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流湖泊沉积物的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湖泊沉积物记录与环境变化研究

湖泊沉积物记录与环境变化研究

湖泊沉积物记录与环境变化研究湖泊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水体形态之一,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湖泊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可以保存大量的沉积物记录,记录了过去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的地球变化。

湖泊沉积物的研究成为了地球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湖泊沉积物记录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当有机质和矿物质悬浮在湖水中时,它们会随着湖水的流动沉积到湖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层层叠加,形成了湖泊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还包括了古生物和气候信息。

通过对湖泊沉积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地质和气候信息。

例如,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可以提供有关古植被和古环境的信息。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有机物,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湖泊沉积物还可以提供关于古地震、火山爆发和洪水事件的信息。

通过研究湖泊沉积物,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各种自然事件。

湖泊沉积物记录对于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可以提供气候变化的信息。

例如,湖泊沉积物中的氧同位素成分可以用来重建古气候,了解过去的气温和降水变化。

此外,湖泊沉积物中的花粉和孢粉可以提供古植被的信息,揭示过去几千年的植被演化过程。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作用。

湖泊沉积物记录还可以用于污染物的研究。

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微塑料等污染物,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湖泊是一个自然的污染物陷阱,它们可以长期保存污染物的记录。

通过研究湖泊沉积物,我们可以了解过去几十年或几百年的污染物变化,判断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在湖泊沉积物记录的研究中,取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科学家们通常使用特殊的采样设备,在湖底取得一个垂直的沉积物样品。

取样的深度可以达到数米甚至十数米,覆盖了数千年的时间范围。

采样后,科学家们将沉积物样品带回实验室,利用化学和物理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内河沉积物耗氧(SOD)对水体改善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内河沉积物耗氧(SOD)对水体改善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环境工程内河沉积物耗氧(SOD)对水体改善的影响研究摘要:大量的城市污染物排放到水体并沉积下来,造成城市内河的负担越来越大。

城市内河沉积物中有机物造成的内源性污染,尤其是沉积物耗氧引发的水体缺氧成为了水体改善的一大难题。

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最重要途径是降低内河沉积物耗氧(SOD)对水体改善的影响,常用方法有引水冲污、生物治理、物理增氧等方法。

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SOD的数学模型,设计实验方案测定水体中的沉积物耗氧情况,探寻内河沉积物耗氧(SOD)对水体改善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内河;沉积物耗氧;水体改善1.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污染物不断被排入城市内河并逐渐在沉积物中富集,使得内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于城市内河和与地表径流大不相同,大多内河水系与外水系不连通,水流流速缓慢,因而容易造成过剩营养物质的沉积。

当内河水体的外源污染较严重时,污染物浓度通量是向下的,污染物汇集到内河底泥中;当外源污染受到有效控制后,底泥中的污染物浓度通量是向上的,污染物将从底泥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成为内河水体的内污染源[1]。

因此,内河沉积物既可以成为水体污染的汇,又可以成为水体污染的源。

目前对于城市内河的研究多集中于水体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2-5],而由沉积物耗氧引起的内河发黑发臭等缺氧症状成了内河治理中的瓶颈,因此研究内河沉积物耗氧(SOD)对水体改善的影响对内河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2. 改善内河水质的方法2.1 引水冲污工程当前,我国许多改善城市内河水质大多都采用引水冲污的办法。

引水冲污工程是通过改变内河原有的水动力条件,使得冲污区内流量加大,流速提高,增加了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进而减少黑臭,从而使得水质得到改善[6]。

但是引水冲污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巨大,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财政巨大负担,也使城市内河治理进入了恶性循环,造成引水冲污时城市内河水质良好的假象,使城市内河水质的保持需要靠引水冲污才能达到。

湖泊沉积物中的矿物及其研究作用

湖泊沉积物中的矿物及其研究作用

湖泊沉积物中的矿物及其研究作用摘要: 湖泊沉积物是指湖泊中沉积的物质。

湖泊沉积物是不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各类碎屑、黏土、自生/ 生物成因矿物以及有机物质等的综合体。

沉积矿物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 如湖水的化学组成、流域构造、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

利用湖泊沉积物进行区域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 深入的机理研究归根到底都要涉及矿物学, 如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粒度组成、生物壳体化学组成、测年材料的选择等。

本文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碎屑、黏土、自生/ 生物矿物的矿物组合、特征、研究作用。

提出除了继续加强对湖泊沉积物中矿物来源、成因和古环境示踪的深入研究以外, 矿物相间的转变及其对湖水和孔隙水组成的响应、一些非晶质或隐晶质及低丰度矿物相在湖泊化学和动力学中的作用也是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

同时,对湖泊沉积物的研究也有助于油气的勘探、钻井、开发。

关键词: 碎屑矿物; 黏土矿物; 自生/ 生物矿物; 环境载体; 湖泊沉积物; 油气储集空间。

湖泊沉积物是指湖泊中沉积的物质。

河流汇入湖泊将砂、砾石堆积在入湖河口,形成以沙内含重矿物、粗贝壳屑与细粒为主的三角洲沉积。

在湖滨,由于波浪冲刷湖滨岩石,堆积以砂砾为主的沙坝,沙堤和沙嘴。

湖湾静水处沉积淤泥。

湖中心沉积为黑色淤泥和粘土。

由于覆盖面广、分辨率高、对区域环境响应迅速等优势, 湖泊沉积物已成为科学家日益重视的陆地环境变化研究中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

湖泊沉积物是湖盆在自然与人类作用下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和信息库, 保存了丰富的有关区域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信息。

流域内不同时期风化-剥蚀方式、强度和沉积过程都直接影响着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和各种环境代用指标的诠释。

因此,在利用湖泊沉积物进行区域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 很多环境代用指标和测年所用材料的选择、指标的机理解译等都离不开矿物学。

在对湖泊地层研究其油气储藏情况时,湖泊沉积物是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的研究才能更加准确的判断是否含有油气以及油气层的位置。

河道整治文献综述

河道整治文献综述

河道整治文献综述河道整治是指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加固及生态修复等综合性措施的过程。

在我国,河道整治工作主要包括水沙调控、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安全防洪等方面,以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等为目标。

以下是几篇经典的河道整治文献综述。

1.《河道整治研究综述》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河道整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河道整治的目标和意义,总结了河道整治的技术与方法,介绍了河道整治的效果评价指标和方法,探讨了河道整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河流水质修复、湿地重建、岸线疏浚与保护等方面。

文中介绍了不同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和效果,评估了各种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3.《河道整治中的环境问题研究综述》该文综述了河道整治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包括水质污染、沉积物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方面。

文中提出了防止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水污染治理技术、沉积物处理方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对河道整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4.《河道整治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综述》该文综述了河道整治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研究现状,探讨了河道整治对城市空间结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文中提出了河道整治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发展策略和方法,为城市规划和河道整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5.《河道整治工程安全问题研究综述》该文综述了河道整治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包括水工结构安全、岸线工程安全、洪水防护安全等方面。

文中介绍了河道整治工程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案例和原因,提出了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措施,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河道整治文献综述涵盖了河道整治的目标和意义、技术与方法、环境问题、城市发展关系以及工程安全等诸多方面,对于指导和推动河道整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流侵蚀与沉积作用研究

河流侵蚀与沉积作用研究

河流侵蚀与沉积作用研究河流是地球表面上最为常见的地貌现象之一,通过长期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地形景观。

对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质变迁和地貌演化的过程。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通过水流的冲击力和磨蚀力来实现。

河水以强大的冲击力从河道底部向上冲击河床和河岸,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破碎岩石和沉积物,加剧了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的主要结果之一是河床的下切,即河道向下侵蚀的过程。

河水不断冲击河道底部的岩石,使之破碎并随水流带走,进一步加深河床。

河床的下切现象在由高处向低处流动的河流中尤为明显。

河流的侵蚀作用不仅限于河床的下切,还包括对河岸的侵蚀。

当河水冲击河岸时,会加速河岸的崩塌和岩石的磨蚀。

长期以来,河流的侵蚀作用导致了许多河岸的落差和峭壁,形成了壮观的峡谷和峡谷瀑布等自然景观。

河流还会通过溶解作用,溶解掉边上的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形成溶洞和喀斯特地貌。

侵蚀作用还会改变河流的流向和流域的发育。

二、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河流水流减慢和蓄水时产生的。

当河水的速度减慢时,它携带的沉积物会被抛弃在河道和河岸上。

这些沉积物包括沙子、泥土、碎石和粉砂等。

河流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粒度,从粗糙的卵石到细小的泥土。

河流的沉积物不仅改变了河床形态,还影响了周围的地貌景观。

例如,河流的泥沙沉积可以填充湖泊或扩大河谷。

河流的沉积物也可以形成河床上的沙洲和沙嘴。

此外,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可能会堆积成三角洲,形成肥沃的河流平原。

河流的沉积作用还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发展。

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有机物质,为许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河流的沉积物富含养分,使得河流周围的土地变得非常肥沃。

这也是为什么河流周围的土地往往被用于农业生产的原因之一。

三、河流侵蚀与沉积作用的相互关系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河流和周围地貌的面貌。

河流的侵蚀作用导致的河床下切和河岸崩塌,为河流提供了更多的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

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

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第33卷第1期2011年3月地球科学与环境JournalofEarthSciencesandEnvironmentV olI33No.1Mar.2O11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金章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摘要:湖泊沉积物是不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各类碎屑,黏土,自生/生物成因矿物以及有机物质等的综合体.沉积矿物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如湖水的化学组成,流域构造,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可以赋存在矿物外部微形貌,内部微结构,化学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同位素组成,谱学特征,成因以及共生组合等方面.因此,湖泊科学的许多关键课题都离不开矿物学,特别是在利用湖泊沉积物进行区域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深入的机理研究归根到底都要涉及矿物学,如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粒度组成,生物壳体化学组成,测年材料的选择等.然而,由于湖泊沉积物中矿物的多源性,复杂性,如何有效提取和解译其中的环境信息,是一项长期困扰研究者的课题,湖泊沉积矿物学的研究往往被许多研究者所忽视,中国的相关研究也较为薄弱.笔者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碎屑,黏土,自生/生物矿物的矿物组合,特征,成因在(古)环境反演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除了继续加强对湖泊沉积物中矿物来源,成因和古环境示踪的深入研究以外,矿物相间的转变及其对湖水和孑L隙水组成的响应,一些非晶质或隐晶质及低丰度矿物相在湖泊化学和动力学中的作用也是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的挑战以及对研究前景的展望.关键词:碎屑矿物;黏土矿物;自生/生物矿物;环境载体;湖泊沉积物;陆地环境中图分类号:P571;P5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561(2011)01—0034—11 Composition,OriginandEnvironmentalInterpretatiOn0f MineralsinLakeSedimentsandRecentProgressJINZhang—dong (StateKeyLaboratoryofLoessandQuaternaryGeology,InstituteofEarthEnvironment,Chi neseAcademyofSciences,Xi'an71OO75,Shaanxi,China)Abstract:Lakesedimentisanintegratedcontentofdetrital,clay,authigenic/biogenicmineral sandorganicmatterundervariousgeologic,climaticandhydrologicconditions.Themineralsbearabundantinfo rmationonregionaland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s,suchaslakewaterchemistry,basintectonics,climate,hydrol ogy,andhumanactivityinteraction,ere.Theinformationhostsinexternalappearance,internalmicrostruetur es,chemicalcompositions,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isotopiccompositions,spectroscopy,origi n,andassemblageofminerals,etc.Therefore,manykeytopicsoflakesciencesaredependeduponmineralogy,inp articularduringthereconstructionofpastregional/globa1changesusinglakesediments.Theunderstandingon mechanismshouldinvolveinmineralogy,includingcatchmentweatheringprocesses,grainsizevariation,shell chemistry,anddatingmateria1.However,owingtovarioussourcesandcomplexityofmineralsinlakesediments,h owtowithdrawandinterpretmineral—bearingenvironmentalinformationisalongstandingtroubling,resultinginthatmineralogyo flakesedimentsisoverlookedoftenbysomeresearchers,alsoinChina.Inthispaper,theassemblag e,charactersandoriginsofdetrital,clay,authigenic/bi0genicmineralsinlakesedimentsandtheirroleinpaleoe nvironmentalreconstructionwerereviewed,thensomepotentialresearchtopicsweresuggested,suchasth etransformation amongmineralsanditsresponsetochemistryoflakeandporewaters,therolesinlakechemistr yanddynamicsofsomeamorphous,cryptocrystallineandlowabundancemineralsinlakesediments,inadditio ntothecontinuedresearchesonlakemineralsource,originandpaleoenvironmentaltracing,andfinallysomepr oblemsandchallengeswereputfurtherforwardto.收稿Et期:2010—1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308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833404)作者简介:金章东(1971),男,浙江永康人,研究员,搏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表生地球化学和全球变化研究.E-mail:****************第1期金章东: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Keywords:detritalmineral;claymineral:terrestria1environment0引言由于覆盖面广,分辨率高,对区域环境响应迅速等优势,湖泊沉积物已成为科学家日益重视的陆地环境变化研究中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1].湖泊沉积物是湖盆在自然与人类作用下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和信息库,保存了丰富的有关区域构造活动,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信息口].流域内不同时期风化一剥蚀方式,强度和沉积过程都直接影响着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和各种环境代用指标的诠释.湖泊沉积物中矿物的微形貌,微结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同位素组成,谱学特征以及共生组合等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因此,在利用湖泊沉积物进行区域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很多环境代用指标和测年所用材料的选择,指标的机理解译等都离不开矿物学.在湖泊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流域岩石/矿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人湖后形成沉积物,其组成的差异可以用来反映受气候旋回,构造事件等控制的流域岩石/矿物经历的风化方式(物理剥蚀,化学风化)及其相对强度,沉积速率及产物(如自生碳酸盐, 生物碳酸盐)_2.].因此,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矿物组合研究可以获取流域环境,生物演化,风化一剥蚀速率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和不同时问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的详细信息.然而,在提取和分析沉积物组成及环境代用指标解释的过程中,因为某一指标的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而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或客观上的不确定性.如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及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常常用来反映湖泊水位或盐度的变化,其实沉积物中碳酸盐可能是不同比例碎屑碳酸盐,自生碳酸盐和生物碳酸盐的混合,其氧同位素组成则可能受不同成因碳酸盐相对比例以及水量变化,蒸发量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2.因此,充分认识湖泊沉积物中各类矿物特征,组合,沉淀过程,自生/生物矿物的形成,矿物的次生变化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等,能给湖泊化学, 湖泊动力学,沉积化学以及古气候环境定量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1矿物组合特征流域内岩石类型是输入湖盆水体和沉积物中元素,同位素组成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不同岩石类型风化强度及其对水体可溶态物质组成的相对贡献是利用湖泊沉积物序列反映受气候旋回,构造事件等因素控制的流域物理剥蚀和化学风化率变化的关键,也影响着自生矿物(化学沉积)的形成.在地球表生作用过程中,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岩石在暴露地表后将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往往导致矿物的溶解,分解,并在地表环境下形成更稳定的新矿物,如黏土,碳酸盐矿物等.因此,湖泊沉积物中矿物是原生耐风化矿物和次生矿物的组合,其组合特征受流域基岩类型,构造,气候,湖泊内生物种类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制约.识别沉积物矿物的物源对阐明沉积物与湖水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湖泊沉积物中矿物来源于流域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以及自生矿物,可以分为3种.(1)外源矿物:由地表径流,风力和冰川搬运,岸蚀作用等带人湖中的碎屑物质,其组合和分布受湖流,波浪等物理搬运机制的影响.湖泊沉积物中外源矿物主要来源于河流,岸蚀,大气沉降以及人类活动等带人湖盆的各种矿物颗粒,其矿物组合是受流域基岩,地表地质,风化作用,水文条件等因素制约的,对粒状沉积物粒径,矿物学分布的研究可以反映一定时间尺度下湖泊内搬运体系的变化过程.(2)内生矿物:湖泊水体内部发生的化学过程导致的化学沉淀或凝絮和被吸附作用形成的矿物,其内生过程包括生物滤食,碳酸盐沉淀等化学作用.淡水湖泊中内生矿物沉淀受湖泊化学状态制约.因为细菌可以改变局部的地球化学环境,所以一些内生矿物是以细菌为媒介的,如黄铁矿,水针铁矿等].(3)自生矿物:包括从湖水中直接化学沉淀的和在先前的沉积物内部发生的新生和生物成因矿物.它主要受湖泊产生力变化控制.一些沉积矿物还可以成为开采利用的矿产,如盐湖中盐类沉积,热液Fe—Cu—Zn硫化物等,目前已成为环境矿物学领域中较为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_l"J.表1列出了湖泊沉积物中的常见矿物.从中可以发现,湖泊沉积物中的外源矿物以造岩铝硅酸盐为主,而内生矿物在含量上碳酸盐(方解石)占绝对优势.大多数淡水湖泊沉积物都由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伊利石,蒙脱石,硫化铁和氧化铁等矿物组成;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按成因将沉积物中36地球科学与环境第33卷表1湖泊沉积物中矿物类型,来源及其环境指示Tab.1Types,OriginsandEnvironmentalImplicationsofMineralsinLakeSediments 的矿物一一区分,最常见的就是上述碳酸盐矿物,往往是3种以上成因的综合.并且由于沉积后的压实成岩作用,一些内生,外源矿物将被自生相所取代,如二氧化硅,磷酸盐,硝酸盐等.组成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种类虽然并不复杂,但是每一类(种)矿物却都包含着重要的地球表生环境化学信息,特别是湖泊中痕量的自生和生物成因矿物,如各类氧化物,磷酸盐,硫化物等.从本质上来说,湖泊沉积物中的外源矿物组合(包括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可以看作是湖泊系统主要物理因素的反映,而自生/生物矿物组合则主要反映了湖泊系统中化学和生物状态及其变化.2碎屑矿物及其影响因素在绝大多数湖泊沉积物中,石英和长石是碎屑部分的主要矿物,在水动力较弱的浅水湖泊,平原湖泊以及较小面积湖泊中其颗粒以粉砂级,砂级为主. 石英是湖泊沉积物中最普遍的矿物,但在火山岩,碳酸盐或热带的湖泊中,石英也可能完全缺失.石英矿物的表面物理形态,结晶度及分布特征可以很好地反映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搬运状况以及湖泊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如随着水深增加和机械能的消耗,石英在湖盆的不同位置其粒径和表面形态存在差异.石英的表面形态,磨圆度和分布特征可以反映搬运的远近和高能或低能动力,如表面呈光滑圆球可以反映颗粒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搬运,如风力等. 由于搬运过程中机械分选和摩擦,湖泊中心的石英颗粒往往表面更光滑,粒径更细,而靠近湖岸的石英颗粒则粒径大且不光滑.特定地点石英颗粒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则可能反映一定时间尺度内风场的强度变化l1.长石是湖?白沉积物中与石英时时伴生的另一种常见矿物,两者的含量常呈正相关【3].与石英不同的是,长石类矿物在搬运过程中还常发生进一步的化学风化作用.由于钾长石比钠长石抗风化力强,从而导致随着远离湖岸斜长石丰度逐渐减少, 而钾碱长石含量则相对增加.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湖泊沉积物中,斜长石可以风化形成高岭石,三水铝石或蒙皂石.总的来说,两者变化反映了基岩和总体矿物的丰度.在古环境研究中,虽然科学家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湖泊系统的自生碳酸盐,但是碎屑碳酸盐可以是一些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分,特别是岩溶地区或碳酸盐岩地层为主的流域,湖泊沉积物中会存在大量外源的粉砂或黏粒级的钙质和灰泥质黏土,甚至组成大量的湖相泥灰岩.湖相碳酸盐沉积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一些湖泊沉积物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主要来源于流域碳酸盐岩石的侵蚀和(或)与之有关的冰川沉积物.例如,欧洲的日内瓦湖和康斯坦斯湖,加拿大的哥伦比亚和美国中西部第l期金章东: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的许多钙质湖泊沉积物均与河流碎屑的供给有关.然而,将碎屑碳酸盐与自生碳酸盐区分开来是十分困难的,不同研究者做过不同的尝试.首先,碳酸盐颗粒的表面形态和镜下形状可提供直接的肉眼证据,如根据加拿大极地湖泊沉积物中白云石和石英在形态和粒度分布上的相似性,该湖泊深处的白云石被认为是碎屑成因的l】.Kennedy等则根据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总量,白云石和方解石的相对比例随沉积物粒级的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认为,碳酸盐相分布是水动力分选作用的结果,而与湖泊内的溶解作用,沉降过程无关_】.还有一种区分的方法是,假定淡水湖泊中自云石为碎屑物,如果碎屑输入恒定,那么方解石与白云石矿物比率的变化应与方解石沉淀有关_3].另外,淡水湖中的碳酸盐沉积物通常有低的"C和O,因此根据同位素值也可以大致估计出碎屑碳酸盐的百分比].重矿物(密度大于3.0g/cm.)组合的变化也常常用来获取有关湖泊沉积物的物源和搬运机制.如利用重矿物频率和沉积物粒度分布可以勾划湖盆沉积物的来源_3].沉积物中特征矿物相的组合表明, 沉积物总体上是受基岩岩性控制的,如美国安大略湖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其角闪石与辉石的比率呈递增趋势,即是由区域性地层的差异造成的;反之,根据岩芯中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可以反演流域内地层单元的变化及水动力状况,包括对人类活动的反映,如采矿,伐木,人类居住活动等口.通过对Shagawa湖沉积物中赤铁矿和褐铁矿随深度的变化证实了Ely地区人类采矿历史及强度,而根据沉积物中电气石的分布推断出该湖泊沉积速率的变化l】.火山地区的湖泊(如玛珥湖)通常具有成分比较复杂的底部沉积物,因为它的物质来源于周围的基岩,熔岩,火山灰,浮石,火山渣,角砾岩,凝灰岩和块集岩,在沉积物中表现为泥砂状,矿物成分可以包括斜长石,石英,辉石,角闪石,火山玻璃等,并且以火山成因物质占优势的湖泊通常与硅藻的高生产力有关.虽然这种类型湖泊在地球上为数不多且成分较为复杂,但是某一火山灰层的鉴定,成分对比研究可以进行区域性地层对比.同时,火山灰也是绝好的测年材料,准确的定年可以对含有特定火山玻璃层的沉积时问进行标定.如毛绪美等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通过对金川泥炭层中一层泥砂状沉积物的矿物学,化学成分的分析,确定该物质为玄武岩浆的火山喷发物,并对泥炭的"C年龄进行了可靠的校正E173.因此,绝大多数湖泊沉积物的非黏土碎屑矿物及其组合通常是流域范围内地质差异的反映,而由于湖泊内部物理过程的差异也常常造成湖盆不同部位具有明显差异的碎屑矿物组合.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搬运物的分选性沉淀和湖流簸选过程,特别是湖泊浅水区.因此,依据岩芯中沉积物非黏土碎屑矿物及其组合的变化还可以推测湖盆的发展过程以及水动力变化历史.3黏土矿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黏土矿物是地球表生环境下最常见的矿物,也是湖泊沉积物中另一类重要的组成矿物.该类矿物是含水的层状硅酸盐或铝硅酸盐,研究者采用2/,m 作为黏土级组分的界线.湖泊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主要包括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泥层黏土,高岭石,绿脱石以及各种混层矿物如伊利石/蒙脱石,伊利石/蛭石混层矿物等,有时还可见三水铝矿,蛭石,坡缕石等黏土矿物.湖泊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形成和转化与流域及湖水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黏土矿物沉积分异,组合及其含量变化,微细结构, 转化规律以及粒度分布等特征,可以恢复沉积历史中流域所经历的古气候,古温度,古盐度,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物质来源,湖水物理化学条件探讨等, 有助于揭示区域环境变化及全球环境演化.根据成因不同,湖泊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可以分为3种:①原生黏土矿物,流域母质中的碎屑矿物经搬运而在湖盆沉积,以物理风化为主,反映源区的信息;②化学风化形成的黏土矿物,一种黏土矿物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可以转变为另一种黏土矿物,其种类受母岩,水介质,气候等因素制约;③自生黏土矿物,在湖泊沉积过程中各种元素重新结合而成,主要发生在盐湖中,其他类型湖泊中几乎不存在自生的黏土矿物引.黏土矿物的形成离不开气候环境因素.在化学风化较弱而难以消除基岩物质成分差异造成影响的气候条件下(如较高纬度地区),湖?自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主要反映流域物源的岩性.Gibbs发现:在亚马逊河盆地,来自高地的绿泥石和伊利石是流域内安第斯山区未完全风化的产物,并在下游仍呈悬浮状态;由于低地内基岩的高度风化,在低地支流中以高岭石和三水铝石占优势;蒙脱石在一些火山地区湖泊沉积物中大量存在,是火山玻璃脱玻作用后形成的l1.贝加尔湖沉积物在末次冰期时蒙脱石和伊利石峰高比值的变化主要是与物源变化相联系38地球科学与环境第33卷的,与气候无关口.同时,水介质的pH,Eh,盐度等因素也对黏土矿物种类,形态和晶体结构产生影响.在湿润温暖的热带一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由于岩石受淋滤和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碱金属,碱土金属流失后形成阳离子为Si,A1的高岭石,因此高岭石是低纬度地区湖泊沉积物中主要的黏土矿物,它是弱酸性,强化学风化和淋滤作用的环境指示矿物;而在高纬度的干冷气候条件下,由于淋滤和化学风化作用较弱,碱金属,碱土金属被活化后形成阳离子为Si,A1,Fe,Mg 或K的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及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特别是绿泥石,蒙脱石,它们一般是高纬度地区(如冰川或干旱区)弱化学风化产物.伊利石则是在气温较低,弱碱性条件下由长石,云母类等铝硅酸盐矿物风化作用下形成的,随着风化程度的加强, 伊利石通过奥斯忒瓦德成熟化(Ostwaldripening)经1M,1M,2M等多型,最后可以演化为高岭石,其演化过程为:蒙脱石一无序伊/蒙混层矿物一有序伊/蒙混层矿物一1M型伊利石一1M型伊利石一2M型伊利石一高岭石l2.因此,矿物结晶度可以反映物质来源或沉积环境的变化.伊利石结晶度的变化可进一步根据伊利石微结构区分历史气候的冷干期和暖湿问冰期L2..伊利石的结晶度是其晶畴大小(Domain size),膨胀层(Swellinglayer)含量,晶体缺陷和化学组成不均一性的综合反映[2.其中膨胀层含量反映晶体结构的膨胀程度,并可用Srodon等提出的衍射峰强度比值(J)进一步判断:如果J为1表明伊利石中不含膨胀层;反之,J>1则存在膨胀层l2¨.根据伊利石是否含膨胀层及膨胀层含量进一步判断古气候的变化.通过对地中海沉积物中的伊利石结晶度研究表明,结晶度高反映干旱寒冷气候,而结晶度低则反映暖湿气候环境[】.利用蒙脱石的结晶度来反映气候环境的变化在湖泊沉积中还没有相关报道,但是在海洋沉积记录中已作了有益探讨,结果表明,结晶度良好的蒙脱石与暖湿气候相对应l_2引.高岭石的结晶度可分别用0.71nm处衍射峰高与同峰半高宽比值和0.714nm的衍射峰高与0.356nm的衍射峰高比值来表示.高岭石的结晶度高与气候相对干燥期相对应,而湿润期形成的高岭石具有较低的结晶度l2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湖泊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种类,丰度及结晶形态是流域内基岩种类和气候变化的函数].在利于强风化的气候环境下,沉积物中一般以伊利石一绿泥石一高岭石组合为特征,随着风化的加强还可形成高结晶度的伊利石和蛭石; 而干旱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常常含有大量的蒙脱石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它们是基岩不完全风化的产物.因此,降水量的增加可使蛭石,高岭石的含量增大,而蒙脱石的含量相对减少,蒙脱石含量与降水量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线性负相关口.与碎屑矿物分布受水力分选制约不同,深水湖泊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可以不随水深,离岸距离甚至埋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丰度及组合变化可以用来反映气候变化甚至气候事件.例如,贝加尔湖和Hovsgol湖泊沉积物中伊利石含量及其与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组合不但响应了冰期一间冰期尺度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记录了BMling—Allerod和新仙女木事件l_3.Blaise对加拿大温哥华岛晚第四纪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研究表明, 冰期和间冰期具有完全不同的黏土矿物组合:在冰期,以富铁绿泥石,伊利石和火山岩退变的蒙脱石为组合;在间冰期则以蛭石,高岭石,埃洛石和无序混层矿物为组合特征.Jin等对内蒙古岱海沉积岩芯中碎屑组分分析也表明,小冰期期间黏土矿物组成与间冰期表现出差别:小冰期时段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偏低(9%~12),且以伊利石,绿泥石,白云母为主;而间冰期沉积物中不但上述黏土矿物质量分数高(15~18),而且存在有滑石,高岭石及少量石膏l6j.淡水湖泊环境中黏土矿物一般认为是流域基岩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的产物,主要受源区基岩的控制,因为是否存在自生作用形成的黏土矿物至今还未获得可靠的证据.虽然盐湖中存在化学风化和自生成因的黏土矿物,但是盐湖的黏土矿物仍以他生的为主.它不但具有碎屑成因的黏土矿物岩性特征,而且与流域内黏土矿物组合及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因此各地区盐湖的黏土矿物组合受流域母岩和盐湖卤水的化学成分控制.在咸水湖中,由于黏土矿物随盐度变化而表现为不同的质量堆积速率,盐度梯度是半循环湖泊系统中黏土矿物分离的重要机制.因为高岭石比伊利石和蒙脱石更迅速的凝絮作用往往造成其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伊利石和蒙脱石的含量却恰恰相反l3.徐昶对中国一些盐湖黏土矿物研究表明,处于未成熟阶段的盐湖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不但质量分数较高(大于40),并且以伊利石一绿泥石一高岭石组合为特征,化学成分上继承了冷温带大陆黏土Alo.,K.O,MgO质量分数;而成熟阶段的第l期金章东: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盐湖沉积物则质量分数较低(小于20%),且缺少高岭石,以伊利石一绿泥石为组合,含少量蒙脱石,黏土AlO.,KO,MgO质量分数具有盐沼泽,干湖黏土化学成分特征l3.不同地区盐湖的黏土矿物组成除了受流域基岩种类制约外,湖区的干旱气候和卤水化学成分是主要的决定因素.例如,盐湖晶问卤水中Mg取代部分Fe致使早期未成湖阶段的铁绿泥石为镁铁绿泥石所代替,而富含K的卤水可使部分蒙脱石转变为伊利石.因此,根据盐湖不同沉积阶段黏土组合及化学成分的差异可以判断湖盆演化过程及湖区气候环境变化.通过对察尔汗盐湖,艾丁湖,查干诺尔湖剖面中黏土的叫(A1O.)/w(MgO)与沉积环境关系的讨论,盐湖黏土w(A1O.)/w(Mgo)的变化反映了盐湖沉积环境的咸化度及湖区气候的湿润度l_3.另外,单一黏土矿物的微细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得到盐湖沉积环境方面的信息,如对伊利石结晶度,蒙脱石属性,绿泥石类型,混层矿物膨胀度等方面的研究.伊利石的结晶度与湖水中K含量密切相关,而蒙脱石属性则反映湖水pH值,盐度及晶层间吸附的标型离子的差异.4自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湖泊沉积物中各类自生矿物一方面在许多金属和营养盐的动力学方面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记录了特定状态下湖泊环境及化学组成.因此,自生矿物的提取和化学研究已在湖泊的化学和物理过程解释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包括人类的文明活动对湖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湖泊沉积物中自生矿物主要包括硅质岩,碳酸盐,各类硫化物,氟化物, 蒸发岩等.4.1SiO:和硅酸盐湖泊沉积物中很大部分的si0.是硅酸盐溶解的SiO.通过内生过程堆积而成,主要是有机沉积作用,而湖泊直接沉淀的SiO:证据还很少.虽然许多水生生物都存在硅化结构,但是硅藻壳的有机沉积作用是湖泊沉积物中SiO最重要的内生来源.特别是在高生产力的湖泊中,硅藻可以成为快速堆积湖泊沉积的主要成分.硅藻广泛存在于非洲湖泊钻孔岩芯中,它的丰度不仅与湖水的自然地球化学有关,而且还受气温,气候等条件制约[3.硅藻通过迅速吸收SiO可以造成在某些碱性水体中硅元素。

黄河流域某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研究

黄河流域某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研究

03
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和准确性。
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
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
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 可行性和准确性。
误差分析与讨论
对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误差来源并 进行合理解释。
进一步改进方向
根据对比验证结果,提出数值模拟方法的改进方向,以提高模拟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探索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现代环境意义:古洪水滞流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古环境信息,对于理解现代环境问题 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未来可以探索如何利用这些古环境信息为现代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ING
感谢您的观看
影响
古洪水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河道 淤积等。
滞流沉积物形成机制
01
02
03
水流速度减缓
洪水期间,大量水流携带 泥沙进入河道,当水流速 度减缓时,泥沙逐渐沉积 下来。
河道改道
洪水可能导致河道改道, 使得原本的水流路径被阻 断,形成滞流区域,泥沙 在此沉积。
人类活动
CHAPTER 02
黄河流域古洪水概述
黄河流域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
地理环境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北方,流经多个省 份,地形复杂,包括高原、山地、平 原等。
气候特点
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 水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 干燥寒冷。
古洪水事件及其影响
古洪水事件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发生多次大洪水,如公元前206年的大禹治水等,对当时社会 产生了深远影响。
CHAPTER 04
实验室测试分析技术应用
粒度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介绍

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研究

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研究

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河流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其中河流沉积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是一项复杂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地下水循环系统、水土互动过程、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等多个领域。

在研究这一课题时,需要综合考虑河流沉积物的特性、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等因素,以全面了解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

沉积物是指在河流中沉积下来的颗粒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泥沙、有机质、微生物等。

这些沉积物会随着水流而沉积在河道底部或岸边,形成河床和河岸的地形。

在水体中,污染物会吸附在沉积物颗粒表面,随着水流向下渗透到地下,影响地下水质。

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与其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

例如,有机质含量高的沉积物容易吸附有机污染物,导致地下水中有机物质浓度升高。

另外,重金属等污染物也可能沉积在地表,因此需警惕这些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潜在威胁。

地下水流动方向和速度也是影响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重要因素。

当地下水流速较慢时,沉积物会长时间停留在地下,导致污染物在沉积物中的富集和累积。

因此,了解地下水流动特性对于预测沉积物对地下水的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河流沉积物不仅会影响地下水质,还会改变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微生物在土壤和地下水的净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沉积物的过程会释放出氮、磷等养分,同时也会释放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因此,为有效控制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需要制定综合的管理措施。

可以通过加强河流水质监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降低排放污染物浓度等措施来减少沉积物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只有深入探讨沉积物特性、污染物类型、地下水流动特性等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机制,为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研究

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研究

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研究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研究摘要:地下水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河流沉积物是河流流动过程中携带的颗粒物质,在地下水中沉积并且对地下水质量产生影响。

本论文综述了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讨论了其主要的污染源、污染物迁移机制以及如何减轻地下水污染的方法。

1. 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河流沉积物作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对地下水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2. 河流沉积物的污染源河流沉积物中的污染物来自多种源头,包括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等。

农业活动往往导致农药和化肥的流失到河流中,并且在沉积物中沉积下来。

工业活动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也会进入河流沉积物中。

同时,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也会通过排放口进入河流,并最终沉积到沉积物中。

这些污染源不仅对河流的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沉积物中的颗粒物质进一步影响地下水质量。

3. 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机制河流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迁移到地下水中,其中包括溶解、吸附和沉降等。

有机污染物往往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可以通过溶解的方式进入地下水中。

同时,沉积物中的一些颗粒物质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部分污染物质并降低其浓度。

此外,沉积物的沉降也会导致沉积物中的污染物下降到地下水层。

4. 地下水污染的相关研究许多研究对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农业活动导致的农药和化肥的流失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城市污水的处理不完全也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

一些研究还发现,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浓度与河流沉积物中的浓度具有密切关联。

5. 减轻地下水污染的方法为了减轻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河流沉积物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湖泊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湖泊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湖泊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过去几十年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逐渐加深,水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水源的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还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湖泊沉积物可作为水生环境变化的代表性指标之一,研究湖泊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有助于科学掌握湖泊环境的演变规律,为水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湖泊沉积物以及其重要性湖泊沉积物是由水体中悬浮物质、化学物质、生物物质等沉积在湖泊底部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中的各种成分不断发生变化,最终沉积形成等厚度的不同层次,被称为湖泊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变迁,了解地质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通过对湖泊沉积物的研究,还可以掌握湖泊发生的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是水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湖泊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湖泊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水深、水温、氧化还原环境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其中,湖泊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主要受到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湖泊沉积物中的特定元素来刻画湖泊氧化还原环境变化,这些元素主要有铁、锰、硫、硒、钴等。

湖泊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研究发现,不同湖泊沉积物记录了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湖泊发生的环境变化不同所致。

此外,还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水体污染、地质工程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会造成湖泊底部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

三、湖泊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湖泊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环境变化与水环境的质量紧密相关。

湖泊沉积物中铁、锰等元素的含量变化可以反映水环境的氧化还原状况,铜、铅、锌等元素的含量变化与水体污染程度有关。

因此,湖泊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研究,对于掌握当地的水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道整治文献综述

河道整治文献综述

河道整治文献综述河道整治是指对河道进行疏浚、疏浪、修筑岸堤、清淤等综合治理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河道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提高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河道整治成为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河道整治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河道整治的背景与意义1. 河道整治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造成的破坏也愈发严重。

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质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水土流失、滞洪排涝能力下降等问题也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2. 河道整治的意义河道整治的目的在于改善水体质量,修复水生态系统,增强水生态功能和水资源供应能力。

对于城市来说,通过河道整治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整治还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的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为后代子孙留下绿水青山。

二、河道整治的方法与技术1. 河道整治的方法(1)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修复、净化水体环境的方法。

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滤池等。

(2)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指利用工程手段对河道进行修复,包括疏浚、疏浪、修建河道岸堤、清淤等。

通过工程手段可以恢复河道原貌,提高水体容积,增加水体流量,改善水环境。

(3)生态修复法生态修复法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对受到破坏的河道进行恢复和修复的方法。

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复水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防护等。

2. 河道整治的技术(1)河道水质优化技术河道水质优化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水体进行净化、提升水质。

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技术、光氧催化技术、颗粒碳吸附技术等。

(2)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生物、植物等生态资源进行生态修复和重建的技术。

主要包括湿地建设、人工湿地构建、水生植物配置等。

(3)河道环境监测技术河道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对河道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作用及其水质影响研究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作用及其水质影响研究

1999年3月ENV I RONM EN TAL SC IEN CEM ar .,1999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作用及其水质影响研究3马英军 万国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Em ail :yj m a @m s .gyig .ac .cn )摘要 通过对云南泸沽湖、洱海沉积物孔隙水微量重金属剖面特征及界面扩散通量的研究,定量评估了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作用对上覆湖水水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孔隙水微量重金属浓度剖面均呈典型的峰形分布,界面氧化还原状况的变化是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在夏季明显大于冬季,深水区大于浅水区;这种扩散作用对湖水中微量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影响较大,尤其对深度较小、水体寄宿时间长、重金属含量低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更是控制水质的关键因素.关键词 沉积物2水界面,微量重金属,孔隙水,界面扩散作用,扩散通量,泸沽湖,洱海.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P ro ject Suppo rted by N a 2ti onal N 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 ina ):49333040马英军:男,27岁,博士生收稿日期:1998209211Study on Trace Heavy M eta l D iffusion a t Sed i m en t -wa ter I n terfaceand Its Effects on Overly i ng Lake W a ter Qua l ity3M a Y ingjun W an Guo jiang(State Key L ab .of Environ .Geochem 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 istry ,Ch inese A cadem 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Ch ina E 2m ail :yj m a @m s .gyig .ac .cn )Abstract B 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vertical p rofiles of Fe ,M n ,Cu ,N i ,Cd and Pb in po rew ater and calcu lati on of their diffu sive fluxes from the sedi m en t to its overlying w ater in L ugu and E rhai L ake in Yunnan P rovince ,the au tho r quan 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trace heavy m etal diffu si on on the overlying w ater ,and discu ssed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the diffu 2si on .T 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the concen trati on p rofiles of trace heavy m etals in po re w ater are typ ical p eak shap e ,w h ick is m ain ly con tro lled by the changes of redox state near the in terface ,and their diffu sive fluxes are sign ifican tly h igher in summ er than in w in ter ,at deep er stati on s than at shallow er ones ,and the diffu si on near the in terface sign ifican tly affects the concen tra 2ti on of trace heavy m etals in overlying w ater ,and is one of the m o st i m po rtan t facto rs con tro l 2ling the w ater quality fo r the lakes w h ich have less dep th ,longer residen t ti m e and low er con 2cen trati on of heavy m etals.Keywords sedi m en t 2w ater in terface ,trace heavy m etals ,po re w ater ,in terface diffu si on ,diffu 2sive fluxes ,L ake L ugu ,L ake E rhai. 关于湖水中主要污染成分Fe 、M n 及其它微量重金属的界面循环问题日益受到普遍关注[1—4].湖底沉积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某些物质的释放源,从而影响上覆水体的化学组成,甚至导致湖水的二次污染[3,5—7].目前已有许多理论和模型被用于解释湖泊水体化学组成的演化[1,5,8],但是有关界面附近沉积物2水相互作用对上覆水体影响的研究仍然很少,尤其对沉积物中所蓄积的微量重金属对上覆水体水质潜在危害性的认识仍显不足.本文以泸沽湖和洱海为例,通过对沉积物孔隙水微量重金属剖面特征的研究,结合界面扩散通量的估算,定量评估湖泊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作用对上覆水质的影响程度,为地表淡水资源的评价与保护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1 湖泊环境概况泸沽湖和洱海基本水文特征见表1.其中泸沽湖为一季节性缺氧湖,夏季,湖水均温层往往出现部分缺氧;而在冬季,湖水整体含氧良好,无缺氧现象出现.泸沽湖区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洱海属永久性含氧湖泊,人为活动已经较大地影响到湖区自然环境[9].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利用自行设计的沉积物2水界面采样装表1 湖泊基本水文特征湖泊名称汇水面积 km2水面面积 km2补给系数海拔 m平均水深(最深) m库容×108 m3湖水寄宿时间 a 泸沽湖17114501531426854014(9315)20141816洱 海24702491891919741015(2015)25162180置[10]于1991211和1994207分别对泸沽湖和洱海进行了2次采样,所采样品包括沉积物孔柱、相应的孔隙水及上覆湖水.L G11和EH11柱采于1991211,L G41、L G42和EH41柱采于1994207,采样点水深50—73m(泸沽湖)、7—16m(洱海).所采沉积物柱均保持规则清晰的沉积韵律及完好的表面悬浮层.沉积物柱芯在野外现场按015—110c m间隔分截,高速离心后通过0145Λm滤膜获得孔隙水.分层采集的湖水、界面水和孔隙水中溶解性Fe、M n及微量重金属经酸化后,分别用AA267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法及塞曼PE2 5100PC型原子吸收光谱仪石墨炉法直接测定.3 结果与讨论311 沉积物2水界面微量重金属剖面特征结果见图1和2.由图可见,沉积物2水界面附近微量重金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各元素垂直剖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界面附近湖水中微量重金属浓度都明显低于孔隙水相应浓度,孔隙水中重金属浓度自界面向下随深度迅速增加,在一定位置出现峰值,然后逐步降低并趋于稳定.有的元素剖面甚至出现多个峰值.这种典型的峰形分布表明,湖泊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着微量重金属的沉积后再迁移现象.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有机质降解引起界面附近氧化还原状况的变化:Fe、M n因充当有机质降解的氧化剂而被还原释放进入孔隙水中,Cu、N i、Cd、Pb等也因受此过程及矿物平衡的影响而波动[1,11,12].实际上,湖泊性质、季节以及覆水深度制约着湖底的含氧状况,导致界面附近氧化还原边界层位置的迁移,使孔隙水微量重金属剖面峰的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12].夏季,泸沽湖氧化还原边界层从沉积物中(冬季)上移进入湖水,导致孔隙水微量重金属峰位置上移(图2).深水区(L G41)与浅水区(L G42)剖面相比,也存在类似的迁移;洱海氧化还原边界层不随季节而迁移,各孔隙水剖面分布显得较为稳定(图1).孔隙水微量重金属的这种分布形式也表明,微量重金属有可能按照浓度梯度经孔隙水从沉积物向上覆湖水扩散,进而影响上覆湖水的水质.312 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由浓度梯度所引起的分子扩散作用是沉积物与上覆湖水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形式.根据F ick第一定律,可以用(1)式估算溶质的扩散通量(F d):F d=-5D d c d z(1)式中,5为沉积物孔隙度,取0190Ξ;d c d z为界面孔隙水中溶质的浓度梯度;D=D052,D和8环 境 科 学20卷Ξ马英军.云贵湖泊现代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微量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a1EH11柱 b1EH41柱 c1EH11和EH41柱的Cu d1EH11和EH41柱的N i e1EH11和EH41柱的Pb f1EH11和EH41柱的Cd图1 洱海沉积物孔隙水及上覆湖水中微量重金属浓度垂直剖面D0分别为实际和理想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扩散系数.根据5和D0[13],结合孔隙水剖面分析,由公式(1)可以计算出各沉积物柱界面附近微量重金属的扩散通量(表2,其中自沉积物向上扩散为正值,自上覆水体向沉积物扩散即沉积物吸收为负值).表2 泸沽湖和洱海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通量(F d) m g・c m-2・a-1沉积物季节 水深 m Fe M n Cu×10-3N i×10-3Cd×10-3Pb×10-3 L G11冬 650106801444116790141321676×10-301690 L G41夏 73010780193611709213420147301478 L G42夏 500105901322112201158521689×10-301419 EH11冬 160109601065010380125701011101099 EH41夏 70123901424017310170801028301492 由表2可见,泸沽湖和洱海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洱海的季节性差异尤其大.这可能与湖泊的营养状况、含氧水平、湖水深度及沉积物和湖水微量重金属含量水平有关.泸沽湖冬季含氧状况优于夏季,因此夏季Fe、M n循环比冬季剧烈,Fe、M n及其它微量重金属的界面扩散通量普遍高于冬季;通常,湖泊深水区的含氧状况比浅水区差[8],因92期 环 境 科 学 a1L G11柱 b1L G41柱 c1L G42柱 d1L G11和L G42柱的Cu e1L G11,L G41和L G42柱的N i f1L G11,L41和L42柱的Pb g1L G11,L G41和L G42柱的Cd图2 泸沽湖沉积物孔隙水及上覆湖水中微量重金属浓度剖面此,泸沽湖深水区(L G41)的扩散通量也普遍高于浅水区(L G42)(表2).洱海是一个永久性含氧湖,因此水体含氧量不是影响有机质分解的主要因素.但是洱海水深较浅,水体温度易受外界气候影响,与冬季相比,夏季温度高、微生物活性高,沉积物有机质分解速率加大,导致重金属孔隙水界面浓度梯度变大,所以,夏季的扩散通量也明显大于冬季.可见,不同含氧状况、不同营养水平和水深的湖泊,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季节性变化的控制因素不同.313 扩散作用对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假设湖水充分混合,可以定义孔隙水溶质自沉积物向上的扩散迁移对上覆水体的影响程度a为:a=c d c(2)式中,c为湖水溶质的平均浓度,c d为由孔隙水扩散迁移出来的溶质在湖水中的浓度,c d=F d ・Σw h,F d为孔隙水溶质扩散通量,Σw为湖水寄宿时间,h为湖水深度,把以上各参数代入式(2),可得:a=F d Σw hc(3) 可见,孔隙水微量重金属向上扩散迁移对水质的影响程度主要与重金属扩散通量、湖水寄宿时间、湖水中微量重金属含量及湖水深度有关.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即可估算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作用对水质影响的程度a(表3).由表3可见,从孔隙水向上扩散的微量重金属对水体有重要影响.泸沽湖虽然湖水较深,但水体寄宿时间长,而且季节性变化剧烈、湖水重金属含量低,所以扩散作用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夏季的M n,影响高达34163,充分说明M n的季节性循环异常激烈.总的来说,泸沽湖界面扩散作用对水质的影响夏季比冬季大,浅水区比深水区大.此外,不同的元素、不同水深位置的扩散作用对水质的影响也不同.例如Fe和Cu冬季a反倒高于夏季,这可能与水体含氧状况的不均一性及生物作用有关.01环 境 科 学20卷表3 孔隙水微量重金属扩散迁移对水质的影响程度(a)沉积物季节水深 m Fe M n Cu N i Cd Pb L G11冬65311961992112212101110148 L G41夏730168811301765119131230131 L G42夏501131341630181512201110151 EH11冬1601370159010144419801970102 EH41夏721381113017228312351650119 相比之下,洱海虽然不存在季节性缺氧事件,但其湖水较浅,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速率的季节变化,导致扩散作用对湖水水质的影响也相当大,夏季a也普遍高于冬季.除N i、Cd外,洱海的a基本都低于泸沽湖.这可能是由于洱海湖水中本身的N i、Cd含量低,易受扩散作用影响;Cu、Pb受人为活动影响而在湖水中含量较高,扩散作用的影响相对就小.4 结论(1)湖泊界面沉积物普遍存在着微量重金属向上覆水体扩散迁移的现象,而且这种扩散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普遍高于冬季,深水区高于浅水区.湖底含氧状况和有机质分解速率的变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2)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作用对上覆湖水尤其是下层湖水的水质有很大影响,影响的程度随季节和水深的变化而规律性地变化.对深度较浅、水体寄宿时间长、水体微量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湖泊而言,界面扩散作用更是控制水质的关键.参考文献1 Stumm W Ed.Chem ical P rocesses in L akes.N ew Yo rk: W iley Interscience,1985.31_532 Santsch i P H,Hoehener P,Beno it G et al.Chem ical P ro2 cesses at the sedi m ent2w ater interface.M ar.Chem., 1990,30(1_3):269_3153 陈振楼,万国江,黄荣贵等.红枫湖沉积物2水界面Fe、M n的分布和迁移特征.科学通报,1992,37(21):1974—1977 4 万国江,陈振楼,万曦等,湖泊沉积物2水界面铁2锰循环研究新进展.地质地球化学,1996,(2):5—85 万国江,黄荣贵,陈振楼等.阿哈湖水铁,锰季节性污染机制.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报,1994,13(3):132—1346 Bai Zhanguo,W u Fengchang,W an X i et al.M echanis m of w ater quality wo rsening seasonally in L ake Baihua.Chongqing Environ.Sci.(CHON GQ I N G HUAN J I N G KEXU E),1995,17(3):10—147 W u Fengchang,W an Guo jiang.T he influence of diffusive p rocesses on overlying w aters at the sedi m ent2W ater in2 terface of L ake L ugu.Ch inese Journal of Environ.Sci.(环境科学),1996,17(1):10_128 Jo rgensen B B,R evsbech N P.D iffusive boundary layers and the oxygen up take of sedi m ents and detritus.L i m no l.O ceanogr.,1985,30(1):111_1229 朱海虹等.云南断陷湖泊环境与沉积.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15—8210 Yuan Ziqiang,W u D ezhu,H uang Ronggui et al.D evelop2 m ent of devices fo r co llecting samp les near the lacustrine sedi m ent2w ater body boundary.Ch inese Journal of Envi2 ron.Sci.(环境科学),1993,14(1);70_7311 Balistieril L S,M urry J W,Paul B.T he bi ogeochem ical cycling of trace m etals in the w ater co lum n of L ake Sam2 m am ish,W ash ington:response to seasonally anoxic con2 diti on.L i m no l.O ceanogr,1992,37(3):529_54812 Shaw T J,Gieskes J M,Jahnke R A.Early diagenesis in differing depo siti onal environm ents:the response of tran2 siti on m etals in po re w ater.Geoch i m.Co s moch i m.A cta, 1990,54(5):1233_124613 L i Y H,Grego ry S.D iffusi on of i ons in sea w ater and in deep2sea sedi m ents.Geoch i m.Co s moch i m.A cta,1974,38(5):703_714112期 环 境 科 学 。

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水利论文

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水利论文

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引言洪水作为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灾害,频繁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害,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使整个长江流域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当前人口数量的增加、森林植被的砍伐以及城市化建设等所致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其如何影响洪水频率和洪灾程度是当今密切关注的问题;特别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灾害性天气、极端气候的频发以及年内和地区降水分配不均对未来洪水频率和强度变化的影响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此预测和预防洪水灾害意义十分重大。

对过去规律的良好认知是把握和搞好未来预测的途径。

在气候变化对洪水灾害影响的研究中,现代观测数据时间太短,很难进行年代和世纪尺度的气候变化以及对引发洪水的机制探讨。

虽然历史记录可以延长洪水资料,但其描述主观性较大,会受致灾程度和人为偏见的影响,且时间跨度也十分有限,因而仍然难以满足需要。

为了提高对洪水引发机制和重现周期的理解,需要保存良好的更长时间序列、更可靠洪水的自然记录。

古洪水是指全新世以来至可考证的历史洪水期以前由第四纪沉积物所记录的大洪水(Baker,1983, 1987, 2008),其研究最初源于洪水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并在1982年正式成为一门学科(Ko-chel et al, 1982)。

古洪水水文学首次是应用于美国怀俄明州河流水文条件的研究中,之后许多学者(Dana,1882; Stewart et al,1961)在河流古洪水识别和重建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先后建立了一套基于树木洪水痕迹、河流侵蚀记录、洪水河漫滩以及平流沉积的粒径、磁学、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古洪水重建方法(Baker, 1987; Ely et al, 1993; Mack-lin, 2003; Benito, 2005; Thorndycraft et al, 2005;Baker, 2008; Stoffel, 2008)。

湖泊沉积

湖泊沉积

湖泊沉积研究的历史进展与展望摘要:我国70-80年代中期,湖泊沉积研究受油田开发的带动而得以兴起; 80年代中期之后,科研力量不断壮大,研究的内容侧重气候变化,研究区域不断扩大,方法不断完善,测年手段更趋精确;近几年来又特别注重研究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湖泊,强化短时间尺度研究,注重人为因素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

今后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指标的综合运用与定量化研究、关注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中国第四纪湖泊数据库与全球变化研究、开展不同区域的对比研究等。

关键词:湖泊沉积;环境响应;进展;展望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palaeolimnology research in ChinaAbstract:Of 70-80s palaeolimnology research driven by oilfield development was the rise; After the mid-1980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growing, the content of the study focused on climate change, the study area have been expanded,the methods constantly improve, dating means more accurate; lakes of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and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recent years and in particular focus on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short time scale,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f human factors on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lake. The future evolution of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laeolimnology include: the integrated use of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concerned abou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palaeolimnology environment, Chinese Quaternary lake database and global change research, carry out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ifferent regions .Keywords: palaeolimnology;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 progress; prospect1 研究背景湖泊是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它具有较清楚的边界,构成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体系,是自然地理研究的专门对象。

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研究

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研究

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研究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湖泊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受到。

本文将围绕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展开,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探讨湖泊沉积物中碳的来源、影响因素及其环境记录的重要性。

湖泊现代沉积物中的碳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大气沉降、流域土壤侵蚀和湖泊生物。

其中,大气沉降是湖泊沉积物中碳的重要来源,包括二氧化碳、有机碳等。

流域土壤侵蚀将陆地表面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带入湖泊,也是湖泊沉积物中碳的重要来源之一。

湖泊生物通过生物量和分泌物向湖泊中释放碳,同样对湖泊沉积物中的碳含量产生影响。

湖泊现代沉积物中碳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

全球变暖导致湖泊水体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促进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进而影响湖泊沉积物中碳的含量。

环境污染也是影响湖泊沉积物中碳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会对湖泊沉积物中的碳含量产生影响。

湖泊水质的变化也会对沉积物中碳的含量产生影响,例如水体中营养盐的增加会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影响沉积物中碳的含量。

湖泊现代沉积物中的碳环境记录对于探究湖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碳的环境记录可以指示湖泊水体的营养状况,有机质的分解和无机质的溶解都会受到水体营养盐的影响。

碳的环境记录可以揭示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例如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流域土壤侵蚀等。

碳的环境记录还可以用于推断湖泊历史时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为古气候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目前,国内外针对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采集湖泊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含量、同位素组成等参数,来探究湖泊沉积物中碳的来源、影响因素及其环境记录。

研究发现,不同湖泊沉积物中碳的含量和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研究者们还利用碳的环境记录来反演过去数百年来湖泊环境的变化趋势。

河流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河流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河流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研究河流作为自然界的重要水体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河流水质问题日趋突出,其中沉积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河流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并探讨一些解决方案。

河流沉积物是指在水中悬浮的、随水流运动的固体颗粒。

这些沉积物源自自然过程,如土壤侵蚀、岩石风化,或人为活动,如农田灌溉、工地开挖等。

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磷酸盐等,这些成分会对水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沉积物的大量沉积会导致水质变浑浊。

当河流中的沉积物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水体变得混浊不清,不仅影响人眼的视觉感受,也阻碍水中光线的透射。

这会对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和觅食活动产生负面影响,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问题是当前河流水质的严重挑战之一。

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等,进一步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这些过度繁殖的生物可以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水体缺氧,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另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也是水质问题的重要因素。

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对生物体具有很强的毒性。

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时,会被水体吸附,最终进入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经常面临重金属污染问题,这对当地的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河流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必须加强土地保护,减少土壤侵蚀。

农田保护措施如梯田建设、合理施肥等可以减少农业活动对水体的负面影响。

另外,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加强工地扬尘控制,也可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沉积物的贡献。

其次,建立与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将城市和农村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可以减少河流受到废水排放的压力。

同时,对于一些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需要进行相应的土壤修复和治理工作,以减少对水体的危害。

另外,开展科学研究也是解决问题的助力。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河流相是地球科学中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将降雨和融雪中的水从山区、高地运输到低地地区。

这个过程产生了河流系,其中包含许多支流和主干河流;同时还形成了相应的沉积相类型和特征。

河流相的主要特征包括有层层复合的泥质、砂质和碎屑物质。

这些物质源自于高地和山区的风化、侵蚀、抬升和侵蚀等过程。

这些物质被河流水流带到低地地区,并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河流相。

由于河流水流的不断变化,沉积物质在河道中形成了不同的沉积构造,如河床砂砾、河汊沙洲和冲积平原等。

河流相的沉积构造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动力学条件。

通常而言,河流水流速度越大,携带的颗粒物质越粗,沉积物越粗糙。

河床砂砾是典型的河流相沉积构造,它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分布于河床下部的流动区域。

河床砂砾在河流中被不断地重排和调整,形成了明显的沉积层状结构和交错构造。

河汊沙洲是河流相中的另一个重要沉积构造,通常发育在河流下游的宽深处。

河汊沙洲由细沙和粉砂组成,常呈现沉积的平缓坡度。

河汊沙洲主要由河流携带的颗粒物质在静水区沉积而成,形成了连续的地层堆积。

河汊沙洲经常发展出细小的水道和洲岛,这些沉积构造提供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良好栖息地。

冲积平原是河流下游沉积相的典型代表,它位于河流的洪水平原区域。

由于洪水期间河流的水流速度减慢,所携带的颗粒物质会沉积在谷底的沉积平原上。

冲积平原通常被粉砂、黏土和泥质沙组成,因此富含有机质。

这些沉积物在冲积平原上出现了明显的堆积层状结构,形成了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貌。

河流相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表层变化以及地质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河流相的沉积学特征、层序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地球历史中不同地质时期河流系统的形态演变、环境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

此外,河流相的研究还能提供洪水、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信息。

因此,对河流相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也至关重要。

《2024年内蒙古高原湖泊水体与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内蒙古高原湖泊水体与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研究》范文

《内蒙古高原湖泊水体与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内蒙古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湖泊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蒙古高原湖泊水体与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为微塑料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内蒙古高原具有代表性的湖泊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乌梁素海、达里诺尔湖等。

通过采集湖泊水样和沉积物样品,运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微塑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微塑料的分布特征进行空间分析。

三、微塑料在湖泊水体中的赋存特征1. 微塑料的种类与来源研究发现在内蒙古高原湖泊水体中,微塑料主要以纤维、颗粒和薄膜等形式存在。

其中,纤维类微塑料占比较大,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塑料垃圾。

此外,湖泊周边工业、农业活动也可能导致微塑料进入水体。

2. 微塑料的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分析,我们发现微塑料在湖泊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湖泊进出水口、沿岸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微塑料含量较高。

此外,风力和水流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微塑料的分布。

四、微塑料在沉积物中的赋存特征1. 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种类与含量研究发现在内蒙古高原湖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种类与水体中的相似,但含量有所不同。

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水体中的沉积和岸边塑料垃圾的输入。

2. 微塑料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与形态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同时,微塑料在沉积物中的形态多样,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内蒙古高原湖泊水体与沉积物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微塑料污染问题。

微塑料的种类、来源、分布特征及赋存状态对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为有效防治微塑料污染,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2.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推动可降解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河流湖泊沉积物的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关于河流湖泊沉积物的研究前言:嘉兴地处我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源腹心, 东临大海, 南倚钱塘江, 北负太湖, 大运河贯穿境内。

域区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 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 全市河道纵横, 水乡特色浓郁。

但随着嘉兴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和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都逐渐上升。

河流污染日益严重,导致该流域内底泥中污染物含量不断增加。

我国的沉积物研究有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沉积物中悠久污染物的研究、沉积物的粒径分布研究、沉积物中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等,其中研究的重点又集中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上。

湖泊沉积物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湖泊营养盐的重要蓄积库,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可能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因此,在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的工作中,探明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的特征、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为沉积物中营养盐的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沉积物又是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和食物来源,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直接或间接地对水体及底栖生物致毒致害,并能通过生物富集、生物链放大等途径进一步影响到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因而在研究沉积物理化性质时对重金属污染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1]。

本研究拟选择嘉兴学院的几条河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的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粒径分布、主要氧化物含量等主要理化性质参数,同时测定沉积物中氮磷的赋存含量,并分析理化参数与氮磷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正文:一.嘉兴水污染现状1.嘉兴水环境现状嘉兴市的水污染历史并不长,但其污染发展的速度和污染的严重程度却十分惊人。

20世纪80年代,市域内水体以II、III类为主体,到90年代初,II、III类水体也还占到嘉兴市水体的一半以上。

到本世纪初,市域内几乎找不到II、III类水体,连IV 类水体也不到20%,大量河道水体为V类和劣于V 类。

水质监测资料表明,嘉兴市水体污染主要以有机污染和氨氮污染为主。

其污染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工业污染,特别是印染、化工、织造业排放污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和三产废水直排入河;三是农业面源污染。

另外,多年来积沉在河道内的污染物已成为再生污染源,加上新增污染物,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2.水体富营养化是嘉兴市水体污染最突出的类型进年来由于过量的氮磷输入水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已经成为嘉兴市水环境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

嘉兴市多处河流均遭受水葫芦,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开发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成为当前嘉兴市最为突出的污染类型。

3.河流沉积物对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作用水体沉积物是水体环境营养盐的重要归宿体,沉积物营养盐主要来源于水体颗粒态物质的沉降,水体动植物残体降解,水体营养盐的交换吸附,沉积物基质的风化与解析。

水体沉积物是水体环境营养盐的重要“反应场”,例如营养物质的化学成岩场所,氮元素的硝化和反硝化场所,以及生物的化学降解场所。

水体沉积物是营养盐重要的“内源”,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机制主要有动力扰动,静态释放,生物吸收,化学解析等。

水体沉积物质是直接影响水体环境质量,水体沉积物质量评价是水体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河流沉积物在环境研究方面的意义和特点(1)河流沉积物记录和反映了上覆水体的状况, 可以示踪污染源。

根据河流沉积物上下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可以追踪污染物的排放位置。

(2)由于沉积物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 它不仅能反映上覆河水的现状, 而且能反映河水的变化历史。

通过不同深度或层位沉积物的调查, 可以了解河流污染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及污染历史。

这是沉积物在环境监测中优于上覆水体的地方[2], 因为后者只能反映现在, 不能反映过去。

(3)沉积物与河水作用是双向的, 沉积物不仅从河水中获取“有害组分” , 而且还有可能向河水直接释放“有害组分”。

因此, 河流沉积物既是“净化剂” , 又是“释放源”。

(4)沉积物自身性质的差异影响着与河水相互作用的速度和方向。

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和粒度是两大影响因素。

矿物直接影响着沉积物的化学活性。

粒度不仅影响着沉积物与水作用的速度, 同时也影响着相互作用的程度, 一般来说, 沉积物粒度越细, 与水作用的速度越快, 交换程度越高。

三:河流沉积物的研究进展现阶段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所带来的最大负效应就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江大河及湖库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根据1993-1995年水利部组织的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在评价的700余条河流中,水质良好的只占评价河长的32.2%,受污染的河流己占到了评价河长的46.5%,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大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1980~1985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有关单位、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调查研究[3]。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湖泊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还处于贫一中营养或中一富营养状态,达到富营养亿的湖泊面积只占调查面积的0.3%。

沉积物作为湖泊营养物质的内负荷源,其物理性质、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化学性质都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4]。

3.1 沉积物营养盐的含量和形态研究国内关于河流沉积物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沉积物营养盐污染及重金属污染研究。

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开始较早,而对沉积物在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和对水体沉积物营养盐的含量和形态开展研究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5],多数研究者认为水体沉积物是氮磷等生源要素重要的蓄积库,同时水体沉积物也是氮磷等生源要素重要的污染源[5],因此测定沉积物的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粒径分布、主要氧化物含量等主要理化性质参数及沉积物中氮磷的赋存含量,并分析理化参数与氮磷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1.1 沉积物中氮的研究沉积物氮的形态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其中无机氮又分为氨氮,硝态氮和亚硝酸氮,在氨氮和硝态氮同时存在的情况,氨氮优先被浮游生物吸收利用,因此氨氮的含量和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体生态效应和环境污染特征[6],同时氨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对比特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水体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状况。

氮素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交换大部分以无机氮的形式进行,当上覆水体中NH4+和NO3-的浓度高于沉积物中NH4+和NO3-的浓度时,沉积物就会起到“汇”的作用,从上覆水体吸附无机氮;反之,当上覆水体中NH4+和NO3-的浓度低于沉积物中NH4+和NO3-的浓度时,沉积物就会起到“源”的作用,向上覆水体释放无机氮,并以此来调节和维持氮素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动态平衡[7]。

同时,多数河流由于水深较浅,沉积物-水界面受到风浪扰动较为频繁,生态系统结构复杂,使得氮素在界面间的吸附释放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了解氮素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吸附释放特性对于改善和治理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3.1.2 沉积物中磷的研究沉积物磷的形态是以多种复合的形式存在的,一般将沉积物中的磷分为5类,即可浮磷,铁结合态磷,铝结合态磷和钙结合态磷以及有机磷,沉积物磷形态含量,比例可以反映出污染源化学组分和污染程度大小[8]。

从而探索水体污染的来源推理,同时沉积物磷的形态和比例直接影响水体沉积物的稳定性。

河流水体是一个稳定体系,环境对它的物质输入和其自身的输出是平衡的。

输入到水体的磷,一部分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一部分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水中,还有一部分则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逐渐沉降至水体底部,经过长期的积累,在底部形成营养盐含量高的沉积物。

沉积物表层所积累的磷,部分可以被微生物直接摄入利用,进入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循环。

水体营养物质的沉降积累是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

它与输入的输出水体磷负荷的速率,水体的水力冲刷作用,水化学和地球化学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不同的水体,其营养物质积累的速率不同,积累量和形态分布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沉积物从上覆水体和周围环境接纳各种活性的和难溶的有机的和无机的磷化合物的混合物质,其中一部分作为惰性物质而简单地以最初的形式埋藏在沉积物中,其余的则通过分解或溶解作用释放磷酸盐到沉积物间隙水中。

间隙水中的磷或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或在沉积物中作为一种自生相而再次沉淀,或被沉积物所吸附。

磷在沉积物一水界面的循环受沉积物吸附、释放以及间隙水扩散三个作用的控制。

3.2 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研究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沉积物的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粒径分布及总氮总磷含量等。

各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

3.2.1土壤阳离子的测定阳离子交换量(CEC) , 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

其分析方法包括NaOAc 火焰光度法[9]、K2C2O4 - KC1 火焰光度法[10]、NH4Cl—(NH4) 2C2O4[11]等。

本文用1mol/L乙酸铵溶液(pH710)反复处理土壤,使土壤成为铵离子饱和土。

过量的乙酸铵用95%乙醇洗去,然后加氧化镁,用定氮蒸馏方法进行蒸馏,蒸馏出的氨用硼酸溶液吸收,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铵离子的量计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3.2.2有机质测定有机物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目视比色法,灼烧法,光度法,直接加热消解法等。

各方法都存在一些优缺点,其中目视比色法和灼烧法测定的结果较误差较大, 但其具有方便快捷、不污染两大主要优点。

目视比色法在有一定准确度的情况下能够做到简单易行, 快速得出分析结果, 适合于在条件艰苦的地方使用。

灼烧法虽然测定方法简单, 但其灼烧时间较长, 灼烧温度很高, 马福炉从升温到降温最少得一整天, 费时费力, 有一定的局限性。

直接加热消解法是对油浴法在加热条件上进行了改进, 而光度法是将容量法的滴定手段改为光度测定手段。

直接加热消解法和油浴法其工作量与样品数量是成正比的, 当遇到大批量的样品时, 费时又费工; 而光度法在保证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大批量的快速测定,既省时又省工。

本实验我选择采用重铬酸钾稀释热比色法[12],该方法操作简便,实验步骤容易掌握,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干扰少,而且可以节约油料、能源、时间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和消除实验中的安全隐患。

在土壤样品中直接加入重铬酸钾和浓硫酸,利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溶液迅速混合时所产生的热(温度在120摄氏度左右)来氧化土壤中的有机碳(氧化程度76%),以代替外加热中的油浴加热,操作更加方便。

样品氧化液用TFW—1)型数字直读式多功能土壤分析仪,选用波长为620nm滤色片,用5cm 比色皿直接比色测定,以测出的表头读数来计算有机质的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