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法治教育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法治教育研究夏冰清【摘要】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文件的颁布,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正式启用,初中法治教育需要重新被关注、思考、学习。
法治教育的开展直接决定了学生法治观念的深度、法治思维的高度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成效。
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对新形势下的初中法治教育进行反思和重构:为什么我们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新教材的法治教育有哪些内容,其核心的精神又是什么;今天的法治教育需要如何开展等等,这些话题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并进行研究的。
本研究是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教育专册,即八年级下册的教材框架、内容与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材资源的利用与改进对策。
【关键词】初中;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一、问题提出随着新教材法治教育专册的启用,对初中法治教育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一线教师了解法治教育的最新动态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部颁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继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涵盖哪些内容、对初中生的法治教育有哪些特点和原则、新教材的法治教育专册通过怎样的形式体现了国家对法治教育的要求,这些都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做一些探索,为今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法治教育开展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措施及对策。
另一方面,对初中法治教育开展研究也有利于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法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有助于其成长为知法、懂法、信法、守法的现代公民,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风气,同时也能够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
二、文献综述对“法治教育”这一主题词进行搜索,在“读秀学术”中搜索到了402种中文图书,但其中绝大部分是法治教育的宣传和辅导读本。
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究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坚持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学生进行法治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中的热点讨论问题。
学生在进行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想要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确保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就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制约和管束,确保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够帮助和缓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观念,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法治课堂;法治教育渗透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思维意识的培养,对学生适当的进行法治教育渗透,让学生们了解道德与法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需要尽早进行,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展开。
小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重要初始阶段,对学生的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受到规范和教育,开始逐渐走向成熟,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
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法律观念,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伤害时间的了解,促进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作为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挖教材的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们的日常活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组织一些与道德法治相关的活动提升学生们对法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法治教育首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最多的使用工具便是教材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渗透的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挖,从教材内容中重手,找出与道德法治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元素,结合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遇见的一些事情作为案例,向学生们宣扬和渗透法治教育。
教材作为学生好教师都共同使用的最主要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更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以教科书作为媒介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是十分有效的。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周丽丽河北省滦州市横渠实验中学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到的各种思想也越来越多。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的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法制知识的积极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制教育;教学策略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的高效利用,各种信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对于学生而言,有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成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带来了负面影响。
教师要利用好政治课,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本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实践策略。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的现状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更多的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
在教学方法上,还采用“灌输式”教学,用划重点应对考试的思路,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教师没有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有效整合和延伸,也没有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爱好、理解能力进行有效分析,仅仅靠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很难提高学习成绩。
有很多教师没有经过法律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法律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全面,在课堂教学中,就很难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不能融会贯通地将法制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目标。
当前,经济、社会、信息等高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智能设备的引用,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夹杂着各类信息,充斥着各种思想。
初中生也在接收着这些不同的信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好奇心,有自主性,却又缺少自制力和主见,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法制教育的策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242学习版在素质教育影响下,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越来越受到关注,无形中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影响力。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结合法治教育内容,违背了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有效渗透法治教育,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更加积极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校园氛围。
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与良好的教育环境很重要。
在法制教育渗透中,学校不能够忽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应将法治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环境氛围不仅是学校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阵地。
学校应根据学生特点、社会发展形势、教学内容,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中。
同时,应有效地运用宣传报、校园网等载体,增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并且定期开展互联网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差异性,进而使法治教育更好的普及到学生群体中。
此外,在法制教育的渗透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而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二、丰富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中国教育工作中被广泛地应用,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图片功能以及视频功能编辑成教材内容,使得原本平面的教学知识编辑成立体的图片以及小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同时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老师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孩子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以及优质视觉效果的视频了解到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且适当地插入一些法律条文,将社会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讲解给学生听,以及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使得孩子置身其中,将案例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懂得这些不文明现象是不道德行为,情节严重者则会触犯到法律。
并认知法律神圣不可侵犯,公民一旦触犯到法律,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例如,《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课主要讲述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后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在思考和讨论中增长智慧。
在讲授“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一节内容时,我 教学策略选
采用了讲授-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收到 择与设计
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宪法,通过
讲解,提问的基本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宪法的认识和
了解。
教师活动:提问: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称
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比
如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与学生
教材分析 联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学生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学生未必会非常了解,所以有必要给学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思考: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教师活动:列举实例加以说明宪法的意义。
学生活动:学权利的?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维护的方式
在分析学情时,我发现学生对宪法知识了解有限,
而这些知识理论性又较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
有效的途经。通过促进学生领悟自我、觉察自我、发现
自我个人成长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
生活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作好适应并参与未来生活的
心理准备,无疑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若由教师来讲授,那课堂将会是枯燥与沉闷的。因此,
通过组织适当活动、设置情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认识到宪法就在我们身
课例研究综 边发挥着它的作用。
述
通过这些尝试,我深切的感受到在全面了解学生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及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及策略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成为主动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才。
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索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教育的现状并总结出对策,希望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重视课堂活动和打造实践平台的方式,推动法治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育;法制教育引言: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很容易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初中生法治意识淡薄,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在网络上不当言论的影响下,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甚至做出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
鉴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学科内容,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分析通过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当下的初中法治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与生活联系不足。
部分教师在讲解教材知识的过程中,都过于注重教材中的内容,忽视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1]。
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自己的生活中没有法治相关的内容,导致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经常是以取得良好考试成绩为目标,没有严格规范自身言行的意识。
其二,问题思考不够深入。
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都存在思考问题不够深入的问题,仅仅机械记忆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知识,而没有考虑相关内容对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从而使其学习更多法治知识的意识不足。
其三,学生缺乏实践平台。
对于初中生而言,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然而,很多教师都没能结合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内容组织实践活动,导致其无法将知识进行内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法治问题时,也无法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措施。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策略探究(一)在法治教育过程中引入社会案例在讲解法治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社会案例,建立教材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以八年级上册《做负责任的人》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很多初中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都无法感受到为什么“不负责任会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为帮助其感受到承担社会责任和法治之间的关联,教师可以引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与“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多个案例,从而使其感受到医务人员、志愿者以及每一个人民群众的责任,并使其意识到放弃自己的责任,隐瞒行程的情况下,很可能会为他人的健康带来危害,一旦产生严重影响,还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浅谈法制教育在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

浅谈法制教育在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作者:吴升旺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9期现实生活中,初中生不懂法,不尊重法律,以身试法,知法犯法,视法律为儿戏的现象并非少见,只有采取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不断强化法制意识,这是当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利用好学生身边的事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往往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入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产生共鸣。
例如,讲解《珍惜学习机会》时,我列举了当年在东方市天安中学任教的事例,天安中学属于少数民族乡镇,当地村民生活非常贫困,学生周六、周日回家要走几公里的山路,星期一早早还要背着十多斤米和家里的咸菜来学校,每天放学了有的学生还要自己做饭,放点咸菜就吃一顿的事例。
而在当下我们这所学校里的优越条件与之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
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的,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学习机会的。
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我注意到有几个平时较调皮的,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带着后悔的眼神悄悄的低下了头。
我再进一步引导:初中阶段是人生旅途中的花季,是人的身心和技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著的时期,同时,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学习机会,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时下社会热点事例初中生的特点决定了其爱热闹、爱赶潮流、爱对热点问题作出自己的评论。
如果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并加以引导,必定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爱好,课堂氛围就会活跃起来,上课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我在上《公民义务》一课时,把相关知识与当下热火朝天的“三创”活动联系起来。
并提出问题: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三创”活动尽哪些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分别派代表上讲台来发言,各组员之间可以补充说明,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好。
并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为在班里、学校、社会上搞好“三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探究道德与法治在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178探究道德与法治在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秦海燕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实施,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更加重视情感教育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内心情感得到撞击,引起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初中,学生处于思想成熟阶段,会受到各界影响,随着网络时代发展,学生了解到的信息也更多更繁杂,作为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与法制意识是必需的,这里首要明确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深层次需求性,随后提出几方面对策,在教学生活实践体现,希望能够增强领悟,并为相关的教学事业拓展助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又约束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思想,学生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得教育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往师生观念阻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教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惧怕教师的威严,甚至在课堂上对不懂得地方不敢进行提问,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黑板以及粉笔成为了课堂的主体部分,班级学生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良好的教育方式,没有将每个学生顾及到,在教学中也没有做到与实践相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一味的长篇大论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这些都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出现了教师讲课很认真,学生却没有得到所要掌握到的知识。
那么,怎样将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者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一)不断的转变教师自身教学的观念新课标要求下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地调整和改革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注重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摘要】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建设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基础,而学校培养这一基础的方式便是开展道德与法治课。
致力于培养孩子的道德与法律意识。
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方式和意义。
【关键词】道德;法治;培养探究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我国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的重视,然而却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地为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会得到全面发展。
1.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有两方面,首先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能够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行为,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第。
二,能够不断加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感情更加饱满。
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对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的帮助也是极其之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常权益,遇到事情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让学生们有一个判断是非的能力,分清孰对孰错,不会随波逐流。
2.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2.1采用以丰富教学为主阵地的教学方式随着社会形式的的不断转变,学生们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文化建设,现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便是道德与法制意识的建设,有效的;合理的开展法制教育,丰富的教学是基础,特别是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教材内容和校本课程要以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解除疲劳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有关道德和法治的知识层面。
根据教材不断的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法制教学资源是教师在课堂中法治与道德建设的重要方式,总体来说,在初中课堂中所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说明详尽,而且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比如,在教材中有一段内容“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都是平等的”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缩短学生与法制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法制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再者,现在编制的新版教材在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和一些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析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了增强法治意识的目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的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思维,使他们树立法律意识,懂得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然而,如何在这门课程中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法律意识的教育为了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组织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让他们思考背后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法律的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身边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二、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模拟法庭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权威和庄严,增强他们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检察官、律师、被告等角色,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流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法庭的各个环节。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程序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辩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案例教学法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参观法院等法律机构组织学生到法院等法律机构参观,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法律的运行和实施过程。
学生可以观察庭审过程,了解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业的工作环境和角色。
同时,学生还能亲身体验法律对社会的约束力和效果。
这样的参观活动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加深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五、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在班会中,教师可以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法治的思考。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情境中体验法制的意义和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法制意识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法制意识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每个公民都至关重要,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法制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法制意识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2. 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通过法制意识教育,提升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法制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有着明确的社会责任,应该为维护社会法制做出积极贡献。
1. 注重案例教学。
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制的力量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2. 引导学生参与法制建设。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法庭、法规讨论等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法律的实际运用和社会意义,增强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3. 融入生活教学法治知识。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法规遵从、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4. 推动专题法制教育。
组织学生参与法制宣传活动、法规知识竞赛等,通过专题法制教育,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5. 培养学生的值得信赖的品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品质,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健康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
三、总结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法制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尊重法律、学会运用法律,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自觉维护法制的品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策略,以帮助促进学生对法制的了解和认识。
1. 利用案例教学: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让他们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启发,并深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
2. 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充当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被告等角色,模拟法庭审判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和法庭规则,增强对法制的认识和理解。
3. 邀请法律专家或干警进行讲座: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进行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直接听取专家的解读和分享,加深他们对法律的认知。
4. 参观法院或公安机关: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或公安机关,让他们亲眼目睹法律机构的工作现场,了解法律的实际运行和法律机构的作用和职责。
5. 制定校园法规:组织学生参与制定学校的校规校纪,让他们了解法律对校园生活的规范和保障,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意识。
6. 通过讨论案件对法律进行现象分析: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件中的法律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对法律的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
7.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选取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他们思考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8. 制定法制教育计划:设计一系列的法制教育课程和活动,让学生逐步接触和了解法律知识,通过渗透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9. 强化法制教育的跨学科性:将法制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综合思考和分析法律问题,增加法制教育的影响力。
10. 对通过宣传法制知识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引导:不仅要宣传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还要对法律规定的限制和惩罚进行警示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方式。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帮助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出较好的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教育研究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教育研究摘要: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开设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
而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增强法律观念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尤其法制社会的完善和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开展成为了全民普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课程;法制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拓展了初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当然,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除了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之外,也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比如网络上凶杀、暴力等不良信息较多,现实生活中抽烟、酗酒、聚众斗殴的事情较多,再加上初中时期的学生抵抗能力不足,判断能力较低,接触社会较少,所以很容易被这些不良习惯吸引,如果不及时的教育和引导很容易导致初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开展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必须要开设的一门课程和教学内容。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在当今法治社会中,尊法、守法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而这也是普法的目的。
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促进法律法规的普及,并且这也是我国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小培养学生尊法、守法的有效方式。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树立正确的成长方向,使学生可以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用法律意识保护自己,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陈旧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技能。
但是就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而言,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依旧陈旧。
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标准范文(4篇)

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标准范文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触目惊心:据统计,在我国,____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____%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____万。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二)一、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本期所任教的四个七年级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
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____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
"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摘要: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学科的知识教育,还包括法治教育。
初中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以及关注。
在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法治的教育和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教学过程;课堂游戏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和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就受到不良诱惑的吸引,所以,初中时期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关键时期。
让法治观念扎根在学生的心底,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让学生健康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学会如果遇到侵权的行为时,不要一味的退让和忍气吞声,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好自己。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意识教育初中学生的法治意识还处于很薄弱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从时政热点或者是现实生活中引入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分析案例,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要明白自己行使权力的同时要自觉地履行义务,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在这节课的最后,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形式播放一段之前很火很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借助这段片段,对学生进行提问。
比如:“视频中赵德汉在面对这笔巨款发现前和发现后的时候,表情都有什么不同表现?”“你们觉得赵德汉在害怕什么呢?又在敬畏着什么呢?”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带着问题思考一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5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担任七年级四个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功能, 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促进积极健康的自我的培养,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与法制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
”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
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通过主题带动,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本单元包括“新生活,新面貌”“新自我,新期待”两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2)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6)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单元:秦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
本单元包括“人们说我长大了”“青春多美好”两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第三单元: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本单元包括“做自尊自爱的人”“人生当自强”两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做到尊重自己,爱护自己,感受生活的快乐。
(2)自尊自爱的同时更要尊重他人,欣赏、接纳他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意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呢?下面将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内容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首先需要引导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内容。
这包括国家的法律体系、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的适用范围等方面。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法律常识问答等方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他们逐渐形成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在初中学生中培养法制意识,需要引导他们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新闻报道、道德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违法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危害,并引导他们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保护人民权益的重要作用。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仅仅是让他们了解法律、认识法律,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法律。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明白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四、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我们知道,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最高形式,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心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道德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在法制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使他们在行为上既要遵守法律,又要符合道德规范。
五、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还需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指尊重和维护法律的观念和精神,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守规矩,做端正公民1.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守规矩的习惯。
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可提醒学生关闭手机、做好听讲准备,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讨论或提问。
同时,在校内也可以设立一些纪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珍视法纪。
2. 做一名优秀团员通过加强团队合作、集体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举办一些志愿者活动可以增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同感,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法治的理解。
3. 培养合理知识产权意识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网络侵权行为,提醒他们在使用互联网时尊重他人的版权,并鼓励他们参与创新、保护自己的创意。
二、倡导法律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使学生明确法治是社会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则。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安排讨论环节,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象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法治精神。
例如,组织关于如何扩大正当防卫范围或者如何构建更完善的民主制度等话题的辩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区分非法行为与违反道德的行为,还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和讨论社会问题。
3. 打造真实情景演练在学校内部组织一些法制教育课程或者模拟法庭、人权状况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体权益保障的重要性。
这些真实情景演练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参与维护公正和法治的积极性。
4. 配置合适的教材资源结合时事热点,教师可以选择相关文章、案例或视频等教材资源,让学生了解实际背景并进行深入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对策研究

育No.19 20192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对策研究徐磊(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初级中学 266409)摘要:目前不少学校没有将法制教育做到位,导致学生法制意识普遍较为淡薄。
在法制教育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够深入具体,容易流于形式,大多数局限在口头上;不少学校没有将法制教育工作以及法制意识培养融合在一起,这直接影响到法制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效果。
文章主要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 学生培养 法制意识目前大多数初中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情感,甚至很多学生不懂法、不知法以及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所以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法制教育和其他相关教育途径相融合,促进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切实做好法制教育工作。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不利于学生发展。
陶行知曾说过:教师与其灌输零碎知识点,不如给学生钥匙,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打开文化的宝库以及宇宙的宝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首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在需求以及性格特点。
由于初中生在这一阶段具有自主性,好奇心强,同时抵抗诱惑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家庭情况、个性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等,这对于开展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少数初中生可能会出现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个别学生还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这往往都是由于学生突然之间的情感冲动。
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时应当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加强和学生沟通,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尊重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意识的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是提高学生法制素质、形成文明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课程设置、多元化活动等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制意识培养策略。
一、案例分析法制意识培养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实现。
案例分析能够直观地呈现法律与其连带的现实关系,使学生更好理解法律精神、法律实践及其背后的道德标准。
例如,可以将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及时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法律解决社会问题。
比如:近期疫情期间,有部分人员利用“不戴口罩”、“不遵照隔离规定”等行为造成的危害及对其应负责任的法律责任等事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行为的法学含义并进行评价、剖析。
此外,还可在学习生活中,利用学习联欢会、综合实践等形式,将经典案例贯穿教学,培养学生依法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设置法制意识的培养需要从课程设置中得到明确支持。
应加强对法律知识和法律精神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法律精神是社会公正的基石。
同时,课程设置也应注重对学生法律权利的认知,例如对人权、劳动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权利的基本介绍和法律保障情况。
课程设计应重点突出法律宣传、法律保护、法律规范、法律实践等内容,将法制常识贯穿到课堂内容中,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法律题材,培养法律应用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多元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活动也是法制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运用实践性更强的活动方式,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感受法律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特别的“法制课堂”活动、电视法制知识讲解、社区法律服务日、露营与法制教育等各种形式,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样态的法制教育。
此外,也可以通过律师讲座、法院参观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界的工作情况与精神,并通过生动的案例与实际展示,让学生领悟法律与生活的高度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
只有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交流中才会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合法利益,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习整体人文和道德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法制教育
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需要道德去弥补。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青少年从幼稚到成熟、从依赖到独立性发展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得到迅速发展,尚未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初中生受到的影响更大。
他们一方面
面对着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许多萌动、冲动,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又产生无望和逆反的心理,尤其是开放的社会环境又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的刺激、诱惑,这就需要把法制观念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那么如何把法制教育完美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呢?在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单元经常映射出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教育,教师要密切注意法制教育渗透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达到对学生跟好的教育目的,下面是我个人对法制教育渗透的看法:
一、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教学技能。
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是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的组成部分。
这表明,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科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专业能力的核心。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在教师掌握必需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的教学
技巧与能力的综合。
教学技能是一种富于创造性地的专门、复杂、高级的技能,它以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动化行为。
二、在生活中渗透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三、采用问题教学法,有意渗透法制教育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或是学生的疑问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解答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要想思想品德每一节课都能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预设问题,达到联系法律知识的目的。
如教学“冲动是魔鬼”这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每一个人对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保护的?”如学生不能联系到法律的保护,可再设置问题“侵害他人生命的人最终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学生自然联想到法律,从而懂得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已和他人的生命。
在教学“预防犯罪”这课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你对乐极生悲是怎
样理解的?”如学生联系不到法律知识,可再设置问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做出那些事?可以走路为例说明。
因为走路是学生最就悉的”事,走路也要受法律的约束。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法律规定的,人人都知道但又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从而懂得生活中法律时时处处存在,提醒自己要做情绪的主人,依法行事。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学会自主解答。
因为道德与法治中不是每一课都提到法律的。
所以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自觉联想到法律与每一课内容都有联系,要自己善于发现其中的联系。
这样既加深了对所学内容得理解,又增强了法制观念。
四、在游戏中渗透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
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如在教学《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时,讲述有关交通法的常识,要求学生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动动手、
画一画,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进行拓展练习。
教师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志,让小小的教室变成公园、马路、停车场,然后让学生边游戏边掌握交通规则,最后由学生再次扮演违反交通法的角色,如酒驾醉驾等所引发的后果,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了解了许多交通法规,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五、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学习远离犯罪这一单元时,通过下载大量关于因违法而受到法律惩罚的图片,用幻灯片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懂法守法的重要性。
六、在课堂小结中渗透
课堂小结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
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
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c,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良好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法律。
道德和法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融入法制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张彦华.浅析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完善[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