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浅析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浅析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优秀民族,几千年来,农业、农村、农民一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农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造出了一座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化大宝库,这是我国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取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源泉。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民间特色,农村经济
农村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一大分支,具有普遍性、特殊性优势,我国农业工作者就农村文化产业定义为:在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以农民为创作和生产主体,发展传统手工艺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文化富民的一系列活动[1]。
1.农村文化产业现状
1.1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
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一些娱乐项目是“带彩”的便是对输赢几个小钱来消遣时间,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1.2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待遇低、水平不高。尽管乡有文化站,
但专职干部不专用,经常被抽调去做其他应急的工作。在机构改革中,有些文化站面临被取消编制的危机,致使专职干部人心慌慌。而村里的文化室多是为创建而设,一室多功能,随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改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1.3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 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1.4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村只留下老少两头,发展动力不足[3]。
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2.1因地制宜,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在摸清家底和了解当地文化积累和底蕴的前提下,重点扶持和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发挥其
带动作用。
重点可考虑一县(村、镇)一品的模式推动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2]。在此基础上培育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找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突破口,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走符合当地特色文化和环保理念的文化产业之路。处在这个发展阶段的文化产业重在整合资源(通过政府的扶持和牵线搭桥推动资源和资本的有效对接),打造文化品牌,其发展趋势是做特、做精。以特色带动文化旅游产品、民间工艺品销售的发展[6]。像被称作“天下苗族第一县”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县,由于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美丽的自然环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景区之一。又如兰州刻葫芦更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随着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欣赏收藏的艺术品。刻葫芦和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并称兰州三宝。坊间有:“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上乘的雕刻葫芦可以卖到数万至数十万,可想而知这项产业前景巨大。
2.2对于文化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可以借助创意产业的高度融合性,在政府和学界、产业界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在政策鼓励引导下推动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创意含量,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4]。
在政府扶持下成立一些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一些富有高科技和文化含量的创意农村文化产业创国内外影响力。福建惠安作为
石雕艺术之乡,石雕产品年产值过百亿元,从业人员10余万人,形成了园林石雕、建筑构件、碎石、器具、工艺品五大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的大产业,同时带动了石材、机械制造、交通、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福建德化县是全国艺术瓷的生产出口基地之一,8万多人从事生产,年产值60亿元[5];山东临沂柳编工艺年产值50多亿元,带动15万人就业。地处豫西南的小县宝丰,竟有近千家魔术、歌舞、武术等民间演出团体,小杂耍带出了大产业。宝丰的主要乡镇基本是村村有剧团、户户有演员,出现了一批专业村、专业户。全县年创收近10亿元,3万多农民因此脱贫致富。宝丰的文化产业还带动了服装、道具、大篷、运输、广告等相关10多个产业的发展。除满足当地近千家演出团体的需求外,还吸引了山东、山西、安徽、河北等十几个省区市的用户前来选购,实际上已成为全国民间表演团体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的大型供应基地。
2.3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首先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文化宣传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其次,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以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3.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经济价值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优秀民族,几千年来,农
业、农村、农民一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农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造出了一座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化大宝库,这是我国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取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源泉。在此,我们不仅要看到农村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更应看到农村文化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文化的经济价值,以经济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发展自己的农村文化产业,使自己的文化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7]。
4.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于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民发展经济,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因此,发展农民文化的关键在于培育文化市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只有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农村文化建设才有生命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致富的愿望紧密结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存环境,推动了家庭经济乃至社会整体经济的有效发展,实现了文化工作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发展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并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