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对外交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最直接的条件应该是

A、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B、陆路海路交通发达

C、科技领先,文化繁荣

D、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在隋唐时期,在中外交往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友人有

①崔致远②义净③吉备真备④玄奘⑤皮罗阁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

3、唐朝时,中国和非洲也有直接往来,下列有关这方面的证据,最具有说服力的是

A、中国史书上有这方面的记载

B、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

C、唐太宗时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

D、当代考古中,在非洲发现了中国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

4、唐朝时,中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统治者鼓励对外交往

C、国家长期统一,社会安定

D、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5、与唐和东南亚、西亚、欧非的交流相比,唐和日本、朝鲜交流内容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技术

C、宗教

D、建筑

6、唐朝时期,我国与周边国家往来的特点有①互派使节往来②相互交流科学技术③互派留学生④互相传播各自的宗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体现出的唐文化的

A、高度繁荣的特征

B、世界领先的特征

C、充满活力的特征

D、兼收并蓄的特征

8、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达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故选使充此。”这反映了①新罗文化十分发达②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④新罗已经学会印刷术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9、我国对外贸易由汉唐的以陆路为主转到宋元的以海外贸易为主,其原因是①北方战乱,丝绸之路中断②南方相对稳定③经济重心南移④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指南针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高僧唐玄奘和义净到西方取经发生在

A、唐太宗、唐高宗

B、唐太宗、武则天

C、唐太宗、唐玄宗

D、唐太宗、唐高祖

12、日本与唐友好交往,深受唐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政治制度②都城建筑③学校教育④宗教信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13、唐高宗时,大食开始与中国通使,在唐朝传入大食的技术是

A、火药技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4、唐朝时期,从东罗马传入中国的科技文化主要是

A、医术、名马

B、十进位法、杂技

C、十进位法、名马

D、医术、杂技

15、隋唐时期,经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到过的地区是

①朝鲜②缅甸③天竺④大食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中日友好交往及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唐朝先进的制度从根本上促进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B、日本使用唐玄宗时铸造的货币“开元通宝”

C、鉴真受唐朝政府的派遣到日本传播唐文化

D、日本留学唐朝的留学生回国策动了大化改新

17、与唐和东南亚、西亚、欧非的交流相比,唐和日本、朝鲜交流内容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技术

C、名贵特产

D、城市建筑

18、在唐朝长安的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是

A、日本留学生

B、新罗留学生

C、天竺留学生

D、波斯留学生

二、问答题

19、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文化圈”是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文化体系。从空间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教、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的宗教(如中国化的佛教)等方面;从时间上看,“中华文化圈”的整体格局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因而也称为“唐文化圈”。

(1)为什么在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的整体格局形成?

(2)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用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我国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包括着先进国家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军事的、政策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上的明显差距。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上的强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吸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上述两种关于“唐文化圈”成因的观点区别的核心在哪里?你认为哪种正确?结合当时东亚最典型的一个国家的史实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