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水资源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水资源分布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青海省水资源情况

(一)水资源概况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 1.水系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1条,河流总长约公里。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 2.冰川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冰川覆盖率为%,冰川储水量为3,亿立方米。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 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 3.湖泊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青海省湖泊率为%;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省内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的诸盆地中,计有湖泊138个,面积为10,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其中尤以可可西电盆地湖群密布,湖泊率高达%,为中国罕见的多湖地区。由于内流区的气候和水文特点,湖泊大多处于退缩和咸化的演变过程,故多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只有56个,面积仅平方公里,只占内流区湖泊总面积的%,淡水储量约139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青海湖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现青海湖面积约万公顷,最大水深32米,储水量约742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克/升。在青海省的外流区有湖泊128个,面积为2,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其中95个为淡水湖,面积为1,平方公里,占外流区湖泊总面积的%,淡水储量约216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6O. 8%。外流区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其中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就是着名的鄂陵湖和扎陵湖面积分别为和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分别为和米,储水量共计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 4.降水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属大陆性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上空的暖湿气流,其次

为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输送来的暖湿气流。由于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及受高山阻隔,无论是西南或东南来的水汽,进入青海省境内已成强弩之末,故全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2,064亿立方米,年降水量为285. 6毫米,仅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48毫米的44%。省内降水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变化在毫米(冷湖)~767(久治)毫米之间,最少地区与最多地区相差4O多倍。降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干湿程度青海省内的年蒸发能力变化在8OO毫米~2,000毫米之间,其分布规律恰与降水相反,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小。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之比称为干旱指数,通常以此作为区别各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青海省全省的干旱指数变化在大多~1OO之间,共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青海省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干旱指数变化大多在~之间,属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而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干旱指数则在10以上,盆地中心地区甚至高达1OO以上,故柴达木盆地属严重干旱地带。

6.水质(1)地表水水质。青海省内大部分河流的天然水质良好,宜于生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利用。其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由东北和东南向西部逐渐增大,即在一般情况下,地表水的天然水质东部优于西部,且山区优于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河水矿化度。青海省东北部(黑河、大通河流域)和东南部,因降水丰沛,河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30O毫克/升,属低矿化水区,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和楚玛尔河,以及柴达木盆地和茶卡—沙珠玉盆地的大多数河流,河水矿化度大于5OO毫克/升,柴达木盆地中心及西北部甚至高达1000毫克/升以上,属高矿化水区;省内其他地区,包括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大多数河流,以及青海湖盆地水系等,河水矿化度多在300毫克/升~500毫克/升之间,属中等矿化水区。河水总硬度。青海省河水总硬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与矿化度相似,青海省东北部河水总硬度小于德国度,属软水区;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及其以西的河水总硬度在17德国度~25德国度之间,属硬水区;长江上游的楚玛尔河水总硬度大于25德国度,属极硬水区;省内其余地区的河水总硬度在德国度~17德国度之间,属中等硬水区。河水化学类型。青海省河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分布最广,约占8O%;氯化物类次之,占15%;硫酸盐类最少,占5%。总的分布规律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多,即由重碳酸盐类转化为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其阳离子由钙转换为钠;在内陆盆地,河流出山口后,河水因蒸发、渗漏而浓缩,河水化学类型也存在由重碳酸盐或碳酸盐钙型水向高矿化度的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转化的特点。河水酸碱度。省内天然河水的PH值在~之间,呈弱碱性。(2)地下水水质。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PH值在~之间,矿化度小于1克/升,适于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由于气候、地形、地质和地表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也是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特征。在山丘区和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以溶滤作用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在内陆区诸盆地山前平原地带,随着地下水埋深向盆地江水中心逐步变小,盐化作用加强,水质也随之恶化,矿化度急剧升高,到盆地中心地带则形成盐水或卤水;在外流区河谷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