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ku.baidu.com
2015/12/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唐朝诗人杜甫赞美大自 然的名句。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美 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污染严重时,生物 在形态特征、生存数量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 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 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 后代。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人终日呼吸着污染的空气,饮用着污 染的水,吃着从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耳边响着噪声……环境污 染严重地威胁着人体健康。由于过度开发,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荒 漠化,地力下降,灾害增多。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 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 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 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 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 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 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 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 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 “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 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 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 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 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 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 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知识信息时代,人类都在自然环境的怀抱 里生存,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 要记住,我们和自然界相处,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 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 的,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地理环境的作用, 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顺应自然之道的发展才是人类经济发展的 大道,才能为人类发展保留充满诗意的栖居空间。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地形、气候更是对农 业起决定作用。非洲由于气候干早,土地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用作耕地, 牧地比重也不高。亚洲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占很大部分。欧洲由于地势 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的耕地占很大部分。 世界主要产粮大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法国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国家,且平原土层肥厚,大部分地 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便于推行农业生产,总之, 广阔的平原、温润的气候、稠密的水系,为农业生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 条件,从而使法国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中部平 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非常 宜于农耕。因而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同样作为第二大粮食 出口国的加拿大也是如此。这些主要粮食生产国除了气候、土壤条件优 厚外,平原面积辽阔也是重要因素。广阔的平原有利于农业专业化、机 械化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小块分散零星的土地则难以做到这一 点。一些国家粮食匾乏和自然条件恶劣有关,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 回归线之间,是一块炎热、干旱的大陆。非洲很大部分是沙漠。其中包 括世界第一大沙漠撤哈拉沙漠,沙漠周边是十分珍贵的可耕地,上边骄 阳似火,下边大地千裂,经常颗粒无收,极大制约了其粮食的生产。虽 然还有其他诸多因素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 7 产起了决定性作用。
9
保护生态 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历史的宝贵经验,是人类 肩负着的重大使命与职责。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相互促 进发展、相互扶持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 处,才能保持地球的青春活力,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 续发展!
工作人员
• • • • • • 图片资料收集:王佳、强峰 文字资料收集:苗帅帅、强峰 素材处理:强峰、张棋 策划:张昊翔、强峰 润色:梁国敏、张昊翔 最终修改:张喜云、张昊翔
自然
——人类之母
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是矛盾的,人类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会 引起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但是,人类在和自 然斗争中,能够逐步认识自然规律。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后,通 过人的因素,又能够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人类总是在不断改变生态平衡 和重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永恒的、静止的 生态平衡是不存在的,不利的自然环境也是能够加以改造的。从这个意 义上说,人类和自然环境又是统一的。在人与自然环境这一对矛盾中, 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大自然提供了让人类存在并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满足人 类的基本生存需要——如饮食、安身、日照等,也可以满足人类的 社会发展需要——如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太阳能量等。还可以部 分满足人类的个体进阶需要——如美味、旅游、探险等。此外,人 类的来源、文化、风俗等都是基于大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诸如DNA、 太阳崇拜、农业谚语等都是深受大自然影响的。人类要存在必须靠 大自然,人类历史要往前发展还是要靠大自然,这就是大自然给人 类的好处,或者说大自然就是人类的根本。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其潜在的危害主要表明在四个方面: 一、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改变营养 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 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 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 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 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三、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 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 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 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四、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有此未必然,无此必不然”。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整体关系可以 用这一句话概括。 “有此未必然”,说明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之一。有了自然环 境这个前提,不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许多富饶的土地资源、森林 资源,在开发前,长期沉睡,不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有些矿产资源、 地热资源,如果不去勘探,长期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无此必不然”,说的是缺少必要的自然环境,不可能从事某些经济 活动。没有油气储藏,采不出原油和天然气。没有足够的积温度营养,农 作物无法成熟。精神生产也要纸张、印刷机、通讯器材、广播器材等物质 手段记述、传播。这些物质手段最终离不开自然资源。违背“无此必不然” 的公理,会给经济建设带来损失。在矿山开矿,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在 天然气储量没有勘探清楚的地方,建设大型天然气田,投入巨额资金,引 进设备,筑路铺管,沿途兴建用天然气作原料的工厂,终因资源不足下马。 十年动乱期间,江西省在红壤丘陵区扩种甘蔗,准备建大型糖厂,把大面 积马尾松薪柴林砍了,引起水土流失,甘蔗也没有种好。陈云根据“大跃 进”期间的经验教训,对忽视自然环境的倾向提出忠告。他说:“大家知 道,在发展农业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和其它条件,来种植不 同的作物。如果违反这种因地种植的原则,农作物的增产就要受到限制, 甚至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工业的发展,更应当考虑到当地的资源条件”。 “在确实没有铜矿的地方,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铜矿来”。
2015/12/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唐朝诗人杜甫赞美大自 然的名句。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美 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污染严重时,生物 在形态特征、生存数量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 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 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 后代。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人终日呼吸着污染的空气,饮用着污 染的水,吃着从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耳边响着噪声……环境污 染严重地威胁着人体健康。由于过度开发,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荒 漠化,地力下降,灾害增多。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 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 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 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 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 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 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 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 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 “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 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 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 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 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 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 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知识信息时代,人类都在自然环境的怀抱 里生存,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 要记住,我们和自然界相处,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 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 的,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地理环境的作用, 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顺应自然之道的发展才是人类经济发展的 大道,才能为人类发展保留充满诗意的栖居空间。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地形、气候更是对农 业起决定作用。非洲由于气候干早,土地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用作耕地, 牧地比重也不高。亚洲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占很大部分。欧洲由于地势 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的耕地占很大部分。 世界主要产粮大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法国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国家,且平原土层肥厚,大部分地 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便于推行农业生产,总之, 广阔的平原、温润的气候、稠密的水系,为农业生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 条件,从而使法国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中部平 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非常 宜于农耕。因而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同样作为第二大粮食 出口国的加拿大也是如此。这些主要粮食生产国除了气候、土壤条件优 厚外,平原面积辽阔也是重要因素。广阔的平原有利于农业专业化、机 械化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小块分散零星的土地则难以做到这一 点。一些国家粮食匾乏和自然条件恶劣有关,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 回归线之间,是一块炎热、干旱的大陆。非洲很大部分是沙漠。其中包 括世界第一大沙漠撤哈拉沙漠,沙漠周边是十分珍贵的可耕地,上边骄 阳似火,下边大地千裂,经常颗粒无收,极大制约了其粮食的生产。虽 然还有其他诸多因素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 7 产起了决定性作用。
9
保护生态 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历史的宝贵经验,是人类 肩负着的重大使命与职责。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相互促 进发展、相互扶持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 处,才能保持地球的青春活力,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 续发展!
工作人员
• • • • • • 图片资料收集:王佳、强峰 文字资料收集:苗帅帅、强峰 素材处理:强峰、张棋 策划:张昊翔、强峰 润色:梁国敏、张昊翔 最终修改:张喜云、张昊翔
自然
——人类之母
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是矛盾的,人类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会 引起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但是,人类在和自 然斗争中,能够逐步认识自然规律。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后,通 过人的因素,又能够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人类总是在不断改变生态平衡 和重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永恒的、静止的 生态平衡是不存在的,不利的自然环境也是能够加以改造的。从这个意 义上说,人类和自然环境又是统一的。在人与自然环境这一对矛盾中, 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大自然提供了让人类存在并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满足人 类的基本生存需要——如饮食、安身、日照等,也可以满足人类的 社会发展需要——如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太阳能量等。还可以部 分满足人类的个体进阶需要——如美味、旅游、探险等。此外,人 类的来源、文化、风俗等都是基于大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诸如DNA、 太阳崇拜、农业谚语等都是深受大自然影响的。人类要存在必须靠 大自然,人类历史要往前发展还是要靠大自然,这就是大自然给人 类的好处,或者说大自然就是人类的根本。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其潜在的危害主要表明在四个方面: 一、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改变营养 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 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 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 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 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三、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 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 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 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四、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有此未必然,无此必不然”。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整体关系可以 用这一句话概括。 “有此未必然”,说明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之一。有了自然环 境这个前提,不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许多富饶的土地资源、森林 资源,在开发前,长期沉睡,不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有些矿产资源、 地热资源,如果不去勘探,长期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无此必不然”,说的是缺少必要的自然环境,不可能从事某些经济 活动。没有油气储藏,采不出原油和天然气。没有足够的积温度营养,农 作物无法成熟。精神生产也要纸张、印刷机、通讯器材、广播器材等物质 手段记述、传播。这些物质手段最终离不开自然资源。违背“无此必不然” 的公理,会给经济建设带来损失。在矿山开矿,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在 天然气储量没有勘探清楚的地方,建设大型天然气田,投入巨额资金,引 进设备,筑路铺管,沿途兴建用天然气作原料的工厂,终因资源不足下马。 十年动乱期间,江西省在红壤丘陵区扩种甘蔗,准备建大型糖厂,把大面 积马尾松薪柴林砍了,引起水土流失,甘蔗也没有种好。陈云根据“大跃 进”期间的经验教训,对忽视自然环境的倾向提出忠告。他说:“大家知 道,在发展农业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和其它条件,来种植不 同的作物。如果违反这种因地种植的原则,农作物的增产就要受到限制, 甚至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工业的发展,更应当考虑到当地的资源条件”。 “在确实没有铜矿的地方,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铜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