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嘉概览
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县域面积2674.3平方公里,占温州全市的1/4,是浙江第四大县、全市第一大县,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千年古县、浙江老革命根据地县。

全县户籍人口97.85万,下辖11个镇、7个街道、4个乡、903个行政村。

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色优势:一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上先有永嘉郡、后有温州府,永嘉建县已有1800多年,是温州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哲学史上有倡导务实弃虚、理财治国的“永嘉学派”,文学史上有著名的“永嘉四灵”,戏曲史上有“百戏之师”之称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嘉昆曲”。

二是改革创新敢为人先。

上个世纪永嘉有三件大事闪耀全国:①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诞生;②1956年,永嘉开创了全国包产到户之先河,比安徽凤阳小岗村早了22年;③改革开放初期,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专业小商品批发市场——“桥头钮扣市场”,是温州模式的最典型代表。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拥有国内唯一以山水田园风光见长的楠溪江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中上游常年保持在国家I、II类水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是全国第28个、全省第1个中国长寿之乡。

四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永嘉与温州市区一江相隔、“九桥相连”,目前已经形成“三高一铁”对外大交通格局,是沪杭等地进入温州的“北大门”。

特别是已经开工建设的杭温高铁,在永嘉黄田和楠溪江两处设站,建成后直接推动永嘉和全温州真正融入全省“1小时交通圈”。

五是产业集聚特色鲜明。

培育形成了泵阀、鞋服、教玩具、服装辅料等特色支柱产业,共有工业企业近8000多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数量居全市第二,拥有中国泵阀之乡、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等9张国家级金名片,品牌实力位列全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前列,入选全省县(市、区)经济发展潜力30强,获评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六是在外永商实力雄厚。

据不完全统计,永嘉共有40余万人在外经商创业,创办了400多家亿元企业,经营着600多个国内外著名品牌,开设了6000多个专卖店和各类商铺,年创造产值约2000多亿元(是县内的3倍左右)。

特别是5万多华侨创办境外企业1000余家、办事处90多个,形成了颇具实力的经济规模和市场网络。

自然地理
永嘉县属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形区,境内有山地丘陵2308.5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86.32%,平原265.0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9.91%,河流湖泊100.8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3.77%。

北部、西部括苍山脉盘踞,东部北雁荡山脉伸延,地势自北向南倾斜。

北部山地属括苍山脉,起自溪下乡和仙居县交界的鸭坑岭,逶迤向东至张溪乡和黄岩区接壤的大寺尖与北雁荡山脉相接。

构成县境北部一天然屏障,成为楠溪江与灵江上游永安溪的分水岭。

东部山地属北雁荡山脉,起自岭头乡的高尖岩,逶迤向南至乌牛镇境内破岩以南,成为楠溪江与乐清市境内诸溪流的分水岭。

西部山地属括苍山脉,起自溪下乡的大青岗,逶迤向南至瓯北镇的大坟山,成为楠溪江与缙云县、青田县境内诸溪流的分水岭。

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3座,1271米的大青岗为最高。

楠溪江自北向南纵贯,注入瓯江。

县境南部和楠溪江两岸为低丘宽谷、盆地、冲积平原,其中的岩头、枫林河谷平原为最大,平原东西长10千米,南北宽10.5千米,总面积27.0平方千米。

上塘、黄田、江北、乌牛、桥下、桥头、三江等平原为沿江工业经济带,是永嘉县的经济发达地区。

永嘉县地势自北向南倾斜,随着括苍山脉、北雁荡山脉的延伸,形成楠溪江、西溪、菇溪、乌牛溪四大水系。

大小溪流百余条,呈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走向,“两山四水汇瓯江”是永嘉县的山川大势。

楠溪江最大,干流长139.8千米。

发源于溪下乡的罗垟岭西侧,东流至溪口乡溪口村纳岩坦溪后蜿蜒南下,沿途纳张溪、东皋溪、五溪、孤山溪、花坦溪、小楠溪、古庙溪、陡门溪、路口溪、中塘溪、横溪诸溪流,在瓯北城市新区清水埠注入瓯江。

支流成扇形分布,东岸支流河短流急,西岸支流河长湾多。

流域面积2489.97平方千米(包括县境外的212.3平方千米),平均比降7.41‰,中、上游平均河宽50米,下游平均河宽375米。

平均年径流量28.6亿立方米,根据石柱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发生在1965年8月20日,为94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发生在1967年10月7日,为1.03立方米/秒,属山溪性河流。

流域境内“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1988年8月1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大若岩景区、石桅岩景区、北坑景区、水岩景区、陡门景区、四海山景区,共有800余个景点,其中价值较高,被列为一、二级景点的有70多个。

为了更好地促进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适应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保护特色、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实现风景区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效应,2009年浙江省建设厅、永嘉县人民政府委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和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再次修编。

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复通过。

《楠溪江风景名胜总体规划(修编)》共分为规划文本、规划图集、规划说明书、专题考察报告、基础资料汇编五个部分。

把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分为大楠溪、大若岩、石桅岩、四海山、太平岩、岩坦溪源头、珍溪等景区。

西溪发源于巽宅镇外宕村西北,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桥下镇,在垟塆附近入注瓯江。


流长32.5千米,平均比降29.90‰,流域面积166.05平方千米,上游源短流急,谷深滩险。

下游从西岸村至河口是感潮河段,长5.9千米,可通小货轮至温州。

流域境内有西溪景区,与楠溪江相类似,兼具岩奇、水秀、瀑多等特点。

较具代表性的有红岩、吊坦、娄川和石柱岩、小天池等。

菇溪发源于青田县峰山村东侧,流经青田县吴坑乡后进入永嘉县,由西北向东南,斜贯桥头镇,在朱涂村附近注入瓯江。

主流长35.15千米,平均比降25.10‰,流域面积为153.29平方千米(包括县境外面积)。

桥头镇驻地至河口,为感潮河段,可通小货轮至温州。

乌牛溪发源于乌牛街道境内北部的乌岩村东北面,为永嘉、乐清两县市的界河,由北向南流,在乌牛街道码道村附近注入瓯江。

主流长21.1千米,平均比降26.11‰,流域面积87.63平方千米(包括县境外面积)。

永嘉县山水奇丽,环境优美。

楠溪江、西溪水质基本符合二类水标准,乌牛溪、菇溪水质有所下降,仍属良好。

绝大多数的山涧溪流没有受到工业污染,80%以上地面水质属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

全县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一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历史沿革
永嘉县历史悠久。

1953年,罗浮、上塘、永临等地陆续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证明县境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

唐、虞、周三代属扬州之域。

少康封庶子无馀于会稽以奉禹祀。

周敬王时,无馀二十余世至勾践称王。

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

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三十六郡,最后使尉屠睢平百越,废为君长,以期地置闽中郡,治东冶(今福建省福州市),属闽中郡。

汉初,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佐汉有功,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封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今永嘉县境内),俗称东瓯王。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王发兵攻东瓯,东瓯被围,派人向西汉中央求援,汉武帝遣庄助持节发会稽兵,取海道救援东瓯,但是援兵未至,闽越已引兵而去。

东瓯解围后,请求迁居内地,武帝允其请,东瓯王驺望率族属吏卒4万余人内迁至江淮间庐江郡(今安徽省西南部地区),东瓯国除。

其地为闽越控制。

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郢被杀,闽越分越繇和东越两部,东瓯故地属东越。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王朝以越人经常互相攻击,再诏东越闽越两地吏民迁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以东瓯地设回浦县,县治设回浦(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镇)。

辖地兼有今温州市、丽水市、台州市三个市的区域总面积,属扬州会稽郡。

东汉初,回浦县并入鄞县。

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以回浦县地设章安县,治所不变。

顺帝永和三
年(138)(一作顺帝永建四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贤宰乡(今瓯北城市新区境内)。

永宁县地兼有今温州市、丽水市两地,属扬州会稽郡。

三国吴大帝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大罗山以南地置罗阳县,是时永宁县地仅有今乐清市、永嘉县、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之地,会稽王太平二年(257)以会稽郡东部地为临海郡,永宁县改属临海郡。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地永宁、安固、松阳、横阳置永嘉郡,永宁县属永嘉郡,“永嘉”作为郡名自此始。

郭璞卜筑郡城,郡治设城中,永宁县治亦随之从瓯江下游北岸迁入城中。

孝武帝宁康二年(374),析永宁县地置乐县,是时永宁县境与今永嘉县、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同。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平陈后,罢天下郡县制,以州统县,改永宁县为永嘉县,撤安固、横阳、乐成入永嘉,是时永嘉兼有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洞头、鹿城、龙湾、瓯海等二市、六县、三区之地。

县治在今温州市鹿城区,县沿郡名,“永嘉”作为县名自此始,属处州,郡治括苍。

十二年(592)处州改称括州,属括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恢复永嘉郡,郡统括苍、永嘉、松阳、临海四县,县境仍与文帝开皇九年同,属永嘉郡,永嘉郡治仍驻苍。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以永嘉县地置东嘉州,析辖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此时永嘉分为永嘉、永宁二县,今瓯北城市新区境内当时有地名新城,相传为唐初立县之所,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

武德七年(624),改永宁县为永嘉县,乐成县入永嘉县,属东嘉州、隶括州都督府。

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入括州,撤横阳、永宁二县,是时永嘉县境犹吴大帝时之永宁县境,以永嘉县属括州,隶江南道越州都督府。

高宗上元二年(675),析括州地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州治设永嘉县城区(今鹿城区),属温州,隶江南道都督府,“温州”得名自此始。

唐武后载初元年(689),复置乐成县,从此县境兼有今永嘉县、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一县三区之地,属温州、隶江南道都督府。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温州为永嘉郡,改刺史为太守,永嘉县属永嘉郡,县境未变。

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温州,永嘉县属温州,先后隶浙江东、西道。

唐末,温州先后为朱褒兄弟交替割据达22年,至哀帝天祐四年(907)三月,钱镠命子元瓘率兵讨伐,四月攻占温州。

于是,温州为吴越王地,设温州制置使,永嘉县属之,上隶东府。

后晋天福四年(939),升温州为静海军节度州,永嘉县属之。

县境均同武后载初元年复置乐成县之后地同。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纳土降宋,温州节度州降为温州军事州,属温州军事州,隶两浙路。

徽宗政和七年(1117)温州军额为应道军节度,升温州军事州为应道军节度州,永嘉县属之。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罢应道军军额,温州由节度州又降为军事州,永嘉县属之,隶两浙东路。

度宗咸淳元年(1265),以度宗潜官邸升温州为瑞安府,永嘉县属之,县境仍前未有变动。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七月,在扬州设立行中书省,称江淮行省。

同年,改瑞安府为温州路,隶江淮行省。

二十一年(1284)二月,江淮行省治迁杭州,称江浙行省。

二十三年(1286)七月,忽必烈同意江浙行省官员奏议,改江浙行省
为江淮行省。

二十八年(1291)十二月,又改江淮行省为江浙行省,治仍在杭州。

成宗大德三年(1299)二月,置福建行省,以其地属江浙行省。

永嘉县属温州路,隶江淮行省、江浙行省。

县境与宋同。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废路置府,温州路改为温州府,永嘉县属温州府,隶浙江行省,洪武十五年(1382)改隶浙江布政使司。

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布政使司下设道,永嘉县隶温处道。

至明末,其名称隶属和县境无变。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春,清军入浙,七月下温州,入清版图。

清沿明制,永嘉县属温州府,隶浙江布政使司分巡温处道,县境无变。

民国元年(1912),实行省、县二级制,永嘉县直属浙江省。

民国3年(1914)5月23日,颁发《道官制》,归瓯海道管辖,隶浙江省,道尹行政公署设永嘉县城(今鹿城区)。

民国16年(1927)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继而废
除《道官制》,再实行省、县二级制,隶浙江省政府,先后归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管辖。

专员公署设永嘉县城(今鹿城区)。

民国37年(1948)8月,石染、西
岙、温溪3个乡划归青田县管辖。

1949年5月,永嘉县全境解放,瓯江以北地置双溪县,治设岩头镇。

8月,永嘉县城区及城郊、梧埏、永强、三溪、藤桥、西岸5个区划出设立温州市,直属浙江省人民政府。

双溪县属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隶浙江省人民政府。

9月21日,双溪县复称永嘉县,移治枫林镇,翌年6月迁治罗浮龙桥,12月21日迁治温州市九山。

1950年5月,梧埏、永强、三溪、藤桥4个区复归永嘉县。

1958年8月,永嘉县治由温州九山迁上塘。

9月1日,经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永强、梧埏、三溪、藤桥4个区和永中、瞿溪2个镇划归温州市管辖。

1961年,青田县的西岙、石染、上横3个公社划归永嘉县管辖(上横公社划归后并入石染公社)。

2001年7月,七都镇划归温州市鹿城区管辖。

2013年年底,县境东至乐清市,南至瓯江与鹿城、瓯海、龙湾三区为邻,西至青田县、缙云县,北至仙居县、黄岩区,总面积2674.3平方千米。

先后归温州专员公署、温州地区行政公署(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温州市人民政府管辖。

隶浙江省政府。

行政区划
教育、科学技术和人才
2017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165所,在园幼儿2.96万人;小学64所,在校生6.16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47所,在校生4.53万人,其中普通初中39所,在校生3.21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1%,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

全县幼儿园教职工3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569人;小学专任教师378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732人。

小学体育运动场面积35.69万平方米,电脑12797台,其中教学用电脑12133台,各类图书180.23万册;初中体育运动场面积35.4万平方米,电脑9703台,其中教学用电脑8849台,各类图书145.03万册;高中体育运动场13.59万平方米,电脑3157台,其中教学用电脑3048台,各类图书61.53万册。

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经费支出9131万元,同比增长28.4%。

全年下达科技计划项目二批共82项,安排科技经费2206.2525万元,其中工业项目16项,安排经费257万元;农业项目20项,安排经费107.6万元;社会项目12项,安排经费20.5万元;科技创新奖励项目18项,安排经费1076.5万元;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4项,安排经费708.6525万元;科技创新专项及配套项目2项,安排经费36万元。

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共79项,其中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级产业化项目1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55项、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14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市级科技特派员项目6项,共争取上级补助经费521万元。

2017年积极推进温州市人才“新政十条”在永嘉落地生根。

机关事业单位对口精准引进硕士研究生7名,共为8家企业申报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共16个项目。

已建博士后工作站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市级1家。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7年, 文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效。

共完成文艺下乡274场,观众累计人数达到126820余人;开展各类大中型非遗活动60余场次,开展文化走亲103场,完成送书下乡45272册次。

公共图书馆藏书597千册,比上年增加122千册。

广播覆盖率为100%;电视覆盖率为99.0%。

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9.14万户,入户率为65.4%。

世界、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1项、2项、8项和76项。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54家,其中综合性医院5家,中医医院1家,公共卫生机构5所,卫生院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民营医院9家,门诊部48家,个体诊所1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7家,村卫生室276家,医务室10家。

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761张,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有2246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为27人,注册护士1550人。

2017年,我县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

我县运动员在参加浙江省青少年锦标赛中共获得15枚金牌,25枚银牌,25枚铜牌;在参加全国性比赛中获得4金1银4铜。

完成公民体质测试人数7130人次,其中,健康浙江体育工作考核指标1400多人,健康永嘉国民体质测试770余人,浙江省3—69周岁公民体质评价等级标准测试4960人次。

新建健身古道10条,全民健身苑点40个,省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11个,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2个,笼式足球场1个,拆装式游泳池1个,省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1个,标准篮球场11个。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其中国有投资108.36亿元,下降1.6%;民间投资234.54亿元,同比增长17.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7.77亿元,比上年下降8.4%;第二产业投资63.80亿元,增长8.2%;工业投资63.71亿元,增长8.0%,其中工业技改投资48.81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投资261.33亿元,增长16.8%。

在重点领域投资中,重大基础设施投资26.79亿元,比上年增长38.1%;重大产业项目投资57.79亿元,增长17.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71亿元,下降34.1%;生态环保投资2.92亿元,增长14.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房屋施工面积512.05万平方米,减少4.6%,竣工面积119.11万平方米,减少8.5%;商品房销售面积110.70万平方米,增长61.4%。

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0.2亿元,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3亿元,增长14.2%。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4.6亿元,增长12.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2.9亿元,增长15.6%。

全县限上网络零售额13.7亿元,增长13.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8亿元,增长13.4%;粮油及食品类增长39.9%,日用品类增长10.9%,金银珠宝类增长203.3%,鞋服、针纺织品类增长24.3%,通讯器材类下降35.9%。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984.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1%和65.8%。

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0.82万人次,增长21.0%,国内旅游收入81.34亿元,增长67.7%;接待入境游客4.79万人次,增长20.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14.44万美元,增长22.0%。

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511599万元,比上年增长5.4%。

其中进口总额26457万元,同比下降50.8%;出口总额485142万元,同比增长12.4%。

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471921万元,占出口总额的97.3%,同比增长10.19%,加工贸易出口13202万元,占出口总额的2.7%,同比增长35.7%;从主要出口市场看,美国96136万元,占21%,同比增长20.6%;欧盟80579万元,占17.6%,同比增长6.7%;东盟51023万元,占11.1%,同比增长9.2%,俄罗斯39542万元,占8.6%,同比增长39.1%。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个,外债项目1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6%。

交通、邮电和电力
年末,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为27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公里。

机动车保有量27.1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3.7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17.80万辆,载货汽车2.53万辆。

私人汽车18.32万辆,增加0.98万辆。

完成各种货物运输周转量86298万吨公里,其中:公路77167万吨公里;水路9131万吨公里。

旅客运输周转量80079万人公里,其中: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78988万人公里。

全县邮政业务总收入(含快递)5.39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快递业务收入4.48亿元,增长40.4%。

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8.53亿元,同比增长3.8%。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1.56万户,比上年减少0.8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93.81万户,比上年增加3.1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67万户,比上年增加3.7万户。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7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50.46亿元,同比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0亿元,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25.20亿元,增长6.2%。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99亿元,增长21.6%。

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保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和住房保障等十项重点民生支出58.94亿元,增长21.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607.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601.07亿元,增长10.9%。

年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390.95亿元,增长9.0%。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45.69亿元,增长11.9%,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45.31亿元,增长11.8%。

2017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2017年末数(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气象特征
概况永嘉地处浙江省南部,瓯江下游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温差较小,雨水充沛,热量丰富,十分利于农作物生长。

根据常年历史记录,年平均气温18.5℃。

一年中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6℃。

极端最高气温42.1℃,出现在2003年7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4.8℃,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

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18日,平均终日出现在12月2日。

平均无霜期281天,平均初霜日在12月5日,平均终霜日在2月22日。

年平均降水量1743.9毫米,并且年际间差异特显著。

1973年最多达2592.7毫米,1986年最少仅有1193.6毫米。

一年中8月平均降水量最多,高达278.0毫米,6月次之,主要是受台风和梅雨的影响;12月最少,仅45.2毫米,其次是1月。

年平均雨日171.1天。

年平均日照1775.7小时,其中以7月和8月最多,分别高达225.2小时和211.9小时;而2月和3月最少,分别为92.0小时和103.9小时。

年平均蒸发1421.9毫
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77%。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冰雹、干旱、台风、洪涝、雷电和大风等。

2016年气候特点2016年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略偏少,年日照明显偏少,年蒸发量明显偏少,年雨日略偏多。

2016年1月下旬受寒潮影响,出现极端低温天气过程,枇杷、大棚蔬菜、小麦等出现了严重冻害。

4月至5月上旬出现罕见连阴雨天气,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湿度高,日照少,导致部分农作物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但田间管理开展及时、有效,病虫害影响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梅雨期间(6月11日至7月1日)降水偏少,且多为弱降水过程,虽山区出现局地强对流,降水强度大,但由于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未造成大范围杨梅落果烂果。

7—10月接续共有7个台风影响永嘉县,由于降水大且集中导致部分水塘淹没、水稻倒伏,影响产量。

总体来说,2016年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弊大于利。

2016年主要气象要素评述温度。

2016年年平均温度19.6℃,比常年平均偏高1.1℃,为近三十年历史最高值。

近三十年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2年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平均值,而2013年起各年均较常年值偏高。

常年月平均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7月,8月次之;月平均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2月次之。

2016年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为30.1℃,最低出现在1月为8.8℃,变化规律总体符合常年趋势。

纵观全年可以看出,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基本上处于偏高趋势,仅2月略偏低,其中7月气温居历史同期第三位,8月居历史同期第二,10月居历史同期第一。

年最高气温39.5℃,出现在7月28日;年最
低气温-5.1℃(破历史同期极端最低纪录),出现在1月25日。

降水。

2016年年降水量1727.0毫米,比常年平均(1743.9毫米)偏少0.97%。

年降水日数194天,比常年平均(171.1天)偏多13.4%。

常年降水量主要分布在3—9月,而2016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未明显呈现出此特征,其大强度降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4—5月上旬出现罕见连阴雨天气,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破近30年历史同期纪录);9-10月受多个台风接续影响,使月降水总量均较常年偏多超过1倍。

2016年年内降水量分布严重不均,其主要分布态势为:3月、6月、7月、8月、12月明显偏少,其中7月为近三十年第六低值;2月、5月接近常年;1月、4月、9月、10月、11月则明显偏多,其中1月为近三十年第一高值,9月为近三十年第二高值。

2016年月降水量最大值为415.0毫米(9月),最小值为12.9毫米(12月);日降水量最大值为108.2毫米(9月15日)。

2016年主要气候事件:(1)超级寒潮。

受超级寒潮影响,1月25日早晨永嘉全境最低气温均降至-5℃以下,水管纷纷爆裂,影响十分严重。

县城(上塘气象站)最低气温达-5.1℃,破本站历史极端最低气温纪录。

岩坦镇黄南社区(道基气象站,海拔683米)最低气温达-12.4℃,破温州地区历史极端最低气温纪录。

此外,1月21—26日永嘉还出现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北部山区普降中到大雪,个别高山出现暴雪,积雪最深达22厘米。

受雨雪冰冻和道路结冰影响,全县先后封道71条,山区374个村、56556户出现供水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