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循环系统

合集下载

组胚 第7章 循环系统(共38张PPT)

组胚  第7章  循环系统(共38张PPT)
四大基本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执行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即构成器官。 ◇内皮细胞是连续的,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V 静脉: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部极薄,有内皮窗孔 ※中膜为3-9层平滑肌 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少量f、平滑肌) 心肌膜: 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内纵行、 (电镜下) (一)毛细血管基本结构
内弹性膜:弹性蛋白构成的有孔薄膜
结构和厚薄差异较大(弹性膜/平滑肌)
中 膜:平滑肌:细、长、有分支;有成纤维C的功能

膜:
疏松结缔组织
外弹性膜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中动脉
内膜
内弹性膜
平滑肌
外弹性膜
大动脉(弹性动脉)
内皮下层含 纵行胶原纤维 和平滑肌
中膜弹性膜
间有环行平滑
肌和胶原纤维
弹性膜
二:各段动脉结构特征
endocardium 心内膜下层:心室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心 脏 壁
心肌膜: 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内纵行、
myocardium中环行、外斜行
心外膜:心包膜脏层 结缔组织:含脂肪细胞
epicardium (浆膜) 间皮
心壁的结构


内层
外层
内皮下层
心内膜
心肌膜 心外膜
心外膜
重点及练习
1、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有成纤维c的功能疏松结缔组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外弹性膜内膜内弹性膜平滑肌外弹性膜中动脉大动脉弹性动脉弹性膜内皮下层含纵行胶原纤维和平滑肌中膜弹性膜间有环行平滑肌和胶原纤维二
循环系统
器官与系统
四大基本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执行某

组织学与胚胎学 循环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 循环系统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组成: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房室束分支、其它细支 分布: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 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内膜下层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1、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 P细胞):
分布: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
结构:细胞较小,梭形或多边形 肌原纤维少,糖原较多
功能:心肌兴奋的起搏点,决定心率快慢
毛细血管
四、静脉(vein)
中动脉和中静脉比较
静脉结构特点
❖ 1、腔大、壁薄、腔不规则 ❖ 2、三层分界不清 内、外弹性膜不明显 ❖ 3、中膜平滑肌少, 排列稀疏 ❖ 4、外膜比中膜厚,可含纵行平滑肌束 ❖ 5、静脉瓣(管径2mm以上)(内皮+CT)
中静脉 1.内膜 2.中膜 3.外膜
静脉 瓣
小动脉、小静脉
保持血流连续性 •肌性A:收缩和舒张 调节分配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 •小A、微A:调节器官和组织局部的血流量.
三、毛细血管(capillary)
1、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
❖ 直径:6-8µm . ❖ 管壁菲薄,结构简单.
内皮细胞(1~3个) 基膜(只有基板) 周细胞(内皮与基膜之间)
A. 结构: 平均直径 7~9μm。 1. LM: 内皮 +基膜+周细胞(Pericyte)。周细胞两侧均有基膜,部 分包裹内皮, LM下难以和内皮区分。
小动脉和小静脉
五、心脏
The wall of ventricle of heart
HE
心外膜
Epicardium



心肌膜
的 结
myocardium


心内膜

组胚学课件循环系统

组胚学课件循环系统
功能:外周阻力血管
小动脉 微动脉
图9-6 小动脉(左)和小静脉 (右)横切 HE染色 高倍
图9-7 微动脉和微静脉 HE染色 高倍
四 、静脉 (vein)
1、基本结构特点
中动脉
中静脉
中动脉和中静脉
光 镜
电镜
2、各级静脉管壁结构
大静脉:
1)内膜薄,内弹性膜不明显或无; 2)中膜不发达,少量平滑肌; 3)外膜最厚,大量纵行平滑肌
胸导管or右淋巴导管
颈部大静脉
一、概述 2、功能 1)经血循环,供给各组织、器官氧和营养物质, 带走代谢产物
2)回收部分组织液经淋巴结滤过后输回心血管系统
二、毛细血管 (capillary)
1、概述 数量多, 分布广, 结构简单
图9-12 毛细血管纵切 HE染色 高倍
箭头示内皮细胞核
二、毛细血管(capillary) 1. 基本结构: (1)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单层扁平细胞,细胞
循环系统复习:
掌握:
1、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分类 2、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中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结构
的差异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3、心脏壁结构;束细胞的概念
习题:
名词解释:束细胞,闰盘 问答题:以中动脉为例讲述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
与中动脉相比,大动脉具有怎样的特点?
结构:1)中膜层为大量弹性膜 2)内、外弹性膜不明显
功能: 弹性血管
使心脏间断性射血变为连续血流
大 动 脉 ( 特 殊 染 色 示 弹 性 膜 )
4、小动脉和微动脉(small artery and arteriole)
结构:属于肌性动脉。直径1mm以下的动脉称小动脉, 直径0.3mm以下的称微动脉,

组织胚胎学之循环系统

组织胚胎学之循环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分布模式图
1、起搏细胞:P细胞
分布:存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包埋在一团较致密的 结缔组织内。
结构:细胞较小,呈梭形或多边形,分支并连接成网 胞质细胞器少,含少量肌原纤维和吞饮小泡, 但糖原较多。
功能:心肌兴奋的起搏点,使心脏产生自动节律性 收缩
起搏细胞模式图
2、移行细胞
分布:主要存在窦房结、房室结的周边和房室束
心脏表面观
人心脏(HE染色))
心内膜和心肌膜(HE染色)
心内膜(HE染色)
2、心肌膜
大量心肌纤维,纤维之间有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毛 细心肌纤维大致走向为内纵、中环和外斜三层。
心房肌与心室肌的区别如下:
1)心房的心肌膜最薄; 左心室的心肌膜最厚。
2)心房心肌附着于纤维环的上面; 心室心肌附着于纤维环的下面。
淋巴管系统: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
一、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
心脏壁由三层膜组成,即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心 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内 内皮下层: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含少量

平滑肌束。
外层靠近心肌膜,也称心内膜下层, 为较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小血 管和神经,在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有束细胞。在乳头肌和肌腱处 无心内膜下层。
室间隔膜部 纤维三角
围绕房室孔和动脉口的纤维环
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于心骨骼
3、心外膜 即心包的脏层
结构为浆膜 4、心瓣膜
表面为间皮 深面为薄层结缔组织
心脏的房室孔和动脉口处具有心内膜折叠而成的 瓣膜称心瓣膜。
表面为内皮 结构
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并与纤维环相连
心外膜(HE染色)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正常时没有血管 血管分布 三尖瓣和二尖瓣内可见小血管,但瓣膜的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循环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循环系统

心肌膜 心外膜
a. 表面: 内皮 b. 中间: 致密结缔组织 c. 附着于心骨骼的纤维环 d. 阻止血液逆流
心瓣膜
II.心脏的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a. 组成:由特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 束及其终末分支。
b. 细胞类型: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浦肯野纤维。 c. 功能:产生和传导冲动,使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
2.内皮下层
(subendothelial layer) 疏松结缔组织、含少 量平滑肌。
3.心内膜下层
(subendocardial layer)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 血管、神经、蒲肯野 纤维。
B.心肌膜(myocardium)
a. 由心肌纤维构成,是心壁中 最厚的一层;
b. 心室的心肌纤维粗而长,呈 螺旋状排列,大致分为内纵、中 环和外斜三层;
I. 心壁
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心包腔
Hale Waihona Puke 纤维层 浆膜层心肌膜 心内膜 心包脏层 即心外膜 心包壁层
心包壁层 心包脏层 即心外膜 心肌膜 心内膜
心壁
心壁
心内膜 心肌膜 心外膜
A. 心内膜(Endocardium) 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
1.内皮
(cardic endothelium) 单层扁平上皮:表面 光滑,利于血液流动。
III.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有些心房肌胞核周围含 有电子密度较高的膜被 颗粒,颗粒内含心钠素 (cardionatrin) 。 作用:利尿、排钠和降低 血压。
血管(blood vessel)
动脉(artery) 毛细血管(capillary) 静脉(vein)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内膜最薄的一层内皮内皮下层中膜外膜动脉静脉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动脉管壁的特殊感受器(略)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静脉瓣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毛细血管的分类毛细血管的功能(略)微循环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微静脉介绍由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淋巴管系统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除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外,从内向外依次为内膜、中膜、外膜,血管壁内还分布有营养血管和神经组成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等结缔组织组成以成纤维细胞为主成纤维细胞具有修复外膜的能力有的动脉中膜和外膜的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组成弹性膜、平滑肌、结缔组织其厚度及组分在不同血管之间差异显著中膜的平滑肌纤维具有分泌纤维和基质的功能组成为薄层结缔组织,内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部分有少许纵行平滑肌部分动脉的内皮下层深面还有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常作为动脉内膜与中膜的分界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通透性屏障,可选择性地透过物质内皮细胞的微丝具有收缩功能收缩可改变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宽度和细胞连接的紧密程度影响和调节血管的通透性质膜小泡(吞饮小泡)W—P小体向血管内外输送物质膜储备,用于细胞的扩张or延伸中膜较厚,有多层弹性膜和弹性纤维,故称弹性动脉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故内膜与中膜分界不清中膜很厚,有40~70层弹性膜,弹性膜之间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少量环行平滑肌以及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外膜相对较薄无明显的外弹性膜除大动脉外,凡在解剖学上有名称的、管径大于1㎜的动脉大都属于中动脉中膜含丰富的平滑肌,故又称肌性动脉内膜中膜外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薄明显较厚,约占管壁厚度的一半,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厚度大致与中膜相等,多数中动脉可见外弹性膜,不如内弹性膜发达管径一般在0.3~1mm,也属肌性动脉较大的小动脉,可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2层以上的平滑肌一般无外弹性膜管径在0.3mm以下内皮无内弹性膜仅有1~2层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中动脉中膜平滑肌丰富,能改变管腔大小,调节各器官的血流量小动脉&微动脉显著调节组织局部血流量降低血流的外周阻力和血压介绍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管腔大,管壁薄,弹性小故切片上常见其塌陷or呈不规则形状外膜较厚管壁结构变异大管径小于200um0.2~1mm除大静脉外,凡有解剖学名称都属中静脉2~ 10㎜>10mm管径2mm以上的静脉管壁上有内膜向静脉管腔内凸入折叠而成,为两个半月形薄片其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可防止血液逆流1~3个(一层)内皮细胞附着在基膜上,基膜(only基板)与内皮细胞间有周细胞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窦状毛细血管)特点内皮细胞、基膜连续胞间有紧密连接胞质内含许多吞饮小泡分布结缔组织肌组织肺中枢神经系统特点内皮细胞、基膜连续胞间有紧密连接分布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内皮cell不含核的部分很薄,并有许多贯穿细胞的小孔孔有隔膜封闭其内皮cell的孔处无隔膜分布肝脾骨髓内分泌腺是中间微动脉与微静脉直接相通、距离最近的血管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同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的重要结构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由微动脉到微静脉间的血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其平滑肌的收缩起控制微循环总闸门的作用微动脉的分支称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上者继而分支为中间微动脉其管壁平滑肌稀疏分散,已不成层指中间微动脉分支形成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即通常所称的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迂回曲折,血流缓慢,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大三医学资料循环系统组胚名解

大三医学资料循环系统组胚名解

Continuous capillary: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续无空隙,中有缝隙连接封闭,基膜完整,形成屏障性结构,见于脑、肺、睾丸等处;Fenestrated capillary: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核处薄形成空隙小孔,有或无隔膜封闭,基膜完整,利于物质交换,见于肾小球、胃肠黏膜等处;Sinusoid:血窦,腔大壁薄,内皮细胞见孔隙大,基膜不完整,红细胞可自由进出,分布于脾脏、肝脏、红骨髓,与造血相关;Blood island:血岛,人胚第15~16天,在卵黄囊壁的体外中胚层出现,是间充质细胞密集而成的细胞团,其周围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并围城原始血管,中央游离细胞分化为原始血细胞;Pericardial coelom:围心腔,人胚第18天,口咽膜头端生心区中胚层出现的一个腔,左右各一,腹侧有生心索,最终分化为心包腔;Cardiogenic plate:生心索,围心腔腹侧中胚层细胞形成的两条纵行走向、左右并列的细胞索。

最终发育成心管,合为一条,分化为原始心脏;Bulboventricular loop:球室袢,心管头尾两端固定在心包上,心球和心室生长快于心包的生长,使心管发生弯曲,心球和心室之间形成U型弯曲,凸面向右前尾端,反之向左偏倚则为右位心;Endocardial cushion:心内膜垫,房室管背侧和腹侧的心内膜下组织增生、隆起,并融合形成,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右房室孔。

其上下最终分别和原发隔、室间隔膜部相连;Septum primum:原发隔,人胚第4周末,原始心房头端背侧壁中部出现的一个薄的半月形失状隔。

其向心内膜垫生长,其游离缘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原发孔;Foramen primum:原发孔,指原发隔向心内膜垫生长,其游离缘与心内膜垫之间暂留的通道。

原发孔最终由于原发隔继续向心内膜垫生长而闭合;Foramen secundum:继发孔,在原发孔闭合前,原发隔中央被吸收变薄,出现一些小孔,并逐渐融合成一个大孔;Septum secundum:继发隔,人胚第5周末,原发隔右侧腹面产生的一个较厚的新月形隔。

组胚精品课件循环系统

组胚精品课件循环系统

临床实践联系
◆各级血管成分不一, (大动脉以弹性膜为主)
◆没有成纤维细胞 ◆平滑肌:具有产生纤维和基
质的功能。可移入内膜增生 并产生CT成分,使内膜增 厚,发生动脉硬化。
(二)小动脉(small artery): 结构特点: φ 1~0.3mm 的肌性动脉 主要由内皮和几层平滑肌构成 较大的小动脉可见内弹性膜 功能: 增加血管阻力,调节血压,又称阻力血管
组织学各论
器官: 中空性器官:管壁的结构 实质性器官:实质:执行功能的部分 间质:结缔组织
系统: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组成 :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 脏(heart)
动 脉(artery)
毛细血管(capillary)
静 脉(vein)
淋巴管系统:各级淋巴管
(起博点) (传

束)
起博细胞 结内,小,梭行或多边形,肌丝少,糖原多。起博点。
移行细胞 结周,较心肌细胞细短,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蒲肯野纤维
窦房结
房室束
房室结 房室束分支
Thank you !
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有隔膜( 4~6 nm) 肾血管球:无隔膜
3、血窦 (sinusoid) 腔大,壁更薄,不规则,基膜不连续或者无 分布:某些内分泌腺、肝血窦
(三)毛细血管的功能:
血液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场所
通透性: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网密:心、肝、肺、肾
毛细血管网疏:肌腱、韧带
外膜
三、静脉(vein):
分类: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结构特点(与伴行动脉比较):
1、管壁也可分为三层,但分界常不明显; 2、腔大、壁薄,形态不规则; 3、肌纤维少,弹性膜不发达;

【组胚】7.循环系统

【组胚】7.循环系统
管(blood capillary)[连续型,有孔型,和窦状]和静脉(vein) [大静脉, 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 。
血管结构:除毛细血管外,动脉和静脉的管壁一般分为三层,
由内向外为内膜(tunica intima)、中膜(tunia media)和外膜 (tunica adventitia)。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
血液:运输的介质或载体 管道:动脉、毛细血管和静 脉组成,运送血液到身体各 部分的结构 心脏:维持血液流动,是血 液循环的动 力器官。
心血管系统功能
1.主要功能
a. 物质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代 谢产物及二氧化碳),以保证机体 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 b. 输送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 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以实现 机体的体液调节; c. 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 相对稳定及机体防卫功能等。
2.内皮下层
(subendothelial layer) 疏松结缔组织、含少 量平滑肌。
3.心内膜下层
(subendocardial layer)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 血管、神经、蒲肯野 纤维。
B.心肌膜(myocardium)
a. 由心肌纤维构成,是心 壁中最厚的一层; b. 心室的心肌纤维粗而长, 呈螺旋状排列,大致分为 内纵、中环和外斜三层; c. 心房的心肌纤维细而短, 多集合成束; d.心室肌和心房肌不直接 相连,两者分别附着于心 骨骼的纤维环; e. 心肌纤维之间和肌束之 间含较多的结缔组织和丰 富毛细血管。
心壁
I. 心壁
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心包 心壁 心内膜 肉柱 冠状血管 心包腔 心包 脏层 心外膜 心肌膜
心包 壁层
心壁=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组胚第9章循环系统

组胚第9章循环系统
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
capillary
LM:动-静脉之间,分布最广、管径最细的血管
管壁薄,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 管径小,通常由1~3个内皮细胞围成
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平而有突起的细胞, 称为周细胞(pericyte),功能尚不清楚。
毛细血管分型
根据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差异进行分类: 连续型毛细血管
中膜 Tunica media 平滑肌/弹性膜
大动脉以弹性膜为主,其间有少许平滑肌;中动脉主 要由平滑肌组成,肌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外弹性膜 external elastic lamina 外膜
tunica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adventitia
• 内皮: • LM: 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大多呈梭
微动脉与小动脉的比较
名称
小动脉
直径
0.3-1mm
内弹性膜 较大的小动脉有 明显的内弹性膜
中膜平滑肌
3-10层
外膜

微动脉 <0.3mm

1-2层 薄
中动脉和中静脉
• 静脉3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 • 静脉壁的平滑肌、弹性组织不及 动脉丰富 • 中、小静脉常与相应的动脉伴行 • 与伴行动脉比,静脉数量较多、 管壁较薄、管腔较大、呈塌陷状
心脏 heart
心房壁 心骨骼
心瓣膜
瓣膜表面覆以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
心室壁
心壁的构造
内皮 心内膜
内层 外层 (心内
内皮下层
endocardium
膜下层)
心内膜下层由较疏松的结缔组织 组成,其中含血管和神经,心室 的还分布有Purkinje纤维
心肌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循环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循环系统
内膜
外膜
中膜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髂总动脉 。
(二)中动脉 (medium-sized artery ) 又称肌性动脉
功能:平滑肌的舒缩调节管径大小,调节分配进入各器官血流量。
结构特点: 1. 内膜:较薄, 明显的内弹性膜 2. 中膜:较厚, 主要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纤维组成 3. 外膜:明显的便于血液流动。有内皮突起和质膜小泡,便于吸收营养。
2)W-P小体 是内皮细胞 特有的细胞器。W-P小体内储存有 vWF (von Willebrandt factor)。vWF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可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相结合,使血小板积聚在伤口表面,达到止血作用。vWF缺乏或分子结构异常—血管性血友病 合成抗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和抗凝。
3)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例如NO,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还能降解5-HT、组胺和NA。
不止是被覆作用, 还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大动脉弹性膜扫描电镜图
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
(一)内膜(tunica intima)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 位于内皮和内弹性膜之间 薄层结缔组织 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时有少量纵行平滑肌 内弹性膜(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 弹性蛋白构成的膜状结构 膜上有许多小孔 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
心 脏 血液流动的泵
动 脉 输送、分配血液
毛细血管 物质交换
静 脉 输送血液回流到心脏
淋巴管系统
毛细淋巴管 盲管,收集组织液
淋 巴 管 输送淋巴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孔 及隔膜
连续的基膜
血窦
Sinusoidal capillary
Spleen sinusoidal capillary
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 内皮细胞间隙较大 基膜可连续、不连续或缺乏 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
微 循 环 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 物质交换的场所
形,核突出,其长轴与血流方向一 致,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一个光滑的 平面。
• EM: 内皮细胞腔面有稀疏而大小不
等的胞质突起,胞质突起扩大了细 胞的表面积,有助于内皮细胞的吸 收作用及物质转运作用。 ● 胞质内 有丰富的质膜小泡,质膜小泡可互 相连通,形成穿过内皮的暂时性管 道--穿内皮性小管,具有向血管 内外输送物质的作用。 ●胞质内还 可见一种外包单位膜的杆状细胞器, 称 Weibel-Palade小体(W-P小体), 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小体内 有6~26条直径约15nm的平行细管。 其功能可能是合成、储存与凝血有 关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组成随器官而异,血液可通过三条途径由微动脉流向微静脉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 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 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 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 骨骼肌中多见。
毛细血管 有孔型毛细血管
血窦(窦状毛细血管)
周细胞 内皮细胞核
连续型毛细血管
Continuous capillary
细胞间有 紧密连接
通过吞饮小泡,以胞 吐方式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于肌组织、结缔 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等 处。
基膜完整
有孔型毛细血管
Fenestrated capillary
通过窗孔进行物质交换 见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 泌腺和肾小球等处
中膜 Tunica media 平滑肌/弹性膜
大动脉以弹性膜为主,其间有少许平滑肌;中动脉主 要由平滑肌组成,肌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外弹性膜 external elastic lamina 外膜
tunica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adventitia
• 内皮:
• LM: 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大多呈梭
tunica intima
S.M Interanl elastic M
高倍
棕黑色的弹性膜呈波浪状, 弹性膜之间为平滑肌和少量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低倍
小动、静脉 small artery and vein
管径0.3 ~ 1mm的动脉
中膜有3~9层平滑肌
肌性动脉
较大者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一般没有外弹性膜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
血液从微动脉到微 静脉流经真毛细血 管网(行程迂回曲 折)-迂曲通路
血液流经通血毛细 血管(路径较短而 直)-直捷通路
微动脉发出的侧支 直接与微静脉相通 -动静脉吻合
典型的微循环一般由微动脉、 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 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 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 脉等七个部分组成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心血管系统
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淋巴管系统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导管
血管的一般结构
内皮 endothelium 内皮下层 subendothelium
内弹性膜 internal elastic lamina
内膜
tunica intima
由弹性蛋白组成,膜上有许多小孔,收缩常呈波浪状
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
capillary
LM:动-静脉之间,分布最广、管径最细的血管
管壁薄,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 管径小,通常由1~3个内皮细胞围成
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平而有突起的细胞, 称为周细胞(pericyte),功能尚不清楚。
毛细血管分型
根据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差异进行分类: 连续型毛细血管
W-P body (arrows) Nucleus (N) Scale = 100 nm
中动脉
除外大动脉,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
Medium-sized artery 内外弹性膜呈波浪状,使管壁三层分界明显
1、内膜薄,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2、中膜主要是10~40层环行 平滑肌,其间有少量的弹性纤 维和胶原纤维
小动脉:腔小、壁厚, 腔一般较圆而规则, 内含血液通常较少。
小静脉:腔大、壁薄, 腔一般扁而不规则, 内含血液通常较多。
大,中,小大动动脉脉的中比动较脉
内皮
内膜 内皮下层 厚

内弹性膜有
中膜 平滑肌 弹性膜
外膜 外弹性膜
40-70层 不明显
10-40层 3-10层 明显 无
心脏 heart
心房壁 心骨骼
心瓣膜
瓣膜表面覆以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
心室壁
心壁的构造
内皮 心内膜
内层 外层 (心内
内皮下层
endocardium
膜下层)
心内膜下层由较疏松的结缔组织 组成,其中含血管和神经,心室 的还分布有Purkinje纤维
心肌膜
myocardium
有些心房肌纤维的肌质中含有心房特殊 颗粒,颗粒中含心房利钠尿多肽,有利 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血压作用。
心外膜 (浆膜)
epicardium
图 1 心 室 壁 模 式 图
心脏的传导系统 由特殊心肌纤维组成
组成:
窦房结
房室结
肌性动脉(muscular artery)
3、外膜的 厚度与中膜相等, 其 交界处有明显的 外弹性膜
大动脉 Large arteries
弹性动脉 elastic arteries
• 内弹性膜为多层,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 • 中膜:由40~70层弹性膜组成,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 和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 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微动脉与小动脉的比较
名称
小动脉
直径
0.3-1mm
内弹性膜 较大的小动脉有 明显的内弹性膜
中膜平滑肌
3-10层
外膜

微动脉 <0.3mm

1-2层 薄
中动脉和中静脉
• 静脉3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 • 静脉壁的平滑肌、弹性组织不及 动脉丰富 • 中、小静脉常与相应的动脉伴行 • 与伴行动脉比,静脉数量较多、 管壁较薄、管腔较大、呈塌陷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