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路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路径探索

名师的课堂是充满魅力的课堂。成为名师是每一个有追求教师的梦想。然而成长为名师有哪些必经之路呢?如何尽快地通往名师“这座桥”呢?通过调查和分析,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做法是切实可行的。

一、仿名师的课, 少走弯路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过,他刚开始上公开课,也失败过, 他很迷茫。“当我想不出题材来画时, 就仿米勒的作品,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困顿中, 凡高的话让他眼前一亮。他决定“依葫芦画瓢” , 向名师求教。他找来李吉林、于永正等名师的录像带, 一遍遍揣摩。尤其是“素描作文教学代言人”贾志敏老师的课堂录像, 每一盘录像带, 他要看五六遍。名师的课, 就这样一堂堂被薛老师搬到了课堂上。他从观看录像中细心揣摩他们点拨、评价、激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 提炼语文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渐渐地,课堂上,他觉得自己有了底气,学生有了灵气。渐渐地, 在实践中, 他不仅得了大家的真传, 而且有了自己的东西。

很多优秀教师也经常说, 他们是看着前辈名师的教学录像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模仿中慢慢地领悟到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实仿的多了,思考也就多了, 再听听同行的课, 心里就会自觉地把它们和名师的课作比较,找出差

距, 自己在上课时, 就能避免了很多错误,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样, 成长起来就快多了。所以, “从听课起步”、“听名师讲课”、模仿名师、博采众家之长是教师成长起来的必经之路。

二、积极参与教科研, 用思想行走教育科学研究对普通教师来说, 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只要善于思考, 就能深入教科研。

教师的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要想让孩子发展得更好, 就必须研究儿童的精神世界, 研究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教师只要参与了研究工作,就会去思考,去阅读教育教学专业方面的书籍,就能够吸取前人的教育理念, 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可以说, 任何一位名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科研。所以只有深入教科研,才能获得有效的教育方法, 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只有用思想行走的教师,才会走上正确的教育轨道, 才会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三、博览群书, “居高临下”

“读书,读书,再读书一一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要喜欢博览群书, 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 深入地思考。”这一段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如何培训教师素养一文中所说的。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

今年春天, 孙双金老师来我市讲座, 其中有一互动环节, 笔者有幸就教师如何锻造解读文本能力这一问题与孙老师有了下列一段对话:

笔者:孙老师,在“走近李白”一课中, 您的教学深深地震憾了我。在您的课上, 您带给学生不光是了解李白,还给学生播下了一粒种子:追寻诗人的足迹,探寻古诗的奥秘。其实学生课后追寻的不仅仅是李白,还会有杜甫、陆游等著名诗人。孙老师, 您对《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的教学, 令所有的老师自叹不如。在您的引导下, 学生对“紫烟”的理解是“梦幻的彩霞, 是吉祥的烟雾,是高贵的烟雾。”由此可见,名师解读文本有其独特的本领。请问:作为普通老师, 如何锻造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

孙双金: 这个问题很有实用价值。谢谢这位老师的提问。解读文本的能力,是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对于课堂, 也是最重要的。要想提高, 关键一点是多读书。文学方面的, 专业方面的; 经典的, 流行的; 中国的, 外国的; 还有《论语》、《诗经》等等。总之, 什么书都要读。因为: 专家+杂家=大家。

其实, 孙老师的话和上个世纪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完全一致。那就是:作为老师,必须博览群书。因为只有“居高” ,才能“临下”。教师自己丰厚了,课堂也就丰厚了。

四、争上公开课, 经受磨炼

在现实中, 在我们的周围, 很多名师都是通过公开课成长起来的。任何一位名师都经历过无数次磨课的痛与快。痛苦的是磨课的辛苦与煎熬,快乐的教学理念的一次次更新,

是教学水平的一次次提升。

薛法根老师也曾谈到自己从教之初时上公开课的感受: 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暴露你存在的问题, 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思想内源的“外科手术” , 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

我想, 薛老师的话让我们每一个上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感同身受: 教案被一次次地推翻, 教学环节被一遍遍地揣摩更改, 对教学内容、各种教学资料、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次地精挑细选, 然而真正到了课堂还要“忘却”这些, 心里眼里装的还必须是学生。经历过所有的这些,最后得出一点:所有的一切,只有顺应了孩子, 发展了孩子,就是最好的。这就是教育理念的提升, 它将指导你以后一切的教学行为。这就是收获, 就是成长。所以公开课上得越多, 成长得就越快。

而我们有些普通教师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或不愿上公开

课。我认为这种想法应该改变。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会上课的。所以,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学习,必须吃苦,必须磨炼, “小苦则小进,大苦则大进。”更何况在苦过之后, 你会体会到前进的快乐, 亦或是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魅力而迷上上

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