ /kg )
2706.9 2725.5 2738.5 2748.5 2756.4 2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