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节日融入小学班会中实施德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传统节日融入小学班会中实施德育

摘要:在我国传统节日中都会蕴含很多意义,这些意义会让学生明白更多的德育教学知识点。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德育进行了综合论述,指出了德育资源赋予学生的德育思想、德育目标等。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教学;德育资源

我国是礼仪之邦,有着数千年的礼仪,这些重要的礼仪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德育思想、德育行为以及德育的教育意义。其中每年重要的节日、纪念日都蕴藏着宝贵而又丰富的道德资源,在欢度每一个节日的时候我们都会有很多经典的故事,这些故事传承着由古至今的很多教育资源以及历史的道德典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将多种道德故事引入教学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将德育思想更好地引导给学生。所以,在班会上教师将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引导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德育思想、德育行为以及德育理念。

一、传统节日引进小学班会

在开展小学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将传统节日引入其中,让新时期的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让学生提高道德思想,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强化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小学道

德教育的实效。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这样不仅仅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还有助于学生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认识,体现现代学生的优秀道德行为。其实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蕴含很多深刻的意义。我们非常熟悉的几个比较大的节日,例如,中秋、国庆、元旦、春节、五一、六一等学生是非常了解的,当然有很多节日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关注,所以教师就可以将这些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在班会上讲解给学生,这样学生在班会上的讨论就会更加有意义,不仅提高了班会效果,还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了我国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深刻意义。

二、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都会蕴含很多意义,这些意义会让学生明白更多的德育教学知识点。就拿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九月初九来讲,是中国的重阳节,也是中国的老人节。这就要求学生明白怎么尊老、敬老、爱老,帮助老人。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要鼓励学生把尊老助老的高尚美德带到社会中,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传统节日来鼓励学生尊敬老人,将帮助老人这种风尚全面地引进社会,例如,生活中比较普遍的小事:坐公交给老人主动让座;搀扶老人安全地过马路;到敬老院去慰问老人们等,让学生在学习和体会中分享和领悟传统节日背后的德育故事,并且

将这些德育资源全面地引进课堂中来,成为德育最精湛的资源。在小学班会中教师可以全面引导学生走进传统节日中的德育故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讲解自己所获悉的德育故事。

三、传统节日对学生德育的激励

时代赋予我们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也让教学目标变得更加明确。从古至今,教师在教学德育知识的时候常常以实践和示范来引导学生,却常常忽略了我们身边的德育资源。而如今有了全新的改变。小学班会是学生对德育知识沟通和理解的最关键的一节课,学生通过班会的沟通与分享,获悉更多的德育知识,让学生看到德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了解到德育行为对生活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班会中看到传统节日中的德育,并且从德育教学中鼓舞自己、激励自己。例如,在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日,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这样的节日对于我们来讲需要我们极大的帮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弱势群体的种种困难,知道他们需要大家的关爱与理解,所以这要求我们要为这些弱势群体多做些事情,极大地激励学生乐于助人的激情与热情。在这样的传统节日下让学生通过班会的分享提炼自我修养。教师将传统节日与德育进行全面结合,让学生从传统节日的德育资源鼓舞下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这才是传统节日赋予的时代内涵:培养学生道

德修养以及道德文化水平。

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道德实质,它展示给大家的不仅仅是单一的节日氛围,还带给我们道德真谛。我们要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在小学班会中结合传统节日赋予我们的德育资源,让新一代的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和学习德育知识,让这群天真的孩子在传统节日的洗礼中,在班级教师的指引下成为更加优秀的学子。让这些学子们从多样化的文化内涵中领会德育知识。

参考文献:

[1]赵红,杨昭.构建和谐社会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李菡,李静.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5).

编辑张珍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