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可广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马可广场与城市元素

威尼斯是城市化了的环礁湖,位于许多河流的交汇处,这些河流通过陆地、

海滩汇入公海。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

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所以城市空间的元素

都与威尼斯独特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圣马可广场与城市绿化(河道水面)

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威尼斯全市有一百

多条大小河道相通,靠四百多座各式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大运河格兰德(Canal Grande:)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从罗马广场延伸至

圣马可广场,近4公里,曾经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要道。

在大运河格兰德入海处形成了城市的政治中心圣马可区,圣马可区与河流

中部的经济中心雷亚托(形alto)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核心。

.圣马可广场与城市道路

威尼斯有两套交通系统,一是遍布全城的如鱼网般的河道,二是城市步行

道,它们沿河两边延伸与密密麻麻的河道一起遍布城区,形成了威尼斯便利却

似迷宫般的交通系统。

大多数大运河附近的道路都垂直于河道,从图4.2一2可以分析出城市道路呈

现出从线性的街道空间向点式的广场空间过渡的特征。

圣马可广场面向大运河沿岸展开空间,沿着大运河可从圣马可广场南面较

小的广场进入主广场。广场东北角有一个开口,城市道路汇集于此,除此之外,

还有道路从围绕广场的建筑底层穿过,通过环绕的柱廊汇入广场。

.圣马可广场与其他城市广场

圣马可广场位于大运河格兰德入海处,威尼斯作为一个水城,广场与大运

河、海面的关系成为了广场作为城市中心广场的重要原因。再者,从图4.2一3不

难看出,圣马可广场的面积是其他广场的几倍,所以它作为中心广场的地位更

是难以撼动。

埃德蒙·N.培根把威尼斯的城市结构总结为:主题的全局支配与局部支配。

从威尼斯城区城市广场分布图来看,其结论与培根先生的结论是吻合的,圣马可广场是城市中心,处于全局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广场形成了城市的次中心,

与城市中心构成了相互呼应的系统。

.圣马可广场与城市标志性建筑

威尼斯城内的标志性建筑遍布全城,光是教堂就有100多个,但地位最高

体量最大的教堂还是位于圣马可广场旁的圣马可教堂(BasilicaSanMarco),除

此之外,广场上简单的方形红砖大钟塔高近百米,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筑。圣马

可教堂、大钟塔、总督府(PalazzoDucale)以及广场周围的博物馆、图书馆一同构

成了威尼斯的公共活动中心。

如图4.2一5,版画中所描绘的威尼斯城市场景中为数众多的教堂尖塔与圣马可广场大钟塔呼应但不会喧宾夺主。大运河沿岸两旁100多座古老建筑曾经是威尼斯的贵族和富商的府邸,若干教堂沿河分布,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

格、威尼斯式等等,这些风格各异的标志性建筑可以帮助人们在复杂的道路系

统中建立认知坐标,但圣马可教堂与钟塔始终是人们心理上的城市中心。

圣马可广场与威尼斯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威尼斯的城市空间结构是由流经城市的大运河所主导,因为其河道众多且复杂,它不属于8个基本城市空间结构之一,但局部出现圈层和放射形空间结构的混合,见图4.2一2。有的道路顺势平行于大运河,随之蜿蜒,还有大量道路垂直于大运河也垂直于平行大运河的道路,所以形成大量十字交叉路口,广场常常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处。

圣马可广场与柱廊

圣马可广场因为它旁边的圣马可大教堂和总督府的存在,所以它是实际上是一个宗教和政治的广场。它的优秀的空间品质决定了它成为了城市设计的一个典范,而柱廊在这样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将从圣马可广场的空间形态和形成过程,以及柱廊与广场的关系三方面来说明。

圣马可广场及周边城市空间形态

圣马可广场可分为两个

都为梯形的大小不同的广场,

大广场东西长175米(中间值),

东端宽95米,西端宽56米,面积

约 1.犯公顷;小广场南北长95

米(中间值,钟塔与石柱之间),南

端宽40米,北端宽55米,面积约

为0.45公顷,合计1.77公顷。

根据城市广场空间的物质实体

的三大类:基面、边围和家具,

可以把圣马可广场进行拆解为以下元素:大小广场的地面和广场南面的海面构成基面;圣马可教堂、图书馆、博物馆和政府大楼(I>r()ctlratieNt,、e。\/eccl飞i。)组成广场的边围;圣马可教堂以其巨大的体量、丰富的

外轮廓和大钟塔以其高耸的体量一起成为广场的主体建筑;小广场靠海的两棵石柱无疑是广场的家具。

大小广场空间形态各异。大广场明显是由圣马可教堂所牢牢控制,广场基面西窄东阔,恰好强化着教堂壮阔的气势,而政府大楼和图书馆北立面组成的边围朴实地衬托着打教堂的重要地位,忠实地担当着配角。小广场北面紧接大广场,南临大运河,向北望,大教堂以其巨大的体量伸入广场,钟塔有给了广场竖直的线条,景象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向南望,视线顺着广场两旁由图书馆和总督府立面组成的边围,穿过逐渐缩小的广场空间一直延伸到海面上,最终停留在对面的圣乔治教堂。石柱作为家具限定着两个基面的边界。

总体来说,圣马可教堂对广场起着绝对支配性的作用,与教堂呼应的大钟塔刚好处于大小广场的交接除以垂直的力连接着两个广场,同时从高度上成为了城市的标志。

圣马可广场的发展过程被培根称为是“一个半自觉的过程”,

坚定不移地完善广场为目的的痛苦的决定的结果。在中世纪时,圣

马可广场比现在的广场面积小很多,但是空间格局在那时己经确定,

如图4.3一6(上)。那时广场的核心也是圣马可教堂,但是教堂当时

还是巴西里卡式的,在十一世纪重新建造为希腊十字的拜占庭建筑

物;高达99米的大钟塔当时还没有与其下的建筑物相脱离;总督府

最早时是一座四边形带内院和角塔楼的建筑物。总之,广场的南面

边界模糊而不确定,并且运河还有支流还从广场的侧边经过。

一直到十七世纪,圣马可广场的空间格局和周围的建筑物都在

逐渐地变化当中,但最有决定性的改变发生在十六世纪中叶,威尼

斯对与圣马可大教堂和总督府毗邻的地区进行了城市规划管理。

应圣索维诺(JacopoSansovino)的邀请,佛罗伦萨建筑师清除了街区

上杂乱无章的建筑,然后建起了令人惊异的圣佩特罗尼奥规整的建

筑群。图书馆革命性的退后,大钟塔的体量终于与其下的建筑群脱

离,使它可以独立地矗立于环绕它的空间中,从而也使圣马可和圣

佩特罗尼奥两个广场精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环绕广场

的柱廊也在这次扩建中得到了实施。直到十九世纪,广场的西面边

界才得以确定。

广场上柱廊的阅读

圣马可广场的主体建筑是圣马可广场和大钟塔,为了突出主体建筑,广场的其余边围完整又统一:“两层或三层的带底拱柱回廊的等高建筑立面连续地围合这整个广场空间。这种统一的边界与圣马可教堂复杂的建筑立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教堂,构成了整个广场空间统一中的变化。”

柱廊的形式和空间类型

圣马可广场周边的柱廊与建筑组合的基本形式都属于柱廊的基本形式中的D,即建筑底层或下两层架空向广场开放,形成线性的骑楼空间。广场周围的底层柱廊都呈线形空间;底层之上

的建筑立面是底层柱廊的复制或者变形,属于空间类型中的面状空间,如图4.3一8。

柱廊作为广场的边围

作为广场的边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别从形态、肌理和功能上的影响着广场的空间形

态。

从形态上来说,根据柱廊的中介空间的特性,柱廊作为建筑和广场之间的媒介通过一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