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大肠内每克粪便中含有107~1012个微生物,在大便正常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普通大肠杆菌与肠球菌各占一半,过路菌(如类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不超过10%,芽胞菌与酵母菌虽也称为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

各菌群间按一定比例组合,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定的生态平衡。

若机体的内外环境发生某些变化,如抵抗力降低或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时,可使正常菌群被抑制,耐药的过路菌过量繁殖,导致过剩菌(包括过路菌、芽脑菌、酵母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的40%以上,则引起肠道食物的分解紊乱,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状,表现为便次增多,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通常伴中下腹阵发性疼痛,还常伴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或排便窘迫感。

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的关键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可用窄谱则不用广谱。

对年老体弱、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最好能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

同时,少吃不利于双歧杆菌生长的高蛋白、饱和脂肪类食品,而应多吃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薯类、豆类、全麦类等食物,以抑制有害菌群增殖。

可常饮牛奶,或适当服用蜂乳、人参等,这些食品中均含有较多的双歧因子,有利于双歧杆菌“壮大阵容”。

一旦确诊为肠道菌群失调,首先要停用抗生素或激素。

有条件者进行菌群分析,以了解为何种致病菌,再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来减轻症状,缓解病情。

三类腹泻不吃抗生素
腹泻很多情况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起居不慎,胃肠受凉而引起腹泻。

腹泻不仅会使消化功能降低,还会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

然而专家指出,治疗腹泻切勿乱用抗生素,只有细菌感染的腹泻如痢疾、霍乱等才需要用相应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来治疗,其他类型的腹泻则不必服用抗生素。

拉肚子不要马上吃止泻药
北京宣武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曹涛大夫说,门诊中多数腹泻病例都是病毒引起的,细菌感染的比率反而较低。

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无特效药物,在治疗时以对症处理为主,通常病程比较短,可以自愈。

不过,不论是病毒或细菌造成腹泻的症状都类似,许多人一拉肚子就服用止泻药了事,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胀气或肠阻塞。

肠炎、痢疾是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所引起的腹泻是肠道受到细菌毒素的刺激而作出的反应,它可排除毒物及细菌毒素,具有保护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止泻药,而应首先给予抗菌治疗,如服用氟哌酸、奥氟星、利氟星等药物。

但剧烈而持久的腹泻,将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可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适当给予止泻药。

所以,不能一见腹泻就给予止泻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针对病因加以治疗。

一般而言,止泻药主要用于非细菌性引起的腹泻。

细菌感染腹泻才用抗生素
秋季腹泻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少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腹泻。

感染性腹泻比较多的情
况就是痢疾,如出现高烧、腹泻、溶血便、腹疼等症状则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

同时必须要使用抗菌素。

如不及时应用,腹泻治不好,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一旦形成痢疾必须要用抗生素。

相反,如果不该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用了抗生素,不但腹泻治不好反而带来抗生素的副作用。

同时由于滥用抗生素药物,会引起耐药株不断增多。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各种抗生素,均在应用若干年后,疗效逐步下降,使腹泻的治疗比较困难。

几种腹泻不用吃抗生素
那些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并不是任其发展,无药可治,而是采取其他类型的药物和方法保护肠道。

如应用胃肠黏膜保护剂,其代表药物是思密达,还有一些生物制剂和中药也有不错的疗效。

曹大夫列举出以下几种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腹泻的情况:
1.病毒性腹泻:这种腹泻都属于自现性的,抗菌素不起作用,多吃也没有用。

但是极易由于上吐下泻造成脱水,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本身再有一些基础病就容易引发其他病变,如心功能不全等。

如果年轻人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可以在家喝些加糖、加盐的水,还可以吃一些收敛药物,比如肠乐、整肠生、金双岐等生物制剂。

2.旅行者腹泻:在卫生条件不好的地方饮食卫生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下传播的腹泻也没有必要用抗生素,因为这种腹泻很快就能自愈,只要身体别脱水,适当吃些收敛的药,有的人抵抗力好,甚至不用吃药,几天内就会康复。

3.秋季食物中毒造成的腹泻:这类腹泻也好判断,通常都是群体发病,这种腹泻同样没有必要一定使用抗生素,除了细菌性感染的腹泻,只要水电解质平衡没有出现异常,都不用吃抗生素,可以多喝水,补充电解质并避免乳制品及固体食物,旅行时避免未煮熟的蔬菜、肉类、海鲜及不洁的饮料,多喝可乐、柳橙汁等酸性饮料,有助于抵制大肠杆菌的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基础病较多,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如果出现急性的腹泻则还是要去医院诊治,否则容易造成低血压、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其他方面疾病一样有生命危险。

研究指出: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先天免疫力
使用抗生素有可能破坏肠道的先天免疫力,这也是引起耐抗生素细菌感染的原因。

据星岛日报消息,研究人员对耐抗生素细菌感染原因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广泛使用抗生素导致的并发症,将使住院治疗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更大的伤害。

日前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尽管抗生素能够消灭肠道中的很多细菌,但由抗生素治疗引起的肠道先天免疫功能的损伤,也为耐抗生素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温床。

研究人员在观察实验鼠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的反应时,在其体内发现少量能够抵抗微生物的肠蛋白RegⅢ伽马。

这种肠蛋白能够消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高耐抗生素性细菌。

故科学家主张,研发能够提高肠内RegⅢ伽马蛋白含量的疗法,以避免因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的细菌感染。

用抗生素后应喝些酸奶文发布者:一寸蔚蓝来源:
抗生素对治疗细菌及致病微生物感染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杀灭外来致病菌的同时,也会使人体内的一些有益肠道菌被抑制或杀死。

因此,常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内微生态平衡,造成“菌群失调”,表现为腹泻等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当人们在使用抗菌素药物来治疗炎症所引起的某些疾患时,最好能够再喝点酸奶,因为它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1.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质分解,使人体更易消化和吸收;2.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3.酸奶中大量活性双歧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可以使因抗菌素药物所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现象重新获得平衡,促进体内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垃圾,并减弱腐败菌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从而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但饮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每日饮用500-750毫升酸奶就可以了。

过多饮用可能引发代谢障碍,特别是嗜酸乳杆菌群摄入过多,会导致肠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引发某些肠道疾病。

不要煮沸饮用。

酸奶中的嗜酸乳杆菌是活的细菌营养体,若煮沸,活菌变为死菌,菌体就会失去其特有的保健功效。

不要与药物同服。

饮用酸奶前后最好不要服用药物,特别是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及其它抗菌素药物,以免酸奶中的嗜酸乳杆菌被杀灭或使活力下降。

同时,饮酸奶前后不要喝浓茶。

别空腹饮用。

嗜酸乳杆菌的存活与胃肠道中的酸碱度(pH值)密切相关。

嗜酸乳杆菌在pH值5.4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良好,而pH值在2以下则难以生存。

而空腹时喝酸奶,此时胃液的pH值一般在2左右,嗜酸乳杆菌将被杀灭或使活力严重下降,从而达不到酸奶应有的保健功效。

因此,喝酸奶最适宜的时间应在饭后2小时,此时胃液的pH值一般已升至5左右,较适宜于嗜酸乳杆菌的存活与生长,从而有利于发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

不是所有的腹泻都用抗生素。

据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戈焰介绍,腹泻病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摄入不洁饮食或不良卫生饮食习惯导致细菌、病毒等生物病原体从口而入的,或感冒病毒入侵引发的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也是发病人数最多的一类;另一类是由于过敏刺激、消化不良、使用药物等原因出现的腹泻,称为非感染性腹泻,这类腹泻只占腹泻就诊人数的少数。

由于引起腹泻的原因众多,因此家庭用药上也要注意分门别类。

细菌感染性腹泻
如果能确定导致腹泻的病原体为某种细菌(即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可以酌情使用某些抗生素。

格兰氏阴性感菌引起的腹泻:
症状:大便呈糊状、水状,或伴有发烧
常用药:黄连素、氟哌酸等喹诺酮类药物
痢疾杆菌引起的腹泻:
症状:腹痛,有脓血便、粘液脓血便,或伴有发烧、乏力、口渴等全身中毒症状。

常用药:可选用头孢类或喹诺酮类药单个或联合用药。

如痢特灵、复方新诺明片,价廉且效果好。

小儿慎用氟哌酸和痢特灵。

戈主任表示,若上述两类用药均无效果,可能为厌氧菌感染,可用甲硝唑(俗称灭滴灵)进行治疗。

病毒感染性腹泻
据戈主任介绍,病毒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小儿和老人等抵抗力较弱的群体,主要为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还包括感冒病毒和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等等。

如果发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则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因为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抗生素仅对细菌有作用。

症状: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多发生在秋冬季节。

常用药:可服用抗病毒类中药,如藿香正气丸、整肠丸、保济口服液等等。

若腹泻次数多,特别是老年腹泻者,还可加用蒙脱石散冲剂,以修复肠粘膜,同时裹挟病原菌排出体外、收敛肠道多余水分,进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感染性腹泻患者应隔离治疗,而且要强调一点,参与照顾、护理感染性腹泻病人的人员,务必要加强防护,以免接触的病原体进入自己体内而引起发病。

”戈主任表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此类腹泻常见于年老或体弱多病的患者,因为反复服用头孢类、克林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容易引起肠道菌群混乱,有害菌滋生。

症状:患者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如出现腹泻,停用有关抗生素后,腹泻自行好转。

如持续用有关抗生素,则症状加重,可伴脱水、电解质紊乱,大量清蛋白丢失,甚至死亡。

常用药:此类腹泻患者可针对性地为肠道补充益生菌,如服用丽珠肠乐胶囊、双岐三联活菌、金双岐等药物来补充人体有益菌,使有害菌不能在肠道定殖。

过敏性肠炎
戈主任认为,日常生活中所见的食用某类食品如海鲜、牛奶后“过敏”致腹泻的情形,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症状:一种是腹泻者本身对异体蛋白过敏,不管是吃海鲜、牛奶或鸡蛋等异体蛋白都会腹泻,且食用后常伴有皮疹;另一种情况是,吃入了煮不熟或受细菌污染的食物,出现“过敏”腹泻。

常用药:本身对异体蛋白过敏的腹泻者,可服用适量的开瑞坦或扑尔敏片。

而后一种情况,属病原菌感染,用药同上。

“服药三天后,若腹泻依旧不止,应赶紧前往医院就诊,延期不治可能会导致内脏受损,并滋生其它疾病如溃疡性肠炎、肠道病变等。

”戈主任说
70%的腹泻不需要用抗生素
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专家、主任医师虞爱华提醒人们,一旦发生腹泻特别是严重的急性腹泻,应及时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查明原因后予以针对性治疗,以免引起严重脱水、中毒性休克等。

市民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虽然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但是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和细菌的耐药性,急性腹泻有可能因此转为慢性腹泻,治疗起来会更加困难。

70%的腹泻不需要用抗生素
虞主任解释说,在医学上,每日大便三次以上,并且是稀便,即称之为腹泻,俗称“拉肚子”。

急性腹泻大部分是由各种病毒、细菌、病原虫等微生物引起,统称为感染性腹泻。

常见的致泻微生物有轮状病毒、志贺菌、空肠弯曲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

此外,还有霍乱弧菌、沙门菌、隐孢子虫等。

虞主任指出,经常碰到很多病人一“拉肚子”就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是不是所有腹泻病人都要用抗生素才能治好呢?其实不是这样。

研究表明,我国的腹泻病人大约30%需要抗生素来治疗,70%不需要也不应该用抗生素治疗。

虞主任说,“不滥用抗生素”是腹泻临床治疗上的一条重要原则。

对30%的腹泻患者需要用抗生素的,一定要用,如不及时应用,不但腹泻治不好,甚至有生命危险。

而70%的患者不应该用抗生素的就一定不要用,如果滥用,不但不利于腹泻治疗,反而带来副作用,同时,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多。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各种抗生素均在应用若干年后,疗效逐步下降,使包括腹泻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变得困难。

滥用抗生素有时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所谓菌群失调是指肠道原有的细菌的协调平衡关系被打破,较常见的是继发霉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浆凝固酶阳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肠炎,死亡率很高。

什么样的腹泻要用抗生素
据虞主任介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有:菌痢、霍乱、婴幼儿沙门菌肠炎、各种重症腹泻、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腹泻。

那么,在大便化验结果报告未出来、诊断还未明确之前,如何大致判断是否该用抗生素呢?虞主任说,第一,看大便性状,如果大便带脓血,一定要用抗生素。

第二,12岁以下的腹泻患儿,如果出现突然发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肌肉发紧的症状,一定要用抗生素,如环丙氟哌酸、头孢三嗪等。

第三,一些特殊人群的腹泻患者,如严重糖尿病、白血病、肝硬化、晚期癌症病人及老人,也要用抗生素。

当然,应该服用什么抗生素,怎样服用抗生素,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不用抗生素也能有效治疗腹泻
虞主任强调,对70%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腹泻患者,并不等于任其发展,而是应该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和药物,此时保护受伤的肠道,促使肠道恢复正常功能更加重要。

有些药物对这部分病人疗效显著。

一类药为肠黏膜保护剂,该类药物来源于纯天然物质,很安全,能广泛覆盖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固定吸附有害病菌及其毒素,使病原物不易侵入肠壁,保护并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

另一类药为微生态调节剂。

第三类为中药,对某些慢性腹泻有效,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另外,对于腹泻患者并不提倡进行
“饥饿疗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继续进食。

患者不能靠输液、吃补药、吃营养品来代替从正常饮食中获取全面的营养,只有营养充足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同时,患者还要补充足够的液体,包括洁净白水或者其他饮品,以预防脱水。

为避免腹泻的发生,虞主任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道关,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在生活中要注意做到:坚持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用流动水多清洗几遍或削皮后再吃。

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高温加热能杀灭许多致病微生物。

要节制饮食,做到生熟分开。

不吃或少吃凉拌菜以及易带致病菌的水产品,食具要按时煮沸消毒。

不到卫生状况不好的餐馆吃饭。

急性腹泻
此类腹泻婴幼儿多见,由感染、非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约30%为细菌感染所致,用抗生素治疗有效,70%为病毒和非感染因素引起,用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易造成菌群失调,甚至使病情迁延。

我们发现,不管何种原因所致腹泻病,在病程的第3天开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紊乱,这种紊乱主要表现在双歧杆菌等肠道优势菌群明显减少,大肠杆菌、乳酸杆菌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我们运用培菲康治疗小儿急性腹泻96例,未用止泻药,结果总有效率达到
88.54%。

培菲康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链球菌组成的人体肠道微生态三联活菌制剂,属于正常菌群,又可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

迁延性、慢性腹泻
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大多数是非感染性炎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营养和肠道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主要表现在常住菌(厌氧菌双歧杆菌为主)消失和过路菌增加。

在过路菌中以产气克雷伯菌与变形杆菌最常见,其次是绿脓杆菌与梭状芽孢杆菌。


类腹泻对小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且在治疗上较为困难,以往主要是采用去除病因、改善营养等综合治疗措施,近来不少报道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有报道用培菲康治疗迁延性腹泻,两疗程后有效率可达86.36%。

其他如微生物制剂也有类似作用。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结肠炎
广谱抗生素使用后可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减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A(肠毒素)、毒素B(细胞毒素)等,轻症仅有腹泻,肠黏膜的病理变化不明显,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重症腹泻伴有全身症状,肠道(结肠和直肠)出现特征病理改变——灶性肠假膜形成,称为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补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对肠黏膜潘氏细胞产生刺激,增加免疫球蛋白A(IgA)的分泌及抗毒素的产量,从而达到重建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的目的。

有报道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100例抗生素相关性婴幼儿腹泻,总有效率为97%。

双糖不耐受症的腹泻
主要为乳糖不耐受,多见于小婴儿。

可因母乳缺乏乳糖酶,生理性乳糖酶下降或肠道感染、营养不良等致肠道黏膜受损,造成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引起。

一般认为停母乳或停普通奶粉改服无乳糖的奶粉症状可逐渐改善。

研究认为,同时服用含双歧杆菌的微生态制剂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为微生态制剂能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恢复。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

便秘的发生可能与肠内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比发酵菌多,肠内容物发酵少,大便呈碱性或中性,
因干燥而不易排出有关。

通过口服微生态活菌制剂,可补充大量的生理性细菌,迅速增加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调整肠道发酵菌和其他细菌的比例,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此外,双歧杆菌等生理性细菌定植以后,在其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与乙酸等有机酸,可以刺激肠壁蠕动,中和大便的碱性成分,使大便软化,并可促进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有利于排便通畅。

我们用培菲康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且该制剂口味香甜,易于被小儿接受。

肠易激综合征
本病是慢性非器质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有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排便后症状缓解,腹胀、腹泻及便秘或二者交替,也常有厌食,无器质性疾病。

便秘型者因结肠运动功能障碍,活动过少,肠痉挛致排便困难。

微生态制剂可合成多种消化酶、B族维生素及一些重要的氨基酸、脑苷脂等,有利于婴幼儿营养吸收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减少肠道内气体产生,调节肠功能,使其恢复正常状态,达到防治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的目的。

再发性腹痛
再发性腹痛(RAP)是指发生在3岁或3岁以上儿童的一种发作性腹痛,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发作次数至少超过3次,严重者可影响小儿的正常生活。

国外资料报告,学龄儿RAP90%以上为功能性,器质性仅占5%~10%。

微生态制剂治疗RAP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双歧杆菌等生理性细菌定植以后,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使大便酸性成分增加,粪便通过结肠时间缩短,使RAP患儿的胃肠动力失调情况得以改善。

此外,生理性细菌定植后在肠黏膜上形成一层“膜菌群”,增强体内屏障功能,并刺激机体建立完备的免疫系统,激活吞噬细胞活性,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起到拮抗致病菌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发布时间:2008-07-16 摘自:中国畜牧兽医学报作者:扬玉荣;郑世民;姜义宝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基本原理研制,用于调节机体的微生态环境。

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动物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口腔、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4个生态学领域。

其中胃肠道微生态学在动物生产上的作用研究最多,也最深入。

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
细菌、真菌广泛寄居于健康动物的体内和体表,动物出生时肠道内是无菌的,经2小时~4小时后有大量细菌进入并繁殖,称为细菌的定植。

细菌种类和数量随动物年龄、食物、宿主对细菌、细菌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存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并维持动态平衡,形成正常菌群。

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不仅细菌数量不同:胃内的菌落数低于每克103个(内容物),小肠约在每毫升104个~107个(内容物),大肠约为每克1011个~1012个;而且种类也不同,最主要的是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分别占30%和25%,其次为芽孢杆菌和球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