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全文 (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同一总体内部对比的相对指标主要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 标。 2、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
举例: 1、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来自百度文库低7%,则其单位成本
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1-7%)/(1-2%=94.9%。 2、某建设施工对盖一栋大楼,计划320天完成,实际290天就完工了,
第一、调查目的; 第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第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第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第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2、第二条做为重点:调查单位是调查总体中的个体,既每个被调查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两者有时是一 致的,有时则不一致。 三、统计调查方式 1、一句话: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 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2、主要调查方式:定期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 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辅导人:王 力
统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四章 统计指标 第五章 时间序列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
本章知识点: 1、统计的涵义2、统计中三组基本概念3、统计的任务及统计过程
一、统计的涵义
5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概念及内容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 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 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内容包括: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b:对各指标进行汇总,得到需要的各种数据; c: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便进一步分析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累积。
联系: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出来的。 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变换关系。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 体单位也会不同,有的指标可能变成标志,有的数量标志也可能变成 指标。
2
(三)变异与变量 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 变量: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 值,称为变量值。
统
简单分组
计
分
组
复合分组
按照一个标志 对总体进行分组
按照两个 或两个以上标 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6
四、次数分布
(一)概念及作用 将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的总体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形成
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 数或频数。
把上述各组按顺序排列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就形成一个 数列,叫次数分布数列,简称分配数列。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9
区别: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无关;时 期指标各期数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相加无实际意义。
相对指标
• 概念: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加以对比计算的
一种比值。
• 计量形式:有单位的复名数和无名数。
如:万元GDP能耗;百分数、千分数、系数或倍数、成数。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原则 分两类:同一总体内部对比和两个总体之间的对比
举例: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如果要研究全国人口年龄、性别等情
况,那么全国所有的人口就成了我们要研究的总体了,那么每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就是总体单位。如果我们研究的范围缩小为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话,那么此时又变成了总体,而不是总体单位了。
再如我们想知道岳阳 2011 年 8 月止,全市产值过 2000 万元的 1331 家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那么全市 1331 家产值过 2000 万的企业 就是我们需要统计的总体,每一个企业就是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当要 研究某一个企业内部问题,如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等情况,那么这个企业 的所有职工成了统计总体,每个职工则为总体单位。
1
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先实践,再形 成理论。
二、统计中常用的三组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总体是将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也叫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的总称。 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根据研究事物和对象的不同,
有时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总体。
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
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如: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人口普查 逢“0”,农业普查逢“6”。经济普查每5年普查一次,逢“3”、“8”。 抽样调查 1、 概念
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 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表的格式一般是“开口”式的,即表的左右两端不划纵线。
8
第四章 统计指标
1、统计指标的涵义 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三大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2、特点及作用 特点:同质事物的可量性、量的综合性 作用:一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的工具,同时又是反映
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另外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 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
3、统计指标的种类:
按说明总体现 象内容不同
统
计
指
标
按作用和表现
形式不同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
总量指标
• 概念: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 分类: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分总体单位总量单位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
2、特点 第一、随机原则 第二、根据样本推断总体
四、统计资料搜集方法 1、初级资料与次级资料
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称初级资料; 人为为其自己的研究目的调查、整理过的资料,称次级资料或文 案资料。 2、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⑴直接观察法
⑵报告法 ⑶面谈访问法 ⑷邮寄访问法 ⑸电话访问法 ⑹互联网访问法 五、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1、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 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 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别。 2、控制的途径 (1)控制登记性误差 (2)控制代表性误差 小结:登记性误差是可以消除的,代表性误差是无法消除,只能 尽可能缩小。
3.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 统计整理),再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的过程。
3
第二章:统计调查
概念及作用: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 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要求:准 确、及时。 一、分类
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性: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二、调查方案 1、内容
7
日产量分组 工人数 50(-60件) 6
60-70
12
70-80
12
80-90
14
90-100
15
100-110
18
110-120
22
120-130
8
合计
107
(五)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图示法: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饼图
五、统计表
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
二、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 统计总体分为若干个部分。
作用如下: ①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②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 ③反映总体内部结构; ④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体系
根据统计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 分类:
总体单位 说明 标志
组
成
总体 指标
品
数
数量变
质 标
量 标
异标志 变量
具体表现 变量值
志
志
三、统计任务及工作过程
1.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 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
2.统计工作过程:依次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 个阶段。
∑各组次数
举例: 1、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月工资(元)甲企业人数(人)乙企业人数(人)
400 以下 4
2
400-600
15
18
600-800
84
73
800-1000 126
103
1000 以上 28
42
(1)各组组中值分别为: 300、500、700、900、1100
平均指标 1、概念
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 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2、作用
①可以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差异,从而使 不同规模的总体具有可比性。
②可以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 ③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10
④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算和预测。 ⑤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
频数是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叫次数。 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 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四)变量数列的编制 1、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综合应用) 例: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右表: 问: 1、上述数列属于:变量数列、等距数列 2、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日产量 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频数 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是各组工人数与合计数之商,分别为6%、11%、 11%、13%、14%、17%、21%和7%。
平均指标的分类 可分为数值平均指标和位置平均指标。 1、数值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分: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
数。 2、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加权算术平均数 1、概念:利用各组变量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
以总体单位数而求得的数值,公式为:
∑(各组变量值×各组次数)
= 加权算术平均数
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配数列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按照变量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变量数列也可以 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
(三)变量数列中几个概念 1、组距与组数
组距是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把最大值叫该 组的上限,最小值叫该组的下限。 2、组限与组中值
组限是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起点值为下限,终点值为上限。组 中值是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划分组限,相邻可以重叠,可以 不重叠,如果重叠,按照“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计入下一组。 3、频数与频率
横 行 标 题 (主 词)
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单位数和增加值
纵
栏
单位个数(个)
工业增加值(万元)
标
题
总计 轻工业 重工业
970
3813183
指
462
1446078
标
数
508
2367105
值
统计表的内容 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分组的名称,这一
部分习惯上称主词;另一部分则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 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则计划完成程度为:290/320=90.63%,超额9.37%完成了计划。 3、某城市20万人,零售商业网点600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E)
A:商业网点密度正指标333人/个,逆指标3个/千人 B:商业网点密度为比例相对指标 C:商业网点密度为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总量指数之比 D:商业网点密度为强度相对指标 E:商业网点密度正指标3个/千人,逆指标333人/个
结论: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的对象改变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二)指标与标志 • 指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 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 两者区别与联系:
区别主要表现在: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 特征的。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 数量标志。而指标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标志的指标。
统 计: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 活动。现实中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
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的成果的关系;统计工 作活动的目的就是取得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取得必须依靠统计工作 来进行。
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学一方 面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又指导统计工作的实 践。
举例: 1、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来自百度文库低7%,则其单位成本
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1-7%)/(1-2%=94.9%。 2、某建设施工对盖一栋大楼,计划320天完成,实际290天就完工了,
第一、调查目的; 第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第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第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第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2、第二条做为重点:调查单位是调查总体中的个体,既每个被调查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两者有时是一 致的,有时则不一致。 三、统计调查方式 1、一句话: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 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2、主要调查方式:定期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 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辅导人:王 力
统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四章 统计指标 第五章 时间序列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
本章知识点: 1、统计的涵义2、统计中三组基本概念3、统计的任务及统计过程
一、统计的涵义
5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概念及内容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 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 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内容包括: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b:对各指标进行汇总,得到需要的各种数据; c: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便进一步分析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累积。
联系: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出来的。 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变换关系。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 体单位也会不同,有的指标可能变成标志,有的数量标志也可能变成 指标。
2
(三)变异与变量 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 变量: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 值,称为变量值。
统
简单分组
计
分
组
复合分组
按照一个标志 对总体进行分组
按照两个 或两个以上标 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6
四、次数分布
(一)概念及作用 将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的总体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形成
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 数或频数。
把上述各组按顺序排列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就形成一个 数列,叫次数分布数列,简称分配数列。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9
区别: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无关;时 期指标各期数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相加无实际意义。
相对指标
• 概念: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加以对比计算的
一种比值。
• 计量形式:有单位的复名数和无名数。
如:万元GDP能耗;百分数、千分数、系数或倍数、成数。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原则 分两类:同一总体内部对比和两个总体之间的对比
举例: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如果要研究全国人口年龄、性别等情
况,那么全国所有的人口就成了我们要研究的总体了,那么每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就是总体单位。如果我们研究的范围缩小为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话,那么此时又变成了总体,而不是总体单位了。
再如我们想知道岳阳 2011 年 8 月止,全市产值过 2000 万元的 1331 家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那么全市 1331 家产值过 2000 万的企业 就是我们需要统计的总体,每一个企业就是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当要 研究某一个企业内部问题,如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等情况,那么这个企业 的所有职工成了统计总体,每个职工则为总体单位。
1
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先实践,再形 成理论。
二、统计中常用的三组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总体是将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也叫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的总称。 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根据研究事物和对象的不同,
有时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总体。
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
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如: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人口普查 逢“0”,农业普查逢“6”。经济普查每5年普查一次,逢“3”、“8”。 抽样调查 1、 概念
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 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表的格式一般是“开口”式的,即表的左右两端不划纵线。
8
第四章 统计指标
1、统计指标的涵义 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三大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2、特点及作用 特点:同质事物的可量性、量的综合性 作用:一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的工具,同时又是反映
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另外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 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
3、统计指标的种类:
按说明总体现 象内容不同
统
计
指
标
按作用和表现
形式不同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
总量指标
• 概念: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 分类: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分总体单位总量单位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
2、特点 第一、随机原则 第二、根据样本推断总体
四、统计资料搜集方法 1、初级资料与次级资料
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称初级资料; 人为为其自己的研究目的调查、整理过的资料,称次级资料或文 案资料。 2、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⑴直接观察法
⑵报告法 ⑶面谈访问法 ⑷邮寄访问法 ⑸电话访问法 ⑹互联网访问法 五、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1、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 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 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别。 2、控制的途径 (1)控制登记性误差 (2)控制代表性误差 小结:登记性误差是可以消除的,代表性误差是无法消除,只能 尽可能缩小。
3.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 统计整理),再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的过程。
3
第二章:统计调查
概念及作用: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 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要求:准 确、及时。 一、分类
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性: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二、调查方案 1、内容
7
日产量分组 工人数 50(-60件) 6
60-70
12
70-80
12
80-90
14
90-100
15
100-110
18
110-120
22
120-130
8
合计
107
(五)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图示法: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饼图
五、统计表
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
二、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 统计总体分为若干个部分。
作用如下: ①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②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 ③反映总体内部结构; ④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体系
根据统计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 分类:
总体单位 说明 标志
组
成
总体 指标
品
数
数量变
质 标
量 标
异标志 变量
具体表现 变量值
志
志
三、统计任务及工作过程
1.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 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
2.统计工作过程:依次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 个阶段。
∑各组次数
举例: 1、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月工资(元)甲企业人数(人)乙企业人数(人)
400 以下 4
2
400-600
15
18
600-800
84
73
800-1000 126
103
1000 以上 28
42
(1)各组组中值分别为: 300、500、700、900、1100
平均指标 1、概念
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 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2、作用
①可以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差异,从而使 不同规模的总体具有可比性。
②可以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 ③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10
④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算和预测。 ⑤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
频数是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叫次数。 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 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四)变量数列的编制 1、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综合应用) 例: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右表: 问: 1、上述数列属于:变量数列、等距数列 2、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日产量 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频数 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是各组工人数与合计数之商,分别为6%、11%、 11%、13%、14%、17%、21%和7%。
平均指标的分类 可分为数值平均指标和位置平均指标。 1、数值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分: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
数。 2、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加权算术平均数 1、概念:利用各组变量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
以总体单位数而求得的数值,公式为:
∑(各组变量值×各组次数)
= 加权算术平均数
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配数列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按照变量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变量数列也可以 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
(三)变量数列中几个概念 1、组距与组数
组距是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把最大值叫该 组的上限,最小值叫该组的下限。 2、组限与组中值
组限是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起点值为下限,终点值为上限。组 中值是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划分组限,相邻可以重叠,可以 不重叠,如果重叠,按照“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计入下一组。 3、频数与频率
横 行 标 题 (主 词)
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单位数和增加值
纵
栏
单位个数(个)
工业增加值(万元)
标
题
总计 轻工业 重工业
970
3813183
指
462
1446078
标
数
508
2367105
值
统计表的内容 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分组的名称,这一
部分习惯上称主词;另一部分则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 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则计划完成程度为:290/320=90.63%,超额9.37%完成了计划。 3、某城市20万人,零售商业网点600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E)
A:商业网点密度正指标333人/个,逆指标3个/千人 B:商业网点密度为比例相对指标 C:商业网点密度为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总量指数之比 D:商业网点密度为强度相对指标 E:商业网点密度正指标3个/千人,逆指标333人/个
结论: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的对象改变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二)指标与标志 • 指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 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 两者区别与联系:
区别主要表现在: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 特征的。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 数量标志。而指标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标志的指标。
统 计: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 活动。现实中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
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的成果的关系;统计工 作活动的目的就是取得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取得必须依靠统计工作 来进行。
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学一方 面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又指导统计工作的实 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