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说明每个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 骨干、经费比例等) 本项目共设十个课题: (一)我国赤潮高发区赤潮生物多样性及其种群分布特征 1)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微藻群落生物多样性、种类演替和时空格局;沿海赤 潮高发区重要有害赤潮生物的分布特征;重要有害赤潮种的种源—休眠孢囊的 分布规律及爆发赤潮的潜势;重要有害赤潮藻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种群地理分 化。 2)研究目标 查明典型赤潮高发区藻菌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阐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查明我国沿海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种的种类、分布类型及地理分化;认 定赤潮藻孢囊的种类、来源、分布、及其传播机制;揭示主要有害赤潮种的遗传 特征,遗传适应及与产毒和赤潮爆发相关的生物学特征。 3)承担单位 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 4) 课题负责人(前两位)和学术骨干 齐雨藻,教授,1933年1月出生,暨南大学,藻类学 宋秀贤,研究员,1963年7月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学 高亚辉,教授/博士,1963年7月生,厦门大学,藻种分类及生理生化学 陆斗定,研究员,1959年7月生,国家海洋局二所,藻种分类 5) 经费比例 6.25% (海上调查费和公用费由课题8统一安排) (二) 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特征和生态竞争策略 1) 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近海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行为、营养需求、增殖等;正常生态过程 中和赤潮爆发过程中赤潮生物和非赤潮生物之间的竞争方式与强度; 浮游动物摄 食对赤潮生物种群动态以及赤潮生消过程的影响; 关键赤潮藻的种群动力学过程 及受控机制。 2) 研究目标 弄清我国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过程、对环境的适应对策、竞 争策略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其在赤潮形成中的作用。 3)承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项目名称: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 学机制及预测防治
一、研究内容和课题设置
1.项目计划任务书原定内容
1)我国重要有害赤潮种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适应策略 有害赤潮生物的存在、其生理生态特点及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变化,是引发有 害赤潮的内因,研究赤潮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生理特征,探明重要有害赤潮 种群动态变化、生态适应和竞争策略在爆发赤潮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了 解和解释赤潮形成的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机制。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我国重要赤潮生物的分 布特征与遗传特征,典型赤潮高发区微藻群落结构特点、关键种群动态变化及其 控制因素、环境变化对其多样性的影响,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过程以及繁殖方 式、 营养需求、 增殖速率、 垂直迁移、 孢囊形成与萌发等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种间相互作用及其对赤潮形成过程的影响。 2)我国近海赤潮高发区有害赤潮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甚至生态系统,导致 近海海域严重富营养化。在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地区,赤潮发生的频率、强度 和赤潮生物的种类都在快速增加。 赤潮和富营养化的关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人类活动引起的富营养化在赤潮形成中的作用。需要研究的内容有:我国赤潮高 发区重要营养物质的组成、形态、来源、通量及其时空动态,与赤潮相关的生物 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重要赤潮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营养物质 变化对赤潮生物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定量关系, 营养盐的变化对产毒赤潮生物的种 群变化以及毒素的组成和产毒量的影响,重要有机物、微量金属等营养物质在富 营养化和赤潮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等。 3)我国近海赤潮高发区有害赤潮生消关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与预测 研究赤潮需要描述、刻划并预测赤潮生物的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关系。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有 效工具,模型研究不仅有益于探讨赤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而且是把研究结果应用 于预测预报的桥梁。需要研究的内容有:赤潮高发区河口锋、海洋锋、上升流等 基本物理学特征及赤潮发生时流场等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 赤潮高发区营养盐分 布与锋面结构特征的关系,主要赤潮藻种类的分布与锋面结构特征的关系,赤潮 高发区主要赤潮藻种类的分布特征及与流场的关系,赤潮生物-光学遥感原理、 赤潮生消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 4)我国近海有害赤潮的危害机理及防治机理 赤潮可以从多种途径产生危害,不仅危害单个的生物,而且危害生态系统。有毒 赤潮和有害无毒赤潮形成危害的方式各不相同。 根据赤潮形成的机制和产生危害 的机理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是赤潮研究的最终目的。需要研究的内容有:我国有 害赤潮对典型海洋生物的危害机理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赤潮藻毒素的产生 及沿食物链的传递和归宿,赤潮毒素快速和灵敏检测手段及赤潮危害评价方法, 防止赤潮生物快速增殖、 预防和控制有害赤潮发生的途径和有效方法,提出生态 调控原理,建立为政府决策服务的有害赤潮综合管理和预防模型。
4) 课题负责人(前两位)和学术骨干 王宗灵, 研究员/博士,1966年8月生,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生态学 李瑞香,研究员, 1954年10月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 蓝东兆,研究员, 1950年11月出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学 5) 经费比例 6.25% (海上调查费和公用费由课题8统一安排) (三)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重要营养物质的来源、循环过程与赤潮形成关系 1)主要研究内容 典型赤潮高发区赤潮生物重要营养物质(如无机和有机N、P、Si等常量营养 物质,Fe、B12等微量营养物质)来源、通量、组成、形态、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 律,赤潮生消过程中重要营养物质及其他生源要素的变化过程;水体中营养物质 变化过程与赤潮生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过程的关系; 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对营 养物质的迁移和补充机制。 2)研究目标 查明赤潮高发区赤潮生物重要营养物质来源、通量、组成和形态,掌握重要 营养物质的时空分布特征, 阐明赤潮生消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迁移及形态间的转化 过程,从细胞分子水平揭示营养物质与赤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为赤潮发生的生 态学和海洋学机制研究提供最基础的资料。 3)承担单位 青岛海洋大学 4) 课题负责人(前两位)和学术骨干 王修林,教授/博士,1960年6月出生, 青岛海洋大学,化学海洋学 刘素美,副教授,1967年3月出生,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 王保栋,研究员,1964年5月出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 5) 经费比例 7.14% (海上调查费和公用费由课题8统一安排) (四)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生物对营养物质变化的生理生态反应 1)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重要有害赤潮生物生长与营养盐之间的定量关系; 营养盐数量和比例的 变化对产毒赤潮生物的种群生长以及毒素的种类组成和产毒量的影响;高营养、 低营养或贫营养条件下赤潮生物细胞对营养盐的代谢和吸收转化;环境因子(温 度,盐度,光照,层化等)对赤潮生物营养吸收和代谢过程的影响;赤潮和非赤 潮种对营养盐吸收速率的现场比较研究。 2)研究目标 评估不同赤潮生物种类对营养盐竞争的策略; 定量阐明赤潮生物种类在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